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6847发布日期:2021-12-24 22:4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日趋成熟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在新能源汽车中,空调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热泵空调系统因为具有制冷循环可逆转、节能高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
3.在相关技术的方案中,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的布置方式主要借鉴传统燃油车上空调系统的布置方式,空调系统的零部件和管线分散布置在车身内。
4.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泵空调系统中的零部件的数量较传统燃油车的空调系统中的零部件的数量更多,因此在组装新能源汽车时,存在热泵空调系统安装布置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以降低热泵空调系统安装布置的难度。
6.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热泵模块和空调箱,所述空调箱包括蒸发器和内部冷凝器,所述热泵模块内包括多个空调部件,所述热泵模块的表面设有多个与所述空调部件相连接的换热接口,所述压缩机、蒸发器或内部冷凝器通过所述换热接口连接所述热泵模块。
7.如上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可选地,所述空调部件包括外部冷凝器、电池冷却器、气液分离器、同轴管、膨胀阀、单向阀和二通阀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同轴管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外部冷凝器为水冷冷凝器;所述热泵模块表面设有第一换热接口、第二换热接口、第三换热接口、第四换热接口、第五换热接口和第六换热接口;
8.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接口,所述第一换热接口通过第一二通阀连接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一端,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单向阀连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9.所述第一换热接口还通过第二二通阀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接口,所述第二换热接口连接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入口,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接口,所述第三换热接口通过第二单向阀连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10.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膨胀阀连接所述第四换热接口,所述第四换热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入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五换热接口,所述第五换热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
11.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膨胀阀连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
12.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所述同轴管的第
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换热接口,所述第六换热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13.如上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一二通阀流入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一端,从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一单向阀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14.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二膨胀阀流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并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经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后流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15.如上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一二通阀流入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一端,从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一单向阀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16.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一膨胀阀流入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并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经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后流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17.如上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一部分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一二通阀流入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一端,从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一单向阀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另一部分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二二通阀流入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入口,从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后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18.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一膨胀阀流入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并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经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后流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19.如上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四工作状态时,一部分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一二通阀流入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一端,从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一单向阀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另一部分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二二通阀流入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入口,从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后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20.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一膨胀阀流入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另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二膨胀阀流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
21.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经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后流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22.如上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五工作状态时,冷媒
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二二通阀流入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入口,从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后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23.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一膨胀阀流入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并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经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后流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24.如上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六工作状态时,一部分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一二通阀流入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一端,从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一单向阀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另一部分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二二通阀流入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入口,从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后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25.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二膨胀阀流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并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经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后流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26.如上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七工作状态时,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一二通阀流入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一端,从所述外部冷凝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一单向阀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27.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一膨胀阀流入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另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二膨胀阀流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
28.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经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后流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29.如上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八工作状态时,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二二通阀流入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入口,从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后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30.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一膨胀阀流入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另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二膨胀阀流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
31.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经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后流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32.如上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九工作状态时,冷媒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经过所述第二二通阀流入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入口,从所述内部冷凝器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后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一端;
33.从所述同轴管的第一管道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第二膨胀阀流入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一端,从所述电池冷却器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并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流入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二端,经所述同轴管的第二管道的第一端后流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34.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热泵空调系统。
35.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热泵模块和空调箱,空调箱包括蒸发器和内部冷凝器,热泵模块内包括多个空调部件,热泵模块的表面设有多个与空调部件相连接的换热接口,压缩机、蒸发器或内部冷凝器通过换热接口连接热泵模块。本技术通过将多个空调部件集成在热泵模块内,并在热泵模块的表面设置换热接口以连接压缩机、蒸发器或内部冷凝器,从而实现了热泵空调系统的模块化,有利于降低热泵空调系统安装布置的难度。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的结构简图;
3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管的结构简图;
3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
4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
4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三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
42.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四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
43.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五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
44.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六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
45.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七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
46.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八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
47.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九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
48.附图标记:
49.10

压缩机;
50.20

热泵模块;21

外部冷凝器;22

电池冷却器;23

气液分离器;24

同轴管;241

第一管道;242

第二管道;25

第一二通阀;26

第一单向阀;27

第二二通阀;28

第二单向阀;29

第一膨胀阀;210

第二膨胀阀;
51.201

第一换热接口;202

第二换热接口;203

第三换热接口;204

第四换热接口;205

第五换热接口;206

第六换热接口;
52.31

蒸发器;32

内部冷凝器;
53.41

第一温度传感器;42

第二温度传感器;43

第三温度传感器;44

第四温度传感器;
54.51

第一压力传感器;52

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55.在相关技术的方案中,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的布置方式主要借鉴传统燃油车上空调系统的布置方式,空调系统的零部件和管线分散布置在车身内。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泵空调系统中的零部件的数量较传统燃油车的空调系统中的零部件的数量更多,分散布置的方式缺乏有效统一的接口,因此在组装新能源汽车时,存在热泵空调系统安装布置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56.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及汽车,通过将热泵空调系统的多个空调部件集成在热泵模块内,并在热泵模块的表面设置换热接口以连接压缩机、蒸发器或内部冷凝器,从而实现了热泵空调系统的模块化,有利于降低热泵空调系统安装布置的难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该热泵空调系统的汽车。
5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8.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9.实施例一
6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的结构简图。
61.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热泵模块20和空调箱,空调箱包括蒸发器31和内部冷凝器32,热泵模块20内包括多个空调部件,热泵模块20的表面设有多个与空调部件相连接的换热接口,压缩机10、蒸发器31或内部冷凝器32通过换热接口连接热泵模块20。
6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热泵空调系统布置在车身和底盘之间的空间内,压缩机10、热泵模块20和空调箱均独立设置,并通过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以实现热交换。热泵模块20具有壳体,壳体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以便于将其放置在车身内。壳体可选用金属壳体或硬质塑料壳体等。热泵模块20的内部集成有多个空调部件,多个空调部件在热泵模块20的内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供冷媒流通的回路。热泵模块20的表面还设有多个换热接口,由于压缩机10、蒸发器31和内部冷凝器32的接口均为固定接口,因此换热接口也可以设置成固定结构,从而便于安装。
63.本实施例通过将多个空调部件集成在热泵模块20内,并在热泵模块20的表面设置换热接口以连接压缩机10、蒸发器31或内部冷凝器32,从而实现了热泵空调系统的模块化,使得热泵空调系统内的接口统一,有利于降低热泵空调系统安装布置的难度。
64.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管的结构简图。请参照图1

图2,本实施例中空调部件包括外部冷凝器21、电池冷却器22、气液分离器23、同轴管24、膨胀阀、单向阀和二通阀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同轴管24的结构如图2所示,同轴管24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管道241和第二管道242,第一管道241位于第二管道242的内部,第一管道241用于供高压冷媒流通,第二管道242用于供低压冷媒流通,第一管道241和第二管道242内的冷媒流动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可以利用一根管道实现冷媒的双向流动,从而有利于管路的布置,并且也有效提升热泵空调系统的制冷量以及制热量,提高续航里程。外部冷凝器21为水冷冷凝器,采用水冷
冷凝器一方面可减少外部冷凝器21的风阻,另一方面水冷冷凝器吸收热泵循环中热量并释放给电池,从而实现电池热泵加热的功能。
65.本实施例中热泵模块20表面设有第一换热接口201、第二换热接口202、第三换热接口203、第四换热接口204、第五换热接口205和第六换热接口206。
66.其中,压缩机10的排气端连接第一换热接口201,第一换热接口201通过第一二通阀25连接外部冷凝器21的第一端,外部冷凝器2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单向阀26连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67.第一换热接口201还通过第二二通阀27连接第二换热接口202,第二换热接口202连接内部冷凝器32的入口,内部冷凝器32的出口连接第三换热接口203,第三换热接口203通过第二单向阀28连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68.也即,本实施例中外部冷凝器21与内部冷凝器32为并联连接结构,这样在乘员舱制冷模式下,可以关闭内部冷凝器32的相关回路,规避冷媒流入内部冷凝器32产生的噪音以及热辐射的问题。
69.本实施例中,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膨胀阀29连接第四换热接口204,第四换热接口204连接蒸发器31的入口,蒸发器31的出口连接第五换热接口205,第五换热接口205连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
70.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膨胀阀210连接电池冷却器22的第一端,电池冷却器22的第二端连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
71.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连接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二端,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一端连接第六换热接口206,第六换热接口206连接压缩机10的吸气端。
72.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冷媒在热泵空调系统内的流通,以满足不同的换热需求。其中,乘员舱制冷、乘员舱除湿时,冷媒流入蒸发器31实现热交换;乘员舱制热时,冷媒流入内部冷凝器32实现热交换;电池制冷时,冷媒流入电池冷却器22实现热交换;电池制热时,冷媒流入外部冷凝器31实现热交换。
73.本实施例还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以实施检测热泵空调系统内的温度和压力。例如,在外部冷凝器21与内部冷凝器32并联连接的主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41,在与内部冷凝器32的出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42,在与蒸发器31的出口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器43,在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四温度传感器44;在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51;在与同轴管24的第一端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52。
74.可选地,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一二通阀25流入外部冷凝器21的第一端,从外部冷凝器2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单向阀26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75.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二膨胀阀210流入电池冷却器22的第一端,从电池冷却器22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并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流入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二端,经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一端后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端。
76.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可以实现电池制冷或电池制热的
功能。
77.可选地,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一二通阀25流入外部冷凝器21的第一端,从外部冷凝器2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单向阀26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78.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膨胀阀29流入蒸发器31的入口,从蒸发器31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并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流入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二端,经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一端后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端。
79.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可以同时实现乘员舱制冷和电池制热的功能。
80.可选地,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三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一部分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一二通阀25流入外部冷凝器21的第一端,从外部冷凝器2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单向阀26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另一部分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二二通阀27流入内部冷凝器32的入口,从内部冷凝器32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二单向阀28后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81.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膨胀阀29流入蒸发器31的入口,从蒸发器31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并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流入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二端,经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一端后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端。
82.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可以实现乘员舱制热、乘员舱除湿和电池制热的功能。
83.可选地,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四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四工作状态时,一部分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一二通阀25流入外部冷凝器21的第一端,从外部冷凝器2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单向阀26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另一部分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二二通阀27流入内部冷凝器32的入口,从内部冷凝器32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二单向阀28后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84.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一部分经过第一膨胀阀29流入蒸发器31的入口,从蒸发器31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另一部分经过第二膨胀阀210流入电池冷却器22的第一端,从电池冷却器22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
85.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二端,经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一端后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端。
86.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四工作状态时,可以实现乘员舱制热、乘员舱除湿以及电池制冷或电池制热的功能。
87.可选地,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五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五工作状态时,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
气端经过第二二通阀27流入内部冷凝器32的入口,从内部冷凝器32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二单向阀28后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88.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膨胀阀29流入蒸发器31的入口,从蒸发器31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并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流入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二端,经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一端后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端。
89.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五工作状态时,可以实现乘员舱制热和乘员舱除湿的功能。
90.可选地,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六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六工作状态时,一部分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一二通阀25流入外部冷凝器21的第一端,从外部冷凝器2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单向阀26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另一部分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二二通阀27流入内部冷凝器32的入口,从内部冷凝器32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二单向阀28后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91.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二膨胀阀210流入电池冷却器22的第一端,从电池冷却器22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并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流入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二端,经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一端后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端。
92.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六工作状态时,可以实现乘员舱制热以及电池制冷或电池制热的功能。
93.可选地,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七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七工作状态时,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一二通阀25流入外部冷凝器21的第一端,从外部冷凝器2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单向阀26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94.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一部分经过第一膨胀阀29流入蒸发器31的入口,从蒸发器31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另一部分经过第二膨胀阀210流入电池冷却器22的第一端,从电池冷却器22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
95.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二端,经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一端后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端。
96.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七工作状态时,可以实现乘员舱制冷以及电池制冷或电池制热的功能。
97.可选地,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八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请参照图10,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八工作状态时,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二二通阀27流入内部冷凝器32的入口,从内部冷凝器32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二单向阀28后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98.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一部分经过第一膨胀阀29流入蒸发器31的入口,从蒸发器31的出口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中另一部分经过第二膨胀阀210流入电池冷却器22的
第一端,从电池冷却器22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
99.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二端,经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一端后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端。
100.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八工作状态时,可以实现乘员舱制热、乘员舱除湿和电池制冷的功能。
101.可选地,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空调系统在第九工作状态时的等效结构简图。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九工作状态时,冷媒从压缩机10的排气端经过第二二通阀27流入内部冷凝器32的入口,从内部冷凝器32的出口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二单向阀28后流入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一端。
102.从同轴管24的第一管道241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二膨胀阀210流入电池冷却器22的第一端,从电池冷却器22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23的第一端,并从气液分离器23的第二端流入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二端,经同轴管24的第二管道242的第一端后流入压缩机10的吸气端。
103.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第九工作状态时,可以实现乘员舱制热和电池制冷的功能。
104.实施例二
10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实施例一的热泵空调系统。
106.本实施例的汽车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一的热泵空调系统,因此实现了热泵空调系统的模块化,使得热泵空调系统内的接口统一,有利于降低热泵空调系统安装布置的难度。
10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0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10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110.本技术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11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技术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
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1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