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6840发布日期:2022-01-12 11:3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支持,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终端体验的问题,例如:车辆续驶里程短,车辆的碰撞安全以及车辆热失控安全等问题,因此,电动汽车的轻量化和集成化设计显的尤为重要。在相关技术中,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局部位置的电芯可能温升速率急增,造成起火甚至爆炸,热蔓延后会扩大热失控后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冷却结构并可实现主动热均衡,可以抑制电池包热失控后的热蔓延。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后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左门槛梁、所述右门槛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顺次排布且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顶部,所述顶板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且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所述液冷板内设置有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液冷流道并联设置。
5.由此,通过将液冷板设置于底盘的底部,并且在液冷板上设置至少两个并联的液冷流道,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底盘的空间,可以使车辆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还可以提升液冷板对多个电池单体的冷却效果。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冷流道包括:进液流道、多个分支流道和出液流道,多个所述分支流道并联设置且分别连接于所述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之间。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所述液冷流道的所述出液流道彼此靠近设置且两个所述出液流道的一端相连通,并且两个所述出液流道分别连接有一个出液接口。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流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分支流道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出液流道之间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分隔部,所述出液接口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一端。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流道包括:第一流道段和第二流道段,所述第一流道段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流道段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流道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段相连接且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进液接口的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流道
段的另一端均连接有进液接口。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流道连接有进液接口,所述出液流道连接有出液接口,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位于所述液冷板的同一端且间隔设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相对所述液冷板向上延伸。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中的一个设置有弯折头且另一个设置有竖直头。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设置于所述前横梁的前侧,或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设置于所述后横梁的后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护板,所述护板设置于所述液冷板的底部。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爆炸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爆炸图;
2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板的示意图;
21.图5是图4中a区域的示意图;
22.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23.图7是图6中b区域的示意图;
24.图8是图6中c区域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0-车辆;
27.10、车身;11、驾驶舱;
28.20、底盘;21、左门槛梁;212、进气口;2121、封盖件;213、出气口;2131、平衡阀;22、右门槛梁;23、前横梁;24、后横梁;25、容纳空间;251、子容纳空间;26-内隔梁;
29.30、液冷板;31、液冷流道;311、出液流道;3111、第一分隔部;312、分支流道;313、进液流道;3131、第一流道段;3132、第二流道段;32、出液接口;321、弯折头;33、进液接口;331、竖直头;34、顶板;
30.40、护板;50、电池单体;6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2.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车辆100可以为电动车
辆。
33.结合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主要包括:底盘20、液冷板30、顶板34和多个电池单体50,其中,底盘20可以主要包括: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前横梁23连接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之间,后横梁24连接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之间,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可以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25。具体地,车辆100上的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均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也就是说,即使不在车辆100上安装电池单体50,车辆100上也会存在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分别处于车辆100的左右两侧,用以分别和左右两侧的车门进行限位配合、在车辆100上限定出供驾驶员和乘客乘坐的空间以及其他作用,此处不作赘述。
34.进一步地,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设置分别设置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的前后两端之间,从而可以使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将围成的区域与车辆100上的其他区域分隔开,可以保证车辆100的可靠性。
35.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共同限定出的区域为容纳空间25,液冷板30设置于底盘20的底部,并且封闭容纳空间25的底部,顶板34设置于底盘20的顶部,并且与液冷板30上下相对设置,顶板34封闭容纳空间25的顶部,多个电池单体50顺次排布,并且相连接,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内。具体地,将顶板34与液冷板30分别设置于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并且分别将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密封,可以保证容纳空间25的密闭性。
36.如此设置,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一方面可以使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左右方向上的位移,使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使顶板34和液冷板30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可以防止多个电池单体50在车辆100上的安装设置发生位移,导致电池单体50发生故障,甚至安全事故,这样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以及车辆100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7.另一方面,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相互连接,并且连接处的密封性均较好,将顶板34和液冷板30分别设置于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后,还可以使顶板34与液冷板30分别将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进行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整体与外界隔开,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与外界隔开,可以防止外界异物的侵蚀以及外力的冲击损坏多个电池单体50,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进而可以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38.另外,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均与电池单体50隔热,这样可以在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防止热量通过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向外传递,导致车辆100周围的用户受到伤害,或者导致车辆100上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相邻的部件被损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9.结合图2、图3和图6所示,底盘20还可以主要包括:内隔梁26,内隔梁26设置于容纳空间25,并且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具体地,通过设置内隔梁26,使内隔梁26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分成与子容纳空间251数量相同,并且形状和体积相适配的多个部分后,与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一
一对应,并且安装设置于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中。
40.如此设置,在不影响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上稳定可靠设置的前提下,一方面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与外界接触换热的面积,具体而言,容纳空间25中不存在内隔梁26时,多个电池单体50仅仅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4和液冷板30进行接触换热降温,在将内隔梁26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多个电池单体50不仅可以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4和液冷板30进行稳定接触换热降温,还可以与内隔梁26进行接触换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多个电池单体50工作时的温度,进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
41.另一方面,内隔梁26可以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在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50温度急剧升高,甚至发生着火时,内隔梁26可以将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隔开,可以阻止高温或者火势从此子容纳空间251蔓延至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以及车辆100的可靠性。
42.另外,内隔梁26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升底盘20的结构强度的作用,这样可以提升容纳空间25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进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中安装设置的可靠性。
43.进一步地,顶板34与护板40也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也就是说,即使多个电池单体50不设置于车辆100,车辆100上也会设置有顶板34与护板40,护板40可以将车辆100与车辆100底部的路面间隔开,防止路面上的异物损坏车辆100的零件,顶板34可以供车辆100上其他部件的安装设置,以及可以供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
44.如此,限定以及密封容纳空间25的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4和护板40均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即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4和护板40不是车辆100专门为了安装设置多个电池单体50而单独设置的结构,而是在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4和护板40不丧失其各自在车辆100上的作用的同时,共同限定以及密封出容纳空间25,以稳定可靠地安装设置多个电池单体50。
45.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34和护板40的结构以及功能,可以优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车辆100上用以设置电池单体50的结构种类和数量,从而不仅可降低车辆100的重量,可以提升车辆100的续航里程,而且还可以降低车辆100的生产成本。
46.另外,将多个电池单体50顺次地排布,并且相互连接,其中,多个电池单体50的顺次排布可以为成排和/或成列地排布,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池单体50成排地排布可以为沿前后方向排布,多个电池单体50成列地排布可以为沿左右方向排布,这样不仅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中的设置顺应容纳空间25的形状进行排布,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在车辆100上设置的集成度,使多个电池单体50更加紧凑,可以在容纳空间25体积一定的前提下,使容纳空间25可以设置更多的电池单体50,从而可以在不改变车辆100体积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续航里程,而且还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之间更加稳定,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47.进一步地,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
容纳空间25相连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电池单体50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容纳空间25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可以先进入排气通道中,由于排气通道与外界相连通,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排气通道进排向外界,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中排向外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来进行排气,无需设置其他的部件,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另外,这样还可以缩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流向外部的路径,可以提升排气效率。
48.结合图2、图3和图6所示,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进气口212和出气口213,排气通道连通在进气口212和出气口213之间,进气口212设置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并且出气口213设置于外侧壁。具体地,由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为限定容纳空间25的一部分,所以直接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上开设进气口212,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壁上开设与进气口212相对应的出气口213,当电池单体50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直接通过左门槛梁21或右门槛梁22内侧壁上的进气口212进入排气通道中,并且通过左门槛梁21或右门槛梁22的外侧壁上的出气口213流向外部,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左门槛梁21或右门槛梁22内外侧壁上的可用空间,而且还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到外部的路径更加简单直接,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排气通道的排气效率。
49.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液冷板30内设置有液冷流道31,液冷流道3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液冷流道31并联设置。具体地,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多个电池单体50与液冷板30朝向容纳空间25的一侧通过导热胶或导热结构胶紧密接触。并联设置相比串联,在热失控后,可以加速温度均衡,避免局部热量集中导致热扩散蔓延,从而可以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50.由此,通过将液冷板30设置于底盘20的底部,并且在液冷板30上设置至少两个并联的液冷流道31,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底盘20的空间,可以使车辆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还可以提升液冷板30对多个电池单体50的冷却效果。
51.结合图4所示,液冷流道31可以主要包括:出液流道311、多个分支流道312和进液流道313,多个分支流道312并联设置,并且分别连接于出液流道311和进液流道313之间。具体地,冷却液可以通过进液流道313流入液冷板30,冷却液在进液流道313中流动时,可以流向分支流道312,多个分支流道312并联设置,分支流道312中的冷却液可以对多个电池单体50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冷却液吸收了电池单体50的热量后,可以进入出液流道311,并且从出液流道311中流出,从而可以形成循环水路。
52.需要说明的是,车辆100上设置有主动冷却控制系统,当局部电芯发生热失控时,主动冷却控制系统启动12v水泵为冷却循环提供动力,热管理系统的不同阀定向开启,对电池进行循环冷却,冷却液从进液流道313流出后进行降温,继续流向液冷流道31中对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稳定地降温,从而实现对多个电池单体50的冷却循环,在循环过程中起到电芯间的热量均衡,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电池发生热失控后发生热蔓延的风险。
53.结合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液冷流道31的出液流道311彼此靠近设置,并且两个出液流道311的一端相连通,并且连接有一个出液接口32。具体地,通过将两个出液流道311的
一端相连通,并且使两个出液流道311连接一个出液接口32,冷却液可以从出液接口32流向两个出液流道311中,并且通过两个出液流道311分别流向与其相对应地分支流道312中,这样不仅可以使液冷流道31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还可以提升冷却液在液冷流道31中的流动效率。
54.结合图4所示,进液流道313沿前后方向延伸,分支流道312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出液流道311之间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分隔部3111,出液接口32对应设置有第一分隔部3111的一端。具体地,冷却液通过两个进液流道313流入液冷板30后,两个相邻的进液流道313中的一个与左侧的分支流道312相连通,另一个与右侧的分支流道312相连通,冷却液在从前向后流动的过程中,被分别导向与其所在进液流道313相连通的分支流道312中,分支流道312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均匀稳定地接触,冷却液可以持续地吸收电池单体50的热量,从而可以使液冷板30对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充分均匀的散热。
55.进一步地,冷却液在左侧和右侧的分支流道312中对电池单体进行冷却降温后,可以被导至出液流道311中,通过在两个出液流道311之间设置第一分隔部3111,可以使第一分隔部3111对两个出液流道311之间的冷却液分隔开,从而可以在保证冷却液对电池单体50冷却作用的稳定性的前提下,提升冷却液的流速,从而可以提升液冷板30的可靠性。
56.结合图4所示,进液流道313可以主要包括:第一流道段3131和第二流道段3132,第一流道段313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流道段3132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流道段3131的一端与第二流道段3132相连接,并且另一端朝向靠近进液接口33的方向延伸,每个第二流道段3132的另一端均连接有进液接口33。具体地,冷却液可以从进液接口33流之第一流道段3131,并且通过第一流道段3131流向第二流道段3132,最后从第二流道段3132流向分支流道312后,从出液流道311流出,最后流进出液接口32,从而实现冷却液在液冷板30上的冷却循环,这样可以提升液冷板30的结构可靠性。
57.结合图3和图4所示,进液流道313连接有进液接口33,出液流道311连接有出液接口32,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33位于液冷板30的同一端,并且间隔设置。具体地,通过将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33设置于液冷板30的同一端,不仅可以方便液冷板30的进液和出液,可以提升液冷板30的冷却降温的效率,而且还可以使液冷板30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提升车辆100的结构可靠性
58.结合图3和图4所示,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33相对液冷板30向上延伸,这样不仅可以使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33凸出液冷板30设置,从而可以方便冷却液的进液与出液,可以防止冷却液进液和出液时发生少量泄漏,冷却液直接遗留在液冷板30上,降低液冷板30的可靠性。
59.结合图3和图4所示,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33中的一个设置有弯折头321,并且另一个设置有竖直头331,这样可以使与进液接口33连接的管路,和与出液接口32连接的管路相互错开,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方便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33的进液和出液。
60.结合图3和图4所示,将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33设置于前横梁23的前侧,或者将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33设置于后横梁24的后侧,可以根据不同车辆100具体的结构布置选择性地设置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33的位置,不仅可以方便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33的进液与出液,而且还可以使车辆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提升出液接口32和进液接口
33的适用性。
61.结合图1-图4所示,车辆100还可以主要包括:护板40,护板40设置于液冷板30的底部。具体地,将护板40设置于液冷板30的底部,可以使护板40对液冷板30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这样可以防止外力冲击液冷板30,导致液冷板30发生损坏,造成液冷板30无法对多个电池单体50形成有效地换热降温,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液冷板30的可靠性。其中,护板40可以为高强度的钢材或铝合金材料,并且在护板40的表面喷涂装甲层,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护板40的结构强度,以及可以提升护板40对液冷板30的保护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
62.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护板40和液冷板30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60,液冷板30与护板40间的空气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密封件60可以为密封胶或者密封条。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进气口212设置有封盖件2121,封盖件2121可开闭地设置于进气口212。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可以使封盖件2121将进气口212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防止车辆100在进行组装生产时,异物将进气口212堵住,影响进气口212的通畅,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封盖件2121可以打开进气口212,从而使容纳空间25中的高温高压的烟雾和火流从进气口212排出,这样可以使封盖件2121保证电池单体50热失控时,高温高压的烟雾会火流从进气口212中排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6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封盖件2121和进气口212之间设置有可断开的弱化结构部。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可以使封盖件2121将进气口212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防止车辆100在进行组装生产时,异物将进气口212堵住,影响进气口212的通畅,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瞬间融化弱化结构部,从而实现进气口212的导通,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电池单体50出现热失控时,容纳空间25与排气通道的导通,而且导通原理相对简单,可以方便实施。其中,可断开的弱化结构部可以为堵头、贴膜和网罩,包括但不限于此,此处不作赘述。
6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封盖件2121设置有透气孔。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可以使封盖件2121将进气口212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防止车辆100在进行组装生产时,异物将进气口212堵住,影响进气口212的出气,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可以从封盖件2121的透气孔排出,这样可以保证电池单体50出现热失控时,容纳空间25与排气通道的导通,可以提升封盖件2121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容纳空间25也可以与排气通道通过封盖件2121的透气孔相导通。
66.结合图1、图2、图3和图6所示,出气口213设置有平衡阀2131,平衡阀2131可以对排气通道中的压力进行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性地调节出气口213的排气量,例如:当排气通道中的气压较高时,平衡阀2131可以控制出气口213增大单位时间内排出的高温高压的烟雾和火流的量,从而可以快速降低排气通道中的气压,使排气通道和容纳空间25的结构保持稳定,当排气通道中的气压较小,与外部气压相接近时,平衡阀2131可以控制出气口213减小单位时间内排出的高温高压的烟雾和火流的量,直至排气通道中的气压与外部气压相等时,平衡阀2131控制出气口213停止排气,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排气通道的排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67.进一步地,平衡阀2131设置有防水透气膜,这样可以在防止水与平衡阀2131相接触,侵蚀损坏平衡阀2131的前提下,使平衡阀2131可以通过防水透气膜对排气通道中的气压进行持续可靠地测量,可以防止防水透气膜影响平衡阀2131的正常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平衡阀2131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6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7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