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除冰碳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4697发布日期:2021-05-11 17:0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侧除冰碳滑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于电力机车的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侧除冰碳滑板。



背景技术:

受电弓滑板是电力牵引车辆受流关键部件,在静止或滑动状态下,受电弓滑板从接触网获得电能为车辆供电,受电弓滑板由于受接触网的异常冲击导致碳滑条破裂脱落形成凹槽,当车辆曲线通过时接触网很容易被卡住,造成弓、网的损坏,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随着受电弓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受电弓都增设了自动降弓功能装置,即当受电弓碳滑板的滑条破坏到一定程度,增设在滑条上的气道也破损并发生泄漏,压缩空气压力降低,快速降弓阀工作,排空受电弓抬升装置中的空气,实现快速降弓;

我国高铁发展迅速,高铁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运行线路在不断修建通车,并且还参与国外高铁项目的建设,我国的高铁和动车线路的建设还是重点,因我国地域辽阔,温度气候四季变化大,特别在秋冬季节,北方十月份就有可能开始下雪,下雪会导致高铁运行导线上出现积雪,冰冻后会出现导线硬点,南方进入冬季后,会出现冰冻和冻雨等恶劣天气,这种天气会导致运行导线上更容易产生冰硬点,动车组高速运行过程中受电弓碳滑板与导线上结冰接触,会造成绝缘接触和硬点撞击,影响动车组的安全正常运行,并会造成严重的弓网事故,虽然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受电弓滑板,其通过在导电滑板的前端设置用于刮除接触网上冰霜的刮冰器件,但是该刮冰器件受到方向限制,仅适用于动车组单程行驶时使用,若是往返行程时,该刮冰器件无法实现变换方向,针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双侧除冰碳滑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侧除冰碳滑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侧除冰碳滑板,包括铝托,所述铝托的顶部分别设有取电部和弯曲部,且两个所述弯曲部位于取电部的左右两端,且弯曲部呈“弧形”,且取电部与弯曲部分别与铝托粘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取电部由第一联接板、第二联接板、铜条、碳条、气管、气道、气嘴和气堵组成,且第二联接板和第一联接板位于铝托底部的左右两侧,且第二联接板和第一联接板上均设有固定螺栓,且第一联接板和第二联接板通过四个所述固定螺栓与铝托相连,且第一联接板和第二联接板与取电导线相连,且碳条位于铝托的顶部中间,且碳条与铝托通过粘接胶粘接相连,且碳条上开有“l形”槽,且两个所述“l形”槽前后对称,且两个所述铜条分别安装于碳条的“l形”槽中,且铜条与碳条粘接相连,且两个所述铜条与铝托螺栓连接相连,且气道位于碳条的内部底端,且气管容置在气道中,且气管呈“u形”,且气管的右端贯穿铝托与气嘴相连,且气管的左端贯穿铝托与气堵相连,且气堵和气嘴位于铝托底部的左右两侧,且气堵和气嘴分别与铝托螺纹连接,且气嘴与快速降弓阀相连,所述气嘴与铝托的交接处设有垫片,且垫片与气嘴套接相连,且固定螺栓与第一联接板和第二联接板的交接处设有密封垫片,且四个所述密封垫片分别与四个所述固定螺栓套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弯曲部由诱导角和联接块组成,且两个所述诱导角位于铝托顶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诱导角与铝托螺栓相连,且两个所述联接块位于铝托底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联接块的内部设有联接螺栓,且联接块通过联接螺栓与铝托相连,且两个所述联接块与升降弓架相连。

优选的,所述弯曲部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铝托端堵,且两个所述铝托端堵与铝托通过粘接胶粘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铜条上设有破冰刃,且两个所述破冰刃分别与两个所述铜条为一体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双侧除冰碳滑板,通过铝托、弯曲部和取电部之间的配合,在铜条和碳条的作用下,铜条侧面在竖直截面上的投影夹角在0°-15°之间,铜条两侧为刮冰面,且刮冰面上开有破冰刃,刮冰面和破冰刃能够将碎冰和水滴沿斜面槽和散冰曲面向外抛离,可避免冰水混合物在碳条上存留,提高该双侧除冰碳滑板的使用稳定性和寿命,矩形铜条的宽度为12毫米,碳条宽度为30毫米,使用两个铜条对碳条进行强化补偿,提高其耐磨和耐冲击性能,避免在冰冻天气里主线结冰对碳条造成创伤的问题,提高受电网和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铜条与铝托采用螺栓加粘接胶粘接的混合连接方法,达到了牢固可靠,两个铜条的设置又解决了动车组行驶方向受限的问题,避免行车事故,还让该双侧除冰碳滑板能够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认可,提高了该双侧除冰碳滑板的产品质量,节省了使用者的采购成本,降低了铝托的损耗,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a处剖面图;

图5为图2的b处剖面图;

图6为图2的c处剖面图;

图7为图2的d处剖面图。

图中:1、铝托,2、弯曲部,3、取电部,4、联接块,5、铝托端堵,6、第一联接板,7、第二联接板,8、气嘴,9、气堵,10、碳条,11、气管,12、铜条,13、诱导角,14、气道,15、垫片,16、破冰刃,17、固定螺栓,18、密封垫片,19、联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侧除冰碳滑板,包括铝托1,铝托1用于安装和固定弯曲部2和取电部3,铝托1的顶部分别设有取电部3和弯曲部2,取电部3与受电网接触,获得电能为动车组供电,且两个弯曲部2位于取电部3的左右两端,且弯曲部2呈“弧形”,弯曲部2能够减少铝托1两端的磨损,仅需对取电部3上的碳条10和铜条12进行更换,延长铝托1的使用寿命,且取电部3与弯曲部2分别与铝托1粘接相连,取电部3由第一联接板6、第二联接板7、铜条12、碳条10、气管11、气道14、气嘴8和气堵9组成,且第二联接板7和第一联接板6位于铝托1底部的左右两侧,且第二联接板7和第一联接板6上均设有固定螺栓17,且第一联接板6和第二联接板7通过四个固定螺栓17与铝托1相连,且第一联接板6和第二联接板7与取电导线相连,第一联接板6和第二联接板7通过取电导线将电流引入动车组的蓄电装置,且碳条10位于铝托1的顶部中间,且碳条10与铝托1通过粘接胶粘接相连,且碳条10上开有“l形”槽,且两个“l形”槽前后对称,且两个铜条12分别安装于碳条10的“l形”槽中,且铜条12与碳条10粘接相连,且两个铜条12与铝托1螺栓连接,利用铜材料的抗冲击及良好的导电性,将碳滑板结构中的碳条10划分为碳材料和铜合金材料两部分,铜条12选用耐磨性材料(h62),且气道14位于碳条10的内部底端,且气管11容置在气道14中,且气管11呈“u形”,且气管11的右端贯穿铝托1与气嘴8相连,且气管11的左端贯穿铝托1与气堵9相连,且气堵9和气嘴8位于铝托1底部的左右两侧,且气堵和气嘴8分别与铝托1螺纹连接,且气嘴8与快速降弓阀相连,一旦碳条10和气管1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气管11出现泄漏,快速降弓阀接受信号,快速降下双侧除冰碳滑板支架,避免行车事故,气嘴8与铝托1的交接处设有垫片15,垫片15用于提升气嘴8的密封性能,防止气嘴8与铝托1的交接处出现漏气,且垫片15与气嘴8套接相连,且固定螺栓17与第一联接板6和第二联接板7的交接处设有密封垫片18,且四个密封垫片18分别与四个固定螺栓17套接相连,弯曲部2由诱导角13和联接块4组成,且两个诱导角13位于铝托1顶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个诱导角13与铝托1螺栓相连,且两个联接块4位于铝托1底部的左右两侧,且两个联接块4的内部设有联接螺栓19,且联接块4通过联接螺栓19与铝托1相连,且两个联接块4与双侧除冰碳滑板支架相连,弯曲部2的左右两端均设有铝托端堵5,且两个铝托端堵5与铝托1通过粘接胶粘接相连,铜条12上设有破冰刃16,且两个破冰刃16分别与两个铜条12为一体设置,铜条12两侧为刮冰面,破冰刃16开设在刮冰面上,矩形铜条12的宽度为12毫米,碳条10宽度为30毫米,铜条12与铝托1采用螺栓加粘接胶粘接的混合连接方法,达到了牢固可靠,铜条12侧面在竖直截面上的投影夹角在0°-15°之间,刮冰面和破冰刃16能够将碎冰和水滴沿斜面槽和散冰曲面向外抛离,可避免冰水混合物在碳条10上存留,提高该双侧除冰碳滑板的使用稳定性和寿命。

一种双侧除冰碳滑板,该双侧除冰碳滑板由铝托1、弯曲部2、取电部3、联接块4、铝托端堵5、第一联接板6、第二联接板7、气嘴8、气堵9、碳条10、气管11、铜条12、诱导角13、气道14、垫片15、破冰刃16、固定螺栓17、密封垫片18和连接螺栓19组成,行驶时,当动车组行驶至冰冻路段时,驾驶员会降下通用碳滑板,升起双侧除冰碳滑板,利用铜条12两侧的刮冰面对受电网上的结冰进行清除,铜条12侧面在竖直截面上的投影夹角在0°-15°之间,且刮冰面上的破冰刃能够将碎冰、水滴可沿斜面槽和散冰曲面向外抛离,可避免冰水混合物在除冰碳滑板上存留,确保动车组的安全运行,待列车通过冰冻路段后,驾驶员降下双侧除冰碳滑板,升起通用碳滑板继续行驶,双侧除冰碳滑板上的矩形铜条12的宽度为12毫米,碳条10宽度为30毫米,铜条12与铝托1采用螺栓加粘接胶粘接的混合连接方法,达到了牢固可靠,使用两个铜条12对碳条10进行强化补偿,提高其耐磨和耐冲击性能,避免在冰冻天气里主线结冰对碳条10造成创伤的问题,提高受电网和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完成该双侧除冰碳滑板的除冰工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