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的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0823发布日期:2018-12-19 05:1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的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安全监测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地铁等轨道列车的广泛运用,人们对车辆乘坐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于轨道列车而言列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等级也是反应车辆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轨道车辆日常运行监测过程中,对车辆的舒适度检测必不可少,一旦车辆的舒适度级别较低,就需要对车辆、车辆运行轨道等相关的运行环境作各个方面的原因排查。目前,常规的对轨道车辆的检测方式是,一旦监测发现车辆舒适度等级低,就对车辆的外部运行环境以及车辆自身故障原因都进行检查或维修,这种检测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且费时费力。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监测方法、装置及设备,解决了车辆安全监测的故障排查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监测方法,包括:接收车辆的第一监测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和平稳性评估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监测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车辆的车体的垂向、横向和行车方向的三个方向振动加速度;接收车辆的第二监测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其中,所述失稳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车辆的横向振动加速度;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若是,则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若是,则输出所述车辆平稳性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包括:若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不合格原因和所述车辆失稳相关联的结果;所述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包括:若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为不平稳,且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车辆不平稳原因和所述车辆失稳相关联的结果。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包括:若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不失稳,则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不合格原因和所述车辆自身故障相关联的结果;所述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包括:若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为不平稳,且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不失稳,则输出所述车辆不平稳原因和所述车辆自身故障相关联的结果。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包括:若同一列车的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均为不合格,且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列车舒适度不合格且失稳的原因和轨道故障相关联的结果;所述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包括若同一列车的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均为不平稳,且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列车不平稳且失稳的原因和轨道故障相关联的结果。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包括:若同一列车中存在特定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在与所述特定车辆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各个所述车辆的舒适度等级均为合格且各个所述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均为不失稳,则输出所述特定车辆舒适度不合格原因和所述特定车辆自身故障相关联的结果;所述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包括:若同一列车中存在特定车辆的平稳性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在与所述特定车辆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各个所述车辆的平稳性评估数据均为不平稳且各个所述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均为不失稳,则输出所述特定车辆不平稳原因和所述特定车辆自身故障相关联的结果。其中,在所述获得所述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之后,还包括:获得所述车辆车轮的横向位移和/或垂向位移;若所述车辆的横向位移和/或垂向位移是否大于预设位移值,且所述车辆的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如果是,则输出车辆脱轨报警的结果。其中,在根据所述失稳数据,获得所述车辆的失稳信息之后,还包括:接收所述车辆的走行部监测数据;根据所述走行部监测数据,判断所述车辆的车轮是否存在踏面失圆,如果是,则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为失稳,如果是,则输出所述车辆踏面失圆的原因和所述车辆失稳相关联的结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监测装置,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车辆的第一监测数据,和接收车辆的失稳监测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监测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车辆的车体的垂向、横向和行车方向的三个方向振动加速度,所述第二监测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车辆的横向振动加速度;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根据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信息输出模块,用于若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则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若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为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则输出所述车辆平稳性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其中,所述信息显示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不合格原因和所述车辆失稳相关联的结果;若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为不平稳,且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车辆不平稳原因和所述车辆失稳相关联的结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监测设备,包括主机、设置在车辆上的第一振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转向架上的第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其中,所述主机分别和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监测数据和接收所述所述第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监测数据;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和平稳性评估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监测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车辆的车体的垂向、横向和行车方向的三个方向振动加速度;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获得所述车辆的状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监测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车辆的横向振动加速度;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若是,则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若是,则输出所述车辆平稳性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本发明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监测方法,通过同时检测至少包括车辆垂向、横向以及行车方向的振动加速度,进而获得舒适度评估数据和平稳性评估数据,并且还至少监测车辆对应的转向架的横向振动加速度,进而获得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因为车辆处于不舒适、不平稳或失稳均表明车辆存在一定地安全隐患,并且车辆舒适度、平稳性以及失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由此本发明中以此为基础,将舒适度评估数据和平稳性评估数据分别和失稳状态数据相关联综合分析,对车辆的安全性进行检测,获得舒适度、平稳性以及失稳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提供依据,并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的确认出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而无需将车辆的各个方面的因素都进行一一监测排除,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车辆检修的工作量,并提高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的监测装置和设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监测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技术领域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的监测方法流程图,该监测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接收车辆的第一监测数据,并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和平稳性评估数据。轨道列车作为应用于高铁、地铁、轻轨等多种重要交通工具的列车,其舒适度和平稳性必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具体地,对于车辆舒适度,一般是在能够感觉车辆振动的位置安装三坐标传感器,例如安装在车体下方位置,采集车辆的车体的垂向(也即是竖直方向)、横向(也即是水平方向)和行车方向(也即是车辆行驶的方向)三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当然,也还可以测量其他方向的振动加速度或者其他能够表征舒适度的数据,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车体垂向、横向和行车方向三个方向两两垂直,通过这三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数据,可以依据欧标uic513的相关计算方法,得到舒适度指标,而根据舒适度指标,又可以将舒适度划分等级,并对舒适度进行评定,其具体关系如下表1所示。表1:舒适度等级舒适度指标n评定1级n<1非常舒适2级1≤n<2舒适3级2<n≤4还算舒适4级4<n≤5不舒适5级n>5非常不舒适依据表1,当通过三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计算获得舒适度等级后,如果舒适度等级大于4,则可以认为该车辆的舒适度不合格,如果计算获得的舒适度等级小于4,则可以认为该车辆的舒适度合格。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舒适度评估数据,即为表示车辆舒适度合格或不合格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舒适度是和平稳性相关联的,舒适度是相对于车座的用户而言的,而平稳性是相对于车辆本身而言的,并且对于舒适度是否合格以及平稳性是否合格,是可以根据同一组数据(即车辆垂向、横向和行车方向三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获得的。在对车辆进行安全行驶监测时,两者往往是同时监测。具体地,可以根据舒适度指标n,通过uic513的相关计算方法,即可获得平稳性指标,并且依据该平稳性指标也可以将车辆的平稳性划分等级,如下表2所示。表2:平稳性等级平稳性指标w评定1级小于2.5优2级2.5~2.75良好3级2.75~3.0合格由此可知,当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获得车辆三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后,既可以计算出车辆的舒适度也可以计算出车辆的平稳性,在对车辆进行安全监测时,既可以车辆舒适度为监测指标也可以以平稳性为监测指标,或者两者共同作为监测指标均可。步骤s2:接收车辆的第二监测数据,并根据第二监测数据,确定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因车轮对踏面存在锥度,轨道车辆有发生蛇形的倾向。较大振幅的蛇形成为横向失稳,此时车辆横向振幅加剧,导致车辆运行的平稳性降低,形成较大的轮轴横向力,容易造成列车脱轨等问题。因此,监测车辆的横向失稳,也是保证车辆安全而对车辆进行常规监测项目中的一种。一般是在转向架或者轴箱上安装横向失稳传感器,采集横向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横向振动加速度计算出车轮的横向振幅,一旦横向振幅过大,那么车辆即处于失稳状态。当然对于车辆而言也可能存在其他方向振幅过大的问题,这种状态下,也属于车辆失稳。例如当车辆在竖直方向的振幅过大时,车辆的平稳性同样受影响。因此,在监测车辆的失稳状态时,还可以检测转向架或轴箱的垂向或其他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并获得相应地振幅,通过将车辆各个方向的振幅综合考虑,获得更为准确的失稳状态数据。本实施例中可以同时采集其他方向或者其他能够表征车辆是否存在失稳可能性的数据,例如垂向振动加速度,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依据横向振动加速度和/或垂向振动加速度,通过欧标uic518的相关计算方法,得到是否存在失稳的结论,即分析得到的结果两种:存在失稳和不存在失稳。步骤s3:判断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若是,则进入步骤s4。步骤s4: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可选地,对于步骤s3、s4具体可以是:若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车辆舒适度不合格原因和车辆失稳相关联的结果。若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失稳状态数据为不失稳,则输出车辆舒适度不合格原因和车辆故障相关联的结果。如果车辆的舒适度不合格且不失稳,那么就可以确定造成舒适度不合格的因素是车辆自身故障,如转臂定位节点的刚度、抗蛇行减振器的性能、一系簧的设计不合理等造成的。只需要对车辆自身进行检修即可。步骤s5: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若是,进入步骤s6。步骤s6:输出所述车辆平稳性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可选地,对于步骤s5、s6具体可以是:若车辆的平稳性评估数据为不平稳,且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车辆不平稳原因和车辆失稳相关联的结果;若车辆的平稳性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失稳状态数据为不失稳,则输出车辆不平稳原因和车辆故障相关联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失稳与舒适度以及平稳性是存在关联性的,车辆失稳是会导致舒适度不合格且车辆不平稳,而车辆舒适度不合格或不平稳则可能存在各种原因。目前常规地对轨道车辆进行监测时,一般只监测车辆的舒适度和平稳性,或只监测轨道车辆的失稳状态,作为车辆是否安全行驶的参考指标,一旦监测的结果显示存在安全隐患,则对车辆的行车环境、轨道以及车辆自身一一检修,需要耗费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而本发明中,基于舒适度和平稳性分别与失稳状态的相关联性,且车辆舒适度不合格或车辆不平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是由车辆失稳而造成的。将两种数据同时监测并综合分析,当车辆舒适度不合格或车辆不平稳时,而车辆处于失稳时,可以认为车辆舒适度低或平稳性低是因为失稳而造成的,即可有针对性的对产生失稳的因素进行排查,而无需对车辆自身故障进行监测。反之,如果车辆的舒适度不合格且不失稳,那么就可以以确定造成舒适度不合格的因素是车辆自身故障,如转臂定位节点的刚度、抗蛇行减振器的性能、一系簧的设计不合理等造成的。只需要对车辆自身进行检修即可。同理,车辆不平稳和车辆不失稳之间的关联关系类似,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发明中考虑到车辆处于不舒适、不平稳或失稳均表明车辆存在一定地安全隐患,并且车辆舒适度、平稳性以及失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由此本发明中以此为基础,将舒适度评估数据和平稳性评估数据分别和失稳状态数据相关联综合分析,对车辆的安全性进行检测,获得舒适度、平稳性以及失稳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提供依据,并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的确认出车辆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而无需将车辆的各个方面的因素都进行一一监测排除,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车辆检修的工作量,并提高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效率。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同一列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此上述步骤s3、s4具体可以包括:若同一列车的各个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均为不合格,且各个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列车舒适度不合格且失稳的原因和轨道故障相关联的结果。上述步骤s5、s6具体可以包括:若同一列车的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均为不平稳,且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列车不平稳且失稳的原因和轨道故障相关联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同一列车的各个车辆之间是通过挂钩相互连接的,相互之间的运行状态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将整列车辆的运行状态的数据综合分析更有利于确定引起车辆安全隐患的原因。若同一列车车辆的舒适度均不合格,且都处于失稳的状态,那么更大地可能性是由于轨道故障所引起的。同理,车辆不平稳的原理类似,不再细述。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s4具体可以包括:若同一列车中存在特定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在与特定车辆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各个车辆的舒适度等级均为合格且各个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均为不失稳,则输出特定车辆舒适度不合格原因和特定车辆自身故障相关联的结果。上述步骤s5、s6具体可以包括:若同一列车的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均为不平稳,且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列车不平稳且失稳的原因和轨道故障相关联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列车而言,与其相近的几个车辆所在的外界环境应该是非常近似的,如果列车所运行的轨道或者风力等因素导致某一车辆的舒适度不合格,那么,该车辆相近的车辆必然也存在类似的舒适度不合格的问题;反之,如果只有某一特定车辆的舒适度不合格,而其他车辆舒适度合格,则可以认为该特定车辆自身存在故障,进而减小了该车辆的检修范围。基于上述任意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地包括:接收所述车辆车轮的横向位移和/或垂向位移;若所述车辆的横向位移和/或垂向位移是否大于预设位移值,且所述车辆的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如果是,则输出车辆脱轨报警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当车轮的横向位移或垂向位移中的任意一个过大时,则说明车轮偏移轨道过多,而如果此时车辆恰好也失稳,那么车辆出现脱轨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本实施例中将监测车辆脱轨的数据和失稳数据综合分析,能够获得更准确的脱轨信号,提高轨道列车的安全性。可选地,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包括:接收车辆的走行部监测数据;根据走行部监测数据,判断车辆的车轮是否存在踏面失圆,如果是,则判断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是否为失稳,如果是,则输出车辆踏面失圆的原因和车辆失稳相关联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走行部监测数据至少包括车辆轴箱的垂向加速度和冲击信号。踏面失圆是指车轮踏面型面发生变化,包括车轮表面相对水平或横向理论形状的偏差和相对于圆周方向的不圆度偏差。车轮及闸瓦的材质不相匹配、列车紧急刹车以及司机驾驶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车轮踏面失圆。而失稳也是车辆非正常运行状态的一种,因此,当车轮踏面失圆和车辆失稳也时存在一定联系的,可以首先考虑是否由于车辆失稳造成的,如果是,在直接对车辆失稳的原因进行排查即可。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监测装置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轨道车辆监测装置与上文描述的轨道车辆监测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车辆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参照图2轨道车辆监测装置可以包括:数据接收模块100,用于接收车辆的第一监测数据,和接收车辆的第二监测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监测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车辆的车体的垂向、横向和行车方向的三个方向振动加速度,所述第二监测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车辆的横向振动加速度数据处理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和平稳性评估数据,根据所述失稳监测数据,确定所述车辆的失稳状态数据;判断模块300,用于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信息输出模块400,用于若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则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若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为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则输出所述车辆平稳性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本发明中所提供的监测装置,基于舒适度和平稳性分别与失稳状态的相关联性,且车辆舒适度不合格或车辆不平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是由车辆失稳而造成的。将两种数据同时监测并综合分析,当车辆舒适度不合格或车辆不平稳时,而车辆处于失稳时,可以认为车辆舒适度低或平稳性低是因为失稳而造成的,即可有针对性的对产生失稳的因素进行排查,而无需对车辆自身故障进行监测。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信息显示模块300具体用于,若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不合格原因和所述车辆失稳相关联的结果;若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为不合格,且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不失稳,则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不合格原因和所述车辆自身故障相关联的结果;如果车辆的舒适度不合格且不失稳,那么就可以确定造成舒适度不合格的因素是车辆自身故障,如转臂定位节点的刚度、抗蛇行减振器的性能、一系簧的设计不合理等造成的。只需要对车辆自身进行检修即可。若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为不平稳,且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车辆不平稳原因和所述车辆失稳相关联的结果;若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为不平稳,且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不失稳,则输出所述车辆不平稳原因和所述车辆自身故障相关联的结果。可选地,所述信息显示模块300具体还用于,若同一列车的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均为不合格,且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列车舒适度不合格且失稳的原因和轨道故障相关联的结果;若同一列车的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均为不平稳,且各个所述车辆的所述失稳状态数据为失稳,则输出所述列车不平稳且失稳的原因和轨道故障相关联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同一列车的各个车辆之间是通过挂钩相互连接的,相互之间的运行状态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将整列车辆的运行状态的数据综合分析更有利于确定引起车辆安全隐患的原因。若同一列车车辆的舒适度均不合格,且都处于失稳的状态,那么更大地可能性是由于轨道故障所引起的。若同一列车中只有某一个车辆舒适度不合格,而与其相邻的车辆舒适度合格且未出现失稳现象,则该车辆自身就有很大可能性出现故障,进而减小了该列车的检修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均以车辆舒适度与否和车辆失稳与否的关联关系进行说明,但是车辆的平稳性和车辆失稳之间的关联关系也类似,对此各个实施例中不再一一赘述。本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监测装置用于实现前述的轨道车辆监测方法,因此轨道车辆监测装置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见前文中的轨道车辆监测方法的实施例部分,例如,数据处理模块100,用于实现上述轨道车辆监测方法中步骤s1;数据处理模块200,用于实现上述轨道车辆监测方法中步骤s2;判断模块300,用于实现上述轨道车辆监测方法中步骤s3、s5;信息输出模块400,用于实现上述轨道车辆监测方法中步骤s4、s6,所以,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相应的各个部分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监测的设备,该设备可以包括:主机、设置在车辆上的第一振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转向架上的第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其中,所述主机分别和所述第一振动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一监测数据和接收所述所述第二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第二监测数据;根据第一监测数据,确定车辆的舒适度评估数据和平稳性评估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监测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车辆的车体的垂向、横向和行车方向的三个方向振动加速度;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获得所述车辆的状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监测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车辆的横向振动加速度;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舒适度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关联条件,若是,则输出所述车辆舒适度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判断所述车辆的所述平稳性评估数据和所述失稳状态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关联条件,若是,则输出所述车辆平稳性和失稳状态相关联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舒适度传感器和失稳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其他其他设备代替。只要最终能够测得相关数据即可。本发明中的主机对轨道车辆各个车辆的舒适度数据和失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获得舒适度、平稳性以及失稳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提供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车辆检修的工作量,并提高工作人员的检修工作效率。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