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胎防爆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胎用防爆胀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运输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货车的道路运输,其中挂车的使用较为普遍,并且对于体积较大的货运运输更为方便,由于挂车体积较大,并且在承载货物后,自身重量又得以加重,由此挂车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挂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轮胎与地面较大的摩擦,加快了轮胎的磨损,造成轮胎发热并且发生膨胀,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更可能加快轮胎膨胀,从而导致轮胎膨胀引发的爆胎现象,进而使得挂车发生路径偏移,更有可能发生翻车的现象,对驾驶员造成伤害,并且对货物造成破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胎用防爆胀安全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挂车在来货行驶过程中由于质量较大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进而使得轮胎温度升高发生车胎膨胀爆胎的现象,挂车路径偏移以及翻车现象,导致驾驶员受到伤害以及货物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车胎用防爆胀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车体底盘,车体底盘上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水箱上位于进水管一侧安装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一三通,所述第一三通中的一个分支端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一三通中的另一分支端上安装有第一给水管,所述水箱上位于进水管上方安装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安装有通气阀,所述水箱上位于通气管一侧安装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安装第二三通,所述第二三通中的一个分支端上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三通中的另一分支端上安装有第二给水管,所述车体底盘下壁面中心处并列安装有第一水泵以及第二水泵,所述第一给水管与第一水泵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给水管与第二水泵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泵输出端与第二水泵输出端分别安装有洒水管路,所述洒水管路出水端分别位于车体底盘轮眉处。
优选的,所述洒水管路包括第一通水管以及第二通水管,所述第一通水管以及第二通水管分别与第一水泵输出端以及第二水泵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通水管以及第二通水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三三通,所述第三三通分支端上分别连接有洒水管,所述洒水管分别位于车体底盘轮眉处。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安装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与第二出水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为l型支架,所述水箱安装于支架上底边。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位于垂直边一侧安装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与支架形成矩形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水箱上安装有固定环圈,所述固定环圈固定端固定安装于支架上底边。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圈固定端与支架上底边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箱与固定环圈之间安装有连接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胎用防爆胀安全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挂车在来货行驶过程中由于质量较大增大轮胎与地面的摩擦,进而使得轮胎温度升高发生车胎膨胀爆胎的现象,挂车路径偏移以及翻车现象,导致驾驶员受到伤害以及货物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体底盘处增加水箱,并且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出,提供水源,再通过洒水管路向挂车的每一个轮胎上进行洒水,从而达到以洒水方式,对轮胎进行物理降温,防止挂车行驶过程中,轮胎温度过高,防止轮胎膨胀爆胎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的提高了挂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胎用防爆胀安全防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胎用防爆胀安全防护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胎用防爆胀安全防护装置的洒水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车胎用防爆胀安全防护装置的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底盘;2-支架;3-水箱;4-进水管;5-第一出水管;6-第一三通;7-第一给水管;8-通气管;9-通气阀;10-第二出水管;11-第二三通;12-第二阀门;13-第二给水管;14-第一水泵;15-第二水泵;16-第一通水管;17-第二通水管;18-第三三通;19-洒水管;20-抽水管;21-防护栏;22-固定环圈;23-螺栓;24-连接板;25-第一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胎用防爆胀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车体底盘1,车体底盘1上安装有支架2,所述支架2上安装有水箱3,所述水箱3上设有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水箱3上位于进水管4一侧安装有第一出水管5,所述第一出水管5上安装有第一三通6,所述第一三通6中的一个分支端与进水管4相连接,所述第一三通6中的另一分支端上安装有第一给水管7,所述水箱3上位于进水管4上方安装有通气管8,所述通气管8上安装有通气阀9,所述水箱3上位于通气管8一侧安装有第二出水管10,所述第二出水管10上安装第二三通11,所述第二三通11中的一个分支端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2,所述第二三通11中的另一分支端上安装有第二给水管13,所述车体底盘1下壁面中心处并列安装有第一水泵14以及第二水泵15,所述第一给水管7与第一水泵14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给水管13与第二水泵15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水泵14输出端与第二水泵15输出端分别安装有洒水管路,所述洒水管路出水端分别位于车体底盘1轮眉处,所述洒水管路包括第一通水管16以及第二通水管17,所述第一通水管16以及第二通水管17分别与第一水泵14输出端以及第二水泵15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通水管16以及第二通水管17上分别安装有第三三通18,所述第三三通18分支端上分别连接有洒水管19,所述洒水管19分别位于车体底盘1轮眉处,所述水箱3内安装有抽水管20,所述抽水管20与第二出水管10相连接,所述支架2为l型支架,所述水箱3安装于支架2上底边,所述支架2上位于垂直边一侧安装有防护栏21,所述防护栏21与支架2形成矩形箱体结构,所述水箱3上安装有固定环圈22,所述固定环圈22固定端固定安装于支架2上底边,所述固定环圈22固定端与支架2上底边之间通过螺栓23固定连接,所述水箱3与固定环圈22之间安装有连接板24。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实施例:上述中的第一水泵14以及第二水泵15的电源输入端分别与车体的电源以及车体内的控制系统通过导线电控连接,根据说明书附图1-4可知,在使用时,向水箱3内注入水,此时第一阀门25打开,第二阀门12关闭,通气阀9打开,水通过进水管4注入水箱3内,当水箱3注满水后,将第一阀门25关闭,打开第二阀门12,在车体行驶过程中,需要对车体的轮胎进行降温,此时启动第一水泵14以及第二水泵15,第一水泵14将水箱3内的水,通过第一出水管5抽出流入第一三通6,并进入第一给水管7内,第二水泵15将水箱3内的水通过抽水管20,抽入第二出水管10内,在第二三通11流入第二给水管13内,此时第一水泵14以及第二水泵15将第一给水管7以及第二给水管13排入第一通水管16以及第二通水管17内,此时两股水流分别进入第三三通18内,第三三通18分别位于前轮与后轮之间,此时水流分别流出第三三通18的两分支端上的洒水管19内,由于洒水管19分别位于车体底盘1的轮眉处,由此洒水管19降水喷洒到各个轮胎山,对轮胎进行降温,防止轮胎过车发生膨胀爆胎现象发生,在水箱3注水时,第一阀门25以及第二阀门12同时开启时,两端可同时进行注水,防护栏21对水箱3起到防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