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车辆辅助显示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车辆拥有量与日俱增,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逐渐加剧,且由于现在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在瞬间的判断失误下发生的,突发性很强,这就需要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非常的集中注意力。但在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特别在变道、超车、车辆停在路边启动的场景下,需要频繁通过左右两边后视镜偏头查看确认车辆周边的情况,这虽然只需要占用一两秒的时间,但危险系数的增加也是必然的。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高,出现了采用电子摄像头和车载显示屏取代传统的中央及侧方后视镜来帮助驾驶员观察车外情况。但对于驾驶员来说,车载显示屏基本都设置于车内仪表台,仍然需要偏头去观看显示屏,无法节省出驾驶员偏头查看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需驾驶员头部偏移查看的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方法及车辆。
一种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包括:摄像设备、车距探测设备、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
摄像设备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设置于车辆,摄像设备连接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后视影像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车距探测设备设置于车辆,连接控制模块,用于采集车距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连接显示模块,用于将摄像设备采集的后视影像信息融合成全景影像信息,再将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发送至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用于将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还包括地图模块和主机,地图模块连接主机,主机连接显示模块;
主机用于定位车辆的位置,再根据车辆的位置通过地图模块实时提取车辆的当前位置对应的环境信息,然后将环境信息发送给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还用于将环境信息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还连接车辆的车身控制器,用于获取车辆的系统工况信息并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还用于根据车距信息生成并显示对应的警戒标识与报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还用于将环境信息和报警信息发送至车身控制器,环境信息和报警信息用于车身控制器自动驱动转向灯与蜂鸣器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还包括开关装置,开关装置连接显示模块,用于切换显示模块的显示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为hud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距探测设备为雷达设备。
一种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方法,基于上述的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实现,包括:
摄像设备采集后视影像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车距探测设备获取车距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将后视影像信息融合成全景影像信息,再将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发送至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将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
上述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包括:摄像设备、车距探测设备、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通过摄像设备采集后视影像信息给控制模块合成为全景影像信息,通过车距探测设备采集车距信息,控制模块将以上信息通过显示模块投影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让驾驶员抬头正前方时即可掌握车后情况,无需偏头查看反光镜或车载屏幕,减小了驾驶员开车过程中的风险系数,使得驾驶过程更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框图;
图2为显示模块投影画面显示示意图;
图3为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方法流程图。
附图说明:100、摄像设备;110、车距探测设备;120、控制模块;130、显示模块;140、前挡风玻璃;150、地图模块;160、主机;170、车身控制器;180、转向灯;190、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设备,但这些设备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设备与另一个设备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设备称为第二设备,且类似地,可将第二设备称为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两者都是同一种的某一设备,但其不是同一设备。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包括:摄像设备100、车距探测设备110、控制模块120和显示模块130。摄像设备10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摄像设备100和车距探测设备110设置于车辆,摄像设备100连接控制模块120,车距探测设备110连接控制模块120,控制模块120连接显示模块130。摄像设备100用于实时采集后视影像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20,车距探测设备110用于采集车距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20。控制模块120用于将摄像设备100采集的后视影像信息融合成全景影像信息,再将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发送至显示模块130。显示模块130用于将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具体的,摄像设备100用于代替车辆上传统的反光镜与后视镜等设备,采集后视影像信息。摄像设备100具体设置的位置、数量及拍摄角度并不唯一,可设置于车辆左右两侧传统反光镜的位置,也可设置于车辆左右两侧车门上,还可设置于车辆车头车尾左右两侧的车灯位置,可设置拍摄角度为车前、车后和/或侧面等角度的车外状况的采集,设备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定。摄像设备100为电子摄像头,具体清晰度、可调角度、防水性及其他基本功能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车辆左右两侧传统反光镜位置的两个电子车载摄像头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包括左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和右电子后视镜摄像头,拍摄角度均为拍摄车左右侧后方,可拍摄角度为195度广角,清晰度为960p高清画面。左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和右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均连接控制模块120,左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实时采集左侧后方影像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20,右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实时采集右侧后方影像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20。左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和右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将采集到的后视影像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120采用的通信协议并不唯一,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是lvds协议进行通信,具体不以此为限定。
进一步的,车距探测设备110具体用于采集车辆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具体设置的位置及数量并不唯一,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例如,设置于车头位置可实时采集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可用于提示驾驶员控制在合理的跟车范围;设置于车尾位置可实时采集与后车之间的距离,可用于提示驾驶员是否存在后车追尾发生事故的告警。固定的方式也并不唯一,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外挂的方式固定于车辆的车身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距探测设备110为雷达设备。雷达设备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测量距离的脉冲式雷达,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就能换算成雷达与目标的精确距离。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车辆后左右两侧的两个雷达设备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包括第一后雷达与第二后雷达。第一后雷达外挂于车尾左后侧,第二后雷达外挂于车尾右后侧,第一后雷达与第二后雷达均连接控制模块120。第一后雷达实时采集车辆与左侧后方的车辆之间的车距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20,第二后雷达实时采集车辆与右侧后方的车辆之间的车距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20。第一后雷达与第二后雷达将采集到的车距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120采用的通信协议并不唯一,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是can总线为底层协议进行通信,具体不以此为限定。
具体的,控制模块120将接收到的来自多路摄像设备100的后视影像信息进行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和视频编码等操作,将来自多路车辆外侧的摄像头的影像信息合成为车辆的全景影像信息。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接受到来自左电子后视镜摄像头与右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实时采集的左侧后方影像信息与右侧后方影像信息后,融合生成车辆的后部全景影像信息。控制模块120连接显示模块130,在融合生成全景影像信息后,将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同步发送至显示模块130。控制模块120将信息发送至显示模块130采用的通信协议并不唯一,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以太网进行通信,具体不以此为限定。
进一步的,显示模块130用于将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进行整合排列并按照一定显示模式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投影画面的显示排列的方式并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排列方式可如图2所示,后车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显示于投影画面的左下角区域。车距信息为数字表示,如图2中的20m,可叠加显示在全景影像信息中,以表示出该车距信息是与可视范围内的后方车辆之间的车距信息,具体显示方式与画面整体设计并不以此为限定。显示模块130的位置固定于车辆的驾驶员前方的仪表台上,然后将画面投影至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驾驶员驾驶时视线齐平的位置,还可根据驾驶员身高与视线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具体为hud(headupdisplay,hud)模块,又称为平行显示系统,包括:硬件层、数据处理层、交互层、控制层与显示层。硬件层将获取到的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传输给数据处理层处理之后,再经过交互层与控制层的设计及渲染,最终通过显示层经过光学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
上述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包括:摄像设备100、车距探测设备110、控制模块120和显示模块130。通过摄像设备100采集后视影像信息给控制模块120合成为全景影像信息,通过车距探测110设备采集车距信息,控制模块120将以上信息通过显示模块130投影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让驾驶员抬头正前方时即可掌握车后情况,无需偏头查看反光镜或车载屏幕,减小了驾驶员开车过程中的风险系数,使得驾驶过程更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地图模块150和主机160,地图模块150连接主机160,主机160连接显示模块130。主机160用于定位车辆的位置,再根据车辆的位置通过地图模块150实时提取车辆的当前位置对应的环境信息,然后将环境信息发送给显示模块130。
具体的,地图模块150具体为高精地图模块,是一种具备高分辨率、能实时更新数据的数字化地图,服务于智能驾驶决策控制器。可以根据定位位置信息,精确规划行车路线,提供每条车道的厘米级精度三维几何信息和属性,也可以在摄像头或者雷达监测不到的地方,及时搜集反馈数据,还能准确识别红绿灯、桥隧、人行横道等多种交通路况标示,从而提前做出精准的判断决策。
进一步的,主机160为带有高性能中央处理器的计算机设备,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主机160用于定位车辆的位置,并根据该位置通过高精地图模块实时提取车辆的当前位置对应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的内容并不唯一,可包括导航信息、车道信息、信号灯信息、交通标志信息、障碍物信息以及分岔路口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定。然后主机160将环境信息发送给显示模块130,显示模块130再将以上环境信息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具体显示位置及风格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例如,如图2所示,可显示于画面中间的导航显示区域,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定。
主机160从高精地图模块中实时提取环境信息与主机160将环境信息发送至显示模块130,分别采用的通信协议并不唯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机160从高精地图模块中实时提取环境信息采用的是以太网进行通信,主机160将环境信息发送至显示模块130采用的是can总线为底层协议进行通信,具体不以此为限定。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模块130还连接车辆的车身控制器170,用于将环境信息发送至车身控制器170,环境信息用于车身控制器170自动驱动转向灯180工作。
具体的,显示模块130hud模块通过主机160获得环境信息,通过其数据处理层可分析获得其中分岔路口的转弯信息。在即将左转弯或右转弯的过程中,hud模块的硬件层可提前自动将左转弯信息或右转弯信息通过can总线发报文给车身控制器17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身控制器170连接车辆的转向灯180,在得到显示模块130发送的环境信息后,车身控制器170通过硬线信号自动驱动转向灯180工作。具体的,车身控制器170连接车辆的转向灯180在得到hud模块发送的左转弯信息或右转弯信息后,可自动驱动转向灯180做左转向或右转向的亮灯提示,在转弯完成之后,可自动回位。另外,在投影画面显示中,如图2所示,也会同步显示左转弯或右转弯的转向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系统还包括高精地图模块,能实时获取周边环境信息并投影显示于画面中,而且通过自动提取的分岔路口信息以及车身控制器170的配合使用,省去驾驶员手动拨手柄打转向的步骤,可以更集中注意力在驾驶中,题,提升了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30还用于根据车距信息生成并显示对应的警戒标识并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进一步地,显示模块130还可根据所述车距信息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车身控制器170,报警信息用于车身控制器170自动驱动蜂鸣器190工作。
具体的,显示模块130将先预设后方车辆与本车辆之间的距离警戒值,当超过该警戒值时,显示模块130将根据车距信息生成并显示对应的警戒标识。警戒标识的具体形式并不唯一,可通过对车距信息显示不同颜色来进行标识,也可按照闪烁加粗等方式来进行提示。另外,警戒值设定的数量等级也并不唯一,可按照多级报警方式设置不同警戒值阈值范围,距离越近警戒程度越高。在本实施例中,警戒值按照5m为间隔设定四级报警提示,警戒标识为将车距信息通过四种不同颜色显示的方式进行提示。具体的,0-5m范围为第一警戒阈值范围,5-10m为第二警戒阈值范围,10m-15m为第三警戒阈值范围,15m-20m为第四警戒阈值范围。在车距未进入警戒范围内时,车距信息显示为绿色;在车距处于第四警戒阈值范围内时,车距信息显示为黄色;在车距处于第三警戒阈值范围内时,车距信息显示为红色;在车距处于第二警戒阈值范围内时,车距信息显示为深红色;在车距处于第一警戒阈值范围内时,车距信息显示为紫色。例如,在车距信息为25m时,未进入警戒阈值范围内,车距信息显示为绿色;在车距信息为20m时,处于第四警戒阈值范围内,车距信息显示为黄色;在车距信息为8m时,处于第二警戒阈值范围内,车距信息显示为深红色。
进一步的,在后方车辆与本车辆之间的车距进入警戒值范围之内时,显示模块130将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通过can总线发送至车身控制器17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车身控制器170连接车辆的蜂鸣器190,在得到显示模块130发送车距报警信息后,车身控制器170通过硬线信号自动驱动蜂鸣器工作。蜂鸣器190对应提示的方式不唯一,可设定在超过其中一个警戒值范围之后才进行蜂鸣器190报警提示,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设定超过第二警戒值范围时,驱动蜂鸣器190报警提示。还可以设定为距离越近,蜂鸣器190报警的频率越急促,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针对车距信息增加的告警信息提示,可以当后部车辆距离本车辆超过设定的警戒线的时候及时提醒,保证驾驶过程中的安全,也能让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具有整体的距离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30连接车辆的车身控制器,还用于获取车辆的系统工况信息并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具体的,系统工况信息的内容并不唯一,可包括车辆行驶中的时速、发动机转速、油量、水温与异常警示灯等,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定。另外,系统工况信息显示于投影画面中的位置与方式并不唯一,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如图2所示,可排列与投影画面的中央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将车辆的工况信息进行提取并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能给予驾驶员一些辅助信息,快速掌握车辆行驶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还包括开关装置,开关装置连接显示模块130,用于切换显示模块130的显示模式。具体的,开关装置采用的方式与设置位置并不唯一,可采用软开关,设置于车载中控触摸屏上;也可为设置于方向盘或仪表盘上的硬开关装置,通过按钮或旋钮等方式进行切换操作,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定。显示模块130会预存两套以上的显示模式,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通过开关装置进行切换。显示模式具体可包括显示主题颜色、显示内容以及排列方式等内容,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后导入,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增加页面布局及画面风格的多样化设计,使显示系统能适应更多用户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上述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的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方法,如图1和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301,摄像设备100采集后视影像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20。
具体的,通过采用左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实时采集左侧后方影像信息,采用右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实时采集右侧后方影像信息,再均发送至控制模块120。
步骤s302,车距探测设备110获取车距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20。
具体的,通过采用第一后雷达实时采集车辆与左侧后方的车辆之间的车距信息,采用第二后雷达实时采集车辆与右侧后方的车辆之间的车距信息,再发送至控制模块120。
步骤s303,控制模块120将后视影像信息融合成全景影像信息,再将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发送至显示模块130。
具体的,在接受到来自左电子后视镜摄像头与右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实时采集的左侧后方影像信息与右侧后方影像信息后,控制模块120会经过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和视频编码等操作,融合生成车辆的后部全景影像信息。再将生成的车辆的后部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同步发送至显示模块130。
步骤s305,显示模块130将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上。
具体的,显示模块130为hud抬头显示模块,在经过数据处理与交互与设计渲染后,将得到的全景影像信息与车距信息经过光学投影显示于驾驶员视线平视的车辆前挡风玻璃上。
可以理解,关于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方法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方法,通过摄像设备100采集后视影像信息给控制模块120合成为全景影像信息,通过车距探测110设备采集车距信息,控制模块120将以上信息通过显示模块130投影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让驾驶员抬头正前方时即可掌握车后情况,无需偏头查看反光镜或车载屏幕,减小了驾驶员开车过程中的风险系数,使得驾驶过程更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4,通过主机160定位车辆位置并实时提取车辆位置对应的环境信息,然后将环境信息发送至显示模块130。
具体的,主机160首先定位车辆当前实时位置,并根据该位置通过高精地图模块实时提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环境信息,可包括导航信息、车道信息、信号灯信息、交通标志信息、障碍物信息以及分岔路口等。然后将该获取的环境信息发送至显示模块130。
步骤s305,通过显示模块130获取车辆的系统工况信息,与得到的全景影像信息、车距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融合后,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140。
具体的,显示模块130为hud抬头显示模块,连接车身控制器170,可获取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系统工况信息,可包括时速、发动机转速、油量、水温与异常警示灯等,辅助驾驶员快速掌握车辆行驶工况。然后显示模块130经过数据处理,再经过交互与设计渲染,将得到的全景影像信息、车距信息、环境信息以及系统工况信息经过光学投影显示于驾驶员视线平视的车辆前挡风玻璃140。
步骤s306,显示模块130根据车距信息生成对应的警戒标识并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
具体的,显示模块130可根据车距信息与预设的后方车辆与本车辆之间的不同警戒值阈值范围,生成并在投影画面上显示对应警戒标识。在本实施例中,警戒值按照5m为间隔设定四级报警提示,警戒标识为将车距信息通过四种不同颜色显示的方式进行提示。
步骤s307,显示模块130根据车距信息生成报警信息,再将环境信息与报警信息发送至车身控制器170,自动驱动转向灯180和蜂鸣器190工作。
具体的,显示模块130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获得环境信息中的分岔路口的转弯信息。在即将左转弯或右转弯的过程中,通过发报文给车身控制器170,可自动驱动转向灯180做左转向或右转向的亮灯提示,在转弯完成之后,可自动回位。另外,在后方车辆与本车辆之间的车距进入警戒值范围之内时,显示模块130还将生成报警信息并发送至车身控制器170自动驱动蜂鸣器190报警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环境信息、系统工况信息及警戒标识等的获取与显示,能给予驾驶员一些辅助信息,及时快速的掌握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工况,保证驾驶过程中的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
具体的,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包括左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右电子后视镜摄像头、第一后雷达、第二后雷达、控制模块120、显示模块130、高精地图模块和主机160。车辆包括上述车辆电子后视镜显示系统,还包括车身控制器170、转向灯180、蜂鸣器190与前挡风玻璃140。
该左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和右电子后视镜摄像头可实时抓取车后侧视野范围内的影像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20。第一后雷达和第二后雷达可探测得到后方跟车的车距信息并发送至控制模块120。控制模块120将多路摄像头采集的影像信息进行融合生成全景影像信息,并与车距信息同步发送至显示模块130。主机160用于定位车辆当前实时位置,并根据该位置通过高精地图模块实时提取车辆当前位置对应的环境信息,然后将该获取的环境信息发送至显示模块130。显示模块130为hud抬头显示模块,连接车身控制器170并获取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系统工况信息。然后显示模块130经过数据处理,再经过交互与设计渲染,将得到的全景影像信息、车距信息、环境信息以及系统工况信息经过光学投影显示于驾驶员视线平视的车辆前挡风玻璃上。
进一步的,显示模块130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获得环境信息中的分岔路口的转弯信息。在即将左转弯或右转弯的过程中,通过发报文给车身控制器170,可自动驱动转向灯180做左转向或右转向的亮灯提示,在转弯完成之后,可自动回位。显示模块130还可按照多级报警方式设置不同警戒值阈值范围,对画面上的车距信息显示为不同样式来进行提示。同步的,还将报警信息发送至车身控制器170自动驱动蜂鸣器190报警提示。
上述车辆,采用两个电子摄像头代替传统后视反光镜装置采集后视影像信息,还加装了雷达采集后车跟车距离,将这些信息通过控制模块120融合后发送至显示模块130,通过投影显示于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让驾驶员抬头正前方时即可掌握车后情况,无需偏头查看反光镜或车载屏幕,减小了驾驶员开车过程中的风险系数,使得驾驶过程更安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