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49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铁铁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于检测高铁铁轨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出现变化的装置,具体的说,是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是当今交通运输综合输能力最强、经济效益最高的运输之一;同时随着我国和谐号动车组,高铁的快速建设,进一步的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速度,使客运和货物吞吐量快速攀升。这样巨大的载重量和列车的高速运动给我们的铁轨就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这样高铁铁轨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高铁铁轨会出现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条铁轨之间的间距就会出现变化,从而使在行驶中的列车跑出原来的轨道,而导致列车倾翻。现在一般的检测就是人工去测量或者轨道机车测量,进一步地检测铁轨间距是否出现了轨道发生位移偏离等问题。目前还未出现一种智能化轨道检测系统。现有检测技术的问题是花费人力、检测时间慢,而且不能及时的检测,不能做在出事故前就准确的知道出问题的铁轨,不能及时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可以及时的检测到高铁轨道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出现变化的信息,以便传输给后台的终端上,使得终端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知晓高铁轨道偏离,从而及时的进行轨道正位,避免高铁铁轨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出现变化后产生的列车安全事故,以此达到及时的避免列车出现倾翻,让列车平稳的通过的目的,从而减少了列车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包括信号发射装置,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外壳、弹簧、导电导线和设置在下部的电路盒、底盒,所述电路盒设置在底盒上,所述导电导线上端固定在外壳上,外壳上设置有绝缘件,弹簧的上端连接在绝缘件上,且弹簧的下端连接在底盒上,在电路盒内设置有双插座孔、电源和信号发射器,双插座孔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和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连接电源,在自然状态下,导电导线悬空在双插座孔上方。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双插座孔为两个单孔插座,在每一个单孔插座的底部设置有埋深孔。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埋深孔为圆柱孔。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信号发射装置相邻侧的载重装置,所述载重装置包括载重体,在载重体的上部临信号发射装置侧设置有固定锥。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载重装置与信号发射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导水孔,所述外壳的顶部向导水孔侧倾斜。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导水孔为3个。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绝缘件采用绝缘柱体,优选的绝缘柱体为绝缘圆柱体。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的两侧还设置有铆钉。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导电导线为两根。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间隔15~30m设置一组,一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内设置4个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及时的检测到高铁轨道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出现变化的信息,以便传输给后台的终端上,使得终端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知晓高铁轨道偏离,从而及时的进行轨道正位,避免高铁铁轨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出现变化后产生的列车安全事故,以此达到及时的避免列车出现倾翻,让列车平稳的通过的目的,从而减少了列车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

(2)本实用新型利用北斗系统接受与发射,可以快速的了解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出现变化的存在安全问题的高铁铁轨,提前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3)本实用新型不会费很多的人力去手动测试,却能高度智能化的获取高铁铁轨的相关信息;可以运用到整个高铁铁路之中,可以广泛使用;并且受信号发射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制造,成本小;具有操作简单,通俗易懂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正截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俯视截面图。

图3为轨道未出现移位的正截面图(正常状态)。

图4为所述载重装置的正面图。

图5为所述信号发射装置示意图。

图6为轨道出现向左向右移动状态的正截面示意图(问题状态)。

图7为轨道未出现移位的单轨道正面图(正常状态)。

图8为轨道出现向左向右移动状态的正面示意图(问题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盒(内含电路)图。

其中,1-弹簧,2-单孔电插座,3-电源,4-信号发射器,5-载重体,6-导水孔,7-外壳,8-埋深孔,9-固定锥,10-导电导线,11-电路盒,12-绝缘绝缘件,13-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并且在本申请文件中,不涉及到软件的更改及保护,在使用时虽然会应用到软件(比如硬件语言等),但对所用的软件亦为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知晓的软件程序、硬件语言,即不存在软件方面的保护和更改。

本实用新型是由一种特殊受力而形成闭合电路而发出信号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为:

信号发射器向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发送位置信息,高铁调运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安装在高铁调运站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终端获取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位置,同时高铁火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安装在火车上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终端获取所述发射器发射的位置信息。从而高铁调运站工作人员和火车驾驶员能够明确的、直观的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终端了解到高铁铁轨是否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是否发生变化。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终端属于现有的设备,型号存在多种多样,且都具有位置定位、识别、显示、导航功能,因此,在此就省略该终端的说明和阐述。当高铁铁轨出现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出现变化时,铁轨会碰到安装在铁轨下方受力信号发射器,受力信号发射器上部受力,由于上部的外壳倾斜且内置弹簧,所以会出现快速的向下压,然后在上部会有导电导线,上部受压后导电导线会和电路盒内的线路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然后此时在这个闭合电路中的信号发射器开始工作,向北斗卫星发射信号,北斗卫星接收后将信号发射给高铁调运站和火车驾驶员,这样铁调运站工作人员和火车驾驶员提前了解情况。使用时,优选的,信号发射装置在同一截面的两根高铁轨道各安装两个,且每距离一段距离就要安装一组(4个为一组)。信号发射装置分为左右两部,中间互相连接。在中部有小口防止下雨将雨水带入发射器内部。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可以及时的检测到高铁轨道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出现变化的信息,以便传输给后台的终端上,使得终端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知晓高铁轨道偏离,从而及时的进行轨道正位,避免高铁铁轨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出现变化后产生的列车安全事故,以此达到及时的避免列车出现倾翻,让列车平稳的通过的目的,从而减少了列车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如图1-图9所示,包括信号发射装置,所述信号发射装置包括设置在上部的外壳7、弹簧1、导电导线(比正常用的电导线粗,不易变形)10和设置在下部的电路盒(内含一个不闭合的电路,不闭合的电路由双插座孔、电源3和信号发射器4组成)11、底盒,所述电路盒11设置在底盒上,所述导电导线10上端固定在外壳7上,外壳7上设置有绝缘件12,弹簧1的上端连接在绝缘件12上,且弹簧1的下端连接在底盒上,在电路盒11内设置有双插座孔、电源3和信号发射器4,双插座孔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3和信号发射器4,信号发射器4连接电源3,在自然状态下,导电导线10悬空在双插座孔上方,优选的弹簧1为4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双插座孔为两个单孔插座2,在每一个单孔插座2的底部设置有埋深孔(用于上面的导电导线向下移动后插入)8。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埋深孔8为圆柱孔。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信号发射装置相邻侧的载重装置,所述载重装置包括载重体5,在载重体5的上部临信号发射装置侧设置有固定锥(在与高铁铁轨接触时正常的震动时防止影响右边的信号发射器装置)9。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载重装置与信号发射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导水孔(用于将水导出)6,所述外壳7的顶部向导水孔6侧倾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导水孔6为3个。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绝缘件12采用绝缘柱体,优选的绝缘柱体为绝缘圆柱体,优选的绝缘圆柱体为2个。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的两侧还设置有铆钉13。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导电导线10为两根。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间隔15~30m设置一组,一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内设置4个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

如图3所示,整个装置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该图状态下。每根高铁铁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铁轨正常情况下,该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的载重装置与铁轨接触。而该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的另一部分信号发射装置没有与铁轨接触,处于触动状态。当出现如图6的状态,就是铁轨出现移位,铁轨触动到了信号发射装置时,信号发射装置的外壳7就会下压,外壳7一下压就会使导电导线10插入单孔电插座2而使电路盒11中的电路闭合,然后电路闭合信号发射器4向北斗卫星发射信号,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终端获取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位置,高铁调运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安装在高铁调运站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终端获取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位置,同时高铁火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安装在火车上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终端获取所述信号发射器发射的位置信号。从而高铁调运站工作人员和火车驾驶员能够明确的、直观的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终端了解到高铁铁轨出现偏离原来的位置,两根轨道间距出现变化。该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的中部的3个导水孔6用于积水的排除,解决了下雨时的雨水侵入情况。该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优选的每距离20米安装一组,每组4个该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智能化轨道检测装置中的信号发射装置的外壳7左右下端与底端(底盒)有一段允许外壳7向下移动的距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