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4526发布日期:2021-09-22 22:0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


背景技术:

2.车辆后视镜作为车辆的重要零部件,其在驾驶员驾驶车辆时,可为驾驶员提供后方视野。但在雨雪天气时,车辆的后视镜会变得模糊而影响行车安全,现有车辆上一般配置有后视镜加热功能,在后视镜模糊时,车主可开启后视镜电加热功能,以对镜片加热,达到除雾除霜的效果。
3.然而,仅靠加热不能完全解决除雾除霜的问题,还可能会在镜体上留下水珠,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清晰度,甚至影响行车安全。且依靠加热使水珠蒸发所需时间较长,人工擦除也较为麻烦,导致现有的车辆后视镜的除雾除霜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后视镜,其可快速有效地去除镜面上的水雾和霜。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车辆后视镜,包括:
7.内部形成有容纳腔的后视镜本体,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可控启闭的阻挡部;
8.吹风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使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纳腔,并被输送至所述出风口,而由所述出风口吹出以吹扫所述后视镜本体的镜面;
9.加热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空气的流动路径上,用于对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空气进行加热。
10.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处的阻挡部包括枢转设置的进风挡板;以及,
11.第一驱动部,用于驱使所述进风挡板翻转,而启闭所述进风口。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所述进风挡板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传动相连。
13.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后视镜本体的底部;
14.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后视镜本体的顶部,所述出风口朝向于所述后视镜本体中的镜体的镜面布置,且所述出风口被配置为至少构成对所述镜面上半部分的吹扫。
15.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镜面之间的夹角在7
°‑
15
°
之间。
16.进一步的,所述吹风部包括靠近所述出风口布置的风扇;以及,
17.第二驱动部,用于驱使所述风扇旋转。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所述风扇通过皮带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传动相连。
19.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导流罩、导流板;
20.所述风扇设于导流罩内,所述导流罩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及其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入风口;
21.所述导流板,用于引导进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空气经所述加热部位置并进入所述导流罩的入风口。
22.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处的阻挡部包括枢转设置的出风挡板;以及,
23.弹性部,用于当作用在出风挡板的外力取消后,驱使所述出风挡板关闭;
24.当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空气顶推出风挡板使其旋转而开启时,使所述弹性部蓄能,在所述空气取消时,因自身预紧力驱使所述出风挡板关闭。
2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包括套设于所述出风挡板的枢转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挡板和所述后视镜本体相连。
2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后视镜,通过设置吹风部和加热部,不仅可使加热部加热后的空气经由出风口吹到镜面上,而将镜面上的水雾和霜转化为水珠,同时吹风部可吹干镜面上的水珠,从而可快速有效地去除镜面上的水雾和霜,进而可有效保证后视镜的清晰性;另外,通过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两者至少其一处设置可控启闭的阻挡部,可有效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容纳腔内,从而能够避免内部器件过早老化。
28.另外,进风挡板枢转设置,可便于实现进风挡板对进风口的启闭。而将出风口和进风口分别设于后视镜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并使出风口至少构成对镜面上半部分的吹扫,此结构可保证对镜面的除雾除霜效果。通过将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镜面之间的夹角设为7
°‑
15
°
之间,可使得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充分覆盖镜面的上半部分。
29.其次,将风扇靠近出风口布置,能够将经加热部加热后的空气快速由出风口吹出,可快速实现对镜面的除霜除雾效果。而风扇经由皮带传动结构与第二电机传动相连,可加大第二电机和风扇之间的距离,从而可防止经由风扇的热空气对第二电机加热而降低第二电机的使用寿命。
30.此外,通过设置导流罩和导流板,能够使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靠近加热部而充分受热,并可使加热后的空气由出风口快速流出。而在出风口处设置阻挡部,可防止外界杂物由出风口进入容纳腔内。弹性部采用扭簧,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
附图说明
3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的左视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出口处的阻挡部的结构示意图。
35.标记说明:
36.1、后视镜本体;101、容纳腔;2、第二电机;3、导流板;4、第一电机;5、进风挡板;6、进风口;7、加热管;8、镜体;9、出风口;10、风扇;11、导流罩;12、过滤网;13、出风挡板;14、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4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后视镜,在整体结构上,其包括后视镜本体、吹风部和加热部。其中,后视镜本体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于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处设有可控启闭的阻挡部。
42.吹风部设于容纳腔内,并被配置为可使空气自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并被输送至出风口,而可由出风口吹出以吹扫后视镜本体的镜面。加热部亦设于容纳腔内,并位于空气的流动路径上,以可对容纳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43.本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通过设置吹风部和加热部,不仅可使加热部加热后的空气经由出风口吹到镜面上,而将镜面上的水雾和霜转化为水珠,同时吹风部可吹干镜面上的水珠,从而可快速有效地去除镜面上的水雾和霜,进而可有效保证后视镜的清晰性。另外,通过在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处设置可控启闭的阻挡部,可有效防止外界杂物进入容纳腔内,从而能够避免内部器件过早老化。
44.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 2中所示,其中,后视镜本体1整体呈半球形,镜体8布置于其呈平面的一侧 (也即图1中所示的左侧)。且为有效防止雨水灰尘积聚,后视镜本体1设有镜体8的一侧内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后视镜本体1除了为半球形,亦可采用其他结构,且优选采用不易积聚灰尘的结构。
45.另外,继续参照图1中所示,为提高对镜体8镜面的吹扫效果,本实施例的出风口9和进风口6分别设置于后视镜本体1的顶部与底部,且出风口9被配置为至少构成对镜面上半部分的吹扫。如此设置,既可以防止出风口9遮挡镜面,同时也可实现对整个镜面的除雾除霜。
46.其中,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出风口9的出风方向与镜面之间的夹角α在7
°‑
15
°
之间,例如可为7
°
、10
°
、12
°
、15
°
等,以保证出风口9至少构成对镜面上半部分的吹扫,从而在重力作用下可构成对整个镜面的除雾除霜。
47.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以防止外界杂物由出风口9进入容纳腔101内,而导致内部器件老化,于出风口9处设有阻挡部。由图3中所示,该阻挡部包括枢转设于后视镜本体1上的出风挡板13,以及用于当作用在出风挡板13上的外力取消后,驱使出风挡
板13关闭的弹性部。其中,当容纳腔101 内的空气顶推出风挡板13使其旋转而开启时,可使弹性部蓄能,且在空气取消时,因弹性部的自身预紧力驱使出风挡板13关闭。
48.仍参照图3中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出风挡板13 的左端设有枢转轴,并经由该枢转轴枢转设于后视镜本体1上。弹性部包括套设于出风挡板13的枢转轴上的扭簧14,且该扭簧14的两端分别与出风挡板13 和后视镜本体1相连。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出风口9处设置上述的阻挡部,可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出风口9的关闭,以防止杂物进入容纳腔101内,且在出风时可使出风挡板13右侧向下翻转,并打开出风口9,从而可使热空气构成对镜面的吹扫,可具有较好的除霜除雾效果。
49.仍参照图1中所示,为防止外界杂物由进风口6进入容纳腔101内,而影响内部器件,于进风口6处亦设有阻挡部。且进一步地,于进风口6处设有格栅,并于容纳腔101内设有位于进风口6和阻挡部之间的过滤网12,该过滤网 12采用现有结构即可。
50.本实施例中,设于进风口6的阻挡部具体包括枢转设置的进风挡板5,以及驱使进风挡板5翻转而启闭进风口6的第一驱动部。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部为设于容纳腔101内的第一电机4,进风挡板5的中部枢转设于后视镜本体1上,并经由齿轮传动结构与第一电机4传动相连。
51.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电机4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设于进风挡板5的枢转轴上的从动齿轮,以及设于后视镜本体1上、并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相连的中间齿轮。由此,可通过控制第一电机4 的正反转而实现进风挡板5的启闭,且对第一电机4的控制参照现有技术即可。
5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进风挡板5和第一电机4除了采用齿轮传动结构相连,亦可采用皮带传动结构、链条传动结构等相连,但宜优先采用皮带传动结构。另外,除了在进风口6和出风口9处均设置阻挡部,亦可仅在两者其一处设置阻挡部,但此时会降低本车辆后视镜的使用效果。
53.以下继续参照图1中所示的来详述前述吹风部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吹风部包括设于容纳腔101内的风扇10,以及驱使风扇10旋转的第二驱动部,且风扇10靠近于出风口9布置。为提高吹风效果,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风扇 10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贯流式风扇,第二驱动部为设于容纳腔101内的第二电机 2,并具体采用直流电机。
54.另外,为防止流经风扇10的热空气对第二电机2加热而降低第二电机2 的使用寿命,为此,本实施例的风扇10具体采用皮带传动结构与第二电机2 传动相连,以此可使得第二电机2与风扇10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而可防止流经风扇10的热空气加热第二电机2。其中,本实施例的皮带传动结构包括安装于第二电机2输出轴上的主动皮带轮,设于风扇10转轴上的被动皮带轮,以及连接于主动皮带轮和被动皮带轮之间的皮带。
55.而需要说明的时,风扇10与第二电机2之间除了采用皮带传动结构相连,亦可采用链条传动结构相连或其他传动结构相连。
56.由图1中所示,为提高对镜面的除霜除雾效果,于风扇10外罩设有导流罩 11,该导流罩11具有与容纳腔101内连通的入风口,以及连通于出风口9处的出风通道,此结构可使得经加热部加热后的空气经出风口9充分流出,而实现快速除霜除雾。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于容纳腔101内设有导流板3,且该导流板3被配置为引导进入容纳腔101内的空气经加热部位置并进入导流罩11而进入入风口。
57.参照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导流板3的一端与导流罩11相连,另一端延展至靠近进风口6处,且导流板3向加热部一侧倾斜布置,以此可使经由进风口6进入容纳腔101内的空气更加贴近加热部,从而可使空气充分受热。此外,因导流板3的设置,而将第二电机2和加热部分置于其两侧,可进一步防止因第二电机2温度过高而受损。其中,本实施例的加热部可以采用任意的可实现对空气加热的加热元件,而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加热部具体采用加热管7,且加热管7为在空气的流动路径上间隔设置的多个。
58.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2和加热管7可均与车辆 ecu连接,以承接车辆ecu的控制而同步启停。由此在打开进风口6时,可使得进入容纳腔101内的空气经加热管7加热后,经由风扇10输送至出风口9 处,而吹扫镜面,由此可使镜面上的水雾和霜转化为水珠。且结合采用上述的出风口9,能够快速吹干镜面上的水珠,从而可使驾驶员获得清晰的视线,可提高行车安全。
59.本实施例的车辆后视镜不仅可快速去除镜面上的水雾和霜,同时也可有效防止杂物等进入容纳腔101内,而避免内部器件受损,因此可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