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饰B柱的组合拉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1486发布日期:2022-07-23 08:1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饰B柱的组合拉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新型内饰b柱的组合拉手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内饰b 柱的组合拉手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商务车内饰b柱拉手大都采用纯塑料,表面皮纹处理,外观塑胶感强,内饰豪华感差;安装方面,在拉手的上下两端使用两颗螺栓固定在车身支架,再采用螺栓堵盖安装在拉手上遮挡螺栓保证外观圆润,滑移门开关单独放置在b柱的另一个位置。这种分件方式在上下两端存在堵盖和拉手本体的分缝线,拉手不是一个整体,不美观。
3.一些商用车的拉手也采用了整体拉手的方案,但必须从b柱内部打螺栓固定,拆卸时要先拆掉b柱上饰板或者前围饰板,不能单独拆装拉手,拆装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内饰b柱的组合拉手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饰b柱的组合拉手结构,包括b柱上饰板(1),在所述b柱上饰板(1)的一侧安设有拉手本体 (2);
6.在所述b柱上饰板(1)的一侧、所述拉手本体(2)的下端安设有电镀装饰件(4);
7.所述拉手本体(2)包括上、下两端;
8.在所述b柱上饰板(1)上、相对拉手本体(2)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拉手孔;
9.在所述b柱上饰板(1)的内壁上、对应拉手本体(2)的上下两端处安设有两个钣金支架(5),
10.在上侧的所述钣金支架(5)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菱形状的上钣金孔;
11.在所述拉手本体(2)上端的连接处安设有菱形状的凸起(8),
12.所述的凸起(8)穿过安设在b柱上饰板(1)上侧的拉手孔及菱形状的上钣金孔固定在所述的b柱上饰板(1)上。
13.进一步的,在所述拉手本体(2)下端的连接处安设有与钣金支架(5)外壁相适配的折叠处,在所述折叠处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螺栓孔;
14.在下侧所述的钣金支架(5)的内壁上安设有空心结构的焊接螺母(6),
15.所述的折叠处、下侧的钣金支架(5)及焊接螺母(6)通过穿设的螺栓(7) 进行固定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电镀装饰件(4)通过4个塑料一体式卡扣安设在b柱上饰板(1)和拉手本体(2)上,
17.在所述电镀装饰件(4)上还安设有滑移门开关(3);所述电镀装饰件(4) 与滑移门开关(3)形成一个总体。
18.进一步的,所述拉手本体(2)的原材料是使用pa66+gf30材质。
19.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采用真皮包覆工艺作为外观的组合拉手,与传
统塑料质感的拉手相比,在乘客体验,内饰豪华感方案都得到了提升。取消了上下两端的螺栓堵盖,以及b柱上饰板上单独的滑移门开关装配孔,集成为一个装饰件上安装到b柱上饰板上,移除了两条在外观上的分缝,提升了外观整体性,精致感得到提升;2、该组合拉手在提升了外观整体性的同时,与别的车型全包覆拉手相比较,可以单独拆卸,不用拆卸b柱上饰板上或前围饰板,便利性强,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安装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拉手本体上端插入钣金支架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拉手本体下端通过螺栓插入钣金支架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拉手本体与b柱上饰板的定位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定位图;
26.图中1是b柱上饰板,2是拉手本体,3是滑移门开关,4是电镀装饰件,5 是钣金支架,6是焊接螺母,7是螺栓,8是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内饰b柱的组合拉手结构,包括b柱上饰板1,在所述b柱上饰板1的一侧安设有拉手本体2;
29.在所述b柱上饰板1的一侧、所述拉手本体2的下端安设有电镀装饰件4;
30.所述拉手本体2包括上、下两端;
31.在所述b柱上饰板1上、相对拉手本体2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拉手孔;
32.在所述b柱上饰板1的内壁上、对应拉手本体2的上下两端处安设有两个钣金支架5,
33.在上侧的所述钣金支架5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菱形状的上钣金孔;
34.在所述拉手本体2上端的连接处安设有菱形状的凸起8,
35.所述的凸起8穿过安设在b柱上饰板1上侧的拉手孔及菱形状的上钣金孔固定在所述的b柱上饰板1上。
36.进一步的,在所述拉手本体2下端的连接处安设有与钣金支架5外壁相适配的折叠处,在所述折叠处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螺栓孔;
37.在下侧所述的钣金支架5的内壁上安设有空心结构的焊接螺母6,
38.所述的折叠处、下侧的钣金支架5及焊接螺母6通过穿设的螺栓7进行固定连接。
39.进一步的,所述电镀装饰件4通过4个塑料一体式卡扣安设在b柱上饰板1 和拉手本体2上,
40.在所述电镀装饰件4上还安设有滑移门开关3;所述电镀装饰件4与滑移门开关3形成一个总体。
41.进一步的,所述拉手本体2的原材料是使用pa66+gf30材质。
42.本实用新型在符合力学试验的前提下,该拉手设计目的为:
43.1、取消常规拉手上端的螺栓7堵盖,保留拉手上端的整体性,移除了螺栓 7堵盖与拉手本体2的分件边界;2、拉手本体2采用软质包覆,提升握持感,提升内饰豪华感;3、取消下端的螺栓7堵盖,将滑移门开关3安装结构和螺栓 7堵盖整合到一个装饰件上,移除了滑移门开关3和b柱上饰板1本体的分件边界,提升内饰精致感。
44.具体的:取消上端的螺栓7堵盖后,不打螺栓7固定,改为使用hook(菱形状的的凸起8)插入钣金支架5起到固定作用,装配方式为旋转装配;拉手本体2采用气辅成型工艺,表面手工包覆一层泡棉加真皮的复合表皮;拉手本体2 的下端采用打螺栓7固定,取消下端堵盖后设计一个装饰件,将滑移门开关3 安装到电镀装饰件4上,滑移门开关3与电镀装饰件4作为一个小总成安装到b 柱上饰板1与拉手本体2上,电镀装饰件4采用电镀工艺;
45.拉手本体2有严格的力学性能要求,为满足cae分析,拉手本体2的原材料使用pa66+gf30;该种材料硬度高,强度好,变形小,适用于各类骨架类零件;表面手工包覆泡棉+真皮的组合表皮,握感舒适,外观优美;下装饰件原材料采用pc+abs i类,表面电镀,外观金属光泽,豪华感强。
46.在拉手本体2的上端使用hook(菱形状的的凸起8)插入钣金孔起到固定作用,hook与钣金孔在车辆前后方向需至少有大于5mm的接触面;hook同时起到y向副基准的作用,与钣金支架5安装孔在y向的间隙留0.1mm;
47.拉手本体2的下端打螺栓7固定,打螺栓7部分的结构作为主定位,定位安装关系为与b柱上饰板1定位,与钣金支架5安装,与b柱柱上饰板1上的拉手留0.1mm间隙。
48.下端的电镀装饰件4采用4个塑料一体式卡扣与拉手本体2及b柱上饰板1 固定,设计两个定位销与拉手本体2固定。
49.如图1及图2所示,拉手本体2上下端均无螺栓7堵盖,b柱上饰板1无单独的滑移门开关3开孔,滑移门开关3安装结构集成到下装饰件上,本体2与下装饰件先后安装到钣金支架5及b柱上装饰板1上;分缝简单,整体性强,外观简洁大方。
50.如图3所示,拉手本体2的上端设计hook(菱形状的的凸起8)结构,在 b柱上饰板1开一个安装过孔,拉手本体2采用旋转装配的方式通过b柱上饰板 1上安装过孔插入钣金支架5的安装孔,hook前后两端均支撑在钣金支架5上,支撑面与钣金支架5留至少5mm的重叠量保证拉手在人为拽动时不会从钣金支架 5上脱出;hook与钣金支架5安装孔做副定位,留0.1mm间隙;拉手本体2的包覆表面与b柱上饰板1表面采用0间隙配合保证外观不会漏缝;做dmu装配运动分析,拉手本体2在装配运动过程中与b柱上饰板1无干涉,装配路径简单,易操作。
51.如图4及图5所示,拉手本体1的下端与钣金支架5采用打螺栓7的方式固定,b柱下饰板1开安装过孔,拉手本体2与b柱上饰板1过孔做主定位结构,间隙留0.1mm;装配过程为旋转装配,做dmu装配运动分析,拉手本体2在装配运动过程中与b柱上饰板1无干涉,上端插入钣金支架5下端也可以顺利的通过b柱上饰板1的过孔,装配过程无干涉,装配方式可行。
52.如所6示,下端装饰件设计4个塑料一体式卡扣分别安装到b柱上饰板1 及拉手本体2,在上端设计定位销起到与拉手本体2定位的作用,定位销设计在上端能最大程度保障电镀装饰件4与拉手本体2分件边界的配合稳定性;滑移门开关3首先安装到电镀装饰件4上,然后滑移门开关3与电镀装饰件4作为一个小总成继续安装,装配方式为正向安装,简单
易操作。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