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体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2915发布日期:2021-04-27 15:1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体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体及汽车。


背景技术:

2.汽车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在夏天如果下暴雨,城市路面很容易积水,在有些坑洼路面,如果汽车熄火断电,车上人员可能会无法逃生。
3.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具有气囊有助于在水中浮起的车体及汽车成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囊有助于在水中浮起的车体及汽车。
5.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体,包括底盘、至少一个气囊、用于监测水况的传感器和用于控制所述气囊展开的控制器;
6.所述气囊安装在所述底盘的下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底盘的下部;
7.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8.当所述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气囊至少部分托在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气囊至少部分至少部分向外展开并包覆在所述底盘的外侧。
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囊包括有气体发生装置,所述气体发生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上设置有气泵,所述气囊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泵连接;
11.所述气泵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2.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上安装有多个所述气囊和多个所述气泵;
13.每个所述气囊都通过一条所述管道与一个所述气泵连接。
1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器包括有水压传感器和浸水传感器;
15.所述水压传感器和所述浸水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16.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包括有前副车架和后副车架;
17.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气囊。
18.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气囊。
1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还包括有地板,所述地板处于所述前副车架和所述后副车架之间;
20.所述地板上安装有一个所述气囊。
2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地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气囊。
22.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体。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4.本发明提供的车体及汽车,当传感器监测到浸水满足条件时,控制器控制底盘下
部的气囊展开,气囊充满气体后,浮力能够支撑车体,以使得车体不沉入水中,等待救援。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的示意图;
27.图3为在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传感器的示意图;
28.图4为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沿着底盘的前后方向的示意图;
29.图5为气囊处于展开状态时,沿着底盘的左右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31.如图1

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车体,包括底盘1、至少一个气囊2、用于监测水况的传感器6和用于控制气囊2展开的控制器3。
32.气囊2安装在底盘1的下部,传感器6安装在底盘1的下部。传感器6与控制器3连接。
33.当气囊2处于展开状态时,气囊2至少部分托在底盘1的底部,气囊2至少部分至少部分向外展开并包覆在底盘1的外侧。
34.本发明提供的车体通过在底盘1的底部设置气囊2,在遇到较深的水时可以使得气囊2展开充气,以将车体浮起。
35.具体地,在底盘1的下部安装有至少一个气囊2。在底盘1的下部还安装有传感器6,用于监测水况。在底盘1上或其它位置还安装有控制器3,用于控制气囊2展开。传感器6通过导线与控制器3连接。
36.当传感器2监测到底盘1下方的水深、水压等达到预设条件时,其会向控制器3发出信号,控制器3接收到信号后,会控制气囊2展开充气。展开的气囊2,其一部分处于底盘1的底部用于托住底盘1,其另一部分向底盘1的外侧展开,并包在底盘1外侧。在水中,展开的气囊2相当于车体的救生圈,浮力能够支撑车体,以使得车体不沉入水中,等待救援。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囊2包括有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与控制器连接。
38.本实施例中,气囊2中具有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可以采用汽车安全气囊中的炸药装置。
39.气体发生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3连接。
40.当传感器2监测到底盘1下方的水深、水压等达到预设条件时,其会向控制器3发出信号,控制器3接收到信号后,会向气体发生装置发出指令,气体发生装置开始向气囊2快速充气,气囊2展开。
4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盘1上设置有气泵4,气囊2通过管道5与气泵4连接。气泵4与控制器3连接。
42.本实施例中,气囊2通过气泵4充气。气泵4安装在底盘1上,气泵4通过管道5与气囊2连接。气泵4通过导线与控制器3连接。
43.当传感器2监测到底盘1下方的水深、水压等达到预设条件时,其会向控制器3发出
信号,控制器3接收到信号后,会向气泵4发出指令,气泵4开始运转向气囊2快速充气,气囊2展开。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盘1上安装有多个气囊2和多个气泵4。每个气囊2都通过一条管道5与一个气泵4连接。
45.气囊2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安装,通过布置多个气囊2,可以更好地将车体浮起。通过布置多个气泵4,并使每个气泵4向一个气囊2充气,可以提高对气囊2的充气速度,使得各气囊2能够快速展开。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器6包括有水压传感器61和浸水传感器62。水压传感器61和浸水传感器62分别与控制器3连接。
47.浸水传感器62通过导电性和光线折射性来判断是否浸泡入水中。如果浸水传感器62浸泡入水中,意味着车体可能落入水中。
48.水压传感器61通过连通器原理可以测出到所承受的水压,根据水压计算出水压传感器61的涉水深度。
49.预先设定出浸水传感器62和/或水压传感器61的涉水深度警戒值为h0,计算出水压传感器61在涉水深度h0时的水压警戒值为p0。当水压传感器61测出的实际水压p>p0时,则表示此时的实际涉水深度h>h0,需要展开气囊2。
50.涉水深度可以根据具体的车型设定,例如h0=20cm或30cm或40cm等。在h0=20cm厘米时,p0=1960pa。
51.通过采用浸水传感器62和水压传感器61的组合方式,可以防止误触发。
52.只有当浸水传感器62判读有水浸泡,且水压传感器61探测的水压超过水压警戒值时,控制器3控制气囊2快速展开并充气,使得车体漂浮起来,以便于逃生和求救。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

2和图4所示,底盘1包括有前副车架11和后副车架12。前副车架11和后副车架12上分别安装有气囊2。
54.通过在底盘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安装气囊2,使得车体的前后两端都可以通过气囊2浮起,利于使得车体在水中前后同步浮起。
5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前副车架11和后副车架1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气囊2,使得车体的左右两侧都可以通过气囊2浮起,利于使得车体在水中左右同步浮起。
5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

3和图5所示,底盘1还包括有地板13,地板13处于前副车架11和后副车架12之间。地板13上安装有一个气囊2。
57.地板13即为车舱地板,其位于车身前后两端的中部。通过在地板13的底部安装气囊2,其与前副车架11和后副车架12上的气囊2配合有助于车体在水中快速上浮。
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地板13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气囊2,前副车架11和后副车架12的两侧的气囊2配合,有助于车体在水中整体稳定地快速上浮。
59.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体。控制器3可以为单独的零件,其与行车电脑相互独立。控制器3可以行车电脑集成在一起,实现集中控制。
60.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车体及汽车,当传感器监测到浸水满足条件时,控制器控制底盘下部的气囊展开,气囊充满气体后,浮力能够支撑车体,以使得车体不沉入水中,等待救援。
61.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6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