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卸胎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1973发布日期:2020-11-04 05:3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自动卸胎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轮胎领域,具体为一种能自动卸胎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居民的生活之中,汽车是指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汽车通过车轮上的轮胎与地面进行接触,因此,轮胎在接触中经常会有划损,使用时间较长或突然遭到破坏后,需要对汽车轮胎进行更换,汽车轮胎的更换通常需要先把汽车抬高,然后再把连接汽车轮胎与车轮毂的螺丝拧下来,最后即可把轮胎卸下来换上新的轮胎,这样的方法较为原始,可以设计一种能简化汽车轮胎更换的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目前,汽车轮胎更换的方法较为原始,可以设计一种能简化汽车轮胎更换的新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能自动卸胎的装置,本例的一种能自动卸胎的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右侧设有车身,所述车身内设有开口向左的车轮腔,所述车轮腔右壁内转动连接有车轮轴,所述车轮轴左侧固设有轮毂,所述轮毂左侧设有轮胎,所述轮胎与所述轮毂之间通过螺丝安装连接,所述机箱底部的右侧固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固设有千斤顶,所述机箱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滑腔,所述滑腔内滑动连接有双向电机,所述双向电机右侧的输出轴上固设有螺纹安装于所述千斤顶内的螺纹杆,当所述双向电机启动时即可带动所述螺纹杆转动从而通过所述千斤顶来抬升所述车身方便拆卸所述轮胎,所述机箱内设有开口向右的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左壁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箱,所述转动箱内设有能带动所述螺丝转动从而分离所述轮胎与所述轮毂之间的连接的分离装置,所述机箱内设有连接于所述转动腔上侧的驱动腔,所述驱动腔左壁内固设有单向电机,所述机箱内设有能通过所述单向电机驱动来带动所述转动箱规律性转动与停止的间歇装置。

其中,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转动箱内的啮合腔,所述啮合腔顶壁内转动连接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上固设有齿轮,所述转动箱内设有连接于所述啮合腔左右两侧的移动腔,所述移动腔内滑动连接还有啮合连接于齿轮的移动齿条板,所述移动腔内设有连接于所述移动腔左壁内与所述移动齿条板左侧的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用于使所述移动齿条板复位,所述转动箱内设有位于所述啮合腔右侧的锥齿轮啮合腔,所述锥齿轮啮合腔内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齿条板右侧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右侧转动连接有接触于外界的接口器,所述接口器内设有能安装连接于所述螺丝左侧的六角接口,所述转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接口器左侧的圆板,所述转动轴上饶有连接于所述圆板右侧与所述接口器左侧之间的扭簧,所述扭簧用于辅助所述接口器与所述螺丝连接后,所述转动轴转动能带动所述接口器转动,所述转动轴上固设有第一移动锥齿轮,所述锥齿轮啮合腔底壁内转动连接有花键外轴,所述花键外轴内设有花键内腔,所述花键内腔内花键连接有能上下移动的伸缩花键内轴,所述伸缩花键内轴上侧固设有能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锥齿轮的传递锥齿轮,所述花键内腔内设有连接于所述伸缩花键内轴下侧与所述花键内腔底壁内的顶压弹簧,所述顶压弹簧用于提高所述第一移动锥齿轮与所述传递锥齿轮啮合时的容错率,所述转动箱内设有位于所述啮合腔下侧的从动腔,所述齿轮轴伸入所述从动腔内,所述从动腔内的所述齿轮轴上固设有左带轮,所述花键外轴上固设有右带轮,所述左带轮与所述右带轮之间连接有皮带。

其中,所述间歇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单向电机右侧的输出轴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设有凹槽,所述驱动腔顶壁内滑动连接有伸入所述凹槽内的移动滑板,所述转动箱上固设有圆侧面齿条板,所述驱动轴上花键连接有能左右移动且能啮合连接于所述圆侧面齿条板的移动齿轮,所述驱动轴上花键连接有能左右移动的第二移动锥齿轮,所述驱动腔底壁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侧固设有传动锥齿轮,所述第二移动锥齿轮能啮合连接于所述传动锥齿轮,所述机箱内设有位于所述驱动腔下侧且位于所述转动腔左侧的中间腔,所述传动轴伸入所述中间腔内且所述传动轴下侧固设有大锥齿轮,所述中间腔右壁内转动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左侧固设有啮合连接于所述大锥齿轮的小锥齿轮,所述从动轴伸入所述从动腔内且所述从动轴右侧固设有输出锥齿轮,所述齿轮轴下侧固设有啮合连接于所述输出锥齿轮的输入锥齿轮,所述移动滑板下侧固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锥齿轮与所述移动齿轮的连接杆,所述移动滑板移动能带动所述第二移动锥齿轮与所述移动齿轮同步左右移动。

有益地,所述输出锥齿轮与所述输入锥齿轮之间通过锥齿轮啮合能使所述转动箱转动时所述输入锥齿轮依然啮合连接于所述输出锥齿轮,所述大锥齿轮上的齿数明显多于所述小锥齿轮从而使所述从动轴上的转速明显快于所述传动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汽车轮胎更换时的轮胎拆卸方式,首先,本发明通过电驱动的方式来带动千斤顶运行,从而减少人力的消耗,其次,本发明能通过电驱动自动拆卸螺丝,且拆卸完后,装置内部能自动复位,此外,本发明能通过电机驱动的方式间歇性改变分离装置的角度从而拆卸全部的螺丝,最后,本发明拆卸螺丝的功能通过一个单向转动电机完成工作,从而能减少在电机上的花费。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能自动卸胎的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自动卸胎的装置,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自动卸胎的装置,包括机箱11,所述机箱11右侧设有车身58,所述车身58内设有开口向左的车轮腔59,所述车轮腔59右壁内转动连接有车轮轴57,所述车轮轴57左侧固设有轮毂55,所述轮毂55左侧设有轮胎54,所述轮胎54与所述轮毂55之间通过螺丝52安装连接,所述机箱11底部的右侧固设有固定杆60,所述固定杆60上固设有千斤顶56,所述机箱11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滑腔65,所述滑腔65内滑动连接有双向电机50,所述双向电机50右侧的输出轴上固设有螺纹安装于所述千斤顶56内的螺纹杆51,当所述双向电机50启动时即可带动所述螺纹杆51转动从而通过所述千斤顶56来抬升所述车身58方便拆卸所述轮胎54,所述机箱11内设有开口向右的转动腔36,所述转动腔36左壁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箱32,所述转动箱32内设有能带动所述螺丝52转动从而分离所述轮胎54与所述轮毂55之间的连接的分离装置101,所述机箱11内设有连接于所述转动腔36上侧的驱动腔22,所述驱动腔22左壁内固设有单向电机24,所述机箱11内设有能通过所述单向电机24驱动来带动所述转动箱32规律性转动与停止的间歇装置102。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分离装置1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分离装置101包括设于所述转动箱32内的啮合腔61,所述啮合腔61顶壁内转动连接有齿轮轴27,所述齿轮轴27上固设有齿轮16,所述转动箱32内设有连接于所述啮合腔61左右两侧的移动腔18,所述移动腔18内滑动连接还有啮合连接于齿轮16的移动齿条板17,所述移动腔18内设有连接于所述移动腔18左壁内与所述移动齿条板17左侧的拉伸弹簧64,所述拉伸弹簧64用于使所述移动齿条板17复位,所述转动箱32内设有位于所述啮合腔61右侧的锥齿轮啮合腔12,所述锥齿轮啮合腔12内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移动齿条板17右侧的转动轴37,所述转动轴37右侧转动连接有接触于外界的接口器45,所述接口器45内设有能安装连接于所述螺丝52左侧的六角接口46,所述转动轴37上固设有位于所述接口器45左侧的圆板48,所述转动轴37上饶有连接于所述圆板48右侧与所述接口器45左侧之间的扭簧49,所述扭簧49用于辅助所述接口器45与所述螺丝52连接后,所述转动轴37转动能带动所述接口器45转动,所述转动轴37上固设有第一移动锥齿轮13,所述锥齿轮啮合腔12底壁内转动连接有花键外轴44,所述花键外轴44内设有花键内腔40,所述花键内腔40内花键连接有能上下移动的伸缩花键内轴39,所述伸缩花键内轴39上侧固设有能啮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锥齿轮13的传递锥齿轮38,所述花键内腔40内设有连接于所述伸缩花键内轴39下侧与所述花键内腔40底壁内的顶压弹簧43,所述顶压弹簧43用于提高所述第一移动锥齿轮13与所述传递锥齿轮38啮合时的容错率,所述转动箱32内设有位于所述啮合腔61下侧的从动腔62,所述齿轮轴27伸入所述从动腔62内,所述从动腔62内的所述齿轮轴27上固设有左带轮63,所述花键外轴44上固设有右带轮42,所述左带轮63与所述右带轮42之间连接有皮带41,当齿轮轴27转动时即可通过齿轮16与移动齿条板17的啮合带动转动轴37向右移动从而使接口器45向右移动来使六角接口46套至螺丝52左侧,即使接口器45与螺丝52安装连接,同时,转动轴37向右移动使第一移动锥齿轮13啮合连接于传递锥齿轮38,当第一移动锥齿轮13啮合连接于传递锥齿轮38时,齿轮16不再与移动齿条板17啮合连接,同时,齿轮轴27转动带动左带轮63转动,左带轮63转动通过皮带41带动右带轮42转动,即带动花键外轴44转动,花键外轴44转动通过花键连接带动伸缩花键内轴39转动,伸缩花键内轴39转动通过传递锥齿轮38与第一移动锥齿轮13的啮合带动转动轴37转动,转动轴37转动通过扭簧49带动接口器45转动从而带动螺丝52转动来使螺丝52分离于轮毂55。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间歇装置1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间歇装置102包括固设于所述单向电机24右侧的输出轴上的驱动轴23,所述驱动轴23上设有凹槽21,所述驱动腔22顶壁内滑动连接有伸入所述凹槽21内的移动滑板20,所述转动箱32上固设有圆侧面齿条板35,所述驱动轴23上花键连接有能左右移动且能啮合连接于所述圆侧面齿条板35的移动齿轮15,所述驱动轴23上花键连接有能左右移动的第二移动锥齿轮19,所述驱动腔22底壁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轴26,所述传动轴26上侧固设有传动锥齿轮25,所述第二移动锥齿轮19能啮合连接于所述传动锥齿轮25,所述机箱11内设有位于所述驱动腔22下侧且位于所述转动腔36左侧的中间腔30,所述传动轴26伸入所述中间腔30内且所述传动轴26下侧固设有大锥齿轮28,所述中间腔30右壁内转动连接有从动轴31,所述从动轴31左侧固设有啮合连接于所述大锥齿轮28的小锥齿轮29,所述从动轴31伸入所述从动腔62内且所述从动轴31右侧固设有输出锥齿轮33,所述齿轮轴27下侧固设有啮合连接于所述输出锥齿轮33的输入锥齿轮34,所述移动滑板20下侧固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锥齿轮19与所述移动齿轮15的连接杆14,所述移动滑板20移动能带动所述第二移动锥齿轮19与所述移动齿轮15同步左右移动,当单向电机24启动时即可带动驱动轴23转动,驱动轴23转动通过移动齿轮15与圆侧面齿条板35的啮合带动转动箱32转动,驱动轴23继续转动通过凹槽21带动移动滑板20向左移动,移动滑板20向左移动至移动齿轮15不再啮合连接于圆侧面齿条板35且正好使第二移动锥齿轮19啮合连接于传动锥齿轮25时,驱动轴23转动通过第二移动锥齿轮19与传动锥齿轮25的啮合带动传动轴26转动,传动轴26转动通过大锥齿轮28与小锥齿轮29的啮合带动从动轴31转动,从动轴31转动通过输出锥齿轮33与输入锥齿轮34的啮合即可带动齿轮轴27转动从而启动分离装置。

有益地,所述输出锥齿轮33与所述输入锥齿轮34之间通过锥齿轮啮合能使所述转动箱32转动时所述输入锥齿轮34依然啮合连接于所述输出锥齿轮33,所述大锥齿轮28上的齿数明显多于所述小锥齿轮29从而使所述从动轴31上的转速明显快于所述传动轴26。

以下结合图1至图2对本文中的一种能自动卸胎的装置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初始状态时,螺丝52螺纹连接于轮胎54与轮毂55内使轮胎54与轮毂55安装连接,移动齿轮15啮合连接于圆侧面齿条板35,第二移动锥齿轮19不啮合连接于传动锥齿轮25,移动齿条板17处于左极限位置。

当要拆卸轮胎54时,双向电机50启动带动螺纹杆51转动通过螺纹连接带动千斤顶56向上移动从而抬升车身58,然后,单向电机24启动带动驱动轴23转动,驱动轴23转动通过凹槽21带动移动滑板20向左移动,移动滑板20向左移动至移动齿轮15不再啮合连接于圆侧面齿条板35且正好使第二移动锥齿轮19啮合连接于传动锥齿轮25时,驱动轴23转动通过第二移动锥齿轮19与传动锥齿轮25的啮合带动传动轴26转动,传动轴26转动通过大锥齿轮28与小锥齿轮29的啮合带动从动轴31转动,从动轴31转动通过输出锥齿轮33与输入锥齿轮34的啮合即可带动齿轮轴27转动,齿轮轴27转动通过齿轮16与移动齿条板17的啮合带动转动轴37向右移动从而使接口器45向右移动来使六角接口46套至螺丝52左侧,即使接口器45与螺丝52安装连接,同时,转动轴37向右移动使第一移动锥齿轮13啮合连接于传递锥齿轮38,当第一移动锥齿轮13啮合连接于传递锥齿轮38时,齿轮16不再与移动齿条板17啮合连接,同时,齿轮轴27转动带动左带轮63转动,左带轮63转动通过皮带41带动右带轮42转动,即带动花键外轴44转动,花键外轴44转动通过花键连接带动伸缩花键内轴39转动,伸缩花键内轴39转动通过传递锥齿轮38与第一移动锥齿轮13的啮合带动转动轴37转动,转动轴37转动通过扭簧49带动接口器45转动从而带动螺丝52转动来使螺丝52分离于轮毂55,接着,驱动轴23转动通过凹槽21带动移动滑板20向右移动从而使传动锥齿轮25不再啮合连接于第二移动锥齿轮19,受拉伸的拉伸弹簧64带动移动齿条板17向左移动至左极限位置,当驱动轴23转动通过凹槽21带动移动滑板20向右移动至移动齿轮15啮合连接于圆侧面齿条板35时,驱动轴23转动通过移动齿轮15与圆侧面齿条板35的啮合带动转动箱32转动一定角度,从而能对下一个螺丝52进行分离,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把所有的螺丝52拆卸即可把轮胎54拆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相比于传统的汽车轮胎更换时的轮胎拆卸方式,首先,本发明通过电驱动的方式来带动千斤顶运行,从而减少人力的消耗,其次,本发明能通过电驱动自动拆卸螺丝,且拆卸完后,装置内部能自动复位,此外,本发明能通过电机驱动的方式间歇性改变分离装置的角度从而拆卸全部的螺丝,最后,本发明拆卸螺丝的功能通过一个单向转动电机完成工作,从而能减少在电机上的花费。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