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视镜折叠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4495发布日期:2021-07-20 17:1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视镜折叠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后视镜折叠总成。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后视镜按照种类划分为外后视镜与内后视镜,外后视镜一般装在前车门上,而内后视镜安装在车内位置。

例如申请号:cn201310320645.9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折叠功能的客车外后视镜总成,包括前段壳体、尾段壳体及镜头总成,镜头总成设于前段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折叠机构设于前段壳体与尾段壳体拼接后形成的内部空间内,管架设于前段壳体内,管架的一端与镜头总成相连,另一端连接折叠机构,前段壳体及镜头总成通过折叠机构相对于尾段壳体做折叠运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于大型客运车辆的带折叠功能的外后视镜总成,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有效解决车辆在通过较窄的收费口及在较窄的道路上两车会车时发生刮蹭,提高大型客运车辆的通过性、场地的利用性及洗车和装船的方便性。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设备在应用时,虽然可以在汽车行驶的时候使得外后视镜向内折叠一定角度避开障碍物,保证车辆的出行安全,但是在客车司机驾驶车辆的时候,需要内后视镜的同步使用以此来达到视野查看的效果,在目前的内后视镜只能进行位置摆动,使得驾驶员视线存在局限性,过道存在人为因素等条件会遮挡内后视镜的视野,影响驾驶员查看车内情况以及车辆后方的视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后视镜折叠总成,以解决现有的内后视镜只能进行位置摆动,使得驾驶员视线存在局限性,过道存在人为因素等条件会遮挡内后视镜的视野,影响驾驶员查看车内情况以及车辆后方的视野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后视镜折叠总成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后视镜折叠总成,包括镜体;

所述镜体为矩形形状,镜体后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支架;

镜体包括有:

镜体整体为矩形形状且前端位置设置有镜片,镜体后端中间位置开设有圆柱凹槽;

卡圈,卡圈为八爪形状,且八爪状内部位置设置有球形槽,卡圈固定连接在镜体圆柱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有:

支架内部开设有凹槽,且支架底部前端位置开设有插孔;支架内部开设有凹槽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移动架;

多向杆前端为球状,且前端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的通孔,多向杆固定连接在支架插孔内,且多向杆通孔与支架内部凹槽相贯通,支架与多向杆共同组成l形状,多向杆转动连接在卡圈球形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包括有:

线束,线束上端设置有插接口,且自身为l形状,线束插接口位于支架凹槽内,且线束前端位于多向杆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包括有:

移动架为矩形板,且前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转轴槽;

脚板,脚板为l形状,且头端位置转动连接在移动架转轴槽内,脚板底部与支架顶部位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还包括有:齿条,齿条上下两端位置均设置有一处卡接杆,齿条固定连接在移动架后端面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一种后视镜折叠总成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凵字形状,且侧面上方位置对称开设有通孔,固定架左侧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延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还包括有:

内卡槽架,内卡槽架为凵字形状,且凵字形状前端凹槽内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处夹槽,两处夹槽中间的间距与移动架架体体型相同,移动架滑动连接在内卡槽架两处夹槽内,且内卡槽架固定连接在固定架内部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还包括有:

转杆,转杆左右两侧位置均设置有把手,且转杆中间位置设置有齿轮,转杆整体转动连接在固定架通孔内,且转杆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延架包括有:

延架为l形状且侧面开设有通孔,且转杆左侧位于延架通孔内;

夹具,夹具中间位置设置有夹槽,夹具固定连接在延架左侧位置,且转杆左侧位置位于夹具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齿条上下两端位置均设置有一处卡接杆,在转杆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的时候,齿条上下两端设置的卡接杆可对转杆转动进行限制,以此来保证齿条整体进行的移动幅度,避免移动架出现脱轨的情况,影响移动架整体的移动幅度。

由于加装了夹具,且转杆左侧位置位于夹具夹槽内,当转动转杆到合适位置,转杆带动移动架整体位置移动到适合驾驶人员观察位置之后,使用人员将夹具进行夹合,通过夹具对转杆的限制,转杆将被限制转动,因此移动架将位置被限位在当前的位置。

由于脚板头端位置转动连接在移动架转轴槽内,通过脚板的的转动幅度,可以使得固定架向上移动,使得镜体贴合车辆玻璃面,实现折叠效果的同时减小客车内部的使用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左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镜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支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移动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固定架与延架组合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镜体;101、卡圈;2、支架;201、多向杆;202、线束;3、移动架;301、脚板;302、齿条;4、固定架;401、内卡槽架;402、转杆;5、延架;501、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视镜折叠总成,包括有:镜体1;

镜体1为矩形形状,镜体1后端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支架2;

镜体1包括有:

镜体1整体为矩形形状且前端位置设置有镜片,镜体1后端中间位置开设有圆柱凹槽;卡圈101,卡圈101为八爪形状,且八爪状内部位置设置有球形槽,卡圈101固定连接在镜体1圆柱凹槽内。

其中,支架2包括有:支架2内部开设有凹槽,且支架2底部前端位置开设有插孔;支架2内部开设有凹槽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移动架3;多向杆201前端为球状,且前端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的通孔,多向杆201固定连接在支架2插孔内,且多向杆201通孔与支架2内部凹槽相贯通,支架2与多向杆201共同组成l形状,多向杆201转动连接在卡圈101球形槽内线束202,线束202上端设置有插接口,且自身为l形状,线束202插接口位于支架2凹槽内,且线束202前端位于多向杆201通孔内。

其中,移动架3包括有:移动架3为矩形板,且前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转轴槽;脚板301,脚板301为l形状,且头端位置转动连接在移动架3转轴槽内,脚板301底部与支架2顶部位置固定连接;齿条302,齿条302上下两端位置均设置有一处卡接杆,齿条302固定连接在移动架3后端面的中间位置。

其中,一种后视镜折叠总成还包括固定架4;固定架4为凵字形状,且侧面上方位置对称开设有通孔,固定架4左侧上方位置固定连接有延架5。

其中,固定架4还包括有:

内卡槽架401,内卡槽架401为凵字形状,且凵字形状前端凹槽内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处夹槽,两处夹槽中间的间距与移动架3架体体型相同,移动架3滑动连接在内卡槽架401两处夹槽内,且内卡槽架401固定连接在固定架4内部中间位置。

其中,固定架4还包括有:

转杆402,转杆402左右两侧位置均设置有把手,且转杆402中间位置设置有齿轮,转杆402整体转动连接在固定架4通孔内,且转杆402齿轮与齿条302相啮合。

其中,延架5包括有:

延架5为l形状且侧面开设有通孔,且转杆402左侧位于延架5通孔内;

夹具501,夹具501中间位置设置有夹槽,夹具501固定连接在延架5左侧位置,且转杆402左侧位置位于夹具501夹槽内。

另一实施例:齿条302与转杆402齿轮的传动可替换为丝杠传动,同样可实现相同的效果。

使用时:

在安装本装置的时候,首先将固定架4整体固定连接在车内前端中间的位置,便于驾驶员触碰的上方位置,接下来将移动架3滑动连接在内卡槽架401两处夹槽内,完成移动架3整体的加装过程,接下来将脚板301底部与支架2顶部位置固定连接,完成支架2整体的安装过程,下一步将多向杆201转动连接在卡圈101球形槽内,完成镜体1整体的加装过程。

在驾驶员的视线受阻的时候,驾驶人员首先通过卡圈101与多向杆201的配合,调整镜体1的旋转幅度,便于驾驶人员改变所查看的部分视野,当驾驶人员受限且通过转动镜体1的旋转幅度无法查看后方视野的时候,驾驶人员对转杆402进行转动,通过转杆402齿轮与齿条302的配合,调整移动架3整体的移动幅度,移动架3带动支架2前端的镜体1进行移动,便于调整镜体1整体的位置,避免了镜体1整体始终存在一个位置,视野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