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箱垫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4770发布日期:2020-01-07 07:5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尾箱垫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尾箱垫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了家庭的必需品。出行在外时,人们会将日常用品放置于汽车尾箱内,汽车尾箱内都会配置尾箱垫。

然而,传统的尾箱垫在使用时,尾箱垫容易发生弯折,影响尾箱垫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尾箱垫在使用时,尾箱垫容易发生弯折,影响尾箱垫的使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尾箱垫及汽车;该尾箱垫在使用时,侧板的强度较高,不易发生变形,具备较好的立体感;该汽车包括上述尾箱垫,因此,该汽车的尾箱垫立体感较佳,具备较好的美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尾箱垫,包括:底垫本体;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垫本体的外边缘固定连接、且沿所述底垫本体的外边缘围设形成卡部;及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侧板。

上述尾箱垫在使用时,通过卡部与汽车尾箱的容纳空间的侧壁进行卡合,使尾箱垫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不易发生移动从而使底垫本体不易发生弯折变形;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侧板,进一步提升侧板的强度,使侧板不易发生变形。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与所述底垫本体配合围成储物腔,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储物腔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尾箱垫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侧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垫本体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间隔固设于所述侧板,所述第二加强筋靠近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端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尾箱垫还包括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固设于所述底垫本体的承压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防滑凸起,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防滑凸起交错连接形成第一防滑纹,多条所述第一防滑纹间隔设置形成防滑纹组,其中两个所述防滑纹组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垫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防滑凸起,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防滑凸起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第二防滑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垫本体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两个侧部及至少一个延伸体,所述延伸体设置于所述侧部的一端、且所述延伸体与对应的侧部之间设有避让结构,所述延伸体设有挡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延伸体的外边缘且与所述挡板形成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尾箱垫还包括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固设于所述底垫本体的承压面,所述环形凸起围设形成用于展示标识的标识区。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尾箱垫。

上述汽车在使用时,通过卡部与汽车尾箱的容纳空间的侧壁进行卡合,使尾箱垫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不易发生移动从而使底垫本体不易发生弯折变形;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侧板,进一步提升侧板的强度,使侧板不易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尾箱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尾箱垫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尾箱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尾箱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尾箱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尾箱垫,100、底垫本体,110、第一端,120、第二端,130、延伸体,132、挡板,140、避让结构,150、容纳腔,160、环形凸起,162、标识区,200、侧板,300、第一加强筋,400、第二加强筋,512、第一防滑纹,5122、第一防滑凸起,520、第二防滑纹,522、第二防滑凸起,600、加强体,710、第一翻边,720、第二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尾箱垫10,包括:底垫本体100;侧板200,侧板200与底垫本体100的外边缘固定连接、且沿底垫本体100的外边缘围设形成卡部;及第一加强筋300,第一加强筋300设置于侧板200。

上述尾箱垫10在使用时,通过卡部与汽车尾箱的容纳空间的侧壁进行卡合,使尾箱垫10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不易发生移动从而使底垫本体100不易发生弯折变形;进一步,在第一加强筋300设置于侧板200,进一步提升侧板200的强度,使侧板200不易发生变形。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侧板200与底垫本体100配合围成储物腔,第一加强筋300设置于储物腔外。如此,将第一加强筋300设置于外部可以使尾箱垫10更好的与汽车尾箱的侧壁进行贴合,同时,可以提升尾箱垫10的美感。具体地,第一加强筋300可以是加强凸起,并设置于储物腔外,或者第一加强筋300由侧板200的内壁向侧板200的外壁突出形成。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尾箱垫10还包括第二加强筋400,第二加强筋400的一端与侧板200连接,另一端与底垫本体100的连接。如此,将侧板200和底垫本体100之间呈夹角设置,将第二加强筋400的一端与侧板200连接,另一端与底垫本体100连接,如此,侧板200、底垫本体100及第二加强筋400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状的稳定结构,进而,避免侧板200容易发生弯折,使尾箱垫10不易发生变形,同时使尾箱垫10保持一定的立体感,提升尾箱垫10的美感。

如图4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3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加强筋300间隔固设于侧板200,第二加强筋400靠近第一加强筋300的端部设置。如此,第一加强筋300和第二加强筋400的双重加强作用进一步提升侧板200和底垫本体100的强度,防止尾箱垫10发生变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尾箱垫10还包括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固设于底垫本体100的承压面。如此,通过时设置防滑结构提升底垫本体100的防滑效果。

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地本次实施例中,防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防滑凸起5122,至少两个第一防滑凸起5122交错连接形成第一防滑纹512,多条第一防滑纹512间隔设置形成防滑纹组,其中两个防滑纹组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在底垫本体100上。如此,通过第一防滑凸起5122交错连接形成第一防滑纹512,因此,第一防滑纹512具备至少两个方向的防滑效果,进一步,将多条第一防滑纹512间隔设置形成防滑纹组,其中两个防滑纹组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在底垫本体100上,如此,使底垫本体100具备至少三个方向上的防滑功能,提升了底垫本体100的防滑效果。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当然了,在别的实施例中,防滑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防滑凸起522,至少两个第二防滑凸起522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第二防滑纹520。如此,第二防滑纹520不仅可以提升底垫本体100的防滑效果,还可以提升底垫本体100的美感;具体地,第二防滑凸起522可以是条状或者是多边形状的。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底垫本体100包括第一端110、第二端120、以及设置于第一端110与第二端120之间的两个侧部及至少一个延伸体130,延伸体130设置于侧部的一端、且延伸体130与对应的侧部之间设有避让结构140,延伸体130设有挡板132,侧板200设置于延伸体130的外边缘且与挡板132形成容纳腔150。如此,尾箱垫10通过延伸体130外边缘连接的侧板200与挡板132围成容纳腔150,与现有技术中在底垫本体100上单独设置若干个容纳装置相比,节约资源且容纳腔150不占据尾箱垫10的额外空间,侧板200与底垫本体100的外边缘固定连接,且围设形成与汽车尾箱侧壁卡合的卡部,使尾箱垫10与汽车尾箱侧壁卡合,尾箱垫10在使用时,不容易发生偏移,进一步,底垫本体100的上设有避让结构140和延伸体130,侧板200设置于避让结构140和延伸体130结构的外边缘,使侧板200能够与汽车尾箱的侧壁贴合。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尾箱垫10还包括环形凸起160,环形凸起160固设于底垫本体100的承压面,环形凸起160围设形成用于展示标识的标识区162。如此,在标识区162的侧壁上设置商标标识,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分类管理尾箱垫10,还可以起到推广尾箱垫10的品牌作用,在标识区162的侧壁上贴附警告标识,可提醒用户相应的注意事项,在标识区162的侧壁上涂覆颜色标识,同样也可以帮助用户识别相应型号的尾箱垫10,有助于用户区别尾箱垫10的类型和生产厂家,便于分类管理。在本次实施例中,环形凸起160与防滑纹间隔设置,且环形凸起160与防滑纹之间的间距为0mm<m≤50mm,如此,一方面,避免防滑纹与环形凸起160干涉,影响环形凸起160的辨识度。具体地,m可以是10mm、20mm、30mm、40mm及50mm。

如图1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尾箱垫10还包括外翻边,外翻边包括第一翻边710和第二翻边720,第一翻边710的一端与侧板200远离底垫本体10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翻边720的一端连接,第二翻边720的另一端朝向底垫本体100设置,第一翻边710和侧板200呈夹角设置,第二翻边720和第一翻边710呈夹角设置。如此,通过设置外翻边可以增加尾箱垫10的立体感,且可以提升尾箱垫10与汽车尾箱侧壁抵接的稳固性。有必要指出的是,第一翻边710和侧板200呈夹角设置不包括第一翻边710和侧板200呈0°和180°的情况,第二翻边720和第一翻边710呈夹角设置不包括第二翻边720和第一翻边710呈0°和180°的情况。

如图3和图7所示,在别的实施例的中,该尾箱垫10还包括加强体600,加强体600的一端与侧板200远离底垫本体100的一端连接,加强体600的另一端远离底垫本体100的容纳空间设置,加强体600与侧板200呈夹角设置。如此,一方面,加强体600可以提高尾箱垫10的强度;另一方面,加强体600与汽车尾箱容纳空间的侧壁抵接,使尾箱垫10与汽车尾箱容纳空间的侧壁卡合牢靠,从而使尾箱垫10不易移动。有必要指出的是,加强体600与侧板200呈夹角设置不包括加强体600与侧板200呈0°和180°的情况。

进一步,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加强体600和侧板200通过圆角过渡连接,圆角为a,其中,0°<a≤50°。如此,加强体600和侧板200通过圆角过渡连接可以避免加强体600和侧板200之间的连接处发生应力集中现象;进一步,在该范围内,加强体600和侧板200能够平滑过渡,可以提升尾箱垫10的美感,同时尾箱垫10与汽车后备箱更容易安装。具体地,a可以是10°、20°、30°、40°及50°。

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尾箱垫10。

上述汽车在使用时,通过卡部与汽车尾箱的容纳空间的侧壁进行卡合,使尾箱垫10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不易发生移动从而使底垫本体100不易发生弯折变形;进一步,在第一加强筋300设置于侧板200,进一步提升侧板200的强度,使侧板200不易发生变形。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