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挡雪盖板的汽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98661发布日期:2021-09-10 22:5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挡雪盖板的汽车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保险杠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挡雪盖板的汽车保险杠。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汽车代步。而在风雪较大的地区,不论是开车还是将车停在室外,雪都有可能从进气格栅处灌入,严重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及用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挡雪盖板的汽车保险杠,能避免雪从进气格栅灌入车体内,提高了汽车的使用寿命和用车安全性,装卸方便。
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挡雪盖板的汽车保险杠,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挡雪盖板及设有进气格栅的上表皮,所述进气格栅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栅条以将所述进气口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进气孔,所述挡雪盖板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进气口处,所述挡雪盖板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卡子,所述卡子包括形成于所述挡雪盖板背面的卡接臂及形成于卡接臂末端的卡勾,各所述卡子的卡接臂从所述进气格栅的正面穿过所述进气孔以使所述卡子的卡勾卡接于所述进气格栅背面进气孔孔周处。
5.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挡雪盖板的背面还设置有若干个定位筋,各所述定位筋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筋条,至少一个所述栅条被卡接于所述两个筋条的间隔内。
6.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进气格栅分为上格栅和下格栅,所述上格栅卡接于所述上表皮上端,所述下格栅卡接于所述上表皮下端。
7.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格栅包括上格栅本体、logo支架、第一电镀条和第二电镀条,所述上格栅本体和第一电镀条分别卡接于所述logo支架的正面,所述第一电镀条位于上格栅本体的上方,所述第二电镀条卡接于所述上格栅本体的正面。
8.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上格栅本体和所述logo支架分别与所述上表皮卡接。
9.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镀条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所述logo支架紧固。
10.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镀条的两端通过螺钉同时与所述上格栅本体、logo支架和上表皮紧固。
11.按以上技术方案,其还包括设于所述下格栅下端的下表皮。
12.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表皮的上端两侧与所述上表皮的下端两侧通过铆钉紧固。
13.按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下表皮分为高配下表皮和低配下表皮;其中,所述高配下表皮包括下表皮本体和设于所述下表皮本体上端的第三电镀条,所述第三电镀条与所述下格栅卡接,所述下表皮本体分别与所述下格栅和所述上表皮卡接;所述低配下表皮分别与所述下格栅和所述上表皮卡接。
14.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为:该具有挡雪盖板的汽车保险杠,设置挡雪盖板遮挡进气格栅的进气口,能避免雪从进气格栅灌入车体内,提高了汽车的使用寿命和用车安全性,挡雪盖板可拆卸地卡接于进气口处,装卸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挡雪盖板的汽车保险杠高配版爆炸图;
16.图2为图1的局部a结构放大图;
17.图3为图1的局部b结构放大图;
18.图4为图1的局部c结构放大图;
19.图5为图1的局部d结构放大图;
20.图6为图1的局部e结构放大图;
21.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后视图;
22.图8为图7的局部f结构放大图;
23.图9为图7的局部g结构放大图;
24.图10为图7的局部h结构放大图;
25.图11为图7的局部i结构放大图;
26.图12为图7的局部j结构放大图;
27.图13为图7的局部k结构放大图;
28.图1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29.图15为图14的局部l结构放大图;
30.图16为图14的局部m结构放大图;
31.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挡雪盖板的汽车保险杠低配版局部结构正视图;
32.图18为图17的后视图;
33.图19为图18的局部n结构放大图;
34.其中:1

上表皮(101

卡孔、102

卡孔、103

卡孔、104

卡孔)、2

上格栅本体(201

挖空部、202

卡子(2021

卡接臂、2022

卡勾)、203

卡扣(2031

卡接框、2032

卡接臂、2033

卡勾)、204

卡孔、205

卡勾、206

定位槽、207

卡扣、208

卡子)、3

logo支架(301

进气口、302

栅条、304

卡孔、305

卡孔、306

卡筋、307

让位槽、308

让位槽、309

卡接槽、310

卡孔、311

卡勾、312

定位孔、313

卡扣、314

卡子)、4

第一电镀条(401

卡扣(4011

卡勾孔)、402

定位片)、5

第二电镀条(501

卡扣)、6

下格栅(601

进气口、602

栅条、603

卡孔、604

卡孔、605

卡孔、606

卡勾、607

卡勾、608

让位槽)、7

上盖板(701

卡子(7011

卡接臂、7012

卡勾)、702

筋条)、8

下盖板(801

卡子(8011

卡接臂、8012

卡勾)、802

筋条)、9

下表皮本体(901

卡扣)、10

第三电镀条(1001

卡扣、1002

卡扣)、11

低配下表皮(1101

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请参考图1至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挡雪盖板的汽车保险杠,其包括设有进气格栅的上表皮1及挡雪盖板。进气格栅分为上格栅2和下格栅6,其中上格栅2卡接于上表
皮1上端,下格栅6卡接于上表皮1下端。挡雪盖板分别上盖板7和下盖板8,其中上盖板7用于遮挡上格栅,下盖板8用于遮挡下格栅6。上格栅上开设有进气口301,进气口301内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栅条302以将进气口301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进气孔,上盖板7可拆卸地卡接于进气口301处,上盖板7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卡子701,卡子701包括形成于上盖板7背面的卡接臂7011和卡勾7012,卡勾7012形成于卡接臂7011末端,各卡子701的卡接臂7011从上格栅的正面穿过进气孔以使卡子的卡勾7012卡接于上格栅2背面进气孔孔周处。下格栅6上开设有进气口601,进气口601内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栅条602以将进气口601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进气孔,下盖板8可拆卸地卡接于进气口601处,下盖板8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卡子801,卡子801包括形成于下盖板8背面的卡接臂8011和卡勾8012,卡勾8012形成于卡接臂8011末端,各卡子801的卡接臂8011从下格栅6的正面穿过进气孔以使卡子801的卡勾8012卡接于下格栅6背面进气孔孔周处。
37.优选地,为了便于快速准确地将上盖板7安装到上格栅上,上盖板7的背面还设置有若干个定位筋,各定位筋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筋条702,栅条302能卡接于两个筋条702的间隔内。为了便于快速准确地将下盖板8安装到下格栅6上,下盖板8的背面还设置有若干个定位筋,各定位筋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筋条802,栅条602能卡接于两个筋条802的间隔内。
38.优选地,为了满足造型需求和喷涂工艺需求,同时保证上格栅的强度,上格栅包括上格栅本体2、logo支架3、第一电镀条4和第二电镀条5,上格栅本体2和第一电镀条4分别卡接于logo支架3的正面,第一电镀条4位于上格栅本体2的上方,第二电镀条5卡接于上格栅本体2的正面。上格栅被设置为拆件式,便于注塑脱模,且各零件能分别造型及喷涂。上格栅本体2卡接于logo支架3的正面,保证了上格栅的强度。logo支架3上开设有进气口301,进气口301内间隔分布有若干个栅条302以将进气口302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进气孔。logo支架3上开设有上下两排进气口302,上格栅本体2上开设有与下排进气口302对应设置的挖空部201,充分保证进气效果。上格栅本体2的上端设置有沿上格栅本体2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卡子202。卡子202包括形成于上格栅本体2背面且朝向logo支架3方向延伸的卡接臂2021和形成于卡接臂末端的卡勾2022。上格栅本体2的下端设置有沿上格栅本体2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卡扣203。卡扣203包括形成于上格栅本体2背面且朝向logo支架3方向延伸的的卡接框2031、形成于卡接框2031内并朝向上格栅本体2背面延伸的卡接臂2032及形成于卡接臂2032末端的卡勾2033。logo支架3开设有与卡子202一一对应设置的卡孔304和与卡扣203一一对应设置的卡孔305。logo支架3的背面还设置有与卡孔304一一对应设置的卡筋306,logo支架3的背面与卡孔304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让位槽307,卡筋306有若干个且均匀间隔设于让位槽307内。卡子202的卡接臂2021能从logo支架3的正面穿过卡孔304并使卡勾2022卡接于卡筋306上。卡孔305的上端孔壁上开设有便于卡接臂2032发生弹性变形的让位槽308,logo支架3的背面与卡孔305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卡接槽309,卡接槽309设于卡孔305的下端,卡扣203能从logo支架3的正面穿过305并使卡勾2033卡接于卡接槽309上。第一电镀条4的上端设置有沿第一电镀条4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卡扣401,卡扣401被构造为片状且卡扣401的中部开设有卡勾孔4011,第一电镀条4的下端设置有沿第一电镀条4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片402。logo支架3上开设有与卡扣401配合的卡孔310,卡孔310的下孔壁上形成有卡勾311,卡扣401能从logo支架3的正面穿过卡孔310并使卡勾311卡于卡勾孔4011内。logo支架
3上还开设有与定位片402配合的定位孔312,定位片402能从logo支架3的正面插入定位孔312内。第二电镀条5的上端设置有沿第二电镀条5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卡扣501,卡扣501的结构与卡扣401的结构相同,第二电镀条5的下端设置有沿第二电镀条5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定位片,第二电镀条5的定位片和第一电镀条4的定位片402结构相同。上格栅本体2上设有与卡扣501相配合的卡孔204,卡孔204的孔壁上形成有卡勾205,卡孔204的结构与310的结构相同,卡勾205的结构和卡勾311的结构相同。上格栅本体2的底部还设置有与第二电镀条5的定位片配合的定位槽206,第二电镀条5的定位片能从上格栅本体2的正面插入定位槽206内。上格栅本体2和logo支架3分别与上表皮1卡接。上格栅本体2的下端中部设置有两个卡扣207、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卡子208,上表皮1上设置有与卡扣207配合的卡孔101及与卡子208配合的卡孔102。logo支架3的下端沿logo支架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若干个卡扣313,logo支架3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卡子314。上表皮1上设置有与卡扣313一一对应卡接的卡孔103和与卡子314一一对应配合的卡孔104。为了保证零件装配牢靠,第一电镀条4的两端各通过一个螺钉与logo支架3紧固,第二电镀条5的两端各通过一个螺钉与上格栅本体2、logo支架3和上表皮1紧固,上格栅本体2的中部通过一个螺钉与logo支架3和上表皮1紧固。
39.下格栅6的上端与上表皮1卡接固定。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挡雪盖板的汽车保险杠还包括设于下格栅6下端的下表皮。下表皮分为高配下表皮和低配下表皮11,可根据需要将高配下表皮和低配下表皮11之一装在汽车保险杠上。高配下表皮包括下表皮本体9和设于下表皮本体9上端的第三电镀条10,第三电镀条10与下格栅6卡接,下表皮本体9分别与下格栅6和上表皮1卡接,且下表皮本体9的上端两侧与上表皮1的下端两侧通过铆钉固定。低配下表皮11分别与下格栅6和上表皮1卡接,且低配下表皮11上端两侧与上表皮1的下端两侧通过铆钉固定。低配下表皮11与上表皮1的装配方式和高配下表皮的下表皮本体9和上表皮1的装配方式相同。下格栅6的下端从上至下设置有三排卡孔,从上至下依次为卡孔603、卡孔604和卡孔605。卡孔603的下孔壁上设置有卡勾606,卡孔604的下孔壁上设置有卡勾607,卡孔605的下孔壁开设有让位槽608。第三电镀条10的上端沿第三电镀条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卡孔603和卡勾606对应配合的卡扣1001,第三电镀条10的下端沿第三电镀条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卡孔604和卡勾607对应配合的卡扣1002,第三电镀条10上的所有卡扣均与第一电镀条4上的卡扣401结构相同。下表皮本体9的上端沿上表皮本体9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与卡孔605配合的卡扣901。低配下表皮11上端沿低配下表皮1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与卡孔603配合的卡扣1101,卡扣1101和卡扣1001的结构相同。
4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