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56636发布日期:2021-12-17 22:2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存储控制台,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


背景技术:

2.在现代机动车辆(例如,乘用车)中,在内部有各种可获得的存储可能性。一些存储可能性是永久可获得的,例如,在车门或中央控制台区域的存储舱或杯架。相比之下,其他的存储可能性可以根据需要临时使用,例如,手套箱盖板上的杯架。虽然例如用于放置杯子、钥匙或其他小物件的较小的存储表面可以很容易地在机动车辆的所有座椅区域内提供,但是,特别是当较大的存储表面打算被设置在对用户有利的人体工程学位置时,对于较大的存储表面来说就比较困难了,也就是说,以用户可以从他/她的座位上舒适地使用较大的存储表面这样的方式来说就比较困难。这样的存储表面也可以在吃饭、阅读或使用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工作时作为类似桌子的支撑。对于坐在后座上的乘客来说,这样的支撑件可以集成在例如前座椅的靠背上。对于乘客来说,例如有一些解决方案,其中在仪表板上集成了一个可折叠或可伸展的托盘。由于方向盘、变速杆和其他各种操作元件占据了人体工程学上的理想区域,因此驾驶员座椅可能存在特定问题。尽管如此,额外的、特别是更大的支撑件对于驾驶员来说也是有利的,例如,在传统车辆的较长的休息时间内或者在当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的自动驾驶车辆中,驾驶员不需要控制车辆。
3.最好能提供一种改进的中央控制台,该中央控制台为机动车辆的驾驶员提供足够的存储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用于机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包括底座部分以及设置在底座部分上处于靠背位置并且具有用于手臂的支撑表面的扶手,其中扶手具有枢轴元件,该枢轴元件具有上侧,在靠背位置,该上侧至少部分地形成支撑表面,并且该枢轴元件可以相对于底座部分围绕前枢轴向前枢转到存储位置,该前枢轴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在存储位置,该枢轴元件的下侧形成存储表面。
5.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用于机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包括底座部分、设置在底座部分上的至少一个车辆操作元件以及设置在底座部分上处于靠背位置并且具有用于手臂的支撑表面的扶手,其中扶手具有枢轴元件,该枢轴元件具有上侧,该上侧在靠背位置至少部分地形成支撑表面,并且该枢轴元件可以相对于底座部分围绕前枢轴向前枢转到存储位置,该前枢轴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在存储位置,枢轴元件的下侧形成存储表面,其中枢轴元件在存储位置被设置在至少一个车辆操作元件的上方,以及其中枢轴元件被配置为在存储位置在下侧被至少一个操作元件支撑。
6.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的和特征将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后理解和认识。
附图说明
7.在附图中:
8.图1是车辆中央控制台的枢轴元件处于靠背位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9.图2是对应于图1的枢轴元件处于存储位置的立体图;
10.图3是对应于图2的枢轴元件上存储有物体的立体图;
11.图4是车辆中央控制台的枢轴元件处于靠背位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12.图5是对应于图4的示出了枢轴元件处于存储位置的侧视图;以及
13.图6是对应于图4的示出了枢轴元件处于打开位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在各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总是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为此,它们也只被描述一次。
15.图1

3是用于乘用机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1和乘用机动车辆的驾驶员20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中央控制台1具有底座部分2,底座部分2沿着乘用车的x轴从仪表板(这里没有说明)的区域向上延伸到驾驶员座椅(也没有说明)和乘客座椅的靠背之间的区域。在纵向方向的后面部分2.1中,底座部分2具有扶手5。扶手5被构造为通过前枢轴a连接到底座部分2的枢轴元件6。前枢轴a与y轴平行延伸。在图1所示的靠背位置,枢轴元件6设置在底座部分2上,其中,枢轴元件6的上侧6.1形成了用于驾驶员20的手臂21的支撑表面7。在底座部分2上,在中央部分2.2中,设置变速杆3,该变速杆3例如可以与乘用车的换挡变速器相关联。当枢轴元件6处于靠背位置时,驾驶员20可以自由地接触到变速杆3。前面部分2.3与仪表板相接。
16.在驾驶员20不需要接触变速杆3的情况下,例如在旅行休息期间或当乘用车处于自主驾驶模式时,枢轴元件6可以围绕前枢轴a向前枢转到存储位置,这在图2和图3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枢轴元件6的与上侧6.1相对的下侧6.2形成存储表面8。在这种情况下,枢轴元件6的尺寸是使得它在存储位置靠在变速杆3上并且由此在下侧得到支撑。在这个位置上,存储表面8从后面向前面升起。现在,它可以被驾驶员20或乘客(在本例中没有说明)用作物体(例如,平板电脑22)的支撑。变速杆3的区域内的位置在人体工程学上是最佳的并且能够无障碍地手动接近和轻松看到相应的物体。存储表面8的所描述的倾斜度提高了最佳可读性。
17.此外,在存储位置中,形成在底座部分2内的存储舱4通过上部通道开口4.1是可进入的。在靠背位置,枢轴元件6设置在通道开口4.1的上方并且隐藏了通道开口4.1。
18.图4

6显示了中央控制台1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大体上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且在此不再解释其相同或相似的特征。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枢轴元件6通过插入的连接元件9与底座部分2连接。更具体地说,枢轴元件6通过前枢轴a与连接元件9连接,而连接元件9本身通过后枢轴b与底座部分2连接。后枢轴b也与y轴平行延伸。连接元件9总体上以类似框架的方式构造并且具有贯通开口9.1,该贯通开口9.1的尺寸与通道开口4.1的尺寸大体上一致。图4显示了靠背的位置,其中连接元件9与底座部分2的上侧相接,而枢轴元件6本身在底座部分2的上侧处靠在连接元件9上。
19.由于围绕前枢轴a的枢转,枢轴元件6可以被调整到图5中所示的存储位置,而连接
元件9继续在底座部分2上保持静止。在这种情况下,贯通开口9.1设置在通道开口4.1的上方,以便通过贯通开口9.1进入存储舱4。
20.在需要进入存储舱4的情况下,同时变速杆3(以及在适用情况下设置在底座部分2上的其他车辆操作元件)必须保持可接触性,枢轴元件6可以与连接元件9一起围绕后枢轴b向后方枢转,由此达到图6中所示的打开位置。
21.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打开位置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操作元件不能被隐藏),所以绕后枢转轴b自由枢转是可能的。然而,在存储位置中,枢转元件6将如已经讨论的隐藏变速杆3,因此,不是容易地围绕前枢转轴a的枢转是有利的。为此,在枢轴元件6和连接元件9之间可以提供保持机构10,该保持机构10在本例中没有更详细地说明。保持机构10可以仅在克服相对较大的力的情况下才能被释放或者它可以联接到操作元件,当他/她决定移动枢轴元件6时,用户可以通过该操作元件主动释放保持机构10来进入存储位置。
22.本文示出并且描述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改进的中央控制台。采用该中央控制台的机动车辆可以是包括货车在内的乘用车。特别是,也可以是具有可选的自主驾驶模式的机动车辆。在组装状态下,中央控制台设置在机动车辆的前排座椅区域,更具体地说,是在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之间。在行进方向的前面,中央控制台可以与机动车辆的仪表板相邻或与之合并。它通常包含多个相互连接的独立元件以及也可以可选地具有有时也可以与车辆的其他部件相关联的元件,例如,饰件元件可以部分与中央控制台相关联且部分与仪表板相关联。在组装状态下,中央控制台总体上具有变速杆,该变速杆可以用于在换挡变速器的情况下选择挡位或在自动变速箱的情况下选择行驶挡位。此外或另外,其他操作元件也可以设置在中央控制台上。然而,变速杆不是中央控制台的强制性部件。
23.中央控制台具有底座部分和扶手,该扶手在靠背位置处设置在底座部分上并且具有用于手臂的支撑表面。底座部分通常形成中央控制台的主要部分并且通常以固定到位的方式连接到车辆的剩余内部。底座部分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饰件元件,这些饰件元件保护内部元件不受灰尘和损坏,并且可以例如防止内部电气部件对车辆的乘客构成安全风险。此外,每个饰件元件还可以实现光学/美学和触觉功能。在车辆内,底座部分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例如,从前排座椅靠背之间的位置延伸到邻近仪表板的位置。在本例中被称为“靠背位置”的位置,扶手设置在底座部分上,也可以说,就正确安装状态而言,扶手设置在底座部分的上侧。扶手具有用于手臂的支撑表面,也就是说,正确设置的支撑表面以便驾驶员或乘客可以将手臂(或手臂的一部分)靠在上面。扶手可以在支撑表面的区域内铺设软垫并且可以具有确保所需视觉外观或感觉的表面材料(例如,与车辆座椅的表面材料相对应的材料)。通常情况下,扶手或支撑表面在靠背位置至少大体上是以水平方式定向的。
24.扶手具有枢轴元件,该枢轴元件具有在靠背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形成支撑表面的上侧,并且该枢轴元件可以相对于底座部分围绕前枢轴向前枢转到存储位置,该前枢轴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在该存储位置中,枢轴元件的下侧形成存储表面。枢轴元件的上侧是在靠背位置中设置在上侧的一侧。另外,也可以指代为“第一面”。该上侧在靠背位置至少部分地形成上述的支撑表面,也就是说,支撑表面由枢轴元件的上侧至少部分地形成。相应地,该上侧可以具有软垫和/或表面材料,如上文参照支撑表面所解释的。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枢轴元件不是刚性地连接到底座部分,而是可以围绕相对于底座部分的前枢轴进行枢转。在这个实施例中,前枢轴可以直接连接枢轴元件和底座部分,或
者前枢轴可以在枢轴元件或底座部分和插接的附加元件之间形成连接,这一点将在下面进一步解释。前枢轴在横向车辆方向(也就是说,y方向或与y轴平行)上延伸。因此,相关的枢转运动在x

z平面内延伸。术语“前枢轴”通常是指相对于纵向车辆方向上的靠背位置的相应枢轴设置在枢轴元件的前部区域的高度处或在该前部区域中。特别地,当枢转元件处于靠背位置时,下文提到的后枢转轴线(如果提供)可以相对于纵向车辆方向设置在前枢转轴线后面。
26.作为枢转运动的结果,枢轴元件可以从靠背位置向前枢转到存储位置。在该存储位置,当然与上侧相对的下侧形成存储表面。下侧也可以被指代为“第二侧”。一个或多个物体可以被放置在存储表面上。该下侧设置在靠背位置的下侧且无法接近。由于枢转到存储位置,该下侧变得可以接近,并且根据实施例可以部分或完全设置在上侧之上。为了执行其功能,在存储位置的存储表面至少部分地相对于水平面(x

y平面)倾斜小于90
°
,通常小于70
°
。根据实施例,它可以至少部分水平或大体上水平(例如,相对于由机动车辆的x

y平面定义的水平面的角度小于30
°
或小于20
°
),然而,其中也显着偏离水平线的路径可以是有利的,例如,可以在边缘侧形成卷边或凸缘且防止物体滚下或滑下。例如,还可以形成作为杯架的凹槽。可选的是,枢轴元件的下侧也可以具有显示元件(例如屏幕)或操作元件(例如键盘或触摸屏)。这些元件可以设置在存储表面上或存储表面旁边。
27.尽管在本实例中提到了“一个”存储位置或“该”存储位置,但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枢轴元件有可能设置在多个存储位置,然而,所有这些存储位置都源自于从靠背位置向前延伸的枢转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存储位置对应于不同的枢轴角。
28.作为本公开的结果,为驾驶员和/或乘客提供在人体工程学上最佳的区域中的存储表面。无论是从驾驶员的座椅还是从乘客的座椅,都可以到达该区域而无需手动改变座椅位置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区域。同时,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于许多车辆中的元件(也就是扶手或扶手的一部分)被用来提供这样的存储表面。为了在靠背位置执行其功能,枢轴元件通常具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性,这也可以有利地用于存储位置。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可以伸出或折叠的托盘或桌子元件相比,中央控制台可以使用相对简单的机构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扶手具有通过前枢轴的可枢转连接,而不是与底座部分的固定连接。
29.根据一实施例,枢轴元件形成扶手的一部分,通常是扶手的前部。然而,特别是扶手可以完全由枢轴元件形成,也就是说,扶手和枢轴元件是相同的或者扶手形成枢轴元件的一部分。以这种方式,通常使用枢轴元件的可实现的最大尺寸,以便同样最大化存储表面。
30.根据一实施例,枢轴元件可以以存储表面至少主要在向上的方向上向前倾斜这样的方式被支撑在存储位置。也就是说,枢轴元件可以通过使用支撑力或支撑力矩相对于前枢轴固定在存储位置,其中存储表面至少主要是倾斜的,更具体地说,是在行进方向上从后向前呈上升方向倾斜。作为这种倾斜的结果,例如可以提供用于书、平板电脑或类似物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架子。
31.根据一实施例,处于存储位置的枢轴元件设置在至少一个操作元件之上,该至少一个操作元件设置在中央控制台上。当他/她控制或驾驶车辆时,这样的操作元件通常可供驾驶员使用。相比之下,传统车辆中的操作元件的可访问性在较长的休息期间或在自主车辆处于自主模式并且驾驶员不必控制车辆的情况下可能能够省去。对于这些情况,可以接
受的是,一个或多个操作元件设置在枢轴元件的下面并且因此被隐藏起来,同时在人体工程学上有利的位置实现存储空间的安排。例如,操作元件可以是旋转控制或滑动控制、操作杆、按钮或传感器区域。
32.特别是,枢轴元件可以设置在存储位置的变速杆上方。该变速杆可以是变速选择杆或换挡变速器或操作杆,通过变速杆选择自动变速箱中的行驶模式。根据一个典型的设置,这样的开关操作杆设置在底座部分的上侧或从该上侧向上方向突出。从结构上看,开关操作杆的位置对应于可以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方式驾驶员方便地到达的区域,且因此该区域也适合于存储表面的设置。
33.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枢轴元件被配置为在存储位置在下侧被操作元件支撑。也就是说,枢轴元件通常可以以枢轴元件的上侧邻接操作元件以使枢轴元件被支撑在操作元件上。特别是,枢轴元件可以被支撑在变速杆上,该变速杆从底座部分向上突出。这实施例极大地有助于稳定枢轴元件,而不必为此目的提供单独的支撑机构,这样就可以节省材料和重量。另一方面,由于枢轴元件(以及设置在其上的物体),可以预期的操作元件的机械负荷会很低以至于可以轻易地承受这种负荷。只要枢轴元件的接触可以启动相应的操作元件,就有可能设置操作元件的临时停用。例如,这可以在自主驾驶模式下自动执行。还可以设想提供传感器或开关,在枢轴元件的枢轴运动的情况下自动停用操作元件。
34.有利的是,底座部分具有存在上部通道开口的存储舱,该存储舱在靠背位置中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枢轴元件的下方。因此,在靠背位置上,通往上部通道开口的通道至少部分地被枢轴元件所阻挡。特别是,枢轴元件可以形成存储舱的盖子或盖板。通常,通道开口通过枢轴元件的枢轴运动被释放,以便通道开口在存储位置上可以进入的。
35.根据一实施例,枢轴元件通过使用前枢轴而直接连接到底座部分。与上述实施例一起,只有当枢轴元件设置在存储位置时,才有可能进入存储舱。然而,这在正常的、非自主的驾驶操作中可能是不利的,因为如上所述的枢轴元件会隐藏操作元件,而这些操作元件必须要被驾驶员接触到。根据一个实施例,连接元件通过前枢转轴和后枢转轴一方面可枢转地连接至枢转元件以及另一方面可枢转地连接至底座部分,前枢转轴和后枢转轴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延伸,从而枢轴元件可以向后枢转到打开位置。相应的连接元件穿插在底座部分和枢轴元件之间,也就是说,相应的连接元件将枢轴元件连接到底座部分。连接中的一个由前枢轴提供,而连接中的另一个由后枢轴提供,该后枢轴也在横向车辆方向(y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不同的实施例是可以想象的。根据第一实施例,连接元件通过后枢轴与底座部分连接并且通过前枢轴与枢轴元件连接。根据第二实施例,连接元件通过前枢轴与底座部分连接,通过后枢轴与枢轴元件连接。在第一个例子中,枢轴元件可以被枢转到存储位置,而连接元件在底座部分上保持静止。在第二个例子中,枢轴元件可以和连接元件一起被枢转到存储位置。在这两个例子中,在第一种情况下,枢轴元件可以围绕后枢轴向后在第一个例子中用连接元件枢转到打开位置,以及在第二个例子中枢轴元件可以围绕后枢轴向后单独枢转到打开位置,其中该连接元件保持在底座部分上固定。
36.为了连接元件保持固定在底座部分上而枢转元件单独枢转进入存储位置或进入打开位置以提供进入存储隔间的通道的情况下,存在连接元件具有贯通开口的另一实施例,该贯通开口在存储位置或在打开位置设置在通道开口上方,由此存储舱通过贯通开口是可进入的。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元件可以是围绕着贯通开口的框架的形式。在框架的相对
两端,构建了前枢轴和后枢轴。贯通开口的尺寸可以与通道开口的尺寸相同,但是贯通开口也可以被构造成更小或更大。
37.在具有前枢轴和后枢轴的特定实施例中,只要操作元件可以被隐藏,那么枢转进入存储位置就可能是有利的。出于这个原因,中央控制台可以具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可以防止枢转到存储位置,以及可以解锁以便能够枢转到存储位置。相比之下,保持机构对进入打开位置的可枢转性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元件没有被隐藏的风险,所以可以随时轻松负担。例如,保持机构可以在两个元件之间产生正锁定连接,这两个元件可以围绕前枢轴相互枢转。然后,如果实际上移动到存储位置并不危险,则可以通过克服弹力或通过用户激活操作元件来释放相应的正锁定连接。然而,除了正锁定连接之外,也可以设置只能在相对显着的力的施加下被克服的非正锁定连接或磁耦合。
38.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结构进行变化和修改,并且进一步理解,除非这些权利要求的语言明确说明,否则这些概念将被以下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