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5651发布日期:2021-10-27 19:0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以及具有该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动力传动系统通常构型不统一,各生产厂商的迭代动力传动系统均在其现有的产品上进行升级,且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动力传动系统的生产和维修,从而会造成车辆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并且,动力传动系统还需要标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会增加动力传动系统设计时的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从而会进一步地提高动力传动系统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该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更简单,可以降低动力传动系统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也可以减少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策略的标定时间。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第一动力驱动件;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动力驱动件传动连接;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外侧且相对所述第一连接轴可转动;第一动力接合装置,所述第一动力接合装置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空心轴;第二动力驱动件,所述第二动力驱动件与所述空心轴传动连接;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套设有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空心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适于将动力传递至所述车辆的车轮;第二动力接合装置,所述第二动力接合装置选择性地接合所述第二连接轴和所述第一传动件;第三动力驱动件,所述第三动力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传动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平行。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动力驱动件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接轴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同轴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空心轴设有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动力驱动件的第二动力输出轴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的第三传动件。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空心轴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的第四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靠近所述第一动力驱动件一侧。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轴设有第五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与所述第三动力驱动件的第三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轴还设有第六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位于所述第六传动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所述第六传动件与所述车辆的差速器传动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动力传动系统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动力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中的一侧,所述第二动力驱动件和所述第三动力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中的另一侧。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动力接合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二动力接合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在第一动力驱动件、第一连接轴、空心轴、第一动力接合装置、第二动力驱动件、第二连接轴、第二动力接合装置和第三动力驱动件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简化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从而可以降低动力传动系统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也可以减少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策略的标定时间。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1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8.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
19.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动力传动系统1;
24.第一动力驱动件21;第二动力驱动件22;第三动力驱动件23;
25.第一连接轴31;空心轴32;第二连接轴33;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飞轮36;
26.第一动力输出轴41;第二动力输出轴42;第三动力输出轴43;
27.第一传动件51;第二传动件52;第三传动件53;第四传动件54;第五传动件55;第六传动件56;第七传动件57;
28.差速器6。
具体实施方式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1.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1包括:第一动力驱动件21、第一连接轴31、空心轴32、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第二动力驱动件22、第二连接轴33、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和第三动力驱动件23。第一连接轴31与第一动力驱动件21传动连接,空心轴32套设于第一连接轴31外侧且相对第一连接轴31可转动,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选择
性地接合第一连接轴31和空心轴32,第二动力驱动件22与空心轴32传动连接,第二连接轴33套设有第一传动件51,第一传动件51与空心轴32传动连接,第二连接轴33适于将动力传递至车辆的车轮,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选择性地接合第二连接轴33和第一传动件51,第三动力驱动件23与第二连接轴33传动连接。
32.其中,第一动力驱动件21、第二动力驱动件22和第三动力驱动件23均可以用于驱动车辆行驶,优选地,第一动力驱动件21可以为车辆的发动机,第二动力驱动件22可以为车辆的第一电驱(发电机),第三动力驱动件23可以为车辆的第二电驱(驱动电机),以满足动力传动系统1的混合动力需求。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第一动力驱动件21、第二动力驱动件22和第三动力驱动件2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处于工作状态,通过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选择性地结合第一连接轴31和空心轴32,并且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选择性地接合第二连接轴33和第一传动件51,可以使动力传动系统1具有多种工作模式,车辆在不同的工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行驶。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动力传动系统1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第二电驱驱动模式、双电驱驱动模式、混合驱动模式、行驶充电模式和怠速充电模式。
34.其中,当车辆采用第二电驱驱动模式行驶时,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和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均处于断开状态,并且发动机和第一电驱均处于非工作状态,同时第二电驱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第一连接轴31和空心轴32上均不传递动力,第二电驱产生的动力可以传递至第二连接轴33,并且第二连接轴33可以将第二电驱的动力传递至车辆的车轮,以驱动车辆行驶。并且,当车辆制动时,第二电驱可以回收制动时车辆产生的能量,从而可以提高动力的利用率。
35.当车辆采用双电驱驱动模式行驶时,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处于断开状态,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处于接合状态,并且发动机处于非工作状态,同时第一电驱和第二电驱均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第一连接轴31不传递动力,第一电驱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空心轴32传递至第二连接轴33,第二电驱产生的动力可以传递至第二连接轴33,并且第二连接轴33可以将第一电驱的动力和第二电驱的动力传递至车辆的车轮,以驱动车辆行驶。相较于车辆在第二电驱驱动模式下行驶,车辆在双电驱驱动模式下可以输出更高的转矩,从而可以使车辆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下行驶。
36.当车辆采用混合驱动模式行驶时,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和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均处于接合状态,并且发动机、第一电驱和第二电驱均处于工作状态,此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可以依次经过第一连接轴31、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和空心轴32传递至第二连接轴33,第一电驱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空心轴32传递至第二连接轴33,第二电驱产生的动力可以传递至第二连接轴33,并且第二连接轴33可以将发动机的动力、第一电驱的动力和第二电驱的动力传递至车辆的车轮,以驱动车辆行驶。相较于车辆在双电驱驱动模式下行驶,车辆在混合驱动模式下可以输出更高的转矩,从而可以使车辆在更复杂的道路环境下行驶。
37.当车辆采用行驶充电模式行驶时,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处于接合状态,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处于断开状态,并且发动机和第二电驱均处于工作状态,同时第一电驱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发动机运行在高效区,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连接轴31、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和空心轴32传递至第一电驱,第一电驱可以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转化为电能,电能可以为车辆的电池包充电,也可以供给第二电驱使用。第二电驱产生的动力可以传
递至第二连接轴33,并且第二连接轴33可以将第二电驱的动力传递至车辆的车轮,以驱动车辆行驶,车辆在行驶充电模式下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的利用率。
38.当车辆采用怠速充电模式时,车辆可以处于停止状态,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处于接合状态,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处于断开状态,并且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同时第一电驱和第二电驱均处于非工作状态,此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连接轴31、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和空心轴32传递至第一电驱,第一电驱可以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转化为电能,电能可以为车辆的电池包充电,从而可以保证车辆的电池包内具有较高的电量,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39.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第一动力驱动件21、第二动力驱动件22和第三动力驱动件23之间采用第一连接轴31、空心轴32和第二连接轴33传动连接,本技术的动力传动系统1的结构更简单,有利于动力传动系统1的生产和安装,并且可以提高动力传动系统1的通用性,从而可以方便人员维修车辆。并且,本技术的动力传动系统1只需要调整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和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的接合状态,就可以使车辆在不同的行驶模式下行驶。动力传动系统1可以降低控制策略的标定时间和标定难度,可以降低车辆的研发成本,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40.由此,通过在第一动力驱动件21、第二动力驱动件22和第三动力驱动件23之间采用第一连接轴31、空心轴32和第二连接轴33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简化动力传动系统1的结构,从而可以降低动力传动系统1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也可以减少动力传动系统1控制策略的标定时间。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轴31可以和第二连接轴33平行设置。其中,空心轴32套设在第一连接轴31外,第一连接轴31可以与空心轴32同轴布置,即第一连接轴31的中心轴线与空心轴32的中心轴线重合,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第一连接轴31与空心轴32发生干涉,并且可以使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套设在第一连接轴31的外侧,从而可以在第一连接轴31与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之间减少联轴器,进而可以简化动力传动系统1的结构。
42.具体地,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3平行设置,空心轴32可以与第二连接轴33平行设置,优选地,第一传动件51可以为直齿轮,第一传动件51可以在第二连接轴33和空心轴32之间传递动力,通过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3平行设置,可以降低第一传动件51的齿面压力,从而可以减低第一连接轴31、第二连接轴33、空心轴32和第一传动件51的损耗,进而可以提高动力传动系统1的使用寿命,并且,也能够减小动力传动系统1在图1中上下方向的结构尺寸,可以使动力传动系统1的结构更加紧凑。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动力驱动件2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41可以与第一连接轴31传动连接,且第一动力输出轴41可以与第一连接轴31同轴设置,优选地,第一动力输出轴4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连接轴31的中心轴线重合。其中,当第一动力驱动件21为发动机时,第一动力输出轴41与第一连接轴31之间可以设置有飞轮36,第一动力输出轴41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动力驱动件21连接,第一动力输出轴41的另一端可以与飞轮36的一侧连接,飞轮36的另一侧可以与第一连接轴31连接,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动力输出轴41和飞轮36传递至第一连接轴31。
44.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动力输出轴41的左端可以与第一动力驱动件21的输出端
连接,第一动力输出轴41的右端可以与飞轮36的左端连接,飞轮36的右端可以与第一连接轴31的左端连接,第一动力输出轴41可以与第一连接轴31同轴设置,即第一动力输出轴41的中心轴线可以与第一连接轴31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当第一动力输出轴41转动时,与第一动力输出轴41同轴设置的第一连接轴31不会沿着第一动力输出轴41的周向发生转动,可以保证第一连接轴31在动力传动系统1中处于固定位置,从而可以防止第一连接轴31弯曲,也可以提高第一连接轴31的使用寿命。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心轴32可以设置有第二传动件52,第二传动件52可以直接与空心轴32固定连接,第二动力驱动件22的第二动力输出轴42可以设置有与第二传动件52传动连接的第三传动件53,第三传动件53可以直接与第二动力输出轴42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二传动件52和第三传动件53均可以设置为齿轮,且第二传动件52可以套设在空心轴32上,第三传动件53可以套设在第二动力输出轴42上,第二传动件52的轮齿可以与第三传动件53的轮齿啮合,也就是说,空心轴32与第二动力输出轴42之间可以采用齿轮传动的方式传递动力,如此设置可以使空心轴32与第二动力输出轴42之间具有确定的传动比,也可以保证空心轴32与第二动力输出轴42之间平稳的传递动力。
46.通过在空心轴32和第二动力输出轴42之间设置第二传动件52和第三传动件53,空心轴32上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传动件52、第三传动件53和第二动力输出轴42传递至第二动力驱动件22,第二动力驱动件22产生的动力也可以通过第二传动件52、第三传动件53和第二动力输出轴42传递至空心轴32。具体地,当车辆在双电驱驱动模式或者混合驱动模式下行驶时,第二动力驱动件22产生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动力输出轴42、第三传动件53、第二传动件52和空心轴32输出至第二连接轴33,并且第二连接轴33可以将第二电驱的动力传递至车辆的车轮以驱动车辆行驶。
47.当车辆在行驶充电模式和怠速充电模式下工作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动力输出轴41、第一连接轴31、空心轴32、第二传动件52、第三传动件53和第二动力输出轴42传递至第二动力驱动件22,第二动力驱动件22可以将发动机的动力转化为电能,从而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的利用效率,通过在空心轴32和第二动力输出轴42之间设置第二传动件52和第三传动件53,可以实现动力在空心轴32与第二动力输出轴42之间双向传递的技术效果。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心轴32可以设置有与第一传动件51传动连接的第四传动件54,第四传动件54可以直接与空心轴32固定连接,第四传动件54可以位于第二传动件52的靠近第一动力驱动件21一侧。优选地,当第一传动件51设置为齿轮时,第四传动件54也可以设置为齿轮,第一传动件51与第四传动件54之间可以啮合传动,动力可以通过第一传动件51的齿面和第四传动件54的齿面传递。如图1所示,第二传动件52的靠近第一动力驱动件21一侧是指第二传动件52的左侧,并且,在图1中的左右方向,第四传动件54可以设在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与第二传动件52之间,如此设置可以使动力传动系统1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减小动力传动系统1在车辆上占用的空间大小,进而可以使车辆具有更大的装配空间。
49.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传动件51与第四传动件54均为齿轮时,第一传动件51与第四传动件54之间具有确定的传动比,并且第一传动件51的齿数大于第四传动件54的齿数,当动力从空心轴32传递至第二连接轴33时,第一传动件51与第四传动件54可以实现动力的
减速增矩,从而可以使车轮获得更大的转矩。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轴33可以设置有第五传动件55,第五传动件55可以直接与第二连接轴33固定连接,第五传动件55可以与第三动力驱动件23的第三动力输出轴43传动连接。其中,第三动力输出轴43的一端可以与第三动力驱动件23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动力输出轴43的另一端可以套设第七传动件57,第三动力输出轴43可以通过第七传动件57与第二连接轴33上的第五传动件55传动连接。优选地,第五传动件55与第七传动件57均可以设置为齿轮,第五传动件55与第七传动件57之间可以具有确定的传动比,当第三动力驱动件23工作时,第三动力驱动件23可以通过第五传动件55与第七传动件57之间确定的传动比向第二连接轴33输出动力,从而可以使车辆的速度可调。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轴33还可以设置有第六传动件56,在第二连接轴33的轴向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第五传动件55位于第六传动件56和第一传动件51之间,第六传动件56与车辆的差速器6传动连接。其中,第六传动件56可以设置为齿轮,差速器6上可以设置有齿轮部,第六传动件56可以与齿轮部啮合连接,第二连接轴33上整合的动力可以通过第六传动件56传递至差速器6,差速器6可以通过两个半轴与车辆的两侧车轮连接,差速器6可以将动力分配至两侧车轮,动力可以驱动车轮转动,以驱动车辆在路面上行驶。
52.并且,第六传动件56可以套设在第二连接轴33上,或者第六传动件56可以与第二连接轴33一体成型,优选地,第六传动件56与第二连接轴33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可以减少动力传动系统1的零件数量,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53.需要说明的是,第六传动件56与差速器6的齿轮部之间具有确定的传动比,并且第六传动件56的齿数小于齿轮部的齿数,当动力从第二连接轴33传递至差速器6时,第六传动件56与齿轮部可以实现动力的减速增矩,从而可以使车轮获得更大的转矩。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动力传动系统1可以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动力驱动件21可以设置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一侧,第二动力驱动件22和第三动力驱动件23可以设置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另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动力传动系统1的第一侧可以指动力传动系统1的左侧,动力传动系统1的第二侧可以指动力传动系统1的右侧。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动力驱动件2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第二动力驱动件22和第三动力驱动件23均可以设置于第二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动力驱动件21可以设置在第二侧,第二动力驱动件22和第三动力驱动件23均可以设置于第一侧。通过将第一动力驱动件21、第二动力驱动件22和第三动力驱动件23分别设置在动力传动系统1的不同侧,可以保持车辆两侧的重量分布相对平衡,也可以缩减动力传动系统1的纵向尺寸大小,动力传动系统1的纵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从而可以缩小动力传动系统1的体积,进而可以减少动力传动系统1在车辆中占用的布置空间。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可以设置于第一连接轴31,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可以设置于第二连接轴33。优选地,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可以为离合器,离合器可以包括第一接合盘、中间盘和第二接合盘,第一接合盘可以套设在第一连接轴31上,并且第一接合盘可以跟随第一连接轴31转动,第二接合盘可以设置在空心轴32的靠近第一动力驱动件21的一端,并且第二接合盘可以跟随空心轴32转动,中间盘可
以夹设在第一接合盘和第二接合盘之间。
57.当第一动力接合装置34接合时,第一接合盘可以通过中间盘与第二接合盘接合,第一接合盘与中间盘和第二接合盘接合后可以具有相同的转速,第一接合盘可以通过第二接合盘驱动空心轴32转动,从而可以实现第一连接轴31向空心轴32传递动力的技术效果。
58.优选地,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可以为拨叉,并且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可以靠近第一传动件51设置。并且,第一传动件51上可以设置有同步器,仅当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处于接合状态时,第一传动件51可以通过同步器、拨叉与第二连接轴33连接。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拨叉)可以设置在第一传动件51的右侧,当拨叉向左拨动时,拨叉可以驱动同步器移动,以使第一传动件51与第二连接轴33接合,当第一传动件51与第二连接轴33接合后,第一传动件51可以在空心轴32和第二连接轴33之间传递动力。当拨叉向右拨动时,拨叉可以驱动同步器移动,以使第一传动件51与第二连接轴33分离,当第一传动件51与第二连接轴33分离后,第一传动件51可以在第二连接轴33上空转,空心轴32的动力不能传递到第二连接轴33上。通过控制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向左或者向右拨动,可以实现第二动力接合装置35选择性地接合第二连接轴33和第一传动件51的技术效果。
5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动力传动系统1,动力传动系统1设置在车辆上,通过在第一动力驱动件21、第二动力驱动件22和第三动力驱动件23之间采用第一连接轴31、空心轴32和第二连接轴33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简化动力传动系统1的结构,从而可以降低动力传动系统1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也可以减少动力传动系统1控制策略的标定时间,进而可以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