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脚垫防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5211发布日期:2020-08-14 18:3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脚垫防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脚垫防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脚垫是集吸水、吸尘、去污、隔音、保护主机毯五大主要功能为一体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零部件,汽车脚垫属于内部装饰品,保护车里车外的洁净,起到美观舒适点缀的作用,在汽车脚垫安装过程中,通过设置防滑装置将汽车脚垫对汽车内部进行摆放,有效将汽车脚垫进行固定,防止汽车脚垫滑动,有利于使用者的使用。

当防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副驾上的乘客由于身高的不同,会使得部分乘客的脚悬空在汽车脚垫上,导致乘客腿部产生酸涩感,影响到乘客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汽车脚垫防滑装置,解决了当防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副驾上的乘客由于身高的不同,会使得部分乘客的脚悬空在汽车脚垫上,导致乘客腿部产生酸涩感,影响到乘客的舒适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脚垫防滑装置,包括防滑凸粒、下扣和调节装置,所述防滑凸粒上端紧固于底垫下端,并且防滑凸粒设置有两粒以上,所述底垫上端与防水层下端贴合固定,所述防水层上端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左端上侧与上扣下端相抵,所述上扣下端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与卡扣上端卡扣连接,所述卡扣下端紧固于下扣,并且卡扣中部穿过底垫和防水层左端,所述下扣下端面与粘接块上端贴合固定,所述调节装置上端与底垫下端贴合固定,所述调节装置由框体、连接板、圆孔、旋钮、转轴、调节板、支撑板和卡条组成,所述框体左端内部与连接板外部贴合固定,所述连接板左端设置有圆孔,所述圆孔内部与下扣外部插接,所述旋钮前端与转轴前端贴合固定,所述转轴中部外侧穿过调节板左端,并且转轴前后两端5cm处与框体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下端与支撑板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下端与卡条上端卡接,所述卡条后端紧固于框体。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由调节板本体、通孔、pv层和把手组成,所述调节板本体左端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与转轴外部贴合固定,所述pv层下端嵌入于调节板本体上端,所述把手下端紧固于pv层。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的形状与底垫的形状一致,并且框体的厚度为3c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端设置有连接框,并且连接框上端与调节板下端贴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卡条上端设置有卡槽,并且卡槽内部与支撑板下端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两组,并且支撑板呈平行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pv层右端呈弧形,并且pv层的形状与调节板本体的形状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上端设置有防滑纹,并且把手上端穿过防水层右端。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由塑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由abs组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当防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副驾上的乘客由于身高的不同,会使得部分乘客的脚悬空在汽车脚垫上,导致乘客腿部产生酸涩感,影响到乘客的舒适度的问题,通过底垫下端设置了调节装置,由旋钮顺时针转转动,旋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调节板顺时针转动,接着支撑板通过连接框与调节板本体转动,支撑板下端与卡条上端的卡槽内部进行卡接,从而实现了调节调节板的高度,使得乘客的脚不悬空在汽车脚垫上,增加了乘客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右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防滑凸粒-1、底垫-2、防水层-3、凹槽-4、上扣-5、安装槽-6、卡扣-7、下扣-8、粘接块-9、调节装置-10、框体-101、连接板-102、圆孔-103、旋钮-104、转轴-105、调节板-106、支撑板-107、卡条-108、调节板本体-1061、通孔-1062、pv层-1063、把手-1064、连接框-1001、卡槽-10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脚垫防滑装置:包括防滑凸粒1、下扣8和调节装置10,防滑凸粒1上端紧固于底垫2下端,并且防滑凸粒1设置有两粒以上,底垫2上端与防水层3下端贴合固定,防水层3上端内部设置有凹槽4,凹槽4左端上侧与上扣5下端相抵,上扣5下端内部设置有安装槽6,安装槽6内部与卡扣7上端卡扣连接,卡扣7下端紧固于下扣8,并且卡扣7中部穿过底垫2和防水层3左端,下扣8下端面与粘接块9上端贴合固定,调节装置10上端与底垫2下端贴合固定,调节装置10由框体101、连接板102、圆孔103、旋钮104、转轴105、调节板106、支撑板107和卡条108组成,框体101左端内部与连接板102外部贴合固定,连接板102左端设置有圆孔103,圆孔103内部与下扣8外部插接,旋钮104前端与转轴105前端贴合固定,转轴105中部外侧穿过调节板106左端,并且转轴105前后两端5cm处与框体101中部转动连接,调节板106下端与支撑板107上端转动连接,支撑板107下端与卡条108上端卡接,卡条108后端紧固于框体101。

其中,所述调节板106由调节板本体1061、通孔1062、pv层1063和把手1064组成,所述调节板本体1061左端设置有通孔1062,所述通孔1062内壁与转轴105外部贴合固定,所述pv层1063下端嵌入于调节板本体1061上端,所述把手1064下端紧固于pv层1063,有利于增加舒适度。

其中,所述框体101的形状与底垫2的形状一致,并且框体101的厚度为3cm,有利于进行安装。

其中,所述支撑板107上端设置有连接框1001,并且连接框1001上端与调节板106下端贴合固定,有利于进行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卡条108上端设置有卡槽1002,并且卡槽1002内部与支撑板107下端卡接,有利于进行卡接。

其中,所述支撑板107设置有两组,并且支撑板107呈平行放置,有利于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pv层1063右端呈弧形,并且pv层1063的形状与调节板本体1061的形状一致,有利于进行安装。

其中,所述把手1064上端设置有防滑纹,并且把手1064上端穿过防水层3右端,有利于防滑。

其中,所述调节板106由塑钢制成,其优点是成本较低、硬度较高和耐磨等等。

其中,所述把手1064由abs组成,其优点是成本较低。

根据上表所示,实用新型调节板106采用塑钢制成,可以达到低成本的效果。

本专利所述的调节板106由塑钢制成,塑钢全称塑钢型材,塑钢型材是以聚氯乙烯(pvc)树脂为主要原料,因此也叫pvc型材,加上一定比例的稳定剂、着色剂、填充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经挤出所成型材,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由于其物理性能如刚性、弹性、耐腐蚀、抗老化性能优异,通常用作是铜、锌、铝等有色金属的佳代用品,在房屋建筑中主要用于推拉,平开门窗、护栏、管材和吊顶材料的应用,通过新的工艺流程处理也广泛用在汽车发动机保护板方面,不仅重量轻,而且韧性好,具有刚的优良性质,有时候也被称作合金塑钢。

工作原理:使用前,使用者首先将外部的表皮层放置在凹槽4内部,接着把调节装置10放置在防滑凸粒1和底垫2下端,调节板106右端设置的把手1064上端穿过防水层3右端,再把下扣8通过粘接块9粘接在外部汽车内部底端合适的位置,然后框体101放置在外部汽车内部底端,最后,上扣5下端通过安装槽6与卡扣7上端卡扣连接,此时,卡扣7中部穿过圆孔103内部;使用时,手握旋钮104顺时针转动,旋钮104带动转轴105转动,转轴105通过通孔1062与调节板本体1061贴合固定,使得转轴105转动带动调节板106顺时针转动,接着支撑板107通过连接框1001与调节板本体1061转动,支撑板107下端与卡条108上端的卡槽1002内部进行卡接,从而实现了调节调节板的高度,使得乘客的脚不悬空在汽车脚垫上,增加了乘客的舒适度,其中,连接板102起到了连接的作用,pv层1063起到了增加舒适度的作用,从而解决了当防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副驾上的乘客由于身高的不同,会使得部分乘客的脚悬空在汽车脚垫上,导致乘客腿部产生酸涩感,影响到乘客的舒适度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