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0865发布日期:2021-04-06 12: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两侧的中心处均开设有充电孔,且充电孔的内腔插接有充电头(3),所述充电头(3)远离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连通有线缆(4),所述线缆(4)的表面嵌设有电流传感器(5),所述线缆(4)远离充电头(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插头(6),所述充电桩本体(1)两侧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配合插头(6)使用的插座(7),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顶部栓接有固定箱(2),所述固定箱(2)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机构(9),所述移动机构(9)的顶部设置有摆动机构(12),所述固定箱(2)顶部的中心处横向开设有通槽,所述摆动机构(12)的顶部贯穿通槽并栓接有警报器(11),所述充电桩本体(1)两侧的底部均栓接有第一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顶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9)包括电机(91)、齿轮(92)、齿条板(93)和移动座(94),所述固定箱(2)内腔正面的中心处栓接有电机(91),所述电机(91)的输出端栓接有齿轮(92),所述齿轮(92)的背面啮合有齿条板(93),所述齿条板(93)的背面栓接有移动座(94),所述移动座(94)的底部与固定箱(2)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座(94)的背面与固定箱(2)内腔的背面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12)包括支撑板(121)、第一活动座(122)、气缸(123)、第二活动座(124)、第三活动座(125)和摆动杆(126),所述移动座(94)右侧的顶部栓接有支撑板(121),所述支撑板(121)顶部的右侧栓接有第一活动座(122),所述第一活动座(12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气缸(123),所述气缸(123)的活塞杆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座(124),所述移动座(94)的顶部栓接有第三活动座(125),所述第三活动座(125)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摆动杆(126),所述摆动杆(126)的顶部贯穿通槽并与警报器(11)的底部栓接,所述摆动杆(126)的右侧与第二活动座(124)的左侧栓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2)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3)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4),所述第一滑块(14)的顶部贯穿第一滑槽(13)并与移动座(94)的底部栓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2)内腔背面的底部横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6),所述第二滑槽(16)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7),所述第二滑块(17)的正面贯穿第二滑槽(16)并与移动座(94)的背面栓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板(93)的左侧栓接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远离齿条板(93)的一侧与固定箱(2)内腔的左侧栓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两侧的顶部均栓接有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的内腔与线缆(4)的表面缠绕。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板(93)背面的两侧均栓接有定位块,且定位块相向的一侧与移动座(94)的两侧栓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正面的两侧均栓接有第二安装板,且第二安装板的底部栓接有灯泡(10),所述灯泡(10)的表面栓接有防护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两侧底部的四周均嵌设有扬声器,且扬声器的数量至少为八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对线缆自动检测示警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两侧的中心处均开设有充电孔,且充电孔的内腔插接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远离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连通有线缆,所述线缆的表面嵌设有电流传感器。本发明通过电机、齿轮、齿条板和移动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带动移动座进行左右移动,从而通过摆动杆带动警报器进行左右移动,极大的增加了警报器的警示范围,便于使用者及时对故障进行检修,通过支撑板、第一活动座、气缸、第二活动座、第三活动座和摆动杆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利用气缸带动摆动杆进行摆动,从而带动警报器进行摆动,扩大了警报器的可视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陈丹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扬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