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5337发布日期:2020-10-23 19: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部分或完全电动的机动车辆的感应充电装置(1),

-其中,所述感应充电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充电线圈(2)和包括流体管(5)的温度控制组件(3),液态流体(4)能够流过所述流体管,

-其中,所述充电线圈(2)能够感应地耦合至初级线圈,使得能够对所述机动车辆中的电池感应充电,

-其中,所述充电线圈(2)被热传递地连接至所述温度控制组件(3)的流体管(5),使得来自所述充电线圈(2)的废热能够被传递至所述温度控制组件(3)的流体管(5)中的流体(4),并且

-其中,所述感应充电装置(1)具有用于屏蔽电磁场发射的金属屏蔽板(9)和用于引导所述电磁交变场的铁氧体组件(10),所述金属屏蔽板和所述铁氧体组件被布置在所述充电线圈(2)的车辆侧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线圈(2)布置在所述温度控制组件(3)的流体管(5)中,使得所述流体(4)能够在所有侧上围绕所述充电线圈流动,并且在所述流体管(5)中直接固定到所述流体管或者借助于保持装置(6)固定到所述流体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氧体组件(10)布置在所述温度控制组件(3)的流体管(5)中,使得所述流体(4)能够在所有侧上围绕所述铁氧体组件流动,并且在所述流体管(5)中直接固定到所述流体管或者借助于所述保持装置(6)固定到所述流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管(5)具有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彼此固定的壳体状金属覆盖件(7)和壳体状下壳体(8),并且

-在车辆侧上,所述覆盖件(7)朝向所述下壳体(8)包围所述充电线圈(2),并且形成所述感应充电装置(1)的金属屏蔽板(9)。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充电装置(1)具有振荡电路单元(12)和/或电力电子单元(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充电装置(1)的振荡电路单元(12)和/或电力电子单元(13)固定在所述金属屏蔽板(9)的车辆侧上或充电线圈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充电装置(1)的振荡电路单元(12)和/或电力电子单元(13)布置在所述温度控制组件(3)的流体管(5)中,使得所述流体(4)能够在所有侧上围绕所述振荡电路单元和所述电力电子单元流动,并且在所述流体管(5)中直接固定到所述流体管或者借助于所述保持装置(6)固定到所述流体管。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线圈(2)和/或所述振荡电路单元(12)和/或所述电力电子单元(13)与所述流体(4)电绝缘,以及/或者

-在所述流体管(5)中流动的所述流体(4)是电绝缘体。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充电装置(1)包括所述电池,所述充电线圈(2)与所述电池导电地连接,使得电池直流电流流过所述充电线圈(2),并且所述充电线圈(2)形成用于加热所述流体(4)的电阻加热器,所述流体在所述流体管(5)中围绕所述充电线圈(2)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充电装置(1)的振荡电路单元(12)和/或电力电子单元(13)在所述流体管(5)中布置在所述充电线圈(2)的上游,使得所述流体管(5)中的流体(4)能够在所述充电线圈(2)的上游围绕所述振荡电路单元(12)和/或所述电力电子单元(13)流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4)能够从流体入口(5a)流过所述温度控制组件(3)的流体管(5)到达流体出口(5b),并且

-所述温度控制组件(3)能够经由所述流体管(5)的流体入口(5a)和流体出口(5b)流体地连接至车辆冷却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用于部分或完全电动的机动车辆的感应充电装置(1)。感应充电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充电线圈(2)和具有流体管(5)的温度控制组件(3),液态流体(4)能够流过流体管。充电线圈(2)能够感应地耦合至初级线圈,从而能够对机动车辆中的电池感应充电。充电线圈(2)热传递地耦接至温度控制组件(3)的流体管(5),使得来自充电线圈(2)的废热能够被传递至温度控制组件(3)的流体管(5)中的流体(4)。感应充电装置(1)还包括布置在车辆侧的充电线圈(2)上的用于屏蔽电磁场发射的金属屏蔽板(9)和用于引导电磁交变场的铁氧体组件(10)。根据本发明,充电线圈(2)布置在温度控制组件(3)的流体管(5)中,使得流体(4)能够在所有侧上围绕该充电线圈流动,并且在流体管(5)中充电线圈直接固定到流体管或者经由保持装置(6)固定到流体管。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多夫·莱姆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04
技术公布日:2020.10.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