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37837发布日期:2021-09-07 20:2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其具有至少一个能沿机动车纵向方向调节的座椅以及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出风口的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例如在文献de 10 2016 116 115 a1中描述的现代机动车具有带多个独立的出风口的通风装置,通过出风口可以可控地将空气吹入机动车的内部空间中。对此起作用的是控制装置,其控制通风操作,即将空气分配到相应的出风口以及控制打开程度、吹风方向等。为进行这种控制,例如在文献de 10 2016 116 115 a1中设置有显示器,在显示器上能够进行相应的、特定于人员的个性化调节,以便根据期望给坐在两个座椅之一上的相应人员输送空气,其中,在这里描述的系统中还能够限定不应通风的区域。因此,这使得可以通过在仪表板区域中设置的出风口将空气单独输送给沿行驶方向坐在仪表板后方的人员。
3.通过位于仪表板区域内的这些通风喷嘴,应能够在位于前座上的人员处于任何座椅位置时为其输送空气,即,与座椅是非常靠近仪表板还是相对远离仪表板后移无关。在驾驶方面具有高自动化程度的机动车中(即,这些机动车理想地也可以完全自主行驶),特别是前排座椅可以被向后调节得非常远,因为驾驶员(当然还有副驾驶员)不再被实际行驶运行所束缚。座椅于是与仪表板或驾驶舱相距得非常远,因而经由安装在那里的出风口并不总是能到达人员,从而不能确保有效的通风。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比之下得到改进的机动车。
5.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开头所述类型的机动车中根据本发明规定,通过位置固定地布置在座椅前方或后方的至少一个出风口能够将经由风机供应的空气朝向车顶的方向吹出,其中,在车顶与座椅之间设置有壳状的、能运动的空气转向装置,该空气转向装置适于使吹来的空气朝向位于座椅上的人员转向。
6.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中设有空气转向装置,该空气转向装置用于将通过至少一个位置固定的出风口吹出的空气有针对性地朝向位于座椅上的人员引导或转向,使得尽管人员远离固定安装的出风口的位置,但是仍能够实现空气朝向人员的方向流动,并且空气不会无定向地分散在空间中。为此,空气转向装置布置在车顶下方和座椅上方,并且设计为壳状,即至少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拱曲,从而使朝向车顶方向吹风的出风口的吹向空气转向装置的空气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壳状或盖状的空气转向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聚集和转向。为此目的,尤其是设置空气转向装置的可运动的布置,从而使其可以适应变化的座椅位置,也就是说,在沿车辆纵向方向调节座椅时进行空气转向装置的跟随或适配,以便在变化的座椅位置也能为人员供应尽可能好的空气。
7.在此,位置固定的出风口可以或者布置在座椅之前,例如在仪表板的区域中,或者布置在座椅之后,例如后窗台板的区域中。出风口在此这样设置或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控制
装置这样设置,即,使出风口朝车顶的方向吹风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向壳状空气转向装置的下方吹风,从而空气转向装置可以聚集空气或也可以使空气涡旋和有针对性地转向。
8.因此,以这种方式在固定安装的一个出风口或多个出风口和大幅变化的座椅间距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在座椅区域中的良好通风以及进而进行良好的空气调节。
9.通常在机动车中设有两个相邻的前排座椅,这些座椅通常能够彼此独立地沿车辆纵向方向调节。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在每个座椅的前方或后方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通过该至少一个出风口能够将通过各自单独的风机或通过公共的风机供应的空气朝向车顶方向吹出,其中,在车顶与每个座椅之间分别设置壳状的、能运动的空气转向装置。在此,为每个座椅配置单独的、设置在车顶侧并且可运动的空气转向装置,从而每个座椅可以尽可能与当前的座椅位置无关地实现通风。这两个座椅因此可以被置于任意不同的位置,其中,可运动的空气转向装置彼此独立地相对于所配属的座椅的相应座椅位置被适配或运动和调节。这能够实现,在座椅方面尽可能好地通风或构成与座椅相关的空调区域。由此,当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不仅在纵向方向上而且在横向方向上拱曲时,还可以改善转向或所述区域形成,从而由于这种在两个方向上存在的拱曲,可以实现侧向导引并且因此也可以实现朝座椅或人员方向的聚集。
10.如所描述的那样,所述空气转向装置可以根据或相应于位置变化进行适配并且因此可以进行调整。这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替代方案,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可以布置成能相对于座椅运动。也就是说,紧固到车顶侧的、即悬挂在车顶下方的空气转向装置在车顶下方运动,以便能够相对于座椅以理想的方式定位空气转向装置。
11.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考虑,根据当前座椅位置的不同情况,改变设置在车顶下方的空气转向装置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延伸长度(erstreckung),即延长或者缩短其沿机动车纵向方向的延伸长度。因此,在这里改变了空气转向装置的形状,并使其延长或缩短。
12.原则上可以考虑的是,也可以共同设置两种替代方案,因此可以使空气转向装置在车顶下方移动,并且也可以改变其形状或延伸长度。
13.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可以设置控制装置,通过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的自动的运动操作和/或延伸长度的改变。因此,通过这些控制装置控制相应的致动器,这些致动器导致空气转向装置的运动,例如用于位置改变、或者用于延伸长度改变。在此,如果安装有两个这样的装置,则可以为这两个空气转向装置设置一个共同的控制装置,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为每个空气转向装置配设单独的控制装置。
14.如果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可运动地布置在车辆内部,则该空气转向装置有利地以能纵向移动的方式在沿车辆纵向方向在车顶上延伸的至少一个轨道上被引导。空气转向装置被轨道式地布置在合适的滑座或类似装置上,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致动器(例如电机,通过该电机驱动小齿轮等)沿着轨道运动,从而使空气转向装置可以沿车辆纵向方向,即沿x轴方向移动。如果提供两个单独的空气转向装置,当然也提供两个单独的轨道。
15.为了进一步改善通风运行,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可以规定,所述轨道或每个轨道能相对于车顶调节高度,和/或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能相对于轨道调节高度。由此存在竖直调节空气转向装置的可能性,即改变与人员或座椅的距离,这同
样影响通风运行或空气引导。同时存在如下可能性,即通过合适的可调节的保持架将轨道固定在车顶侧,或者通过相应可调节的或者可伸缩的支架将空气转向装置固定在滑座上,或者设置这两种可调节方案。由此也可以在z轴的方向上进行调节。
16.此外可以规定,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能围绕垂直于所述轨道或每个轨道延伸的轴转动,也就是说,空气转向装置可以围绕z轴转动。这使得当空气转向装置例如能够在其纵向延伸长度上变化时,空气转向装置还可以转动,从而取决于座椅所在的位置,空气转向装置可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向后或向前延伸。如果同时也设有竖直调节方案,则因此可以实现沿z轴的直线调节以及围绕z轴的转动。
17.对于如在自主行驶中完全可以考虑的情况,一个座椅或多个座椅可以在横向于车辆纵轴线的方向上移动或者可以围绕竖直轴线转动,那么为了实现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的相伴随性还提出,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能纵向移动地在垂直于所述轨道延伸的、在所述轨道上能纵向移动地布置的另一轨道上被引导。所述另一轨道允许沿横向、即沿y轴方向的移动,从而在座椅移动或摆动时可以实现空气转向装置的侧向跟随。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随着滑座一起在该另一轨道中可运动地被导引,其中该另一轨道又可纵向移动地被导引在直接布置在车顶侧的轨道上。当然,在这种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在z轴上的相应调节或在z轴上的摆动。
18.因此,如果使用这种轨道系统,则通过该轨道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沿x轴和y轴的运动,以及进行沿z轴的直线运动和围绕z轴的转动,从而得到多功能的空间调节系统,该多功能的空间调节系统能够实现空气转向装置的最佳位置匹配。
19.如果空气转向装置在其延伸长度上可变,即其形状可改变,则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可以由第一壳元件和第二壳元件组成,所述第一壳元件和第二壳元件能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位并且贴近彼此被引导。通过两个壳元件可彼此相对移位,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元件的彼此相对移动实现形状改变。
20.如果不存在空气转向装置通过轨道或轨道系统相对于车顶的额外可运动方案,则第一壳元件可以几乎固定地或者不可纵向运动地固定在车顶上,而第二壳元件可以相对于第一壳元件移动。但如果规定还使空气转向装置直线移动,则将第一壳元件与所述轨道或另一轨道联接,而将第二壳元件可运动地布置在第一壳元件上。这种布置使该两件式空气引导元件能够在可单独运动情况下在规定的任意空间方向上运动。
21.第二壳元件能缩回和能伸出地被接纳在第一壳元件中,也就是说,提供了一种伸缩式的布置结构。替代地,第二壳元件能运动地布置在第一壳元件的外侧上。
22.为了使所述轨道、另一轨道、空气转向装置或壳元件自动运动,设有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的相应的致动器,这些致动器根据要进行的运动而相应地设计,并且通过相应的机械机构与各个元件或构件联接。
23.所述空气转向装置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的运动和/或延伸长度的变化能够由用户、尤其是由位于座椅上的人员通过操作至少一个操作装置来控制。因此,坐在座椅上的人员通过该操作装置可以引发相应的适配,也可能作为对由此实现的座椅调节的自动反应,即作为空气转向装置的跟随行为。作为这种操作装置,可以设置一个中央操作装置,其形式例如是设置在仪表板上或中控台区域内的触摸屏,当设置两个座椅时,两个人都可以在该中央操作装置上进行操作。另选地,还可以为每个座椅提供单独的操作装置,例如安装在车
门饰板中的操作装置。也就是说,所述操作装置或每个操作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座椅外部。除了触摸屏之外,也可以是单独的操作按钮、按键或操纵杆。
24.但替代于此,这种操作装置也可以集成在座椅上,例如集成在座椅侧面区域中或类似区域中。特别优选地,所述操作装置或每个操作装置可以是或包括用于沿车辆纵向方向调节座椅的操作元件。通常,这种可纵向调节的座椅具有滑动开关等形式的操作元件,通过该操作元件可调节纵向位置。该操作元件在此可以同时用作位置传感器或用作获取座椅的位置信息的元件。也就是说,空气转向装置自动地通过座椅调节来进行,也就是说,根据座椅的调节或位置来进行空气转向装置的运动或形状改变以及因此的适配,其中位置信息直接从座椅的操作元件中导出。通常,在座椅上设置多个单独的操作元件,一个用于纵向调节、一个用于高度调节、一个用于靠背倾斜度调节等,其中,用于纵向调节的操作元件有利地被用作信息发送器。
附图说明
25.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细节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以及根据附图得出。
26.附图示出:
27.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的原理图,
28.图2示出了座椅的布置的原理图,其中,带有配设的处于第一位置的可运动的空气转向装置,
29.图3示出图2的、带有座椅和处于第二位置的空气转向装置的布置,其中,空气转向装置降低,
30.图4示出图3的、座椅转动后的布置,
31.图5示出具有座椅和空气转向装置的布置,其中,空气转向装置直线移动到第一位置中,
32.图6示出图5的、具有移动后的座椅和移动后的空气转向装置的布置,
33.图7示出具有座椅和空气转向装置的布置,其中空气转向装置在第一位置中可围绕竖直轴线转动,
34.图8示出图7的、处于第二位置的布置,
35.图9示出具有座椅和空气转向装置的布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座椅可围绕竖直轴线转动,空气转向装置可附加地围绕水平轴线在横向方向上移动,以及
36.图10示出了调节后的座椅和移动后的空气转向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1,该机动车包括座椅2和布置在座椅2上方的空气转向装置3,该空气转向装置布置在车顶4下方。如箭头p1所示,座椅2可沿车辆的纵向方向调节。如箭头p2所示,空气转向装置3也同样是可改变的,并且可以与各种座椅位置相匹配。该空气引导装置用于捕获经由至少一个位置固定的、在这里布置在座椅2前面的出风口5朝向车顶4的方向并且因此朝向至少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拱曲的空气转向装置3吹出的空气,并且使空气朝向座椅2或朝向位于座椅上的人员6的方向转向。
38.通常,两个座椅2当然并排地安装在机动车中,所述两个座椅能够单独地直线移
动。在这种情况下,为每个座椅2配设单独的空气转向装置3,为每个座椅也配设有单独的出风口5。此外,每个空气转向装置3也可以单独地进行适配。
39.这种适配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一方面,空气转向装置3可以沿着固定在车顶4上的轨道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运动,该空气转向装置也可以相对于车顶竖直地移动,以便能够以这种方式匹配新的座椅位置。在此,座椅位置不仅理解为沿车辆纵向方向的变化,还包括例如采用例如靠背大幅下降的座椅姿态等。如果座椅2本身可围绕竖直轴线转动,则也可设想,如果这有助于更好的适配,只要需要,空气转向装置3就可围绕竖直轴线转动。
40.替代地,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改变空气转向装置3的纵向延伸长度,即改变其形状或几何形状,并因此适配于改变的座椅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空气转向装置3由两个单独的、可以相对彼此移动的壳组成,以便产生形状变化。
41.尽管这两种适配可能性可以单独地实现,但下面的实施例分别示出组合的应用,其中既实现了用于沿车辆纵向方向移动的轨道系统,也实现了空气转向装置的可转动性和高度可调节性,以及通过改变纵向延伸长度实现形状适配可能性。
42.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其中座椅2和坐在座椅上的人员6处于基础位置。空气引导装置3包括两个单独的壳元件,第一壳元件3a经由支架7和滑座16布置在轨道8上,轨道通过相应的保持架9紧固在车顶下方。在第一壳元件3a上布置有第二壳元件3b,该第二壳元件能够相对于第一壳元件3a移动,对此下面还将进行探讨。
43.位置固定的出风口5位于座椅前面,通过风机10和空气供给通道11、例如通过空调装置调节能将空气供给所述出风口。风机10以及出风口5被集成在通风装置中,该通风装置用于机动车1的整个内部空间通风,并且该通风装置除了风机10(必要时也包括其他风机10)之外还包括空调装置并且尤其包括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相应的阀和活门控制来为相应的出风口5供应空气或者说控制空气,但是必要时也可以使出风口5的相应叶片等自动移动直接控制出风口5的吹风方向。在通风装置中集成有相应的阀或活门以及致动器等,该阀或活门以及致动器能通过控制装置被控制并且能够实现相应的操作。
44.出风口5以如下方式被定位和设置(必要时经由控制装置控制),使得出风口将供应的空气如箭头p3所示朝车顶4的方向吹出,并且在那里在一定程度上吹到空气转向装置3下方。空气转向装置3沿车辆纵向方向拱曲,该空气转向装置也可以附加地沿车辆横向拱曲,从而该空气转向装置在一定程度上罩式地或盖式地布置在座椅上方,并且能够实现所输送的空气朝向座椅2并因此朝向人员6的方向的偏转,如图2所示。
45.图3示出了图2中的布置,其中座椅2的位置在此已经改变,因为靠背12和座椅面13已经摆动,所以人员6处于躺卧的位置并且稍微下降。为了能够再次尽可能最好地定位空气转向装置3,以便使由出风口5供应的空气转向人员6,一方面使轨道8略微竖直向下移动,为此使可伸缩的保持架9伸出。另选或附加地,支架7也可以设计为伸缩式支架,该支架能够实现空气转向装置3向下略微竖直移动。由此可以使空气转向装置3更加靠近处于由于躺卧而稍微下降的位置中的人员6。
46.同时,因为通过降低靠背12也使人员6向后倾斜,所以空气转向装置3在其车辆纵向延伸长度上发生了变化。明显地,壳元件3b相对于位置固定地位于支架7上的壳元件3a被移动,即向后伸出。该壳元件再次罩住人员6的头部,如图2所示。
47.以这种方式,尽管人员由于处于躺卧位置而已经远离了出风口5,但通过出风口5
吹出的空气仍尽可能好地朝人员6的方向偏转。
48.图4示出图3中的布置,其中座椅2围绕竖直轴线转动180
°
。空气转向装置3仍然位于降低的伸出位置。然而因为该空气转向装置仍几乎在整个长度上罩住在该座椅位置中的人员6,所以仍可以实现良好的通风,这是因为通过出风口5供应的空气又相应地被朝向人员6偏转。
49.为了能够处于相应的座椅位置,在座椅2上(参见图2)设置有操作装置14,该操作装置例如包括多个用于调节座椅2的按键或开关。座椅2由此例如可以沿车辆纵向方向前后移动,但也可以如图3和4所示将降低靠背12并且调节座椅部件13。
50.该操作装置14或者说其操作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同时也用作信号发送器或者信息发送器,即提供相应的信息,用于调节空气转向装置3的控制装置15基于这些信息来控制相应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对于相应的调节是必需的。这些致动器在此没有详细绘出。然而,设有多个用于不同调节任务的致动器。因此,针对保持架9的直线移动以及支架7的直线移动设有相应的致动器。支架7固定在滑座16上,所述滑座可在轨道8上直线移动地被引导,为此也设有相应的致动器。同样地,设置有用于使两个壳元件3a、3b相对彼此移动的致动器。在此,控制装置15能够控制各个致动器,使得空气转向装置3最佳地适配于座椅位置。
51.为此,由操作装置14给出的位置信息被有利地用作相应的控制参数或用于确定控制参数的基础,以便能够相应地跟踪空气转向装置3。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单独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等。
52.然而,原则上能够提供一种布置在座椅外部的操作装置,通过该操作装置来执行座椅调节,并且操作装置还用于提供用于确定控制装置15的控制参数的相应信息。
53.图2至图4描述了通过使轨道8移动和/或使空气转向装置3相对于轨道8移动而使空气转向装置3竖直移动的可能性,而图5和图6示出了使空气转向装置3沿着轨道8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如箭头p4所示。在此,图6示例性地基于轨道8和空气转向装置3的如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即基于下降的位置示出了壳元件3a、3b如何相对彼此移动。在此假定位于座椅2上的人员6此时通过操作装置14或者该处的操作元件向后移动座椅2,如通过箭头p1所示。该移动信息由控制装置15从操作装置14中导出并且用于控制致动器,该致动器使滑座16沿着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轨道8移动。滑座16沿着轨道8移动,直至到达座椅2的最终位置,见图6。座椅运动和空气转向装置3的运动可以同步进行,也就是说,空气转向装置3紧跟随于座椅调节。可以看出,空气转向装置3再次尽可能好地相对座椅2定位,壳元件3a、3b仍旧被移动,使得这里未示出的人员再次被最佳地罩住。所述出风口5的吹出方向通过相应的控制装置、必要时还通过控制装置15、必要时根据所移位的座椅位置而稍微调整,然后通过出风口5吹出的空气又吹到空气转向装置3下方并且在那里聚集、涡旋并且最后转向座椅2。
54.图7和图8示出了包括座椅2和空气转向装置3的布置,其中,与图4中类似,座椅可以围绕竖直轴线转动。然而,附加地,与图7相比参见图8,空气转向装置3也可以围绕竖直轴线围绕托架7转动,如箭头p5所示。为此,又设置有通过控制装置15控制的相应致动器。
55.如果通过操纵操作装置14使座椅位置反转,则控制装置15在此也检测到相应的、从中导出的位置信息,随后空气转向装置3同步地跟随并且同样可以围绕竖直轴线转动。在此可能需要的是,将之前被展开的壳形元件3a、3b收缩,以便使它们能够在车辆内部转动。
当占据最终位置时,这些壳元件又自动地被展开。
56.如图8所示,空气转向装置3同时也沿轨道8经由滑座16直线移动并且在其纵向位置上匹配于新的座椅位置。
57.在该构型中,如图8所示,在空气转向装置3转动后,在壳元件3b位于另一侧之后,空气转向装置3被定位成更靠近人员6的头部。在这种情况下,在行进方向上看,空气不可能从原来一侧经由布置在座椅2前方的出风口供应。如图8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如通过箭头p6所示,空气经由另外的在基本位置中一般布置在座椅2后方的、位置固定的出风口5供应。空气又通过相应的风机10输入,该风机可以是与前述相同的风机10,或者可以是其他风机10。风机10和出风口5又集成在机动车1的通风装置中。
58.在空气再次(参见箭头p6)朝向车顶4吹出并且由空气转向装置3聚集、涡旋和转向之后,在此也明显实现了对人员6的尽可能好的通风。
59.在此要指出的是,代替围绕z轴旋转,还存在将所述壳元件3b向另一侧伸出的可能性,因此就图7而言向左超出于壳元件3a,从而同样得到在图8中示出的布置结构。
60.最后,图9和图10示出了包括座椅2和具有壳元件3a、3b的空气转向装置3的布置,其中,空气转向装置3在此可以附加地在机动车横向上移动。为此,空气转向装置3通过滑座16可横向移动地支承在横向轨道17上,该横向轨道可纵向移动地布置在设置于车顶侧的轨道8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所有自由度都发挥作用,则产生空气转向装置3的最大化的空间可运动性。因此,通过另一轨道17沿着轨道8的移动,空气转向装置3可以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即在x轴方向上移动。该空气转向装置可以通过滑座16沿着另一轨道17在横向方向上、即沿着y轴移动。并且,该空气转向装置也可以通过可伸缩的保持架9或可伸缩的支架7进行高度调节、即沿着z轴运动。因此,提供了三维轨道系统。此外,提供了围绕竖直轴线、即围绕支架7的旋转可能性,当然壳元件3a、3b也可相对彼此移动。
61.根据图9和10中的布置的座椅2能绕竖直轴线转动,即如图10所示,从车辆纵向方向看,座椅2能够处于倾斜位置。在这种仅具有微小摆动的情况下,如图10清楚所示,空气转向装置3也需要侧向地调整。如箭头p7所示,可以看出,空气转向装置3一方面通过滑座16沿着所述另一轨道17略微移动,另一方面,如箭头p5所示,空气转向装置也略微围绕竖直轴线转动,从而空气转向装置又尽可能最佳地相对于摆动后的座椅2定位。
62.如果设置有第二座椅,则也为该第二座椅配设这种空气转向装置3,该空气转向装置可以以前述的设计变型方案实施或能够运动。所述另一座椅2以及所述另一空气转向装置3可以独立于第一座椅2和第一空气转向装置3任意运动,从而可以实现座椅或人员的单独通风并且因此也可以形成独立的空调区。
63.如图所示,空气转向装置3至少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拱曲。但空气转向装置也可以附加地沿车辆横向方向拱曲,从而从下方吹入的空气在转向期间也可以产生一定的侧向导引并且可以更好地朝人员方向集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