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扶手箱总成和包含该总成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1042发布日期:2022-02-16 15:15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扶手箱总成和包含该总成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扶手箱总成和包含该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中通常设置有扶手箱,该扶手箱通常设置在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中间,用于支撑搁置在其上的驾驶员或前排座椅乘客的手臂。此外,扶手箱还具有收纳功能,能够在其中存储物品。然而,现有的扶手箱通常是向车辆后方枢转打开,这样的打开方式不利于第二排乘客使用,并且也不便于驾驶员和前排座椅乘客操作。此外,现有的扶手箱的线条设计较为笨重,不具时尚感。因此,存在对现有技术中的车辆扶手箱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总结了实施例的各方面,并且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根据在此描述的技术可设想到其他实施方式,这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研究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些实施方式意图被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内。
4.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扶手箱总成,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扶手箱能够提供更加时尚的外形,而且便于驾驶员和前排座椅乘客操作。对于车辆第二排乘客来说,也能够容易接近该扶手箱总成,并且在其中存储物品。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扶手箱总成,其包含:
6.扶手箱本体,该扶手箱本体包含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
7.与扶手箱本体可操作地连接的扶手箱盖,该扶手箱盖包含第一枢转机构,第一枢转机构包括:
8.第一驱动件;以及
9.分别与第一驱动件接合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
10.其中,第一驱动件配置为在扶手箱盖与扶手箱本体保持连接的第一位置和扶手箱盖与扶手箱本体解除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驱动件从其第一位置向其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沿各自的第一方向转动以在第一侧解除扶手箱盖与扶手箱本体的连接,并且当第一驱动件从其第二位置向其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沿各自的第二方向转动以在第一侧恢复扶手箱盖与扶手箱本体的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扶手箱盖进一步包含第二枢转机构,该第二枢转机构包括:
12.第二驱动件;
13.分别与第二驱动件接合的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
14.其中,第二驱动件配置为在扶手箱盖与扶手箱本体保持连接的第一位置和扶手箱盖与扶手箱本体解除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二驱动件从其第一位置向其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沿各自的第一方向转动以在第二侧解除扶手箱盖与扶手
箱本体的连接,并且当第二驱动件从其第二位置向其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沿各自的第二方向转动以在第二侧恢复扶手箱盖与扶手箱本体的连接。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包含:第一转动件本体;从第一转动件本体延伸的第一销杆臂,该第一销杆臂配置为接收第一销杆并且在第一销杆臂沿其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使第一销杆移动;从第一转动件本体延伸的第一止动臂;以及从第一转动件本体延伸的第一齿轮臂,该第一齿轮臂上设置有第一齿轮,该第一齿轮配置为与设置在第一驱动件上的第一齿条啮合;
16.第二转动件包含:第二转动件本体;从第二转动件本体延伸的第二销杆臂,该第二销杆臂配置为接收第二销杆并且在第二销杆臂沿其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使第二销杆移动;以及从第二转动件本体延伸的第二齿轮臂,该第二齿轮臂上设置有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配置为与设置在第一驱动件上的第二齿条啮合;
17.第三转动件包含:第三转动件本体;从第三转动件本体延伸的第三销杆臂,该第三销杆臂配置为接收第三销杆并且在第三销杆臂沿其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使第三销杆移动;从第三转动件本体延伸的第二止动臂;以及从第三转动件本体延伸的第三齿轮臂,该第三齿轮臂上设置有第三齿轮,该第三齿轮配置为与设置在第二驱动件上的第三齿条啮合;并且
18.第四转动件包含:第四转动件本体;从第四转动件本体延伸的第四销杆臂,该第四销杆臂配置为接收第四销杆并且在第四销杆臂沿其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使第四销杆移动;以及从第四转动件本体延伸的第四齿轮臂,该第四齿轮臂上设置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配置为与设置在第二驱动件上的第四齿条啮合。
1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扶手箱盖进一步包含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第一锁止件配置为能够转动并且当第一驱动件处于其第二位置时接收并保持第一止动臂,并且第二锁止件配置为能够转动并且当第二驱动件处于其第二位置时接收并保持第二止动臂。
2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扶手箱本体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配置为在力的作用下与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接触时使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转动从而释放第一止动臂和第二止动臂,第一配合部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一销杆和第三销杆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三接合部,并且第二配合部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二销杆和第四销杆的第二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
2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扶手箱盖进一步包含:
22.第一按钮部,该第一按钮部与第一驱动件的一端连接;
23.第二按钮部,该第二按钮部与第二驱动件的一端连接;以及
24.具有分别与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和第二驱动件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复位弹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辆扶手箱总成进一步包含连接件,连接件配置为接收第二销杆并且配置为能够与第四销杆接合和脱离,其中当扶手箱盖在第一侧与扶手箱本体解除连接时连接件随着第二销杆一起移动,并且当扶手箱盖在第二侧与扶手箱本体解除连接时连接件与第四销杆脱离而不随第四销杆一起移动。
2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扶手箱盖进一步包含多个导引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分别与至少一个导引件连接,每个导引件配置为大体上“工”字形并且可滑动地接收
各自的第一驱动件的至少一部分和各自的第二驱动件的至少一部分。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具有至少部分弯曲的形状。
2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含如前的车辆扶手箱总成。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参考以下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可以省略相关的元件,或者在一些情况下比例可能已经被放大,以便强调和清楚地示出本文描述的新颖特征。另外,如本领域中已知的,系统部件可以被不同地布置。此外,在附图中,贯穿几个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分。
30.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扶手箱总成的立体图,其中扶手箱盖处于关闭位置;
31.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扶手箱总成的立体图,其中扶手箱盖从一侧打开;
32.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扶手箱总成的立体图,其中扶手箱盖从另一侧打开;
33.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扶手箱盖总成的部分分解图;
34.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扶手箱盖的分解图;
35.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扶手箱盖的下壳部的底部示意图;
36.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扶手箱盖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37.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第一枢转机构、第二枢转机构和连接机构的立体图;
38.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第一枢转机构、第二枢转机构和连接机构的另一立体图;
39.图10示出了图7中圆圈d的放大示意图;
40.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分解图;
41.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扶手箱盖总成的剖面图;
42.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扶手箱盖的剖面图;以及
43.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扶手箱盖的另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所提供的说明详细阐述和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实施例。提供这样的说明并非是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此处描述的实施例,而是为了以这样的方式解释和教导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从而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原理。在理解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仅可以将这些原理应用于本公开所给出的实施例,而且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想到其他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覆盖文义上和/或在等同原则下落入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实施例。
45.此外,在本文中,如第一和第二等的关系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动作与另一个实体或动作区分开,而不一定要求或意味着处于这些实体或动作之间的任何实际的这种关
系或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括,以使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也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或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46.下面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车辆,可以是标准的汽油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燃料电池车辆、两轮或三轮车辆、船舶、飞行器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车辆包括与机动性有关的部件,诸如发动机、电动马达、变速器、悬架、驱动轴和/或车轮等。车辆还包括与车辆控制相关的部件,例如车辆控制器、车辆总线等,车辆控制器可通过车辆总线与车内部件连接,从而实现对这些部件的控制。车辆可以是非自主的、半自主的(例如一些常规运动功能由车辆控制)或自主的(例如运动功能由车辆控制,无需驾驶员的直接输入)。
47.下面首先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如图1-14所示,提供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扶手箱总成10,其可以包含:扶手箱本体100,扶手箱本体100可以包含相对于车辆横向方向x设置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以及与扶手箱本体100可操作地连接的扶手箱盖200,扶手箱盖200可以包含第一枢转机构201,第一枢转机构201包括:第一驱动件220以及分别与第一驱动件220接合的第一转动件210和第二转动件230,其中,第一驱动件220配置为在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00保持连接的第一位置和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00解除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一驱动件220从其第一位置向其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一转动件210和第二转动件230沿各自的第一方向转动以在第一侧111解除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并且当第一驱动件220从其第二位置向其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一转动件210和第二转动件220沿各自的第二方向转动以在第一侧111恢复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
48.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扶手箱总成10的立体图。车辆扶手箱总成10可以设置在车辆(未示出)的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之间,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搁置手臂的表面以及存储物品的空间。车辆扶手箱总成10可以从第一侧111打开,如图2所示。优选地,如图3所示,车辆扶手箱总成10还可以从第二侧112打开,即,车辆扶手箱总成10可以分别从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打开。为此,扶手箱盖200可以进一步包含第二枢转机构202,第一枢转机构202可以包括:第二驱动件260以及分别与第二驱动件260接合的第三转动件250和第四转动件270,其中,第二驱动件260可以配置为在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00保持连接的第一位置和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00解除连接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第二驱动件260从其第一位置向其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三转动件250和第四转动件270沿各自的第一方向转动以在第二侧112解除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并且当第二驱动件260从其第二位置向其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三转动件250和第四转动件270沿各自的第二方向转动以在第二侧112恢复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如本实用新型其他部分所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111可以是驾驶员侧,并且第二侧112可以是乘客侧。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侧可以是乘客侧,第二侧可以是驾驶员侧。
49.进一步参考图12,其示出了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车辆扶手箱盖总成10的剖面图。如图12所示,扶手箱本体100可以包括用于存储物品的空间101,空间101可以包括通过扶手箱盖200隐藏和可接近的开口102。扶手箱本体100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开口102的两个相对端103和104的第一配合部280和第二配合部281。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对端103和104可以沿车辆行驶方向y相对设置。第一配合部280和第二配合部281可以与扶手箱盖200
可操作地连接,从而实现扶手箱盖200相对于扶手箱本体100的打开和闭合,如本实用新型其他部分所述。
50.参考图4,其示出了车辆扶手箱盖总成10的分解图,其中扶手箱本体100的空间101未示出。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80可以从扶手箱本体100向上延伸,并且包括用于接收扶手箱盖200的销杆的第一接合部282和第三接合部283,如本实用新型其他部分所述。第一接合部282和第三接合部283可以是分别形成在第一配合部280中的孔。可选择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28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凹部284,凹部284可以设置为邻近第一接合部282和/或第三接合部283,并且凹部284中可以包括车辆的个性化元素,例如,凹部284中可以包括车辆的车标和/或光源等,或者可以包括其他用户可定制图案。
51.第二配合部281可以包括连接机构208,连接机构208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扶手箱盖200的销杆的第二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如本实用新型其他部分所述。在图2-4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08可以通过从扶手箱本体100向上延伸的支撑部415与扶手箱本体100连接。
52.参考图5,其示出了扶手箱盖200的分解图。如图所示,扶手箱盖200可以包括上壳部203、下壳部204、第一侧壳部205和第二侧壳部206,其中,第一侧壳部205和第二侧壳部206设置在上壳部203的两侧并且与上壳部203一起连同下壳部204形成扶手箱盖200的外壳207(如图4所示)。外壳207中可以容纳第一枢转机构201和第二枢转机构202。第一枢转机构201和第二枢转机构202分别与连接机构208连接并且第一枢转机构201和第二枢转机构202可以分别在第一按钮部291和第二按钮292的致动下实现各自的枢转。为了实现此目的,第一侧壳部205和第二侧壳部206上可以分别设置有允许第一按钮部291和第二按钮292穿过的通孔209。
53.上壳部203可以形成面向车辆乘客舱的外表面s,外表面s形成支撑搁置在其上的驾驶员或前排座椅乘客的手臂的表面。此外,上壳部203可以成型为具有流线型外形和/或其它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外观。
54.下壳部204可以形成接收第一枢转机构201和第二枢转机构202的大致平面基板p,第一枢转机构201和第二枢转机构202可以安装在基板p上(如图7所示)。根据需要,基板p上可以设置有为了实现第一枢转机构201和第二枢转机构202的安装的各种固定部件(未标号)、导引件等,如本实用新型其他部分所述。进一步参考图6,其示出了下壳部204的底部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壳部204可以包括第一凹部r1和第二凹部r2,第一凹部r1和第二凹部r2可以分别形成于下壳部204的两端。第一凹部r1可以用于接收如上所述的第一配合部280。第一凹部r1的与第二凹部r2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允许销杆穿过的孔(未示出),并且其底部可以设置有通孔t,该通孔t可以允许锁止件穿过。第二凹部r2可以用于容纳连接机构208并且在其与第一凹部r1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允许销杆穿过的孔(未示出),如本实用新型其他部分所述。
55.第一枢转机构201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220、分别与第一驱动件220接合的第一转动件210和第二转动件230、以及第一销杆301和第二销杆302。参考图7-10,图7示出了扶手箱盖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第一枢转机构201和第二枢转机构202被安装在下壳部204上并且连接机构208被容纳在第二凹部r2中(图中未示出);图8示出了第一枢转机构201、第二
枢转机构202和连接机构208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连接机构208的分解图;图9示出了第一枢转机构、第二枢转机构和连接机构208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0示出了图7中圆圈d的放大示意图。
56.第一驱动件220可以是大体上矩形结构,其可以在图8和9所示的第一位置以及图7和10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再次参考图5和12,第一驱动件220可以通过设置在下壳部204的基板p上的一个或多个导引件298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导引件298可以配置为大体上“工”字形并且可滑动地接收第一驱动件220的至少一部分。第一驱动装置220可以通过弹性元件(例如弹簧403)与第一按钮部291连接,使得当使用者推动或按压第一按钮部291时,力传递到第一驱动件220从而使得第一驱动件22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57.第一转动件210可以包含第一转动件本体211、分别从第一转动件本体211延伸的第一销杆臂212、第一止动臂213以及第一齿轮臂214。第一转动件210可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第一转动件本体211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通过螺栓401和螺母402)固定在下壳部204的基板p上。第一销杆臂212可以配置为接收第一销杆301并且在第一销杆臂212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使第一销杆301移动。第一销杆301可以延伸穿过如上所述的设置在第一凹部r1侧壁上的孔而容纳在第一接合部282中。第一齿轮臂214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齿轮215,第一齿轮215可以配置为与设置在第一驱动件220上的第一齿条221啮合并且第一齿轮215可以具有至少部分弯曲的形状。在图7-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21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其各个部分一起转动,并且第一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并且第二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第一销杆臂212可以设置有接收第一销杆301的孔404,第一销杆301可以延伸贯穿该孔404从而能够与第一销杆臂212一起移动。
58.第二转动件230可以包含:第二转动件本体231、分别从第二转动件本体231延伸的第二销杆臂232以及第二齿轮臂233。第二转动件230可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第二转动件本体231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下壳部204的基板p上。第二销杆臂232可以配置为接收第二销杆302并且在第二销杆臂232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使第二销杆302移动。第二齿轮臂233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齿轮234,第二齿轮234可以配置为与设置在第一驱动件220上的第二齿条222啮合并且第二齿轮234可以具有至少部分弯曲的形状。在图7-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23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其各个部分一起转动,并且第一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并且第二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第二销杆臂232可以设置有接收第二销杆302的孔405,第二销杆302可以延伸贯穿该孔405从而能够与第二销杆臂232一起移动。
59.扶手箱盖200还可以包括第一锁止件240,第一锁止件240可以是可转动的部件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下壳部204的基板p上。第一锁止件240可以在第一驱动件220处于其第二位置时接收并保持第一止动臂213。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锁止件240可以具有大体上“s”形结构并且具有第一端242和相对的第二端243。第一端424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凹部r1中的通孔t1延伸到第一凹部r1内,并且在扶手箱盖200关闭的过程中与第一配合部280相互作用。第二端243可以具有从第二端向上延伸的斜坡部244。在第一驱动件220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止动臂213可以在斜坡部244的斜坡面的引导下向上移动,并通过斜坡面的顶端,最后落入“s”形结构的凹部245中,从而将第一止动臂213保持并固定在该凹部245中。图12示意性示出了第一止动臂213处于斜坡面的顶端。图10示
意性示出了第一止动臂213被第一锁止件240保持并接收。
60.第二枢转机构202可以包括第二驱动件260、分别与第二驱动件260接合的第三转动件250和第四转动件270、第三销杆303和第四销杆304,并且第二驱动机构202还可以包括第二锁止件2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枢转机构201和第二枢转机构202可以设置为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部件,第一枢转机构201和第二枢转机构202例如可以以扶手箱盖200的沿着车辆行驶方向y设置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枢转机构201和第二枢转机构202所包括的部件的结构可以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尺寸(例如,更长或更短尺寸)的第一/第二驱动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销杆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齿轮臂和/或第一/第二止动臂和/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销杆。
61.与第一驱动件220类似地,第二驱动件260可以是大体上矩形结构,其可以通过与之对应的导引件298在图8和9所示的第一位置以及图7和10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如图5所示,多个导引件298可以配置为大体上“工”字形并且各自可滑动地接收第一驱动件220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驱动件260的至少一部分。在图5的实施例中,示出四个导引件,其中第一驱动件220以及第二驱动件260各自对应两个导引件,并且对应于第一驱动件220的两个导引件错开设置在下壳部204的基板p上,对应于第二驱动件260的两个导引件也错开设置在下壳部204的基板p上。然而,根据第一驱动件220以及第二驱动件260的具体结构,对应的导引件的安装位置是可以调整的(例如,对应于同一驱动件的多个导引件可以设置在一条直线上而不是错开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实施例中示出了四个导引件,然而导引件的数量可以不限于此,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的导引件。第二驱动件260可以通过弹性元件与第二按钮部292连接,使得当使用者推动或按压第二按钮部292时,力传递到第二驱动件260从而使得第二驱动件26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62.扶手箱盖200可以进一步包括复位弹簧290,如图8和9所示。复位弹簧290可以是扭力弹簧,其可以具有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第一臂431可以与第一驱动件220连接,并且第二臂432可以与第二驱动件260连接。复位弹簧290可以配置为产生使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60趋向于它们各自的第一位置的偏置力。通过单个复位弹簧就能够实现对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60的约束作用,并且为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60提供平衡的力。而且,单个复位弹簧也节约了成本并降低了车辆扶手箱总成10的重量。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处于各自的第一位置的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60之间可以间隔距离d,距离d可以配置为等于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60在各自的按钮部的致动下沿车辆横向方向x移动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驱动件220从其第一位置移动距离d到达并锁定在其第二位置使得扶手箱盖200可以从第一侧111打开时,第一驱动件220抵靠第二驱动件260,使得第二驱动件260无法在其按钮部的致动下移动,从而导致扶手箱盖200无法从第二侧112打开;类似地,当第二驱动件260从其第一位置移动距离d到达并锁定在其第二位置使得扶手箱盖200可以从第二侧112打开时,第二驱动件260抵靠第一驱动件220,使得第一驱动件220无法在其按钮部的致动下移动,从而导致扶手箱盖200无法从第一侧111打开。应当理解的是,为了避免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26相互抵靠时的磨损,距离d也可略大于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60在各自的按钮部的致动下沿车辆横向方向x移动的距离,使得在一侧打开扶手箱盖时,另一侧的驱动件虽然能够在按钮部的致动下移动,但是移动的距离不足以使该另一侧的驱动件移动到其第二位置,导致无法在该另一侧打开扶手箱盖。
在其他实施例中,距离d可以配置为当同时致动第一按钮部和第二按钮部使得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26同时移动时,使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26均无法移动到各自的第二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当同时致动第一按钮部和第二按钮部时,由于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26均无法移动到各自的第二位置,导致扶手箱盖200无法从任何一侧打开。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距离d可以配置为足以使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60均能够在各自的按钮部的致动下沿车辆横向方向x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驱动件220在其按钮部的致动下移动使得扶手箱盖200在第一侧111打开时,如果进一步致动第二按钮部使得第二驱动件260移动,则由于距离d具有同时确保第二驱动件260移动到其第二位置的距离,因此扶手箱盖220还可以在第二侧112打开,由此可以使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10完全脱离。类似地,当第二驱动件260在其按钮部的致动下移动使得扶手箱盖200在第二侧111打开时,如果进一步致动第一按钮部使得第一驱动件220移动,则由于距离d具有同时确保第一驱动件220移动到其第二位置的距离,因此扶手箱盖220还可以在第一侧111打开,由此可以使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10完全脱离。此外,还可以同时致动第一按钮部和第二按钮部,使得第一驱动件220和第二驱动件260均移动至各自的第二位置,从而使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10完全脱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距离d可以根据扶手箱盖200的尺寸而变化,并且距离d的具体数值或数值范围可以通过机器学习获得。
63.第三转动件250可以包含第三转动件本体251、分别从第三转动件本体251延伸的第三销杆臂252、第二止动臂253以及第三齿轮臂254。第三转动件250可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第三转动件本体251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下壳部204的基板p上。第三销杆臂252配置为接收第三销杆303并且在第三销杆臂252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使第三销杆303移动。第三销杆303可以延伸穿过如上所述的设置在第一凹部r1侧壁上的孔而容纳在第三接合部283中。第三齿轮臂254上可以设置有第三齿轮255,第三齿轮255可以配置为与设置在第二驱动件260上的第三齿条261啮合并且第三齿轮255可以具有至少部分弯曲的形状。在图7-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转动件25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其各个部分一起转动,并且第一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并且第二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第三销杆臂252可以设置有接收第三销杆303的孔406,第三销杆303可以延伸贯穿该孔406从而能够与第三销杆臂252一起移动。
64.第四转动件270可以包含:第四转动件本体271、分别从第四转动件本体271延伸的第四销杆臂272以及第四齿轮臂273。第四转动件270可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第四转动件本体271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下壳部204的基板p上。第四销杆臂272可以配置为接收第四销杆304并且在第四销杆臂272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使第四销杆304移动。第四齿轮臂273上可以设置有第四齿轮274,第四齿轮274可以配置为与设置在第二驱动件260上的第四齿条262啮合并且第四齿轮274可以具有至少部分弯曲的形状。在图7-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四转动件270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其各个部分一起转动,并且第一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并且第二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第四销杆臂272可以设置有接收第四销杆304的孔407,第四销杆304可以延伸贯穿该孔407从而能够与第四销杆臂272一起移动。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止件241的结构可以与第一锁止件240的结构完全相同,例如具有大体上“s”形结构。第二锁止件241可以是可转动的,第二锁止件241可以在第二驱
动件260处于其第二位置时接收并保持第二止动臂253。第一锁止件240和第二锁止件241的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对第一止动臂和第二止动臂的锁止,而且还能够以容易且易于操作的方式实现第一止动臂和第二止动臂的解锁,从而使扶手箱盖200恢复与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
66.连接机构208可以包括连接件295和与连接件295可操作地连接的连接壳体296。连接件295和连接壳体296可以位于扶手箱本体100与扶手箱盖200之间,并且连接壳体296可以设置在扶手箱本体100上,例如,如前所述,连接壳体296可以通过支撑部415设置在扶手箱本体100上。连接件295可以包括用于接收第四销杆304的第四接合部,并且连接壳体296可以包括用于接收第二销杆302的第二接合部,如下所述。
67.进一步参考图11,其示出了连接机构208的分解图。如图11所示,连接件295可以具有沿车辆横向方向x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10和第二端411,并且具有沿车辆行驶方向y相对设置的第一侧412和第二侧413。连接件295可以包括在靠近第一端410处从第一侧412延伸超出第二侧413的第一突出部416。第一突出部416可以是贯穿其第一端439(图13中示出)和第二端420的通孔。第一侧412可以包括孔口414,该孔口414可以用于接收第四销杆304并且与第一突出部416连通。如图8和13所示,第四销杆304可以延伸通过孔口414并且进一步延伸到第一突出部416中。第一突出部416可以通过弹性部件与连接壳体296接合。连接壳体296可以包括第一壳体423和覆盖在第一壳体423上的第二壳体424。如图11所示,第一突出部416可以通过弹簧417与连接壳体296连接,弹簧417的一部分可以嵌套在第一突出部416的外周,弹簧417的另一部分可以嵌套在管状件438(在图13中示出)的外周并且容纳在连接壳体296的第一壳体423中并被第二壳体424覆盖。如图11所示,管状件438安装在第一壳体423中并且可以延伸到第一突出部416中。由此,第四销杆304、第一突出部416和管状件438等部件在弹簧417的作用下实现扶手箱盖200在第二侧112的枢转。连接件295进一步包括在靠近第二端411处从第二侧413延伸超过第一侧412的第二突出部418。第二突出部418可以是贯穿其端部421和另一相对端部440(图14中示出)的通孔。如图11和14所示,第二接合部可以是设置在连接壳体296的第一壳体423上的孔419,该孔419设置在与在第二侧413上形成的孔口441对应的位置处,以便第二销杆302可以延伸通过第二突出部418并且进一步延伸到孔419中并且被孔419接收。连接件295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突出部418外周的弹簧422。弹簧422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连接件295中。第二销杆302、第二突出部418等部件在弹簧422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扶手箱盖200在第一侧111的枢转。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连接机构208还可以包括实现连接件295、连接壳体296的安装的其它部件。
68.进一步参考图13和14,图13示出了沿图1中的线c-c截取的扶手箱盖202的剖面图,图14示出了沿图1中线b-b截取的扶手箱盖202的剖面图,其中为了说明书的目的而将图13和14中与扶手箱本体100相关的部件。连接件295可以配置为能够接收第四销杆304并且能够与第四销杆304脱离,如图13所示。当扶手箱盖200在第二侧112与扶手箱本体100解除连接时,连接件295与第四销杆304脱离而不随第四销杆304一起移动(如图3所示)。此外,连接件295还可以配置为接收第二销杆302,并且连接壳体296可以配置为能够接收第二销杆302并且能够与第二销杆302脱离,如图14所示。当扶手箱盖200在第一侧111与扶手箱本体100解除连接时,连接壳体296与第二销杆302脱离,连接件295可以随着第二销杆302一起移动,此时扶手箱盖200从第一侧打开(如图2所示)。
69.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车辆扶手箱总成10的操作方法如下:
70.当用户希望从第一侧111打开扶手箱盖200时,用户可以按压或推动第一按钮部291,在弹簧403的作用下,第一驱动件220从例如图8、9所示的第一位置开始沿车辆横向方向x朝向第二驱动件260平移,在平移过程中并且在第一齿轮215与第一齿条221、第二齿轮234与第二齿条222的啮合作用下,第一驱动件220带动第一销杆臂212和第一止动臂21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第二销杆臂23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销杆臂21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销杆301朝向与车辆行驶方向y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销杆301脱离扶手箱本体100的第一配合部280上的第一接合部282,解除第一销杆301与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在第一止动臂21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过程中,其沿着第一锁止件240的斜坡部244的斜面向上移动,越过斜坡部244的顶端,最后落入第一锁止件240的凹部245中,从而被保持并固定在该凹部245中;第二销杆臂23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销杆302朝向车辆行驶方向y移动,从而使第二销杆302脱离扶手箱本体100的第二配合部281的连接壳体296上的第二接合部,解除第二销杆302与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由此,扶手箱盖200从第一侧111打开,并且可以保持在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此时扶手箱盖200处于竖直状态。由于第一止动臂213被保持并固定在该凹部245中,因此在该状态下第一销杆301和第二销杆302均被保持在与各自的接合部脱离的状态。
71.当用户希望关闭图2所示的在第一侧111打开的扶手箱盖200时,用户可以用手推动扶手箱盖的外表面s,使扶手箱盖200由竖直状态枢转至大体上水平状态。参考图12并且如上所述,由于扶手箱盖200的下壳部204的第一凹部r1的底部设置有以允许第一锁止件240穿过的通孔t1,第一锁止件240的第一端242可以延伸穿过通孔t1,因此在用户的力的作用下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00逐渐接合的过程中,第一配合部280逐渐容纳在第一凹部r1中,并且第二配合部281逐渐容纳在第二凹部r2中。当第一配合部280的顶端触碰到延伸穿过通孔t1的第一锁止件240的第一端时,第一配合部280推动第一锁止件240朝向与车辆行驶方向y相反的方向转动,其中“s”形第一锁止件240的第二端243的转动使得原本保持并固定在凹部245中的第一止动臂213被释放。此时,在复位弹簧290的作用下,第一驱动件220从例如图7和10所示的第二位置开始沿车辆横向方向x远离第二驱动件260平移,在平移过程中并且在第一齿轮215与第一齿条221、第二齿轮234与第二齿条222的啮合作用下,第一驱动件220带动第一销杆臂212和第一止动臂21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销杆臂23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销杆臂21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销杆301朝向车辆行驶方向y移动,从而使第一销杆301延伸超出扶手箱盖200而被扶手箱本体100上的第一接合部282接收,使得扶手箱盖200通过第一销杆301与扶手箱本体100连接;第二销杆臂23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销杆302朝向与车辆行驶方向y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销杆302延伸超出扶手箱盖200而被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壳体296上的第二接合部接收,使得扶手箱盖200通过第二销杆302与扶手箱本体100连接。由此,扶手箱盖200从第一侧111关闭,处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此时扶手箱盖200处于水平状态。
72.类似地,当用户希望从第二侧112打开扶手箱盖200时,用户可以按压或推动第二按钮部292,在弹簧的作用下,第二驱动件260从例如图8、9所示的第一位置开始沿车辆横向方向x朝向第一驱动件220平移,在平移过程中并且在第三齿轮255与第三齿条261、第四齿轮274与第四齿条262的啮合作用下,第二驱动件260带动第三销杆臂252和第二止动臂253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第四销杆臂27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三销杆臂25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销杆303朝向与车辆行驶方向y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三销杆303脱离扶手箱本体100的第一配合部280上的第三接合部283,解除第三销杆303与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在第二止动臂25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程中,其沿着第二锁止件241的斜坡部的斜面向上移动,越过斜坡部的顶端,最后落入第二锁止件241的凹部中,从而被保持并固定在第二锁止件241的凹部中;第四销杆臂27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销杆304朝向车辆行驶方向y移动,从而使第四销杆304脱离扶手箱本体100的第二配合部281的连接件295上的第四接合部,解除第四销杆304与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由此,扶手箱盖200从第二侧112打开,并且可以保持在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由于第二止动臂253被保持并固定在第二锁止件241的凹部中,因此在该状态下第三销杆303和第四销杆304均被保持在与各自的接合部脱离的状态。
73.当用户希望关闭图3所示的在第二侧112打开的扶手箱盖200时,用户可以用手推动扶手箱盖的外表面s,使扶手箱盖200由竖直状态枢转至大体上水平状态。由于扶手箱盖200的下壳部204的第一凹部r1的底部设置有以允许第二锁止件241穿过的通孔t2(如图5所示),第二锁止件241的第一端可以延伸穿过通孔t2,因此在用户的力的作用下扶手箱盖200与扶手箱本体100逐渐接合的过程中,第一配合部280逐渐容纳在第一凹部r1中,并且第二配合部281逐渐容纳在第二凹部r2中。当第一配合部280的顶端触碰到延伸穿过通孔t2的第二锁止件241时,第一配合部280推动第二锁止件241朝向与车辆行驶方向y相反的方向转动,其中“s”形第二锁止件241的第二端的转动使得原本保持并固定在第二锁止件241的凹部中的第二止动臂253被释放。此时,在复位弹簧290的作用下,第二驱动件260从例如图7和10所示的第二位置开始沿车辆横向方向x远离第一驱动件220平移,在平移过程中并且在第三齿轮255与第三齿条261、第四齿轮274与第四齿条262的啮合作用下,第二驱动件260带动第三销杆臂252和第二止动臂25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第四销杆臂27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三销杆臂25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销杆303朝向车辆行驶方向y移动,从而使第三销杆303延伸超出扶手箱盖200而被扶手箱本体100上的第三接合部283接收,使得扶手箱盖200通过第三销杆303与扶手箱本体100连接;第四销杆臂27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销杆304朝向与车辆行驶方向y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四销杆304延伸超出扶手箱盖200而被扶手箱本体100的连接件295上的第四接合部接收,使得扶手箱盖200通过第四销杆304与扶手箱本体100连接。由此,扶手箱盖200从第二侧112关闭,处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此时扶手箱盖200处于水平状态。
7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一枢转机构、第二枢转机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等部件以及它们各自包括的各个部件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而并不限制于示出或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附图仅以示例性方式示出,其它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效果的机构和部件同样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此外,仅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枢转机构、第一配合部等部件以实现仅单侧可打开的车辆扶手箱总成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另外,除了上述扶手箱盖的打开和关闭的人工致动方式以外,还可以包括可以实现电动打开和关闭扶手箱盖的电动驱动机构。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车辆仪表板上的按键或人机界面实现对第一按钮部和第二按钮部的致动。
7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如
上所述的车辆扶手箱总成10。应当理解,在不相互冲突的情况下,以上针对车辆扶手箱总成10阐述的所有实施方式、特征和优势同样地适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也就是说,上面所述的车辆扶手箱总成10的所有实施例及其变化都可以直接移转应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中,并直接结合于此,为了本公开的简洁起见,在此不再重复阐述。
7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从驾驶员侧或乘客侧打开扶手箱盖200,使用更加方便。而且,即便是车辆第二排座椅上的乘客也可以从他们需要的任一侧打开扶手箱盖,从而充分利用扶手箱本体的储物功能。
77.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在本技术文件中显示和描述,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实施例仅被用于作为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此想到的众多变形、改变及替代实施方式均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技术上可行的前提下,以上针对不同实施例所列举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另外实施例。因此,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可采用对在本技术文件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做的各种替换方案。
78.此外,可以看出,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一端/第二端等术语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对不同部分所采用的命名方式,并非旨在对所指部分的优先性/重要性或者具体结构进行任何限定,并且可以替换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其他合理命名方式。
79.在本技术中,反意连接词的使用旨在包括连接词。定或不定冠词的使用并不旨在指示基数。具体而言,对“该”对象或“一”和“一个”对象的引用旨在表示多个这样对象中可能的一个。此外,可以使用连接词“或”来传达同时存在的特征,而不是互斥方案。换句话说,连接词“或”应理解为包括“和/或”。术语“包括”是包容性的并且具有与“包含”相同的范围。
80.本技术文件意在说明如何使用所披露的技术以及各种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其所真实指向的以及所等同的范围和精神。并且,上述说明并非对所有可能进行穷举或将保护范围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教导,改变以及变化是可能的。所选择和说明的实施例提供了所述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实践应用的最佳说明,并且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所披露的技术用于各种可以想到的特定应用的各种改变。因此,在实质上不脱离本文描述的技术的精神和原理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种种变化和修改都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