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15067发布日期:2021-12-15 11:0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功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纵向反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都要传递到车架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悬架一般包括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其中,弹性元件使车架与车桥之间作弹性连接,能够起到缓和冲击的作用。
3.目前客车上普遍使用的悬架类型有两种:普通悬架和空气悬架。普通悬架的弹性元件为钢板弹簧,而空气悬架的弹性元件为空气弹簧,空气弹簧通常简称气囊。调整气囊高度是空气悬架系统调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气囊保持正确的安装高度,才能使得悬架处于正确高度状态并且保证悬架具有合理的上下跳动量,以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调整气囊高度是在整车装配完成后进行调试阶段时进行的;一般使用卷尺对气囊高度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对气囊高度进行调整,但是由于气囊周围有骨架结构,操作空间有限,可接近性差,因此,使用卷尺很难直接、准确地测量气囊高度,导致难以对气囊高度进行准确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调节装置,能够对气囊高度进行准确调整。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高度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结构;定位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支撑结构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空气弹簧的容纳腔,第一定位板或第二定位板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支撑结构可移动地设置;第一锁紧结构,与支撑结构连接,第一锁紧结构用于将相对于支撑结构可移动地设置的第一定位板或第二定位板锁紧在支撑结构上,以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7.进一步地,第二定位板相对于支撑结构可移动地设置;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第二定位板相对于支撑结构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设置于支撑结构,第二定位板位于调节结构和第一锁紧结构之间,第一锁紧结构和调节结构配合,将第二定位板锁紧在支撑结构上。
8.进一步地,调节结构包括:多个套筒,各套筒均具有第一通孔,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多个套筒的高度尺寸均不相同;第一止挡件,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支撑结构选择性地与多个套筒中的一个配合,与支撑结构配合的套筒的一端与第一止挡件抵接,该套筒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定位板与第一锁紧结构抵接。
9.进一步地,调节结构包括具有螺纹孔的套筒,支撑结构与套筒螺纹配合,套筒的一
端通过第二定位板与第一锁紧结构抵接。
10.进一步地,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与支撑结构固定连接的第二止挡件和与支撑结构连接的第二锁紧结构,第二止挡件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板与第二锁紧结构抵接,以将第一定位板锁紧在支撑结构上。
11.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至少部分外壁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一锁紧结构包括具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的第一锁紧螺母,第一锁紧螺母与支撑杆螺纹配合。
12.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支撑杆的一端穿出第一定位孔;或者,第二定位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支撑杆的一端穿出第二定位孔。
13.进一步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高度调节组件,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通过连接结构连接。
14.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的两个支撑结构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或者,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的两个第一止挡件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且两个第一止挡件与连接结构一体成型设置;或者,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的两个第二止挡件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且两个第二止挡件与连接结构一体成型设置。
15.进一步地,高度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高度调节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板相对于支撑结构绕支撑结构的支撑杆可转动地设置;或者,高度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高度调节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板相对于支撑结构绕支撑结构的支撑杆可转动地设置。
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安装固定定位结构和第一锁紧结构;由于第一定位板或第二定位板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支撑结构可移动,因此,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即上述容纳腔的沿第一方向的高度尺寸可调节,使上述容纳腔可以适应于不同高度尺寸的空气弹簧;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第一锁紧结构将相对于支撑结构可移动的第一定位板或第二定位板锁紧在支撑结构上,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便于将安装在上述容纳腔内的空气弹簧的高度尺寸调整至与上述预设距离尺寸相同的预设高度,从而实现对空气弹簧(即气囊)高度进行准确调整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图1的高度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20.图3示出了图1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左视图;
21.图4示出了图1的高度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22.图5示出了图1的高度调节装置的支撑结构、调节结构和连接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示出了图5的俯视图;
24.图7示出了图1的高度调节装置的调节结构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示出了图7的套筒的侧视图;
26.图9示出了图1的高度调节装置的定位结构的第一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示出了图1的高度调节装置与空气弹簧连接的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气弹簧未充气);
28.图11示出了图10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气弹簧充气至预设高度);以及
29.图12示出了图11的俯视图。
3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1.10、支撑结构;11、支撑杆;20、定位结构;21、第一定位板;22、第二定位板;23、第一定位孔;30、空气弹簧;31、气囊囊体;32、上盖板;33、下盖板;40、第一锁紧结构;41、第一锁紧螺母;50、调节结构;51、套筒;52、第一通孔;60、第二锁紧结构;61、第二锁紧螺母;70、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3.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4.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5.针对现有技术中使用卷尺很难直接、准确地测量气囊高度,导致难以对气囊高度进行准确调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度调节装置。
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空气弹簧30即为气囊。
37.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高度调节组件,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结构10、定位结构20和第一锁紧结构40,定位结构2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支撑结构10的第一定位板21和第二定位板22,第一定位板21和第二定位板22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空气弹簧30的容纳腔,第一定位板21或第二定位板22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支撑结构10可移动地设置;第一锁紧结构40与支撑结构10连接,第一锁紧结构40用于将相对于支撑结构10可移动地设置的第一定位板21或第二定位板22锁紧在支撑结构10上,以使第一定位板21和第二定位板2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38.上述设置中,支撑结构10用于支撑、安装固定定位结构20和第一锁紧结构40;由于第一定位板21或第二定位板22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支撑结构10可移动,因此,第一定位板21和第二定位板22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即上述容纳腔的沿第一方向的高度尺寸可调节,使上述容纳腔可以适应于不同高度尺寸的空气弹簧30;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第一锁紧结构40将相对于支撑结构10可移动的第一定位板21或第二定位板22锁紧在支撑结构10上,使第一定位板21和第二定位板2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便于将安装在上述容纳腔内的空气弹簧
30的高度尺寸调整至与上述预设距离尺寸相同的预设高度,从而实现对空气弹簧30(即气囊)高度进行准确调整的目的。
3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结构10可移动地设置;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结构10的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结构50,调节结构50设置于支撑结构10,第二定位板22位于调节结构50和第一锁紧结构40之间,第一锁紧结构40和调节结构50配合,将第二定位板22锁紧在支撑结构10上。
40.上述设置中,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结构10可移动,通过调整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结构10的位置,可以调整第二定位板22和第一定位板21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可以调整上述容纳腔的沿第一方向的高度尺寸;调节结构50用于对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结构10的位置进行调节,以调节第二定位板22和第一定位板21之间的距离;当调节完成后,由于第二定位板22位于调节结构50和第一锁紧结构40之间,因此,可以通过第一锁紧结构40和调节结构50配合,将第二定位板22锁紧在支撑结构10上,从而使第一定位板21和第二定位板2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41.具体地,如图1至图3、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调节结构50包括第一止挡件和多个套筒51,各套筒51均具有第一通孔52,沿第一通孔52的轴线方向,多个套筒51的高度尺寸均不相同;第一止挡件与支撑结构10固定连接;支撑结构10选择性地与多个套筒51中的一个配合,与支撑结构10配合的套筒51的一端与第一止挡件抵接,该套筒5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定位板22与第一锁紧结构40抵接。
42.上述设置中,支撑结构10选择性地与多个套筒51中的一个套筒51配合,与支撑结构10配合的该套筒51的一端与第一止挡件抵接,该套筒5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定位板22与第一锁紧结构40抵接,由于第一止挡件与支撑结构10固定连接,因此,第一止挡件能够对该套筒51的朝向远离第一锁紧结构40的一侧的运动进行止挡,第一止挡件与第一锁紧结构40配合,将该套筒51和第二定位板22锁紧,实现将第二定位板22锁紧在支撑结构10上的目的;由于多个套筒51的沿第一通孔52的轴线方向的高度尺寸均不相同,因此,通过支撑结构10与不同的套筒51配合,可以使第二定位板22与第一止挡件之间的距离不同,由于第一止挡件固定安装在支撑结构10上,因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结构10的位置不同,也就是说,通过支撑结构10与不同的套筒51配合,可以调整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结构10的位置,从而实现调整第二定位板22和第一定位板21之间的距离的目的。
43.如图2和图5所示,l1为第一定位板21和第一止挡件之间的距离,即为高度调节组件的固定长度,l2为套筒51的高度尺寸,即为高度调节组件的可调节长度,l1加上l2得到的长度和为气囊高度(即空气弹簧30的沿第一方向的高度尺寸),l1和l2应根据前悬架或后悬架的气囊高度来确定;比如,若前悬架的气囊高度为245毫米,后悬架的气囊高度为260毫米,则l1可取为220毫米,此时,前悬架的l2取25毫米,后悬架的l2取40毫米。可以通过更换套筒51实现对前悬架的气囊高度和后悬架的气囊高度进行调整的目的。
44.优选地,第一止挡件与支撑结构10焊接连接(具体地,第一止挡件与支撑结构10的支撑杆11焊接连接)。
45.当然,在本技术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调节结构50包括具有螺纹孔的套筒51,支撑结构10与套筒51螺纹配合,套筒51的一端通过第二定位板22与第一锁紧结构40抵接。套筒51与支撑结构10螺纹配合,套筒51的转动运动可以转化
为套筒51相对于支撑结构10的直线运动,也就是说套筒51相对于支撑结构10可移动,由于套筒51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板22接触,因此,套筒51可以带动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结构10移动,从而对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结构10的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可以通过套筒51与第一锁紧结构40配合,将第二定位板22锁紧在支撑结构10上,使第一定位板21和第二定位板2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4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高度调节组件还包括与支撑结构10固定连接的第二止挡件和与支撑结构10连接的第二锁紧结构60,第二止挡件的一端通过第一定位板21与第二锁紧结构60抵接,以将第一定位板21锁紧在支撑结构10上。第二止挡件与支撑结构10固定连接,第二止挡件能够对第一定位板21相对于支撑结构10朝向第二止挡件方向的移动进行止挡,第一定位板21位于第二锁紧结构60和第二止挡件之间,通过操作第二锁紧结构60,可以将第一定位板21锁紧在第二锁紧结构60和第二止挡件之间,使第一定位板21与支撑结构10的相对位置固定。
47.优选地,第二止挡件与支撑结构10焊接连接(具体地,第二止挡件与支撑结构10的支撑杆11焊接连接)。
48.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0包括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至少部分外壁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第一锁紧结构40包括具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一内螺纹的第一锁紧螺母41,第一锁紧螺母41与支撑杆11螺纹配合。上述设置中,第一锁紧螺母41与支撑杆11螺纹配合,通过旋拧第一锁紧螺母41,可以将第二定位板22锁紧在调节结构50的套筒51与第一锁紧螺母41之间,使第二定位板22与支撑杆11的相对位置固定;同时,可以将第一锁紧螺母41从支撑杆11上取下,使第一锁紧螺母41与支撑杆11解除配合,便于拆装或更换套筒51。
49.具体地,如图1至图3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杆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定位板21、第二锁紧结构60和第二止挡件均位于支撑杆11的第一端,其中,第二止挡件与支撑杆11固定连接(比如,焊接连接),第一定位板21位于第二锁紧结构60和第二止挡件之间,通过操作第二锁紧结构60,可以将第一定位板21锁紧在第二锁紧结构60和第二止挡件之间,使第一定位板21和支撑杆11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定位板22、调节结构50和第一锁紧结构40均位于支撑杆11的第二端,其中,第一止挡件、套筒51、第二定位板22和第一锁紧结构4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通过旋拧第一锁紧结构40的第一锁紧螺母41可以将第二定位板22锁紧在套筒51和第一锁紧螺母41之间,使第二定位板22和支撑杆11的相对位置固定,当将第一锁紧螺母41从支撑杆11上取下,可以对套筒51进行安装、拆卸或更换,支撑杆11与不同套筒51配合,可以对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杆11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第二定位板22与第一定位板21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支撑杆11的第二端穿过套筒51上的第一通孔52后与第一锁紧螺母41连接,支撑杆11的第二端的至少部分外壁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以便于支撑杆11的第二端与第一锁紧螺母41螺纹配合。
50.优选地,如图1至图3、图5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杆11的第一端的至少部分外壁面上设有第二外螺纹,第二锁紧结构60包括具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内螺纹的第二锁紧螺母61,第二锁紧螺母61与支撑杆11螺纹配合;第一定位板2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23,支撑杆11的第一端穿过第一定位孔23后与第二锁紧螺母61连接,第一定位板21通过第一定位孔23与支撑杆11连接,并且可以通过旋拧第二锁紧螺母61,将第一定位
板21锁紧在第二止挡件和第二锁紧螺母61之间,使第一定位板21和支撑杆11的相对位置固定。
51.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板22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支撑杆11的第二端穿过第一通孔52、第二定位孔后与第一锁紧螺母41连接,第二定位板22通过第二定位孔与支撑杆11连接,并且可以通过旋拧第一锁紧螺母41,将第二定位板22锁紧在套筒51和第一锁紧螺母41之间,使第二定位板22和支撑杆11的相对位置固定。
52.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21的结构和第二定位板22的结构相同。
53.如图1、图2、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高度调节组件,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通过连接结构70连接。空气弹簧30可以安装在由多个高度调节组件的多个容纳腔共同围成的腔体内,能够保证调整空气弹簧30的尺寸的准确性,通过设置多个高度调节组件,可以增加用于安装空气弹簧30的上述腔体的沿第二方向的尺寸,从而使高度调节装置可以适应于沿第二方向不同尺寸的空气弹簧30,提高高度调节装置的适应性。通过连接结构70将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连接起来,提高结构稳定性。
54.具体地,如图1、图2、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高度调节装置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高度调节组件。
55.如图1、图2、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之间设有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结构70,两个连接结构70均用于连接上述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具体地,上述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的两个第一止挡件通过其中一个连接结构70连接,且两个第一止挡件与该连接结构70一体成型设置,上述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的两个第二止挡件通过其中另一个连接结构70连接,且两个第二止挡件与该连接结构70一体成型设置。这样设置可以提高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并且便于加工。
56.当然,在本技术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的两个支撑结构10通过连接结构70连接(具体为两个支撑结构10的两个支撑杆11通过连接结构70连接);或者,仅使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的两个第一止挡件通过连接结构70连接;或者,仅使相邻两个高度调节组件的两个第二止挡件通过连接结构70连接。
57.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高度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高度调节组件中的两个第一定位板21均相对于支撑结构10绕支撑结构10的支撑杆11可转动地设置,两个高度调节组件中的两个第二定位板22均相对于支撑结构10绕支撑结构10的支撑杆11可转动地设置。
58.上述设置中,各第一定位板21均相对于与该第一定位板21对应的支撑结构10绕支撑杆11的中心轴线可转动,各第二定位板22均相对于与该第二定位板22对应的支撑结构10绕支撑杆11的中心轴线可转动,通过上述设置,不仅可以对两个第一定位板21之间的夹角α进行调节,还可以对两个第二定位板22之间的夹角β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对由两个容纳腔共同围成的用于安装空气弹簧30的腔体的沿第二方向的尺寸进行调节,使高度调节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空气弹簧30,提高了高度调节装置的适应性。
59.气囊(即空气弹簧30)包括气囊囊体31、与气囊囊体31连接的上盖板32以及与气囊
囊体31连接的下盖板33,其中,气囊囊体31位于上盖板32和下盖板33之间,气囊囊体31可充气或可排气,以对气囊的高度进行调节;优选地,可通过高度阀向气囊囊体31内充气来调节气囊的高度。优选地,可以根据与气囊囊体31连接的上盖板32的径向尺寸,调整两个第一定位板21之间的夹角α,可以根据与气囊囊体31连接的下盖板33的径向尺寸,调整两个第二定位板22之间的夹角β,以使第一定位板21和第二定位板22能够更好地限定空气弹簧30的尺寸,并且使高度调节装置和空气弹簧30更稳定地连接。
60.当然,在本技术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高度调节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高度调节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板21相对于支撑结构10绕支撑结构10的支撑杆11可转动地设置;或者,使多个高度调节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板22相对于支撑结构10绕支撑结构10的支撑杆11可转动地设置。
6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高度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62.如图10至图12所示,根据空气弹簧30的尺寸确定好l1、l2、α和β后,将第一定位板21挂在空气弹簧30的上盖板32的上方,如图10所示;再打开高度阀对空气弹簧30的气囊囊体31进行充气,直到下盖板33顶住第二定位板22为止,则空气弹簧30的高度尺寸调整至预设高度,此时空气弹簧30就调整到正确、准确的高度状态了,如图11和图12所示。上述整个调整过程快速、准确,无需借助测量工具。
6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气囊周围有骨架结构,结构复杂,操作空间有限,可接近性差,调整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计装配简单、重量轻,成本低的能够准确调整气囊高度的高度调节装置,本技术的高度调节装置可以在不借助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快速、准确调整气囊高度。
6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高度调节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65.1、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成本较低,重量较轻;
66.2、可灵活适用于各种气囊尺寸,通用性强,适应性强;
67.3、能够快速、准确地调整气囊高度,可操作性强,提高了生产效率。
68.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安装固定定位结构和第一锁紧结构;由于第一定位板或第二定位板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支撑结构可移动,因此,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即上述容纳腔的沿第一方向的高度尺寸可调节,使上述容纳腔可以适应于不同高度尺寸的空气弹簧;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第一锁紧结构将相对于支撑结构可移动的第一定位板或第二定位板锁紧在支撑结构上,使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以便于将安装在上述容纳腔内的空气弹簧的高度尺寸调整至与上述预设距离尺寸相同的预设高度,从而实现对空气弹簧(即气囊)高度进行准确调整的目的。
69.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7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7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