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荷用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4399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横沟5S相对于外 侧中间横沟5Mo在轮胎周向上以大约一半的间距错位。对于这种胎面部2而言,陆地部4 的轴向宽度最大的位置与陆地部4的轴向宽度最小的位置在轮胎轴向上交替配置。因此, 沿轮胎轴向相邻的陆地部4、4彼此均衡地连结,能够将陆地部4的变形抑制为较小,从而能 够进一步提高节油性能。
[0074] 这里,"间距"是指由一个花纹块要素6和与其相邻的一个横沟5构成的图案单元。 "大约一半的间距"至少包含一个间距p的4〇%~6〇%左右的长度。
[0075] 作为更加优选的形态,本实施方式的各陆地部4例如包含40个~50个间距P。一 般的重载荷用轮胎的间距P约为60个左右。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与一般的重载荷用轮 胎相比,具有较少的间距P。这种轮胎提高了各陆地部4的周向刚性,其节油性能优异。
[0076] 作为更加优选的形态,优选各间距P的沿着轮胎周向的最大长度的例如85%~ 95%的范围被花纹块要素6占据。在花纹块要素6占据的范围不足85%的情况下,陆地部4 的刚性减小,节油性能有可能下降。反之,在花纹块要素6占据的范围大于95%的情况下, 排水性变差,湿路性能有可能下降。
[0077] 如图1、图3或者图4所示,中间主沟3M具有比胎冠主沟3C的锯齿振幅CWl以及 胎肩主沟3S的锯齿振幅SWl大的锯齿振幅MW1。一般情况下,在直行时以及转弯时的双方, 在中间主沟3M的两侧的内侧中间陆地部4Mi以及外侧中间陆地部4Mo作用有较大的接地 压力,容易产生橡胶剥落。在本发明中,通过使中间主沟3M的锯齿振幅MWl相对增大,能够 促进内侧中间陆地部4Mi以及外侧中间陆地部4Mo的变形,使应力缓和,从而能够提供较高 的耐橡胶剥落性能。
[0078] 从排水性以及牵引性能的观点考虑,优选胎冠主沟3C的锯齿振幅CWl例如设定为 处于胎面宽度TW的1%~3%的范围。从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胎肩主沟3S的锯齿振幅 SWl例如处于胎面宽度TW的1 %~3%的范围。
[0079] 优选中间主沟3M的锯齿振幅MWl例如处于胎面宽度TW的3 %~5 %的范围。在 中间主沟3M的锯齿振幅丽1不足胎面宽度TW的3 %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耐橡胶 剥落性能的提高效果。反之,在中间主沟3M的锯齿振幅MWl比胎面宽度TW的5%大的情况 下,花纹块要素6的轴向刚性有可能过度下降。
[0080] 如图2所示,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耐橡胶剥落性能,优选中间主沟3M的沟深MDl比 胎冠主沟3C的沟深⑶1以及胎肩主沟3S的沟深SDl小。沟深MDl优选为4. Omm以上,更 优选为6. Omm以上,另外,优选为13. Omm以下,更优选为11. Omm以下。
[0081] 为了进一步改善耐橡胶剥落性能,如图3所示,优选在中间主沟3M、内侧中间横沟 5Mi以及外侧中间横沟5Mo的沟底设置中间沟底刀槽花纹7M。
[0082] 中间沟底刀槽花纹7M例如包括第一沟底刀槽花纹7Mi与第二沟底刀槽花纹7Mo。
[0083] 第一沟底刀槽花纹7Mi例如从中间主沟3M朝内侧中间横沟5Mi延伸。在更具体的 形态中,第一沟底刀槽花纹7Mi以在内侧顶部3Mi弯曲的方式延伸,并具有锐角交叉部8i, 其中,内侧中间横沟5Mi与中间主沟3M在内侧顶部3Mi以锐角交叉。
[0084] 第二沟底刀槽花纹7Mo从中间主沟3M朝外侧中间横沟5Mo延伸。在更具体的形 态中,第二沟底刀槽花纹7Mo例如在外侧顶部3Mo弯曲,并具有钝角交叉部8〇,其中,外侧中 间横沟5Mo与中间主沟3M在外侧顶部3Mo以钝角交叉。
[0085] 第一沟底刀槽花纹7Mi以及第二沟底刀槽花纹7Mo抑制内侧中间陆地部4Mi以及 外侧中间陆地部4Mo的刚性过度提高。因此,促进了中间花纹块要素6Mi、6Mo相对的变形, 使应力缓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耐橡胶剥落性能。另外,与外侧中间陆地部4Mo相比,在内 侧中间陆地部4Mi作用有更大的接地压力。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沟底刀槽花纹7Mi利用锐 角交叉部8i而使内侧中间陆地部4Mi的轴向刚性相对降低。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内侧中 间花纹块要素6Mi的变形,使应力缓和,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耐橡胶剥落性能。
[0086] 优选第一沟底刀槽花纹7Mi与第二沟底刀槽花纹7Mo例如在轮胎周向上交替配 置。第一沟底刀槽花纹7Mi与第二沟底刀槽花纹7Mo不相互连通,因此,内侧中间陆地部 4Mi以及外侧中间陆地部4Mo的周向刚性过度降低的情况得以抑制。这有助于节油性能的 维持或者改善。
[0087] 此外,对于从胎面部2的表面开始测定的到第一沟底刀槽花纹7Mi的底部的深度 D3(图11所示)、以及从胎面部2的表面开始测定的到第二沟底刀槽花纹7Mo的底部的深 度而言,优选例如处于胎冠主沟3C的沟深⑶1的70%~90%的范围。
[0088] [第二实施方式]
[0089] 接下来,基于图8等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 中,应当注意的是,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或者通用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 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0090] 图8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图9示出图8的E - E线截面的局 部放大图,图10示出图8中的中间陆地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图11示出图10的F - F线 截面的放大图。此外,图10中的B - B线、C 一 C线、D - D线的各截面已经在图5、图7以 及图6中示出。
[0091] 如图8~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主沟3M设置有第一连结部10以及 第二连结部11。
[0092] 中间主沟3M包括:第一倾斜部21 ;以及第二倾斜部22,其相对于第一倾斜部21朝 相反方向倾斜,且其轮胎周向长度比第一倾斜部21的轮胎周向长度小。在本实施方式中, 第一连结部10设置于第一倾斜部21,第二连结部11设置于第二倾斜部22。
[0093] 第一连结部10通过使第一倾斜部21的一部分沟底隆起而形成。第一连结部10 例如在胎面部2的第一磨损状态(初期磨损状态)下在接地面露出。由此,将在轮胎轴向 上相邻的内侧中间花纹块要素6Mi与外侧中间花纹块要素6Mo连结。在图12中,示出了胎 冠主沟3C的沟深⑶1相对于新品时变为70%~80%左右的第一磨损状态。在图12中,着 色较淡的部分表示未与路面接触的部分。如图12所示,中间陆地部4M经由第一连结部10 而将在轮胎轴向上相邻的内侧中间花纹块要素6Mi与外侧中间花纹块要素6Mo彼此连结, 从而形成多个中间连结花纹块要素6M。
[0094] 这种第一连结部10提高了磨损初期的中间陆地部4M的刚性。一般情况下,呈现 出在内侧中间花纹块要素6Mi以及外侧中间花纹块要素6Mo容易产生不均匀磨损的趋势。 在本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中,第一磨损状态下的中间陆地部4M的刚性得以提高, 不均匀磨损得以抑制。
[0095] 如图9所示,优选第一连结部10的深度Dl例如处于胎冠主沟3C的沟深⑶1的 15%~40%的范围。在上述深度Dl不足上述沟深CDl的15%的情况下,新品时的轮胎的 湿路性能有可能下降。反之,在上述沟深Dl比上述沟深⑶1的40%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在 内侧中间花纹块要素6Mi或者外侧中间花纹块要素6Mo产生不均匀磨损。
[0096] 第二连结部11通过使第二倾斜部22的一部分沟底隆起而形成。第二连结部11 例如在胎面部2的第二磨损状态(磨损中期)下在接地面露出。即,第二连结部11略微滞 后于第一连结部而在接地面露出。由此,若处于磨损中期,则第二连结部11使中间连结花 纹块要素6M沿轮胎周向连续而形成沿轮胎周向连续的中间肋MR。
[0097] 在图13中,示出了胎冠主沟3C的沟深⑶1变为未使用时的40%~60%左右的第 二磨损状态下的胎面部2。在图13中,着色的部分也表示未与路面接触的沟。如图13所 示,第二连结部11使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间连结花纹块要素6M连续,从而形成中间肋 MR。由此,在胎面部2的第二磨损状态下,更进一步提高了中间陆地部4M的刚性,从而不均 匀磨损得以抑制。
[0098] 如上所述,从第一磨损状态到第二磨损状态,本实施方式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的 中间陆地部的刚性逐渐提高,此处的不均匀磨损得以抑制,进而轮胎寿命得以提高。另外, 利用第一连结部10以及第二连结部11来提高中间陆地部4M的刚性,将胎面部2的变形量 抑制为较小,因此,减少了能量损失,还提高了节油性能。
[0099] 如图11所示,对于第二连结部11的深度D2而言,优选其例如比第一连结部10的 深度Dl大、且比各横沟5的沟深小。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连结部11的深度D2例如处于胎 冠主沟3C的沟深⑶1的30 %~60 %的范围。
[0100] 返回到图8,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且在内侧中间横沟5Mi以及外侧中间横沟5Mo 设置有第三连结部12。第三连结部12通过使内侧中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