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2635发布日期:2021-03-19 10:5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机舱内部件,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此外,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越来越受到汽车用户的关注,这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已成为衡量车辆品质的重要指标,它给予汽车用户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车辆的品质评价。

在汽车发动机舱开发设计中,由于发动机舱布置的零部件数量较多,且多种支架和线束充斥于发动机机舱中,发动机机舱经常显得比较凌乱。为了使发动机机舱更加规则和整齐,发动机上部需要增加发动机装饰罩,不仅可以遮挡凌乱的支架和线束,还可以在发动机装饰罩上体现企业和发动机的重要信息。

通常,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装饰罩通过橡胶垫和安装支架与发动机相连,发动机激励可通过安装支架传递到发动机装饰罩,但是,安装支架刚度不足,会放大发动机激励从而带动发动机装饰罩异常抖动,进而产生异响。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以克服或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该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能够改善发动机装饰罩的抖动,避免产生异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在产品开发前期可有效降低发动机装饰罩异常抖动及异响问题发生的概率,降低整车后期nvh调校成本,缩短调校周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包括发动机装饰罩、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发动机装饰罩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设有与该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的两个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横截面为槽型、工字型或v型。

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依次连接形成弯折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依次连接形成弯折件。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边缘的两端连接,各所述第二连接板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依次连接形成槽型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边缘的两端连接,各所述第二固定板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依次连接形成z型结构。

优选地,各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三连接板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固定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固定板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加强筋。

典型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均呈弯曲板状。

更具体地,各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下边缘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下边缘连接。

典型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过渡肋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过渡肋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与两个支撑件形成框架结构,使得第一安装支架与第二安装支架之间可以相互支撑,提高了结构的抗弯刚度,可以有效降低振动的传递,改善发动机装饰罩的抖动,从而有效降低发动机装饰罩异常抖动及异响问题发生的概率,而且也可以避免发动机装饰罩由于抖动幅度过大而与发动机机舱其它部件碰撞;结构简单亦便于控制成本。

进一步地,同侧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对应位置各设置一个支撑件,使得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与同侧的支撑件构成一个h型结构,即形成双h型框架结构,而且,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与两个支撑件之间形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有效提升结构的抗弯刚度。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饰罩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设有支撑件;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支撑件的横截面形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装饰罩2第一安装支架

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

23第三连接板3第二安装支架

31第一固定板32第二固定板

33第三固定板4支撑件

51第一加强筋52第二加强筋

6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特征。

在实车试验中,甚至出现车辆怠速开空调工况初始状态即存在发动机装饰罩1异响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以项目实际问题为依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的设计,以下结合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包括发动机装饰罩1、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所述发动机装饰罩1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之间设有与该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连接形成框架结构的两个支撑件4。

在上述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的基础上,与一般的发动机相适应,发动机装饰罩1通过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与发动机连接,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与发动机装饰罩1之间分别安装有橡胶垫6;通常,参照图1至图3所示,可以通过橡胶垫6缓冲,吸收发动机传递的振动,降低噪声;在频繁使用较长时间后或车辆经常行使在颠簸、崎岖等恶劣环境中,若是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的抗弯刚度不足,容易产生侧向变形,在发动机振动时,使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与橡胶垫6之间发生撺动,相互碰撞产生异响;然而,如图4所示,在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之间安装两个支撑件4后,使之围绕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可以增强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的抗弯刚度,降低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发生变形的几率,避免了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与橡胶垫6之间碰撞产生异响。

需要说明的是,图4示出了一种支撑件4在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上安装位置的优选示例,即分别在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的同侧安装一个支撑件4,使第一安装支架2、第二安装支架3与支撑件4整体上形成一个矩形框架结构,从而增强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的抗弯刚度,有效降低异响发生的几率;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的同侧安装两个支撑件4,两个支撑件4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交叉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可以增强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的抗弯刚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支架2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和第三连接板23,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之间连接形成弯折结构,第二连接板22与第三连接板23之间连接形成弯折结构,即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和第三连接板23形成两次弯折的结构;第二安装支架3包括第一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2和第三固定板33,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之间连接形成弯折结构,第二固定板32和第三固定板33之间连接形成弯折结构,即第一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2和第三固定板33形成两次弯折的结构;根据发动机装饰罩1及发动机的结构特点,设计第一安装支架2与第二安装支架3形成弯折件的具体结构,两者结构整体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图3的示例中,第一安装支架2整体上呈槽型结构,第二安装支架3整体上呈反向的z型结构。

更具体地,可以在第一连接板21的上边缘的两端各连接一个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的上边缘与第二连接板22的边缘之间形成u形,各第二连接板22延伸形成第三连接板23,第三连接板23上安装橡胶垫6,并且发动机装饰罩1通过橡胶垫6与第三连接板23球头连接,使橡胶垫6处于第三连接板23与发动机装饰罩1之间,第一连接板21上形成有安装孔,能够通过螺栓安装到发动机上;同理,在第一固定板31的上边缘的两端各连接一个第二固定板32,第一固定板31的上边缘与第二固定板32的边缘之间形成u形,各第二固定板32延伸形成第三固定板33,第三固定板33上安装橡胶垫6,并且发动机装饰罩1通过橡胶垫6与第三固定板33球头连接,使橡胶垫6处于第三固定板33与发动机装饰罩1之间,第一固定板31上形成有安装孔,能够通过螺栓安装到发动机上。

作为支撑件4在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上安装位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连接板22与对应的第三连接板23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加强筋51,第二固定板32与对应的第三固定板33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加强筋52;支撑件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筋51的下边缘和第二加强筋52的下边缘连接,且该第一加强筋51和该第二加强筋52位于同侧,使同侧的第二连接板22、第二固定板32和支撑件4呈现近似h型结构,从侧面来看,构成双h型的框架结构,使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之间可以相互支撑,提高了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的侧向刚度,可以有效降低振动的传递,改善发动机装饰罩1的抖动,从而避免上述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与橡胶垫6之间碰撞产生异响,同时也可避免发动机装饰罩1由于抖动幅度过大而与发动机机舱的其他部件碰撞。

第一加强筋51和第二加强筋52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增强相应的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的强度,可以将第一加强筋51和第二加强筋52设计成如图3所示的弯曲板状,或者,也可以为多条板状凸起,或者,类似的能够增强结构强度的结构形式。此外,还可以在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第三连接板23、第一固定板31、第二固定板32以及第三固定板33等结构的表面上设置加强筋,加强筋可以按照平行或网格等形式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过渡肋板,第一固定板31与第二固定板32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过渡肋板;第一过渡肋板与第二过渡肋板可以板状结构,以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

为了增强支撑件4的抗弯刚度,如图5所示,可以将支撑件4设计为槽型支撑,即支撑件4的横截面为槽型,可以增加结构的抗弯截面面积,有效提升支撑件4的抗弯刚度,结构简单亦便于控制成本;当然,也可以将支撑件4的横截面设计为工字型、v型、环形等结构形式。

如图4和图5所示,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包括发动机装饰罩1、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第一安装支架2通过第一连接板21与发动机螺栓连接,第二安装支架3通过第一固定板31与发动机螺栓连接,第一安装支架2的第三连接板23上安装有橡胶垫6,第三连接板23通过橡胶垫6与发动机装饰罩1球头连接,第二安装支架3的第三固定板33上安装有橡胶垫6,第三固定板33通过橡胶垫6与发动机装饰罩1球头连接;位于同侧的第二连接板22与第二固定板32之间设置有支撑件4,从侧面来看,形成h型结构,而且第二连接板22、第二固定板32以及支撑件4的数量均为两个,即形成双h型框架结构,提高了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的侧向刚度,可以有效降低振动的传递,改善发动机装饰罩1的抖动,降低发动机激励向发动机装饰罩1的传递,从而避免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分别与橡胶垫6之间碰撞产生异响,同时也可避免发动机装饰罩1由于抖动幅度过大而与发动机机舱其他部件碰撞;其中,支撑件4的横截面为槽型,可以增加结构的抗弯截面面积,有效提升支撑件4的抗弯刚度,结构简单亦便于控制成本。

对比图3和图4所示的结构,提高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的抗弯刚度后,仿真分析发动机装饰罩1模态由26.93hz增加到31.40hz,效果明显;同时实车验证发动机装饰罩抖动有明显改善,异响消失,实现技术方案的工程化。

上述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的技术方案有效改善发动机装饰罩1的抖动异响问题,如在产品开发前期采用此结构可有效降低因安装支架刚度不足而引起发动机装饰罩1异常抖动及异响问题发生的概率,降低整车后期nvh调校成本,缩短调校周期。结构简单、有效,成本低廉,易于实施;结构设计通用化程度高,可借鉴此结构设计进行平台化开发。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即采用了上述所有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的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发动机装饰罩支架结构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