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更详细地说,能够稳定地展开安全气囊而减少对行人的伤害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地说,车辆的前方形成用于布置引擎及散热器等的引擎室,用于开闭引擎室的引擎盖被布置在引擎室的上侧。引擎盖的后方与车体铰链结合,前方向上下展开而开闭。
[0003]但是,车辆与行人相撞时,行人会倒在引擎盖上而其头部会碰到挡风玻璃及前柱等而发生2次伤害。因此,为了减少行人的2次伤害,目前趋势是开发一些车辆与行人相撞时安全气囊垫在车辆与行人之间展开而防止因行人的头部碰到车辆而发生的2次伤害的装置,但存在安全气囊无法顺利展开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已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07-0062221号(2007.06.15公开,发明的名称:保险杠安全气囊结构)中公开。
【实用新型内容】
[0005](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为改善如所述的问题点而发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展开安全气囊而减少对行人的伤害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0007](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8]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充气机,安装到车体而产生工作气体;主腔室,接收由充气机产生的工作气体而向车体的宽度方向膨胀;副腔室,连接到主腔室,通过主腔室接收工作气体而向车体的A柱外侧膨胀;及连接通道部,其两侧连接到主腔室及副腔室而实现工作气体的流动。
[0009]并且,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I引导部,连接主腔室与车体且引导主腔室的膨胀;及第2引导部,连接副腔室与车体且倾斜地设置在第I引导部并引导副腔室的膨胀。
[0010]并且,优选地,第I引导部连接到与车体相对的主腔室的内侧面,第2引导部连接到与车体相对的副腔室的内侧面。
[0011]并且,优选地,还包括:第3引导部,连接主腔室与连接通道部,且引导连接通道部的膨胀;及第4引导部,设置为与第3引导部交叉的形状,连接主腔室的长度方向一侧与另一侧,且引导主腔室的膨胀。
[0012]并且,优选地,第3引导部与第4引导部以“X”字形状交叉。
[0013]并且,优选地,第3引导部的两侧,连接到与车体相对的主腔室的内侧面及与车辆用前玻璃相对的连接通道部的内侧面,第4引导部连接到与车体相对的主腔室的内侧面。
[0014]并且,优选地,第3引导部的下侧与第4引导部的一侧,连接到与A柱相对的主腔室的内侧面。
[0015]并且,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I连接部件,设置在与A柱相对的副腔室的内侧,连接与A柱相对的副腔室的内侧面及与A柱隔离的副腔室的外侧面。
[0016]并且,优选地,第I连接部件具备能够通过工作气体的多个第I连接孔。
[0017]并且,优选地,副腔室,根据设置在内侧的第2连接部件而分成多个腔室。
[0018]并且,优选地,副腔室所具备的多个腔室分别连接有第2引导部。
[0019]并且,优选地,第2连接部件具备能够使工作气体通过的的多个第2连接孔,从副腔室的内侧向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0020]并且,优选地,所述副腔室展开时,所述第2连接部件向所述A柱而倾斜地设置。
[0021]并且,优选地,连接通道部,以对角线方向连接副腔室的上侧及从副腔室隔离的主腔室。
[0022]并且,优选地,主腔室与副腔室及连接通道部是相互连接的,且以多角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意一个形状形成,位于A柱的外侧。
[0023]并且,优选地,根据主腔室与副腔室及连接通道部而形成封闭空间部,封闭空间部以多角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意一个形状形成。
[0024]并且,优选地,还包括:气体排放部,设置在充气机的外侧,两侧具备充气机中产生的工作气体的喷出口,从而调整工作气体的排出量。
[0025]并且,优选地,气体排放部,包括:第I喷出口,向面向副腔室的主腔室的一侧排出工作气体;及第2喷出口,向与第I喷出口相反的主腔室的另一侧喷出工作气体。
[0026]并且,优选地,第2喷出口的面积大于第I喷出口的面积。
[0027](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因充气机的运转而膨胀的副腔室紧贴A柱的外侧而能够稳定地展开安全气囊,从而防止行人碰撞到A柱,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已运转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0]图2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
[0031]图3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运转之前的状态的正面图。
[0032]图4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副腔室受到第2引导部的引导而膨胀的状态的侧面图。
[0033]图5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副腔室的内侧设有第I连接部件的状态的侧面图。
[0034]图6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副腔室的内侧设有第I连接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5]图7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副腔室的内侧设有第I连接部件及第2连接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6]图8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封闭空间部的形状为四角形的状态的正面图。
[0037]图9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封闭空间部的形状为椭圆形的状态的正面图。
[0038]图10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主腔室与副腔室及连接通道部相互连接而以三角形形状膨胀的状态的正面图。
[0039]图11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主腔室与副腔室及连接通道部相互连接而以椭圆形形状膨胀的状态的正面图。
[0040]图12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主腔室与副腔室及连接通道部相互连接而以四角形形状膨胀的状态的正面图。
[0041]图13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
[0042]图14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
[0043]符号说明
[0044]1,3,4: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0045]10:车体12:A 柱
[0046]14:车辆用前玻璃16:引擎盖
[0047]20:充气机22:安装支架
[0048]25:覆盖部30,130,230,330,430,530:主腔室
[0049]32:内侧面40,45,140,240,340,440,540:副腔室
[0050]42:内侧面44:外侧面
[0051]46:第I腔室47:第2腔室
[0052]48:第 3 腔室50,51,52,53,54,55:连接通道部
[0053]60,61,62,63,64,65:封闭空间部 70:第 I 引导部
[0054]80,81:第2引导部82:第I部件
[0055]84:第2部件86:第3部件
[0056]90:第I连接部件92:第I连接孔
[0057]100:第2连接部件102:第2连接孔
[0058]110:气体排放部112:排放主体
[0059]114:第I喷出口116:第2喷出口
[0060]120:第3引导部130:第4引导部
[0061]W:车体的宽度方向D:主腔室的长度方向
[0062]B:倾斜角度G:工作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为了说明的便利,以设置在轿车上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为例而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及便利性,可能会夸张地图示了附图中的线条厚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等。
[0064]并且,后述的用语是考虑到其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功能而定义的用语,可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变更。因此,对这些用语的定义应基于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
[0065]图1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已运转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图3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运转之前的状态的正面图,图4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副腔室受到第2引导部的引导而膨胀的状态的侧面图,图5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副腔室的内侧设有第I连接部件的状态的侧面图,图6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副腔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