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及其装配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7724发布日期:2020-08-14 16:1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灯及其装配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灯及其装配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了普通家庭,而汽车车灯作为必备设施,在夜晚或大雾天气为司机提供照明,保证正常行驶及行车安全。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cn106764803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撞车灯”,该技术方案包括安装板,触发器,弹簧,灯座和灯泡;所述安装板为圆形,在安装板上设置有四个圆柱形且垂直于安装板呈正方形排列的触发器;所述触发器上端安置与下端安装板相匹配的灯座,其中,灯座包括圆形底板和前触角,所述前触角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底板上一体制成,底板中央设有灯泡安装孔,所述灯泡安于其中;所述安装板与灯座之间还设置有弹簧;当汽车车灯受到撞击时,振动促使触发器断开,弹簧带动灯座向后伸缩,保护车灯。

但是,上述“一种防撞车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当车灯受到到细、长物体撞击时,因为前触角的接触面积太小,存在还没触发其伸缩功能就致使车灯受损的情况,而且即使前触角正常触发,灯泡在撞击时也会受到向内飞溅的细小物体的伤害,保护不够全面;在夜晚时,如果车灯受到损坏则无法继续安全行驶;同时,前触角不可变换位置,静默状态下占用灯泡前空间大,使得灯泡光线无法良好的发散出去。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既能全面防护灯泡,占用空间又少的车灯及其装配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既能全面防护灯泡,占用空间又少的车灯及其装配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台和用于回弹至灯台上方保护灯体的旋转护罩;所述旋转护罩包括一左一右的两个罩体,两个所述罩体的旋转端分别通过扭簧铰接在灯台的侧沿上,并在静默时旋转至灯台下方合拢。

一种装配线,用于装配上述的车灯,包括装盘机构;所述装配线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装配腔、平台和传动腔;所述装盘机构安装于装配腔内;

所述装盘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气缸、电机、旋转杆和吸盘式夹臂;所述电机尾端与气缸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旋转杆一端与电机的转轴连接,另一端与吸盘式夹臂顶部连接;所述旋转杆内设有连通吸盘式夹臂内腔和外界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内设有第一气泵;所述吸盘式夹臂内壁上设有摩擦带,用于在夹持灯罩时更牢靠。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车灯及其装配线具有的优点是:

能够在受撞击时触发灯台下方的旋转护罩回弹至灯台上方,旋转护罩的保护面积大,进而能有效预防灯泡受到细、长物体及向内飞溅物体的损害;同时旋转护罩在静默状态下处于灯台下方的位置,不占用灯泡前的空间,灯泡光线发散效果更佳。

本发明一种车灯及其装配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优点,适合在现有的汽车车灯上安装,且运行使用的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灯静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将旋转护罩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触发器断裂后旋转护罩回弹至灯台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弹簧将灯台拉回至第一底座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二触发器断裂后第一底座被第二弹簧拉回至第二底座内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安全气囊发生器在第一底座下滑后将安全气囊喷出至灯罩上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旋转护罩静默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装配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d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灯台2罩体3第一底座

41支撑架41a卡接片42第一触发器

43第一弹簧51第二触发器52第二弹簧

53抽风机54缓冲球55安全气囊发生器

561弹射板562第三弹簧563第三触发器

56a受力凸起56b顶杆57拉压感应器

61气缸62电机63旋转杆

64吸盘式夹臂64a摩擦带65第一气泵

71升降架72传送带8第二气泵

81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9所示,

一种车灯,包括灯台1和用于回弹至灯台1上方保护灯体的旋转护罩;所述旋转护罩包括一左一右的两个罩体2,两个所述罩体2的旋转端分别通过扭簧铰接在灯台1的侧沿上,并在静默时旋转至灯台1下方合拢。

本车灯是车大灯总成的其中一个光源结构;旋转护罩用透明材料制成,使得即使旋转护罩遮住灯泡时,灯炮灯光能从旋转护罩内射出。

上述车灯具有的优点是:

能够在受撞击时触发灯台1下方的旋转护罩回弹至灯台1上方,旋转护罩的保护面积大,进而能有效预防灯泡受到细、长物体及向内飞溅物体的损害;同时旋转护罩在静默状态下处于灯台1下方的位置,不占用灯泡前的空间,灯泡光线发散效果更佳。

上述车灯及其装配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的优点,适合在现有的汽车车灯上安装,且运行使用的成本较低。

其中,还包括第一底座3和触发组件;所述灯台1和旋转护罩均通过触发组件安装在第一底座3内。

触发组件既是旋转护罩静默状态下束缚力的施与者,也能使旋转护罩在受压情况下失去束缚力,并通过扭簧回弹至灯台1上方的保护位。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包括支撑架41和第一触发器42;所述第一底座3内设有一开口向上的滑动腔;所述支撑架41可上下滑动的设于滑动腔内,支撑架41呈上下连通的环形中空结构,支撑架41顶部设有灯罩,支撑架41底部沿内环通过扭簧等间距的铰接有多个横向设置的卡接片41a;所述第一触发器42有多个,每个第一触发器42一端与对应卡接片41a旋转副的底部连接并限制卡接片41a向下扭转,另一端与第一底座3内底面连接;两个所述罩体2的外表面上对应卡接片41a的位置均设有多个卡孔,两个罩体2在支撑架41内均通过卡孔卡接在卡接片41a上。

灯罩是连接在支撑架41上方的,也是撞击时使第一触发器42断裂的第一受力体。

第一触发器42的一端在与卡接片41a旋转副底部连接时,是同时与支撑架41底面和卡接片41a的底面有接触的,因为卡接片41a上的扭簧是向下扭转的,这样可确保卡接片41a在第一触发器42没有断裂时无法向下扭转。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还包括第一弹簧43;两个所述罩体2的底部合拢处开设形成有一通孔。所述第一弹簧43通过通孔一端与灯台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底座3底面连接;第一弹簧43为拉伸状态。

第一触发器42断裂后,第一弹簧带动灯台1向第一底座3底面缩进,以此进一步保护车灯。

力传导的过程:外物撞击灯罩,致使灯罩带动支撑架41向第一底座3内底面移动,第一触发器42受挤压力触发断裂,第一触发器42断裂后卡接片41a顺利向下扭转,使得卡接片41a脱离罩体2外表面上的卡孔;两个罩体2失去卡接片41a的束缚力后,在扭簧的作用力下向上回弹至灯台1上方,同时灯台1在第一弹簧43的作用下缩回至第一底座3底面。

其中,还包括第二底座5;所述第二底座5内设有一开口向上的空腔;所述第一底座3可上下滑动的设于第二底座5的空腔内,且第一底座3与第二底座5之间纵向的连接设有多个第二触发器51和多个第二弹簧52;第二弹簧52为拉伸状态。

同理当第一触发器42受压时也使得第二触发器51受压,如果第二触发器51断裂,第二弹簧52会使第一底座3回缩至第二底座5的内底面上;撞击时一般有两种情况发生,两者同时断裂或是仅有第一触发器42断裂,这根据两者预先设定的不同触发力值来决定,也就是说一次撞击会使车灯发生一段或两段距离的回缩。

多个伸缩段带来的优点是:当车灯在遭受轻微撞击时能进行一个单位段的回缩缓冲,既能带来缓冲效果,维修也方便;当车灯在遭受力较大的撞击时,能够提供更长的缓冲距离,还能在第二个伸缩段内附加更多保护措施。

其中,所述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5底部均设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第二底座5的通气孔内均设有一抽风机53。

抽风机53可通气孔将灯罩内的气雾快速排出,预防灯罩内起雾太多。

当抽风机53无需对灯罩进行除雾时,抽风机53可进行反转向灯罩内进行持续的吹风,使得灯罩内表面上形成一层风墙,进一步防止灯泡受到因灯罩破坏后向内飞溅的细小物体的伤害。

其中,所述第二底座5的内底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缓冲球54。

缓冲球54能减缓第一底座3在第二弹簧52作用下回缩至第二底座5内底面的冲击力。

其中,所述第二底座5侧壁顶部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安全气囊发生器55。

安全气囊发生器55的喷发方向是朝向第二底座5空腔内的,第一底座3外表面沿第二底座5内表面下滑时,会将安全气囊发生器55的喷发口暴露出来,此时安全气囊发生器55可在灯罩上方喷发安全气囊,再进一步保护车灯,亦可在汽车即将追尾时弹出,以对汽车追尾进行一个缓冲。

所述第二底座5顶部侧壁上设有;所述喷发装置56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开口向外的第一气囊腔和开口向内的第二气囊腔;所述安全气囊发生器55有两个,分别根据弹出方向安装在第一气囊腔和第二气囊腔内;所述喷发装置56外壁与第二底座5外壁之间连接设有拉压感应器57,用于触发两个安全气囊发生器55;

所述第一气囊腔和第二气囊腔内均设有一弹射单元;所述弹射单元包括弹射板561、第三弹簧562和第三触发器563;所述弹射板561通过第三弹簧562和第三触发器563与对应的气囊腔底面连接。

当安全气囊发生器55喷发气囊后,第三触发器563受到反向作用力并开始倒计时,倒计时为5-20秒,倒计时结束后第三触发器563断开,第三弹簧562带动弹射板561将安全气囊发生器55弹射出喷发装置56,实现自动卸载气囊,方便后续行驶;

第三触发器也可以由人为进行控制触发。

所述喷发装置56顶部外边沿斜置有受力凸起56a;用于从不同方向受力来使喷发装置56触发拉压感应器57的不同感应设置。

喷放装置受到撞击后,会根据受撞击的面产生不同方向的挤压位移,受力凸起56a能够加强这一位移,从而增强拉压感应器57的响应稳定性;

受力凸起56a增强拉压感应器57响应稳定性的原理:当车灯正面遭受撞击时受力凸起56a会受力使喷发装置56向外挤压,从而使喷发装置56对拉压感应器57产生一个压力;而当车灯侧面遭受撞击时受力凸起56a会受力使喷发装置56向内挤压,从而使喷发装置56对拉压感应器57产生一个拉力。

所述喷发装置56顶面安装有纵向设置的顶杆56b,所述顶杆56b顶部与外部大灯罩抵接。这样一来,在大灯罩受到外部撞击时,其作用力会通过顶杆传递给受力凸起56a,使得受力凸起56a能够瞬时响应并变形,从而能够实现及时触发。且顶杆56b为左右分布的两组,这样不仅能够从左右两方来单独形成及时响应与保护;还能够在正向被撞时,左右两组顶杆56共同受力并形成及时响应与保护。

如图10至图12所示:

一种装配线,用于装配上述的车灯,包括装盘机构;所述装配线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装配腔、平台和传动腔;所述装盘机构安装于装配腔内;

所述装盘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气缸61、电机62、旋转杆63和吸盘式夹臂64;所述电机62尾端与气缸61的伸缩杆相连接;所述旋转杆63一端与电机62的转轴连接,另一端与吸盘式夹臂64顶部连接;所述旋转杆63内设有连通吸盘式夹臂64内腔和外界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内设有第一气泵65;所述吸盘式夹臂64内壁上设有摩擦带64a,用于在夹持灯罩时更牢靠。

气缸61可带动电机62垂直的进行上下运动,电机62带动旋转杆63进行旋转,旋转杆63带动吸盘式夹臂64进行旋转来装配灯罩和相关零部件。

此外旋转杆63内的第一气泵65能通过将吸盘式夹臂64内腔中的空气抽出,以提高吸盘式夹臂64在抓住灯罩和相关零部件时的抓举力,提高稳定性;摩擦带64a能有效提高扭转摩擦力。

其中,还包括上料机构和除尘机构;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升降架71和传送带72;所述升降架71设于装配线内,并可通过伸缩气缸来回在装配腔和传动腔内升降;所述传送带72设于传动腔内,且其一端与升降架71入口连通,另一端延伸至传动腔入口处;

车灯相关零件的传送及上料功能均在装配线的平台下方完成工作,占用的平台上方装配空间较低。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第二气泵8;所述平台内设有一连通装配腔与外界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泵8设于第二气道内;所述第二气道与装配腔的连通处设有一格栅81,格栅81方格的长宽尺寸均不大于5mm。

第二气泵8能将装配腔内的尘埃向下收集并排出至外界,格栅81用于放置待装配的零件,格栅81下方则可直接通过第二气泵8进行抽吸除尘。

以上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