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3207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4]图6是用于说明图1中示出的非充气轮胎的作用的图,并且图6是示出外筒体的与连接构件连接的部分的、当从轮胎径向上的内侧观察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0045]图7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连接构件的、当从正面观察时的主视图。
[0046]图8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连接构件的、当从正面观察时的主视图。
[0047]图9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第一分割壳体和第二分割壳体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0048]图10是图9的第一分割壳体的一部分的、当从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观察时的平面图,或者图10是图9的第二分割壳体的一部分的、当从轮胎周向上的一侧观察时的平面图。
[0049]图11是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非充气轮胎的连接构件的、当从正面观察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第一实施方式)
[0051]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第一实施方式。
[0052]非充气轮胎I包括:安装体11,其安装于车轴(未图示出);环构件14,其包括外装于安装体11的内筒体12和被构造成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内筒体12的外筒体13;多个连接构件15,其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且使两筒体12和13以彼此能够相对弹性移位的方式连接;以及胎面构件16,其遍及整周地配置在外筒体13的外周面侧。
[0053]这里,安装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13和胎面构件16以具有公共轴线的方式同轴地配置。以下,将该公共轴线称作轴线0,将沿着轴线O的方向称作轮胎宽度方向H,将与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作轮胎径向,将绕着轴线O的方向称作轮胎周向。此外,以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彼此重合的方式配置安装体11、内筒体12、外筒体13和胎面构件16。
[0054]在环构件14中,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即宽度比内筒体12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即宽度大。另外,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突出且遍及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整个长度延伸的多个突条部12a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配置于内筒体12的内周面。
[0055]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体11包括:安装筒部17,车轴的顶端部安装在该安装筒部17上;外环部18,其被构造成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安装筒部17;以及多个肋19,其被构造成使安装筒部17与外环部18连接。
[0056]安装筒部17、外环部18和肋19由诸如铝合金等的金属材料一体地形成。安装筒部17和外环部18被形成为圆筒状并关于轴线O同轴地配置。多个肋19在轮胎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0057]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凹陷且沿轮胎宽度方向H延伸的多个键槽部18a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形成于外环部18的外周面。在外环部18的外周面中,每个键槽部18a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中的仅一侧是开口的、而另一侧是封闭的。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的突条部12a嵌合于键槽部18a。
[0058]此外,在限定键槽部18a的壁面中,在轮胎周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侧壁面与底壁面形成直角。另外,在突条部12a的外表面中,从内筒体12的内周面隆起的一对侧壁面与面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的顶壁面形成直角。突条部12a和键槽部18a的轮胎周向上的尺寸彼此相等。
[0059]这里,在外环部18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朝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凹陷且供板构件28嵌入的凹部I Sb形成在与键槽部18a对应的位置处。在板构件28中形成有通孔,并且在限定凹部18b的壁面中,与嵌入凹部18b的板构件28的通孔连通的阴螺纹部形成于面向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壁面。此外,多个阴螺纹部和多个通孔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形成。
[0060]然后,在内筒体12外嵌于安装体11且突条部12a嵌合于键槽部18a的状态下,随着穿过嵌入凹部18b的板构件28的通孔将螺栓拧入阴螺纹部,环构件14被固定于安装体11。在该状态下,突条部12a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夹在板构件28与限定键槽部18a的壁面中的如下另一端壁面之间:该另一端壁面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端且面向一侧。
[0061]此外,在外环部18中,多个均具有在轮胎径向上贯通的、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间隔开配置的多个减重孔的孔列18c在轮胎周向上间隔开地形成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键槽部18a之间。另外,在肋19中也形成有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贯通的减重孔19a。
[0062]胎面构件16被形成为圆筒状,并且遍及整个区域一体地覆盖环构件14的外筒体13的外周面侧。胎面构件16由例如通过使天然橡胶或/和橡胶组合物硫化所得到的硫化橡胶、热塑性材料等形成。例如,将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树脂等用作热塑性材料。例如,将由日本工业标准JIS K6418规定的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TPA)、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C)、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TPO)、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TPS)、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TPU)、热塑性橡胶交联体(TPV)或其它热塑性弹性体(TPZ)等用作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将氨酯树脂、烯烃树月旨、氯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用作热塑性树脂。此外,鉴于耐磨耗性,胎面构件16可以由硫化橡胶形成。
[0063]连接构件15使安装体11与外筒体13以彼此能够相对弹性移位的方式连接。连接构件15经由内筒体12与安装体11连接。连接构件15包括被构造成使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彼此连接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
[0064]多个(在图示的示例中为60个)连接构件15沿轮胎周向以如下方式设置:将多个第一弹性连接板21沿轮胎周向配置在一轮胎宽度方向H预定位置处,并且将多个第二弹性连接板22沿轮胎周向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与该一轮胎宽度方向H预定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0065]S卩,多个第一弹性连接板21沿轮胎周向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相同位置处,多个第二弹性连接板22沿轮胎周向配置于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离开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相同的预定位置处。
[0066]此外,多个连接构件15在环构件14的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配置在相对于轴线O轴对称的位置处。另外,所有的连接构件15均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此外,连接构件15的宽度小于外筒体13的宽度。
[0067]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彼此不接触,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彼此也不接触。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相邻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彼此也不接触。
[0068]此外,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宽度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宽度彼此相等。另外,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厚度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厚度也彼此相等。
[0069]这里,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中,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2Ia被配置成比与内筒体12连接的另一端部21b靠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在第二弹性连接板22中,与外筒体13连接的一端部22a被配置成比与内筒体12连接的另一端部22b靠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
[0070]另外,每个连接构件15的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连接于外筒体13的内周面的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不同位置处且在轮胎周向上的同一位置处。
[0071 ]在当从轮胎宽度方向H观察轮胎I时的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配置在一端部21a与另一端部21b之间的中间部分21c处,沿连接板21的延伸方向形成向轮胎周向弯曲的多个弯曲部21d至21f,在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配置在一端部22a与另一端部22b之间的中间部分22c处,沿连接板22的延伸方向形成向轮胎周向弯曲的多个弯曲部22d至22f。此外,当在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弯曲部21d至21f和22d至22f分别为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具有曲率的部分。
[0072]在弹性连接板21、22这两者中,多个弯曲部21d至21f的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弯曲部21d至21f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多个弯曲部22d至22f的在上述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弯曲部22d至22f的弯曲方向彼此反向。
[0073]形成于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多个弯曲部21d至21f具有:第一弯曲部21d,其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突出;第二弯曲部21e,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1d与一端部21a之间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突出;以及第三弯曲部21f,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1d与另一端部21b之间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突出。
[0074]形成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多个弯曲部22d至22f具有:第一弯曲部22d,其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突出;第二弯曲部22e,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2d与一端部22a之间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突出;以及第三弯曲部22f,其配置在第一弯曲部22d与另一端部22b之间且弯曲成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突出。
[0075]在图示的示例中,当在上述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第一弯曲部21d和22d具有大于第二弯曲部21e和22e以及第三弯曲部21f和22f的曲率半径。此外,第一弯曲部21d和22d分别配置在第一弹性连接板21和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上述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
[0076]此外,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长度均彼此相等,并且如图4所示,当在上述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另一端部21b、22b分别连接至如下位置处:其为内筒体12的外周面的从与一端部21a和22a在轮胎径向上相对的位置起绕着轴线O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间隔开相同角度(例如,20°以上且135°以下)的位置。此外,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第一弯曲部21d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第一弯曲部22d沿轮胎周向彼此反向地突出、但具有相同的尺寸,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第二弯曲部21e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第二弯曲部22e沿轮胎周向彼此反向地突出、但具有相同的尺寸,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第三弯曲部21f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第三弯曲部22f沿轮胎周向彼此反向地突出、但具有相同的尺寸。
[0077]因此,如图4所示,当在上述轮胎的侧视图中观察时,连接构件15的形状相对于沿轮胎径向延伸且穿过两种弹性连接板21、22各自的一端部21a、22a的假想线L线对称。
[0078]如图5所示,连接构件15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与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