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7895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动力总成对车体的悬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例如,作为行驶驱动源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电动机等动力总成为了抑制在其驱动时振动传递到车体,一般情况下借助橡胶等弹性支承体将其固定到车体上。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将部件安装架架设在车辆的左右纵梁上进行固定,并借助电动机支架(弹性支承体)将电动机弹性支承在固定于该部件安装架及车体的中梁上。电动机配置在部件安装架的下方。另外,用于对电动机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单元固定在部件安装架的上部。
[0004]然而,作为对电动机等动力总成那样产生振动且较重的设备进行支承的方法,开发有各种支承方法。
[0005]例如,在围着动力总成的重心的3点以上的位置上支承负载的重心支承方式、和在动力总成的重心上沿惯性主轴方向排列的2点上支承动力总成的负载,并在I点上对动力总成的摇晃方向进行支承的摆式是已知的。
[0006]在上述那样的摆式中,由于通过2个弹性支承体支承动力总成的重量,并通过另外的弹性支承体支承动力总成驱动时的反力,因此结合重量及动力总成的驱动反力,能够容易地适当设置各个弹性支承体的刚度等规格。
[0007]但是,在摆式中,由于通过2个弹性支承体支承电动机的重量,因此相对于通过3个以上的弹性支承体进行支承的重心支承方式,其输入负载大,必须提高刚度,因而存在阻尼振动性能降低、传递到车体的振动增加的可能性。于是,在这样的摆式中,要求更能抑制振动从动力总成传递到车体的悬置结构。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10252号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设置弹性支承体、且抑制振动传递到车体的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其用于安装行驶驱动用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支承架;第一弹性支承体,将所述支承架弹性支承于所述车体;一对第二弹性支承体,在所述动力总成的沿惯性主轴方向彼此间隔的位置上,该一对第二弹性支承体将所述动力总成弹性支承于所述支承架;以及第三弹性支承体,将所述动力总成弹性支承于所述车体,并抑制所述动力总成在摇晃方向上移动。
[0013]也可以是,第二弹性支承体将所述动力总成的重量弹性支承于所述支承架。
[0014]根据上述结构,安装在车辆上的动力总成通过一对第二弹性支承体在惯性主轴方向相间隔的位置上支承其重量,同时通过第三弹性支承体抑制动力总成在摇晃方向的移动,因此通过所谓的摆式,能够由第二弹性支承体和第三弹性支承体分别支承动力总成的重量和摇晃,该第二弹性支承体及第三弹性支承体的刚度等规格的设置变得容易。
[0015]进而,由于动力总成借助第二弹性支承体支承于支承架,且支承架借助第一弹性支承体支承于车体,因此能够利用双重的弹性支承体支承动力总成的重量,从而能够抑制振动从动力总成传递到车体。
[0016]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弹性支承体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支承体的刚度。
[0017]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弹性支承体的刚度大于第二弹性支承体的刚度,因此能够抑制支承架移动,缩小支承架周围的缝隙,并且能够通过第二弹性支承体充分抑制振动在支承架和动力总成之间传递。
[0018]也可以是,所述动力总成的辅机固定在所述支承架上。
[0019]这种情况下,由于动力总成的辅机安装在支承架上,因此能够相对于车体对动力总成的辅机进行弹性支承,即使辅机产生振动,也能够抑制振动从辅机传递到车体。另外,由于支承架上固定有重物,因此惯性质量增加,从而能够抑制支承架的振动,并进一步抑制振动从动力总成传递到车体。
[0020]也可以是,所述辅机包括逆变器、蓄电池、快速充电器中的至少一个。
[0021]也可以是,所述动力总成配置在比所述支承架靠下方的位置,所述第二弹性支承体在所述支承架的上方弹性支承所述动力总成。
[0022]这种情况下,由于动力总成与第二弹性支承体对支承架的支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间隔配置,因此,例如即使动力总成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也能够通过第二弹性支承体中些微的支承力抑制动力总成的移动。因而,能够较低地设置第二弹性支承体的刚度,并进一步抑制振动从动力总成经由第二弹性支承体传递到车体。
[0023]也可以是,所述支承架在沿车辆横向上彼此间隔的一对侧架之间沿车辆横向延伸,该支承架的两个端部分别借助所述第一弹性支承体支承于所述侧架,所述动力总成配置在所述一对侧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支承体在所述动力总成的车辆横向外侧弹性支承所述动力总成。
[0024]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第二弹性支承体在动力总成的横向外侧支承动力总成,因此该支承位置位于支承架的左右端部的侧架的支承位置附近,从而能够抑制支承架的所需强度。
[0025]也可以是,所述支承架具有沿车辆横向延伸且在沿车辆纵向彼此间隔配置的两根横梁,所述动力总成的重心在车辆纵向上的位置位于所述两根横梁之间,所述第二弹性支承体在所述两根横梁的车辆纵向之间支承所述动力总成。
[0026]这种情况下,由于动力总成的重心在车辆纵向上的位置以及第二弹性支承体对动力总成的支承位置位于支承架的两根横梁之间、即支承架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因此能够缩短动力总成的重心与第二弹性支承体对动力总成的支承位置在车辆纵向上的偏距,从而第二弹性支承体能够有效地支承动力总成的重量,并且能够更低地设置第二弹性支承体的刚度,进一步抑制振动的传递。
[0027]也可以是,所述动力总成配置为所述惯性主轴方向与车辆横向一致。
[0028]这种情况下,由于动力总成的惯性主轴方向为车辆横向,因此在水平安装动力总成的车辆中,容易设置用于支承动力总成的各个弹性支承体,同时能够抑制振动从动力总成传递到车体。
[0029]也可以是,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减速器以及行驶驱动用的电动机。
[0030]这种情况下,在以电动机作为行驶驱动源的电动汽车中,容易设置对由电动机及减速器构成的动力总成进行支承的各个弹性支承体,同时能够抑制振动从动力总成传递到车体。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示出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车辆前部的内部结构的顶视图。
[0032]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内部结构的前视图。
[0033]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0034]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动力总成的支承结构的俯视图。
[0035]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EV架的支承部的结构的截面图。
[0036]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总成的支承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2 电动机3 侧架(车体)
[0039]7 减速器10 动力总成
[0040]20 EV架(支承架)
[0041 ] 27 第一橡胶衬套(第一弹性支承体)
[0042]29 第二橡胶衬套(第二弹性支承体)
[0043]31 防滚杆(第三弹性支承体) 21 左右梁(横梁)
[0044]25 逆变器(辅机)26 辅机
[0045]30 悬架(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7]图1是示出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车辆前部的内部结构的顶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内部结构的前视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动力总成的支承结构的俯视图。
[0048]如图1?4所示,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的车辆I是具备电动机2作为行驶驱动源的电动汽车。
[0049]车辆I具备在横向上彼此间隔并沿车辆纵向延伸的一对侧架3 (车体)。
[0050]侧架3在车辆纵向的中心部中位于车室4的下方,并在车室4的前方往上倾斜弯曲。并且,侧架3在车辆的左右前轮5之间大致水平延伸,并通过横梁6在前端部相互连接。
[0051]在车辆前部,由电动机2及减速器7 —体构成的动力总成10安装在一对侧架3之间。
[0052]电动机2及减速器7在侧架3的下方沿车辆横向排列配置。减速器7的输出轴为驱动车辆的左右前轮5的前驱动轴11,并沿车辆横向延伸配置。另外,未图示的电动机2的输出轴及减速器7的输入轴也与前驱动轴11相平行地、沿车辆横向延伸配置。
[0053]动力总成10借助EV架20 (支承架)支承在侧架3上。
[0054]EV架20包括:两根左右梁21 (横梁),在车辆纵向上相间隔并以架设在左右的侧架3之间的方式沿车辆横向延伸;以及两根前后梁22,在左右侧架3的各自内侧附近沿车辆纵向延伸,并连接两根左右梁21。
[0055]EV架20的上部固定有驱动控制电动机2的逆变器25 (辅机)、经由该逆变器25供给电力以驱动电动机2的蓄电池和用于对该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快速充电器等辅机26。
[0056]此外,逆变器25和辅机26的外壳固定在两根左右梁21两者上,用作EV架20的强度部件的一部分。
[0057]EV车架20在两根左右梁21的两个端部分别借助第一橡胶衬套27 (第一弹性支承体)支承在侧架3上。
[0058]动力总成10上固定有从其重心位置G的上部的左右侧面向左右外侧上方倾斜延伸的两根电动机支承托架28。电动机支承托架28的顶端进一步向上延伸,并在EV架20的上方借助第二橡胶衬套29 (第二弹性支承体)支承在前后梁22上。
[0059]另外,在动力总成10的后方,设置有沿车辆横向延伸的、固定在左右的侧架3上的悬架(suspe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