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3516发布日期:2020-01-31 13:30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可转向后桥的研究,以此辅助调整前桥的转向角度,从而提升驾驶安全性及车辆的动态性能。而现有的车辆在低速转向时,转弯半径大,机动性差;高速过弯时,车辆不稳定,容易出现后甩尾现象。akc系统仅有较少的高档车配置,如奥迪q7、保时捷911等,车辆若均采用akc系统,车辆的制造成本将明显增加,而短使时期内是无法普及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急需提供一种多连杆式后悬架,是指采用三根或三根以上的连接拉杆构成的悬架,它能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轮胎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故操控性及稳定性高于其他行形式的悬架,可以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保证了悬架的连接刚度及底盘的强度,保证了整车的承载能力及操控性,使整车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操控稳定性优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包括后桥,所述后桥上从中间向两侧依次设置有上纵向推力杆、后螺旋弹簧和下纵向推力杆,所述下纵向推力杆的前端与车架纵梁连接,所述上纵向推力杆的前端与车架横梁连接;

所述后螺旋弹簧的下方设置有后横向推力杆,所述后横向推力杆的一端与所述后桥连接,所述后横向推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横梁连接;

所述后螺旋弹簧的上方设置有后减震器,所述后减震器的一端与所述后桥连接,所述后减震器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

所述后桥的两侧设置有后横向稳定杆装置,所述后横向稳定杆装置通过稳定杆连杆与车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后螺旋弹簧设置在车架与所述后桥之间。

优选的,所述后横向推力杆设置在所述后横向稳定杆装置的下端,所述后横向稳定杆装置设置在所述后桥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后减震器设置在所述稳定杆连杆的后端。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保证了悬架的连接刚度及底盘的强度,保证了整车的承载能力及操控性,使整车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操控稳定性优越。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包括后桥1,后桥1上从中间向两侧依次设置有上纵向推力杆2、后螺旋弹簧3和下纵向推力杆4,下纵向推力杆4的前端与车架纵梁连接,上纵向推力杆2的前端与车架横梁连接;后螺旋弹簧3的下方设置有后横向推力杆5,后横向推力杆5的一端与后桥1连接,后横向推力杆5的另一端与车架横梁连接;后螺旋弹簧3的上方设置有后减震器6,后减震器6的一端与后桥1连接,后减震器6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后桥1的两侧设置有后横向稳定杆装置7,后横向稳定杆装置7通过稳定杆连杆8与车架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结构保证了悬架的连接刚度以及底盘的强度,保证了整车的承载能力及操控性,使整车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而且降低了成本。

后螺旋弹簧3设置在车架与后桥1之间。

后横向推力杆5设置在后横向稳定杆装置7的下端,后横向稳定杆装置7设置在后桥1的下方。

后减震器6设置在稳定杆连杆8的后端。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汽车用多连杆后悬架,保证了悬架的连接刚度及底盘的强度,保证了整车的承载能力及操控性,使整车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操控稳定性优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