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7535发布日期:2019-12-10 19:3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更加关注,在车辆事故中,侧面碰撞所导致的死亡率和严重伤害频率极高,因此,侧面碰撞试验是检验车辆安全性能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各个国家已经将侧面碰撞试验列入强制性汽车安全法规试验。侧面碰撞试验主要是通过安装在滑车前面的移动变形壁障以一定的速度,从侧面撞向车辆的驾驶员侧,目前,仅靠b柱、门槛和车门来抵抗撞击力,会导致侧围变形较大,侵占车上人员的生存空间,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该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可以通过座椅安装梁抵抗车辆发生侧撞时的撞击力,减少车辆侧围的侵入量,降低侧撞对人员的伤害。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地板总成,该车辆地板总成包括本公开提供的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

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提出的车辆地板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包括形成为开口朝下的u形槽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顶盖,所述加强板的第一端用于固定在座椅安装梁的接近车辆地板的纵向中轴线的一侧,所述加强板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用于固定在所述地板上,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开口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形成有沿车辆前进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轮廓与所述座椅安装梁的轮廓相匹配,用以与所述座椅安装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地板在所述纵向中轴线位置形成有纵向延伸的凸起部,所述第二端固定在所述凸起部上。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端处,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二翻边的轮廓和所述第三翻边的轮廓与所述凸起部的侧边相匹配,用以与所述凸起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顶盖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倾斜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凸起部上。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为钣金件。

可选地,所述钣金件的厚度不小于1.5mm。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地板总成,包括地板和连接在所述地板上的用于固定车辆座椅的座椅安装梁,所述座椅安装梁上安装有与所述地板连接的上述的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焊接在所述地板和所述座椅安装梁上。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地板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车辆的b柱及门槛会受到撞击,并会将撞击力传递到座椅安装梁上,安装在座椅安装梁上的加强板,通过其开口从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变大,大体形成一个锥形的结构来增加强度,以提高座椅安装梁抵抗变形的能力,且加强板的第二端连接在地板上,使加强板与地板形成为一体,通过地板可以增强加强板抵抗侧面撞击的能力,从而降低车辆侧围在碰撞过程中的入侵量,保护车上人员安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的从第一端观察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图2中的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的左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地板总成。

附图标记说明

1地板11凸起部

2座椅安装梁3加强板

31第一侧板32第二侧板

33顶盖41第一端

411第一翻边42第二端

421第二翻边422第三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横向”、“纵向”是根据车辆前进方向定义的,“横向”指的是车辆前进方向的左右方向,“纵向”指的是车辆的前进与后退方向,“内”、“外”是针对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包括形成为开口朝下的u形槽的加强板3,加强板3包括第一侧板31、第二侧板32和顶盖33,加强板3的第一端41用于固定在座椅安装梁2的接近车辆地板1的纵向中轴线的一侧,加强板3的与第一端41相反的第二端42用于固定在地板1上,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之间的开口从第一端41至第二端42逐渐增大。其中,第一端41安装在座椅安装梁2的接近车辆地板1的纵向中轴线的一侧,指的是,当座椅安装梁2用于固定右侧座椅时,第一端41连接在座椅安装梁2的左侧,当座椅安装梁2用于固定左侧座椅时,第一端41连接在座椅安装梁2的右侧,即第二端42与第一端41相比,第二端42与地板1的连接位置始终更接近地板1的纵向中轴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车辆的b柱及门槛会受到撞击,并会将撞击力传递到座椅安装梁2上,安装在座椅安装梁2上的加强板,通过其开口从第一端41到第二端42逐渐变大,大体形成一个锥形的结构来增加强度,以提高座椅安装梁2抵抗变形的能力,且加强板3的第二端42连接在地板1上,使加强板3与地板1形成为一体,通过地板1可以增强加强板3抵抗侧面撞击的能力,从而降低车辆侧围在碰撞过程中的入侵量,保护车上人员安全。

如图1和图3所示,加强板3的第一端41形成有沿车辆前进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411,第一翻边411的轮廓与座椅安装梁2的轮廓相匹配,用以与座椅安装梁2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翻边411可以安装在座椅安装梁2的与其接近的端部,第一翻边411的轮廓与座椅安装梁2的端部轮廓相匹配即可,第一翻边411可以套接在座椅安装梁2的端部的外侧,也可以内接在座椅安装梁2的端部的内侧。这样,使加强板3与座椅安装梁2连接成一体,可以通过加强板3来提高座椅安装梁2的强度。第一翻边411可以焊接在座椅安装梁2上,使其与座椅安装梁2的整体性好,刚度更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紧固件连接的方式。

如图4所示,地板1在所述纵向中轴线位置形成有纵向延伸的凸起部11,第二端42固定在所述凸起部11上,凸起部11可以对加强板3起到支撑作用,使加强板3可以更好地抵抗侧面的撞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凸起部11可以为在地板1上的已有的中央通道,在没有中央通道的车辆中,可以在中央通道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凸起的安装部,用于在垂直于侧面撞击力的方向支撑加强板3。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二端42处,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上分别形成有向外延伸的第二翻边421和第三翻边422,第二翻边421的轮廓和第三翻边422的轮廓与凸起部11的侧边相匹配,用以与凸起部11连接。这样,使第二翻边421和第三翻边422与凸起部11的连接更加紧固,从而使加强板3的强度更好,可以有效抵抗侧面的撞击力,凸起部11可以为上述的中央通道,加强板3与中央通道的连接方式可以如上述第一翻边411与座椅安装梁2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或紧固件连接,此处不多做赘述。

本公开中,顶盖33从第一端41至第二端42可以如图3所示倾斜向上延伸,并固定在凸起部11上。这样,在第二端42处,第一侧板31、第二侧板32和顶盖33均固定在凸起部11上,使第二端42与凸起部11形成为一体,采用倾斜的结构使加强板3的由第一侧板31、第二侧板32以及顶盖33围成的开口从第一端41到第二端42逐渐变大,这种结构既能使加强板3的支撑更稳定,又使其具有更好的刚度,从而更好地抵抗车辆的侧面的撞击力。

根据使用环境,加强板3可以为钣金件。钣金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与座椅安装梁2或地板1选用同样的材质,其中,钣金件的厚度不小于1.5mm,既可以保证加强板3的强度,也不会明显增加重量,例如可以为2mm,该厚度可以很好的满足加强板3的性能要求。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如图4所示,还提供一种车辆地板总成,该地板总成包括地板1和连接在地板1上的用于固定车辆座椅的座椅安装梁2,座椅安装梁2上安装有与地板1连接的上述的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这样,可以通过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来加强座椅安装梁2的强度,当车辆侧面受到撞击时,可以增加座椅安装梁2的抵抗变形能力。其中,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可以焊接在与地板1和座椅安装梁2的连接部位,当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为如上述的加强板3时,加强板3的第一端41焊接在座椅安装梁2上,第二端42可以焊接在上述的中央通道上,与顶盖33相对的一端通过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焊接在地板1上。采用焊接的方式使座椅安装梁2、地板1与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好,抵抗侧面撞击力的能力更强。

具体地,地板1还可以包括门槛内板,座椅安装梁2的与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连接的相反一端可以与门槛内板连接。具体地说,当座椅安装梁2用于固定右侧座椅时,座椅安装梁2的右侧可以焊接在车辆右侧的门槛内板上,这样,座椅安装梁2与座椅安装梁的加强结构可以更好的抵抗车辆侧面的撞击力。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地板总成。该车辆具有与上述车辆地板总成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多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