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1121发布日期:2020-12-11 15:1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道路上可能会出现突发情况,例如突然有行人、非机动车及宠物出现,若其恰巧位于驾驶员视野盲区,则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在雨雾天气、光线差或夜晚等环境下驾驶车辆时,驾驶员可能注意不到或不能对周围突然出现的行人、非机动车及宠物做及时反应,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

对于上述情况,大多还是依靠驾驶员四处观察,但以人的观察力难免出现失误,没有保障。因此有必要在车辆上装备相应的辅助系统,以提高驾驶员的警觉度,进而减少由于视野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以提高驾驶员的警觉度,进而减少由于视野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包括红外感应装置和通报模块,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和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均用于采集活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车头,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设置于车尾;所述通报模块与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并基于所述活体信息进行通报。

进一步地,所述通报模块包括处理器和声音报警器;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声音报警器连接;所述处理器接收并处理所述活体信息,然后输出控制所述声音报警器报警的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通报模块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并用于显示所述处理器的处理结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采集障碍物距离信息的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安装于所述车头并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报模块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处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上传处理结果和/或活体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安装于前保险杠上。

进一步地,各个红外感应装置均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向对应的红外感应装置供电。

进一步地,各个红外感应装置上均安装有磁铁,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分别经由对应的磁铁磁吸于所述车辆上。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和所述磁铁之间设置有弹性片。

进一步地,所述磁铁和所述车辆之间设置有陶瓷片。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雨雾天气、光线差、夜晚等存在视野盲区的情况下驾驶车辆时,红外感应装置可以快速采集车辆附近的活物信息,然后经由通报模块进行相应的通报,以快速提醒驾驶员注意观察并提高警惕,进而减少交通事故;在车头设置第一红外感应装置,以采集靠近车头的活体信息,在车尾设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以采集靠近车尾的活体信息,从而扩大采集范围,以实现全方位地巡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示辅助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示辅助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前保险杠与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的位置关系;

图3为本实施例所示辅助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后保险杠与第二红外感应装置的位置关系;

图4为图2的局部视图。

图中:10、红外感应装置;101、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2、第二红外感应装置;20、通报模块;201、处理器;202、声音报警器;203、显示器;204、无线通信模块;30、测距装置;40、磁铁;50、陶瓷片;60、前保险杠;70、后保险杠;80、蓄电池;90、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驾驶辅助系统,旨在解决由于视野盲区导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问题。具体地,参照图1所示,该辅助系统包括红外感应装置10和通报模块20。

红外感应装置10包括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和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其中,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设置于车头,且与车头的朝向相同,以采集车头附近的活体信息,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设置于车尾,且与车尾的朝向相同,以采集车尾附近的活体信息。

通报模块20与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连接,并接收活体信息,并对活体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通报给驾驶员。

综上所述,在雨雾天气、光线差、夜晚等存在视野盲区的情况下驾驶车辆时,红外感应装置10可以快速采集车辆附近的活物信息,然后经由通报模块20进行相应的通报,以快速提醒驾驶员注意观察并提高警惕,进而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为一个时,则该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优选安装于前保险杠60的中心位置处;当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为两个时,则该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优选安装于前保险杠60的两端;当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为两个以上时,则其中两个安装于前保险那杠的两端,其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装位置。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驾驶员的视野通常前车窗展现的视野,但在前保险杠60前方0.5m左右、前保险杠60的两端以及车底等位置是在视野盲区的,因此在前保险杠60上安装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可以有效地应对在视野盲区内出现的活物。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红外感应装置10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以在有效弥补车辆视野盲区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约整体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3所示,当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为一个时,则该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优选安装于后保险杠70的中心位置处;当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为两个时,则该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优选安装于后保险杠70的两端;当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为两个以上时,则其中两个安装于后保险杠70的两端,其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安装位置。

值得说明的是,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通常是前进的,此时是不需要考虑后方的活体,则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可以停止采集工作;但是当驾驶员在倒退时,则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可以进行采集工作,此时驾驶员的视野通常为后视镜展现的视野,因此后保险杠70的两端以及后方反而成了视野盲区,因此后保险杠70的中心位置处应当安装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但是现在大部分车辆均安装有倒车可视系统,因此后保险杠70只有两端可能存在视野盲区,因此后保险杠70的两端应当设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上述两种情况,第二红外感应装置102优选为三个,其中一个安装于后保险杠70的中心位置,另外两个分别安装于后保险杠70的两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所示,各个红外感应装置10均连接有蓄电池80,该蓄电池80为对应的红外感应装置10供电,且该蓄电池80优选与红外感应装置10一体设置,以减少安装的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该该红外感应装置10可以具有存储单元,从而将存储各自采集到的活体信息。该存储单元可以是sd卡。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各个红外感应装置10均通过连接组件实现与车辆的连接,该连接组件可以不限于采用螺栓、磁铁40、卡扣、焊点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考虑到车辆材质的特殊性,该连接组件优选采用磁铁40。具体地,磁铁40固定于对应红外感应装置10的安装面上,此处固定方式不限于采用螺栓、焊接或卡扣。然后将磁铁40磁吸于车辆的对应位置,从而便于拆装。该磁铁40优选为强力磁铁40,从而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由于在红外感应装置10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对红外感应装置10进行微调,为了避免在微调的过程中减少对车辆的刮伤,磁铁40在远离红外感应装置10的一面上设置有保护层,该保护层的厚度应当小于磁铁40厚度。该保护层可以采用陶瓷片50、pe膜或纱布等。

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会发生震动,该震动传导至红外感应装置10后,可能会影响红外感应装置10的寿命,因此在磁铁40和红外感应装置10之间可以设置有弹性片90,以减缓红外感应装置10受到的震动。该弹性片90可以采用橡胶、硅胶、乳胶、海绵或布料等。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通报模块20包括处理器201和声音报警器202。其中处理器201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处理器201的输入端与红外感应装置10连接,输出端与声音报警器202连接。当红外感应装置10采集到活体信息后,会将活体信息发送至处理器201,该处理器201则对接收到的活体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输出控制信号,声音报警器202响应控制信号并进行通报。

值得说明的是,该红外感应装置10均可以采用红外热像仪、红外传感器、红外摄像头等。优选采用红外热像仪。该处理器201可以采用mcu;该声音报警器202可以采用扬声器。

以下对处理器201的处理过程进行举例说明:该活体信息以图像形式呈现时,处理器201接收活体信息之后,先计算活体的方位以及类型,并输出与处理结果对应的控制信号,然后声音报警器202响应控制信号并进行通报,其中,方位可以参照左前方、正前方、右前方、左后方、正后方、右后方等,类型可以参照行人、猫、狗、鸡等。

进一步地,该通报模块20也还包括显示器203,显示器203与处理器201的输出端连接。当显示器203为指示灯时,则该指示灯的数量应当与上述方位对应,然后根据处理结果让对应方位的指示灯得电,从而通过视觉刺激提醒驾驶员,便于驾驶员快速确定方位;当显示器203为显示屏时,则将检测到活体的红外感应装置10的图像显示于显示屏上,以便于驾驶员了解具体情况。

该辅助系统还可以包括测距装置30,该测距装置30应当至少设置有一个并安装于车头,当然,车尾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安装,从而便于采集相应障碍物的距离信息,该测距装置30与处理器201连接并发送距离信息。当障碍物为活体时,处理器201基于活体信息和距离信息,得到活体距离车辆的距离,以便于驾驶员了解视野盲区内的情况,进而快速做出选择。该测距装置30可以采用激光测距仪、距离传感器。

进一步地,该通报模块20也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204,无线通信模块204与处理器201的输出端连接,以实现处理结果和/或活体信息等数据的上传,值得说明的是,数据的接收方可以是移动端、服务器、云服务器或云端等。值得说明的是,该无线连接可以采用wifi、zigbee、sub-1ghz、5g网、4g网、6lowpan等中的一种,因此该无线通信模块204则应当采用对应的芯片。例如当无线连接采用wifi时,则无线通信模块204对应采用wifi6芯片。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