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0825发布日期:2022-03-23 12:0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板。


背景技术:

2.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车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小孩,降低排气污染。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称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3.现有技术中,为达到汽车轻量化的目的,汽车的车门板大都选用铝合金门板。但是由于铝合金门板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道生产工序,包括成型、焊接、电泳、喷漆等,而每道工序需要不同的模具,因此,铝合金门板虽然能达到轻量化要求,但由于其生产工艺复杂,导致所使用的模具种类繁多,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冗杂的工序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此外,铝合金门板受到碰撞后,容易出现凹坑变形,修复难度较大,而且铝合金门板表面的防护漆开裂后,开裂部位的铝合金容易被氧化而发生锈蚀,使得门板容易脆裂,缩短了其使用寿命。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汽车门板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减少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易于维修、使用寿命长的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板。
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板,包括相连接的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组合形成车窗口,所述外板为smc外板;所述外板的密度小于1.6g/cm3。
7.上述技术方案的车门板中,外板为smc外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铝合金外板,在保证轻量化的基础上,简化了外板生产的工序,从而减少了生产外板所需的模具,能够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并且简化后的生产工序使得生产效率提高;此外,外板选用smc外板后,还方便维修,在受到轻微的挤压碰撞后,能够利用smc自身材料的弹性恢复外板原先的形状,避免形成凹坑,影响车门板的外观,且相比于铝合金板,不易发生氧化和锈蚀,从而延长了车门板的整体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进一步减小了外板的密度,从而有利于减轻外板的重量,实现车门板的轻量化,并保证了车门板良好的外观。
8.优选的,所述内板为smc内板或者pplgf内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减小了内板的重量,从而进一步实现车门板的轻量化,另一方面相比于铝合金内板,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无需进行防锈处理,从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避免发生氧化锈蚀,延长使用寿命。
10.优选的,所述smc内板的密度大于1.9g/cm3。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将内板限定为高密度smc内板,从而增加了其强度,保证了车门板结构的稳固性。
12.优选的,所述内板上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车窗口的下方。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件增加了车门板的整体结构强度,避免内板的下部受到过大负载而引起变形。
14.优选的,所述加强件设置有多个,所述内板的周向外缘中,位于所述车窗口下方的边缘为加强边缘,所述加强件沿所述加强边缘间隔分布。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板的下部设置多个加强件,用以支撑内板,保证内板和车门板的结构强度,从而加强车门板的结构,防止其变形损坏。
16.优选的,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围合形成与所述车窗口连通的密封腔,所述密封腔用于填充密封条且围设于所述车窗口的外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腔方便填充密封条,将车窗口处的玻璃车窗外周密封,防止杂质进入内板和外板之间,影响玻璃车窗的稳定升降。
18.优选的,所述内板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腔由与所述密封槽和所述外板围合形成。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车门板生产时,仅需在内板上开设密封槽,并利用外板与密封槽围合即可形成密封腔,简化生产工艺,同时兼顾外板的外观性。
20.优选的,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设置有供车窗沿铅垂方向滑动的导轨。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轨方便车窗口内的玻璃车窗沿铅垂方向进行稳定的升降移动。
22.优选的,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胶合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内板与外板之间的快速牢固连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车门板的产品质量。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外板选用smc外板,满足轻量化要求,有利于简化生产工序,减少模具的投资,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不仅如此,还提升了耐冲击性,利用自身的弹性在承受轻微挤压后能够恢复原状,避免形成凹坑,且易于维修,避免锈蚀和脆裂,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并通过降低外板密度,提升车门板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27.图3是实施例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图3的爆炸示意图;
29.图5是实施例1内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图2的a部放大图;
31.图7是实施例2内板的正视图;
32.图8是实施例3内板的后视图;
33.图中:1.内板,2.外板,2a.定位翻边,3.车窗口,4.加强件,5.密封槽,6.导轨,7.负压吸口,8.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5.实施例1
36.如图1-图6所示,实施例1的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板,包括胶合连接的内板1和外板2,内板1与外板2组合形成车窗口3,内板1和外板2均为smc板,其中内板1的密度为1.95g/cm3,外板2的密度为1.50g/cm3,内板1背对外板2的一侧设置有四个加强件4,加强件4为加强钢板,沿车窗口3下方的边缘间隔分布;内板1与外板2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闭环状的密封槽5,密封槽与外板2围合形成用于填充玻璃密封条的密封腔,密封腔围设于车窗口3的外侧;外板2上固定有导轨6,供安装于车窗口3内的车窗沿铅垂方向滑动。
37.该实施例中,车门板主要由内板1和外板2组成,且内板1和外板2均为smc板,从而满足了车门板的轻量化要求,减轻汽车行驶的能耗;相比于传统的铝合金门板,内板1和外板2生产材料为smc复合材料,采用手糊成型即可进行生产,因此不仅有利于简化工序,同时节省了生产工序中所需使用的模具,从而能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不仅如此,由于smc具有耐腐蚀性,相比于铝合金门板,该实施例中的内板1和外板2具有优越的防腐蚀性能,能够避免锈蚀氧化造成的车门板脆裂,从而延长了车门板的使用寿命;此外,内板1和外板2选用smc板后,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使车门板具有一定的耐冲击性,在受到轻微的碰撞或者挤压产生变形后,能够根据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到初始形状,从而避免在车门板的外观上形成凹坑,保证了车门板的外观效果和使用寿命;并且,该车门板易于修复维护,在发生局部损坏后,通过玻璃纤维和树脂即可对损坏的部位进行修补,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38.该实施例中,外板2的密度为1.50g/cm3,其属于低密度smc板,生产过程中材料具有优异的流动性,从而在实现轻量化生产的过程中兼顾了外观显示效果;而内板1的密度为1.95g/cm3,因此内板1属于高密度smc板,相比于其他的smc板,其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因此保证了车门板结构的稳固性,减少其发生变形的可能。需要说明的是,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内板2的密度在1.95g/cm3以上选择,外板1的密度在1.60 g/cm3以下选择。
39.外板2上固定有导轨6,通过导轨6,方便车窗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稳定的升降移动,防止其发生偏移;内板1上的密封槽5与外板2围合形成密封腔,用于填充密封条,防止杂物进入到内板1和外板2之间,从而有利于车窗的稳定升降移动,密封槽5仅需开设在内板1上,一方面避免外板2的成形显示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简化工序,无需在内板1和外板2上均开设密封槽5。
40.内板1上设置的四个加强件4有利于加强内板1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内板1与加强件4的连接部位承受负载过大而变形;加强件4为加强钢板,避免车门板整体厚度过大,加强钢板通过螺栓与内板1固定连接,从而方便了加强件4的安装。
41.外板2与内板1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闭环状的定位翻边2a,定位翻边2a的周向内壁与内板1的周向外缘相贴合,有利于生产过程中,内板1与外板2连接时,将二者进行定位,防止发生偏移或者相对滑动,有利于保证内板1与外板2精准对接,实现胶合连接,保证了车门板的生产质量。
42.对于该实施例,为了实现轻量化,并简化工序,减少模具投入并实现防腐蚀,外板1
也可以选择使用pplgf板,其同样能够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43.实施例2
44.如图7所示,实施例2的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板,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密封槽5的槽底设置有若干负压吸口7,负压吸口7为通孔状且间隔分布。
45.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密封槽5的槽底设置负压吸口7后,在车门板生产过程中,利用抽气装置从负压吸口7处持续抽气,吸取密封腔内的空气,使密封条与密封腔的腔壁紧密接触,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保证密封性,并抽取内板1与外板2间隙处的空气,使得内板1与外板2紧密贴合,加强胶合连接的效果,从而提高车门板的产品质量。
46.实施例3
47.如图8所示,实施例3的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板,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还包括连接架8,连接架8为钢架,与各加强件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8.该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架8将各加强件4连成一个整体,使得各加强件4同时承受负载,提升内板1的结构强度,防止变形损坏,从而提高该车门板的质量。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