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尾门的车身构造

文档序号:9776788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带尾门的车身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带尾门的车身构造,其具有对车辆的后部开口进行开闭的尾门,并具有将尾门保持在关闭位置的R锁装置及闩眼。
【背景技术】
[0002]在带尾门的车身构造中,具有如下结构:在车辆的后部设有对后部开口进行开闭的尾门,在尾门的下部设有闩锁装置,在车辆的后部设有闩眼。在尾门关闭的状态下,闩锁装置与闩眼卡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另一方面,在带侧门的车身构造中,具有如下结构:在车辆侧设有闩锁装置,在车门侧设有闩眼。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闩锁装置与闩眼卡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39920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69903号公报
[0008]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带尾门的车身构造中考虑到由于闩锁装置设在尾门的下部,所以闩锁装置会因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载荷而损坏。
[0009]尤其,在车辆的后部中,后部开口的下缘部配置得比后保险杠低,尾门的下部配置在后保险杠的位置的情况下,担心从车辆后方碰撞的车辆的前保险杠和闩锁装置的位置成为相同的高度。
[0010]作为抑制基于来自车辆后方的碰撞载荷造成的闩锁装置损坏的方法,考虑到如专利文献2的带侧门的车身构造那样地,在车辆侧设置闩锁装置,在车门侧设置闩眼。
[0011]但是,即使在车辆侧设置闩锁装置,在尾门因碰撞载荷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担心变形的尾门也会与闩锁装置发生干涉。

【发明内容】

[0012]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带尾门的车身构造,其在尾门因碰撞载荷变形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变形的尾门与闩锁装置发生干涉。
[0013]技术方案I的发明提供一种带尾门的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设在车辆的后部的后部开口 ;对该后部开口进行开闭的尾门;设在所述尾门上的闩眼;和设在所述车辆上且与所述闩眼卡合的闩锁装置,在所述车辆的后部具有闭合截面状的后下车架,其形成所述后部开口的下缘部且沿车宽方向连续地延伸,所述后下车架的后端部设在所述尾门的车辆前方,并且从车辆后方观察而与所述尾门重叠,所述闩锁装置与所述后下车架的后端部相比设在车辆前方。
[0014]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安装在所述后下车架的上表面。
[0015]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后下车架上安装有分体的托架,所述托架设在所述闩锁装置的上方。
[0016]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具有覆盖所述闩锁装置的踏板装饰件,所述踏板装饰件覆盖所述托架。
[0017]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踏板装饰件的前表面设有维护保养所述闩锁装置的维修开口,所述维修开口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所述闩锁装置相对。
[0018]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具有:与所述后部开口连通的副车门开口 ;和对该副车门开口进行开闭的副车门,所述副车门设在从车辆后方观察而与所述闩锁装置重叠的位置。
[0019]技术方案7的特征在于,所述副车门从车辆后方与所述后下车架的后端部重合。
[0020]技术方案8的特征在于,所述后下车架使外面板和内面板的各凸缘接合而形成为闭合截面,在所述后下车架的后端部中,所述外面板的凸缘及所述内面板的凸缘的接合凸缘沿车辆前后方向鼓出。
[0021]技术方案9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闩锁装置中,设有供所述闩眼插入的闩眼插入孔,所述闩眼插入孔的车宽方向两侧紧固在所述后下车架上。
[0022]发明效果
[0023]在技术方案I的发明中,在车辆的后部具有闭合截面状的后下车架,将后下车架的后端部设在尾门的车辆前方。而且,将闩锁装置与后下车架的后端部相比设在车辆前方。
[0024]因此,在尾门因碰撞载荷而向车辆前方侧变形的情况下,变形的尾门会与后下车架的后端部抵接。由此,能够抑制变形的尾门侵入至闩锁装置侧,能够防止尾门与闩锁装置发生干涉。
[0025]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将闩锁装置安装在后下车架的上表面。后下车架形成为闭合截面状,是刚性高的部件。通过将闩锁装置安装在刚性高的后下车架的上表面,能够利用后下车架牢固地支承闩锁装置,能够提高所谓的闩锁装置的支承刚性。
[0026]而且,通过将闩锁装置安装在后下车架的上表面,在尾门的闩眼与闩锁装置卡合时,能够使闩眼向后下车架的上方分离。
[0027]由此,由于闩眼不与后下车架发生干涉,能够提高决定闩眼、即闩锁装置的安装位置时的自由度。
[0028]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在后下车架上安装分体的托架,将托架设在闩锁装置的上方。即,能够将闩锁装置配置在托架的下方。由此,乘员从后部开口乘降时或从后部开口装卸行李时,能够防止乘员或行李与闩锁装置触碰。
[0029]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具有覆盖闩锁装置的踏板装饰件。通过利用踏板装饰件覆盖闩锁装置,能够不使闩锁装置向外侧露出,美观性提高。
[0030]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在踏板装饰件的前表面设置维修开口,使维修开口与RJ锁装置相对。由此,因蓄电池的不良等难以确保闩锁装置良好地工作的情况下,能够从维修开口手动操作闩锁装置来机械式地开放尾门。
[0031]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在尾门上具有副车门,将副车门设在从车辆后方观察而与闩锁装置重叠的位置。因此,与仅由尾门来吸收碰撞载荷的情况相比,能够利用副车门和尾门双方的部件来吸收碰撞载荷。
[0032]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尾门与R锁装置抵接。
[0033]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使副车门从车辆后方与后下车架的后端部重合。因此,glj车门因碰撞载荷向车辆前方侧变形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后下车架的后端部来抑制变形的副车门侵入至闩锁装置侧。由此,能够防止变形的副车门与闩锁装置发生干涉。
[0034]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在后下车架的后端部上设置外面板和内面板的各凸缘,使各凸缘接合的接合凸缘沿车辆前后方向鼓出。因此,能够利用接合凸缘高效地承受从车辆后方输入的碰撞载荷。由此,能够抑制后下车架因碰撞载荷发生变形。
[0035]在技术方案9的发明中,将闩锁装置的闩眼插入孔的车宽方向两侧紧固在后下车架。因此,闩眼插入至闩眼插入孔,从闩眼对闩锁装置施加载荷时,能够利用两侧的紧固部同样地承受载荷。
[0036]由此,由于能够防止因从闩眼对闩锁装置施加的载荷而使闩锁装置倾斜,所以能够使闩眼可靠地与闩锁装置(具体来说,门闩)卡合。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表示从车辆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带尾门的车身构造的状态的后视图。
[0038]图2是表示图1的带尾门的车身构造的将尾门开放的状态的后视图。
[0039]图3是表示图1的带尾门的车身构造的将副车门开放的状态的后视图。
[0040]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剖视图。
[0041]图5是表示从图4的带尾门的车身构造分解尾门及副车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2]图6是图4的部分6的放大图。
[0043]图7是图5的部分7的放大图。
[0044]图8是沿图1的8-8线的剖视图。
[0045]图9是沿图8的9-9线的剖视图。
[0046]图10是图9的部分10的放大图。
[0047]图11是沿图1的11-11线的剖视图。
[0048]图12是从图11的带尾门的车身构造分解尾门及副车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9]图13是图11的部分13的放大图。
[0050]图14是表示从图13的带尾门的车身构造拆下罩的状态的剖视图。
[0051]图15是图12的15方向的向视图。
[0052]附图标记说明
[0053]10车身构造(带尾门的车身构造)
[0054]11 车辆
[0055]Ila车辆的后部
[0056]13后部开口
[0057]15 尾门
[0058]16后下缘部(后部开口的下缘部)
[0059]18闩锁装置
[0060]19 闩眼
[0061]35副车门开口
[0062]40副车门
[0063]47后下车架
[0064]47a车架上表面(后下车架的上表面)
[0065]47b车架后端部(后下车架的后端部)
[0066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