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倒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底盲区监测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2.随着汽车的普及以及出行的增加,给人们带来便利和生活品质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在倒车的过程中,驾驶员由于存在很多的盲区导致发生事故的危险,特别是一些宠物甚至是儿童,在车辆发动前就已经进入车底。现有市场中,在车辆配置上,倒车辅助装置有倒车雷达、倒车摄像头、毫米波雷达3种形式去帮助驾驶员在倒车过程中提供相关信息。
3.倒车雷达依靠超声波原理,由装置在车尾后保险杠(或者车辆周围安装摄像头)的探头探测距离并通过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行提示,能以声音或者显示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
4.倒车摄像头安装在车辆牌照上方的高清摄像头(或者再加入前面和左右摄像头构成360全景影像),当挂入倒挡时,摄像头自动打开,将车后或车辆四周状态实时显示于中控或者内后视镜的液晶显示屏上,从而提示驾驶员。
5.毫米波雷达安装在车尾内部的2颗24ghz毫米波雷达依靠电磁波探测原理,当挂入倒挡时,雷达实时探测确认后方目标信息,发送警告或者显示给驾驶员。
6.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7.1、现有技术的探测范围有限,无法探测至车底。
8.2、当有物体在车尾底部时,驾驶员不能及时发现隐患,从而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9.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车底盲区监测预警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探测至车底的技术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车底盲区监测预警系统,包括:
11.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设置在车内,所述显示器可以为汽车中控显示器;
12.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车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显示器电连接;以及
13.摄像头组,所述摄像头组设置在车辆后保险杠的底部,所述摄像头组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朝向后车底的地面,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摄像头的开关,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摄像头组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摄像头,两个以上的所述摄像头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摄像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摄像头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辆后保险杠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摄像头的设置位置被设置成摄像头拍摄范围用于覆盖车辆后轮至车尾底部的范围。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摄像头靠近所述车辆后保险杠的内侧设
置,所述车辆后保险杠的内侧为靠近车辆后轮的一侧。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摄像头为广角摄像头。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摄像头上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用于保护所述摄像头。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车底盲区监测预警系统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蜂鸣器用于起到预警作用。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摄像头组还包括雷达,所述雷达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雷达用于判断所述车辆后保险杠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并将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器。
21.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摄像头朝向后车底的地面,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摄像头的开关,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如此,在车辆倒车时,打开摄像头,将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车底情况,驾驶员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车底状况查看;可以探测车底矮小的宠物或者是儿童,能够避免在倒车过程中交通事故;设计简单,提高驾驶员在倒车过程中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背景技术所述倒车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车底盲区监测预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摄像头安装在车底的示意图;
25.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摄像头可视范围的示意图;
26.图5为另一方向上所述摄像头可视范围的示意图;
27.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车底盲区监测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显示器,
30.2、控制器,
31.3、摄像头组,
32.31、前摄像头,
33.32、后摄像头,
34.33、左摄像头,
35.34、右摄像头,
36.4、蜂鸣器,
37.5、车辆后保险杠,
38.6、车辆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
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1.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42.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底盲区监测预警系统,现有技术中的倒车摄像头,包括前摄像头31、后摄像头32、左摄像头33以及右摄像头34,形成360全景影像,但是没有针对车底的摄像头。本实施例中,将摄像头组3设置在车辆后保险杠5的底部,摄像头组3包括摄像头,摄像头朝向后车底的地面,可以实施显示车底情况,驾驶员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车底状况查看。
4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该车底盲区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显示器1、控制器2、摄像头组3以及蜂鸣器4,显示器1设置在车内,显示器1可以为汽车中控显示器1,也可以另外设置有一个单独的显示器1,本实施例中,采用汽车中控平台的显示屏作为显示器1。控制器2设置在车上,控制器2为中央处理器,可以直接采用汽车原有的电控系统的处理器,控制器2分别与显示器1、摄像头组3、蜂鸣器4电连接,控制器2用于接收、处理摄像头组3拍摄的信号,显示在显示器1上;在预设情况下,将会触发蜂鸣器4的预警。
44.如图3所示,摄像头组3设置在车辆后保险杠5的底部,摄像头组3包括摄像头,摄像头朝向后车底的地面,摄像头与控制器2电连接,控制器2用于控制摄像头的开关,显示器1用于显示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如此,在车辆倒车时,打开摄像头,将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车底情况,驾驶员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车底状况查看;可以探测车底矮小的宠物或者是儿童,能够避免在倒车过程中交通事故。
45.可选的,摄像头组3包括两个以上的摄像头,两个以上的摄像头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单个摄像头的,一般拍摄范围并不够辐射整个车底的可视范围,需要采用两个以上的摄像头,用于增加摄像头可视范围。摄像头分辨率为高清以上(720p),且有防护盖,同时防水等级≥ip6k7,且具有红外夜视功能。
46.可选的,摄像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摄像头分别设置在车辆后保险杠5的左右两侧,两个摄像头的设置位置被设置成摄像头拍摄范围用于覆盖车辆后轮6至车尾底部的范围。
47.可选的,摄像头靠近车辆后保险杠5的内侧设置,车辆后保险杠5的内侧为靠近车辆后轮6的一侧。
48.可选的,摄像头为广角摄像头。此时,可以扩大摄像头可视范围,使摄像头可以拍摄到更多的汽车底部情况,保证覆盖后轮至车尾底部可视范围。车辆车尾底部出现剐蹭或者其他异常现象,驾驶员可在显示屏中查看相关情况,提高了便捷性。
49.可选的,摄像头上设置有防护盖,防护盖用于保护摄像头。
50.可选的,蜂鸣器4与控制器2电连接,蜂鸣器4用于起到预警作用。
51.可选的,摄像头组3还包括雷达,雷达与控制器2电连接,雷达用于判断车辆后保险杠5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并将信号反馈给控制器2。可以将摄像头传感器替换为雷达,控制器2虚拟建模进行信息处理,判断是否存在可移动的大型物体,如果存在,发出声或光警告给驾驶员,从而避免发生相关事故。但是无法提供给驾驶员最直接的视觉画面,存在误报率更高的风险。
52.如图6所示,使用过程中,当车辆挂入倒挡时,摄像头自动打开,获取可视范围内的信息,同时将车辆底部的状态实时传送显示在中控或者内后视镜的液晶显示屏上,且将相关信息发送给控制器2,控制器2实时处理是否有>35cm的物体,同时进行分类,当物体属于可移动的物体时,发出声或光警告给驾驶员,从而避免发生相关事故。
53.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摄像头朝向后车底的地面,摄像头与控制器2电连接,控制器2用于控制摄像头的开关,显示器1用于显示摄像头所拍摄的画面。如此,在车辆倒车时,打开摄像头,将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车底情况,驾驶员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车底状况查看;可以探测车底矮小的宠物或者是儿童,能够避免在倒车过程中交通事故;设计简单,提高驾驶员在倒车过程中车辆的稳定性,安全性。
54.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