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刹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1755发布日期:2021-10-30 09:3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踏刹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脚踏刹车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使用多只刹车脚轮时,常用方式基本是每只刹车脚轮独立操作,且根据脚轮的刹车结构不同,刹车脚轮的操作也会分为:踩踏、上顶。
3.为了解决现有踏板式脚轮刹车需要单独踩踏的技术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172892.9,公开号为cn203920257u)公开了一种中控单轮脚轮(以下称“脚轮”),结构如图1

2所示,该脚轮110通过轴体内部设置的可伸缩顶杆、位于轴体内部且位于顶杆上方设置转轮,转轮外缘设置凹槽a、凹槽b和凸缘部改变顶杆的轴向位置,顶杆下行后压住脚轮外周以阻止其转动,通过凹槽a、凹槽b和凸缘部与顶杆的配合实现脚轮中两档位的切换,图中档位a112为解除刹车档,档位b113为刹车档。
4.如图3

4所示,对于如上述中控单轮脚轮及类似具有内孔调节档位的万向轮,在使用时,将两脚轮110通过联动棱杆210连接,联动棱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两脚轮110轴体上的档位调节孔111内并与相应的转轮转动连接,联动棱杆210旋转可带动两端的转轮旋转,进而实现档位的调节。对于这种形式的脚轮110及脚轮110连接方式的刹车结构,其只有机械连杆230及踩踏+上顶的结构形式,脚踏杆310与联动棱杆210之间使用机械连杆230链接,刹车时,操作员用脚向下踩脚踏杆310,解除刹车时,用脚将脚踏杆310顶起。这种脚踏刹车机构在解除刹车时操作不便,相对于脚踏刹车操作较为费力。
5.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踏刹车机构,其通过两个联动件与相应第一套轮之间的连接以及两组脚踏组件之间的联动作用,使得两个脚轮在每次操作时只踩踏一次即可,档位调节动作也全部变为“脚踩”,达到省力且操作简便的目的。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脚踏刹车机构,其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脚轮并分别穿过两脚轮档位调节孔的联动棱杆、设置于联动棱杆上用于带动联动棱杆旋转的第一套轮、对应第一套轮设置的脚踏组件、用于连接第一套轮与脚踏组件的联动件,所述第一套轮沿联动棱杆并列设置两组,两个联动件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套轮外缘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连接。
9.优选的,两组第一套轮上的联动件与相应第一套轮外缘的连接点处于同一平面上。
10.进一步地,所述脚踏组件包括脚踏杆、连接于脚踏杆一端的第二套轮,所述联动件的一端与第一套轮的外缘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套轮的外缘连接。
11.进一步地,两个联动件与第二套轮的连接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组联动件与
相应第二套轮外缘均沿顺时针方向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脚踏杆与第二套轮一体成型且脚踏杆的轴线与第二套轮的外缘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13.进一步地,所述脚踏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脚踏杆与第二套轮的支撑座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穿过第二套轮的中心处且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轮转动连接于支撑杆上。
14.进一步地,所述脚踏杆远离第二套轮一端顶部设置有脚踏板。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轮外缘上对应联动件设置有两个连接位点,两个连接位点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对称设置于第一套轮中心孔的两端。
16.优选的,所述联动件为链条、钢丝绳或尼龙绳。
17.优选的,所述联动件为链条,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轮及第二套轮的外缘铰接。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通过双踏杆与链条柔性连接结构,使动作更易实现,可适应于任何脚轮的档位角度调节;
20.(2)将刹车脚轮联动操作,且刹车动作与解除刹车动作均为下踩踏杆,节省了操作次数,操作更简便省力;
21.(3)通过两个联动件与相应第一套轮之间的连接以及两组脚踏组件之间的联动作用,使得两个脚轮在每次操作时只踩踏一次即可,档位调节动作也全部变为“脚踩”,达到省力且操作简便的目的。
附图说明
22.图1为背景技术中中控单轮脚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背景技术中中控单轮脚轮的主视图;
24.图3为背景技术中常规的脚踏刹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背景技术中常规的脚踏刹车机构的动作原理示意图;
26.图5为具体实施例1中脚踏刹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具体实施例1中脚踏刹车机构的动作原理示意图;
28.图7为具体实施例1中脚踏刹车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9.图中:110、脚轮;111、档位调节孔;112、档位a;113、档位b;120、第一脚轮;210、联动棱杆;220、第一联动棱杆;230、机械连杆;310、脚踏杆;320、第一脚踏杆;330、第一脚踏杆a;340、第一脚踏杆b;410、第一套轮;420、第二套轮;430、第一套轮a;440、第一套轮b;450、第二套轮a;460、第二套轮b;500、链条;600、脚踏板;700、支撑座;80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
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创造。
31.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2.具体实施例1
33.一种脚踏刹车机构,如图5所示,其包括用于连接相邻两第一脚轮120并分别穿过两第一脚轮120的档位调节孔的第一联动棱杆220、设置于第一联动棱杆220上用于带动第一联动棱杆220旋转的第一套轮410、对应第一套轮410设置的脚踏组件、用于连接第一套轮410与脚踏组件的联动件,第一套轮410沿第一联动棱杆220并列设置两组,两个联动件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套轮410外缘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连接。该脚踏刹车机构通过两个联动件与相应第一套轮410之间的连接以及两组脚踏组件之间的联动作用,使得两个第一脚轮120在每次操作时只踩踏一次即可,档位调节动作也全部变为“脚踩”,达到省力且操作简便的目的。
34.优选的,两组第一套轮410上的联动件与相应第一套轮410外缘的连接点处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保证两组第一套轮410在联动件的作用下受力点处于同一平面上。
35.进一步地,脚踏组件包括第一脚踏杆320、连接于第一脚踏杆320一端的第二套轮420,联动件的一端与第一套轮410的外缘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套轮420的外缘连接。踩踏第一脚踏杆320,第二套轮420转动带动联动件沿第二套轮420外缘环绕,联动件带动第一套轮410旋转,第一套轮410带动第一联动棱杆220旋转,从而实现第一脚轮120档位角度的调节,与此同时,相邻的第一套轮410跟随第一联动棱杆220转动并通过相应的联动件拉拽脚踏组件向上翘起。
36.进一步地,两个联动件与第二套轮420的连接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组联动件与相应第二套轮420外缘均沿顺时针方向连接。
37.进一步地,第一脚踏杆320与第二套轮420一体成型且第一脚踏杆320的轴线与第二套轮420的外缘中心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38.进一步地,脚踏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脚踏杆320与第二套轮420的支撑座700及支撑杆(图中未示出),支撑杆穿过第二套轮420的中心处且与支撑座700固定连接,第二套轮420转动连接于支撑杆上。
39.进一步地,第一脚踏杆320远离第二套轮420一端顶部设置有脚踏板600。
40.进一步地,第一套轮410外缘上对应联动件设置有两个连接位点,两个连接位点处于同一平面上且对称设置于第一套轮410中心孔的两端。
41.优选的,联动件为链条、铁丝、钢丝绳或尼龙绳。其不仅限于此,任何具有一定强度及柔韧性的线条状物体均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联动件使用,且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2.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联动件为链条500,链条5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套轮410及第二套轮420的外缘铰接。
4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脚踏刹车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44.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一组中:第一套轮410记为第一套轮a430,第二套轮420记为第二套轮a450,第一脚踏杆320记为第一脚踏杆a330。另一组中:第一套轮410记为第一套轮b440,第二套轮420记为第二套轮b460,第一脚踏杆320记为第一脚踏杆b340。
45.当第一脚踏杆b340被踩下时,第二套轮b460旋转,链条拉拽第一套轮b440及第一
联动棱杆220沿链条移动方向转动,第一联动棱杆220将两个第一脚轮120调整至档位a,同时第一套轮a430跟随第一联动棱杆220转动,并通过链条拉拽脚第一脚踏杆a330向上翘起。
46.当第一脚踏杆a330被踩下时,第二套轮a450旋转,链条拉拽第一套轮a430及第一联动棱杆220沿链条移动方向转动,第一联动棱杆220将两个第一脚轮120调整至档位b,同时第一套轮b440跟随第一联动棱杆220转动,并通过链条拉拽第一脚踏杆b340向上翘起。
47.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根链条的顺、逆时针链接,以及两第一脚踏杆之间的联动作用,使两个第一脚轮在每次操作时只踩一次第一脚踏杆即可,档位调节动作也全部变为“脚踩”,从而达到省力且操作简便的目的。
48.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轮可移动物体(包含且不限于手推车,带第一脚轮120的桌、椅、床、橱柜、支架等)的双轮联动刹车机构。具体使用时的状态图参见7所示,用于支撑第一脚踏杆及第二套轮的支撑座700与车架800固定连接,且支撑座700上设置有用于穿过第一联动棱杆的定位孔,该支撑座700为板状支撑座,第二套轮、第一脚踏杆与相应的第一套轮处于支撑座700的一侧且与支撑座700的一侧表面贴合设置,保证第一套轮与第二套轮之间旋转的直线性,从而对第一套轮及第二套轮进行定位。
4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