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及单轨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2053发布日期:2020-05-08 17:2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转向架及单轨列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架及单轨列车,属于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跨坐式单轨作为一种短距离、适应中小客流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具有建设费用低、轮轨接触噪声小、能够适应很小曲线半径和较大坡道等方面的优点,特别适应山城、中小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转向架是单轨列车的重要组成部件,其用于承载车体的全部重量,并保证单轨列车能顺利的通过弯道。现有单轨列车的转向架包括:构架、电机、齿轮箱以及走向轮等。其中,电机和齿轮箱纵向悬挂在构架的外侧上,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构架的下支臂上开设的通孔后与齿轮箱的输入轴连接,该齿轮箱的输出轴再通过分体式联轴节与横向布置的车轴相联,从而驱动固定在车轴上的走向轮在轨道上运动。

但是,现有的这种单轨列车的转向架在更换走行轮时,需要分别将电机、齿轮箱、联轴节和车轴一一拆卸才能完成走行轮的更换,增加了运维、检修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架及单轨列车,拆解和更换方便,可实现转向架的快速维修。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以及两个轮对驱动组件;

所述构架包括:横梁、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梁以及两个下支臂,所述横梁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梁之间,两个所述下支臂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梁的外侧;

所述侧梁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所述横梁对称的轴箱安装座;

两个所述轮对驱动组件关于所述横梁斜对称设置,所述轮对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横梁平行设置的车轴,以及安装在所述车轴上的走行轮、两个轴箱以及齿轮箱;所述走行轮固定在所述车轴的中部;两个所述轴箱分别设置在所述走行轮的两侧、并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梁上的所述轴箱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齿轮箱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轴箱的外侧;所述齿轮箱的外侧连接有电机。

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轮对驱动组件还包括:制动盘,所述制动盘安装在所述车轴上,且设置在与所述电机相对的所述轴箱的外侧;

所述下支臂的侧面设置有制动夹钳安装座、且两个所述下支臂的侧面上的两个制动夹钳安装座斜对称设置;所述侧梁的顶面设置有制动夹钳安装座、且两个所述侧梁的顶面上的制动夹钳安装座斜对称设置;

制动夹钳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制动夹钳安装座上,所述制动夹钳用于与所述制动盘配合。

如上所述的转向架,还包括:导向轮和稳定轮;

所述侧梁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关于所述横梁对称的两个导向轮安装座,两个所述导向轮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导向轮安装座上;

所述下支臂的底端设置有稳定轮安装座,所述稳定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稳定轮安装座上。

如上所述的转向架,还包括:空气弹簧、受流器和电控箱;

所述下支臂的顶端设置有空气弹簧安装座,所述空气弹簧与所述空气弹簧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控箱与所述下支臂的侧面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电控箱位于所述下支臂的顶端与稳定轮安装座之间;

所述受流器与所述下支臂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受流器位于所述电控箱的下方;两个所述下支臂安装的所述受流器斜对称设置。

如上所述的转向架,还包括:中央牵引组件;

所述中央牵引组件包括:牵引梁以及两个牵引拉杆;所述牵引梁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中部;

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两个斜对称的牵引拉杆安装座,所述牵引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牵引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牵引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上设置的牵引拉杆安装座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牵引拉杆与所述牵引梁的连接端斜对称设置。

如上所述的转向架,还包括:两个垂向减振器、两个横向挡以及两个横向减振器;

所述下支臂的上部斜对称设置有两个垂向减振器安装座,两个所述垂向减振器分别与两个所述垂向减振器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支臂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横向档安装座,两个所述横向档分别与两个所述横向档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支臂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横向减振器安装座,两个所述横向减振器分别与两个所述横向减振器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侧梁的中部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凹槽;

所述横梁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梁之间,且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所述侧梁的安装凹槽内;

两个所述下支臂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梁的外侧,且所述下支臂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侧梁夹持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插设在靠近该下支臂的其中一个所述侧梁的所述安装凹槽内、并与插设在同一个所述安装凹槽内的所述横梁抵接。

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横梁、所述侧梁和所述下支臂组焊连接。

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侧梁的底面与所述下支臂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本发明提供的转向架,通过将各个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在更换易磨损部件时不需要复杂的拆解过程就能将整个模块进行拆解,换装新的模块就能完成转向架易损部件的更换,实现了转向架的快速维修,减少了维修的周期和成本;各部件布局合理,结构稳定。轮对驱动组件采用电机-齿轮箱-轴箱-车轮-轴箱-制动盘等部件沿车轴方向横向布置,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减少了与构架的接口,有利于实现轮对驱动组件的模块化。此外,设置横梁、侧梁和下支臂,可有效地提高组件的局部强度,合理分配应力分布,降低转向架构架的重量,实现了构架的轻量化;横梁、侧梁和下支臂分别组成一个单独的模块,便于生产,方便组装,有利于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单轨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向架。

本发明提供的单轨列车,其转向架通过将各个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在更换易磨损部件时不需要复杂的拆解过程就能将整个模块进行拆解,换装新的模块就能完成转向架易损部件的更换,实现了转向架的快速维修,减少了维修的周期和成本;各部件布局合理,结构稳定。此外,设置横梁、侧梁和下支臂,可有效地提高组件的局部强度,合理分配应力分布,降低转向架构架的重量,实现了构架的轻量化;横梁、侧梁和下支臂分别组成一个单独的模块,便于生产,方便组装,有利于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的构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构架

101-轴箱安装座

102-制动夹钳安装座

103-导向轮安装座

104-稳定轮安装座

105-牵引拉杆安装座

106-空气弹簧安装座

107-垂向减振器安装座

108-横向档安装座

109-横向减振器安装座

11-横梁

12-侧梁

13-下支臂

131-第一连接部

132-第二连接部

133-加强筋板

200-轮对驱动组件

21-车轴

22-走行轮

23-轴箱

24-齿轮箱

25-电机

26-制动盘

31-制动夹钳

32-导向轮

33-稳定轮

34-空气弹簧

35-受流器

36-电控箱

41-中央牵引组件

411-牵引梁

412-牵引拉杆

42-垂向减振器

43-横向挡

44-横向减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的主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的构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4所示,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构架100以及两个轮对驱动组件200;构架100包括:横梁11、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梁12以及两个下支臂13,横梁11设置在两个侧梁12之间,两个下支臂13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梁12的外侧;侧梁12的顶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横梁11对称的轴箱安装座101。

两个轮对驱动组件200关于横梁11斜对称设置,轮对驱动组件200包括:与横梁11平行设置的车轴21,以及安装在车轴21上的走行轮22、两个轴箱23以及齿轮箱24;走行轮22固定在车轴21的中部;两个轴箱23分别设置在走行轮22的两侧、并分别与两个侧梁12上的轴箱安装座101可拆卸连接;齿轮箱24设置在其中一个轴箱23的外侧;齿轮箱24的外侧连接有电机25。

本实施例中,构架100主要包括横梁11、侧梁12和下支臂13,横梁11位于两个相对的侧梁12之间,横梁11和侧梁12共同组成“h”型结构。其中,侧梁12是转向架构架100的主要承载梁,是传递垂向力、纵向力和横向力,以及固定轮对驱动组件200的主要构件。横梁11用来保证构架100在水平面内的刚度,保持各轴的平行并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下支臂13用于支承侧梁12。

车辆的全部重量通过轮对驱动组件200支承在钢轨上,通过轮对驱动组件200与钢轨的粘着产生牵引力或者制动力,走行轮22的滚动使车辆前进,且轮对驱动组件200在运行过程中的受载情况比较繁重,当走行轮22经过不平顺处时,轮对驱动组件200直接承受全部垂向和侧向的冲击。

其中,车轴21为刚性直轴,轴箱23用于承受车辆的重量,传递各方向的作用力;轴箱装设在车轴21的轴颈上,用来安设轴承,将走行轮22和构架100联系在一起,使走行轮22沿钢轨的滚动转化为车体沿线路的平动。电机25和齿轮箱24在转向架上呈横向布置,有利于简化齿轮箱24结构,减少电机25和构架100之间的连接关系。

轮对驱动组件200还包括:制动盘26,制动盘26安装在车轴21上,且设置在与电机25相对的轴箱23的外侧;下支臂13的侧面设置有制动夹钳安装座102、且两个下支臂13的侧面上的两个制动夹钳安装座102斜对称设置;侧梁12的顶面设置有制动夹钳安装座102、且两个侧梁12的顶面上的制动夹钳安装座102斜对称设置;制动夹钳31可拆卸地安装在制动夹钳安装座102上,制动夹钳31用于与制动盘26配合。

制动盘26和制动夹钳31配合,用于使列车制动,以保证行车安全,充分发挥牵引力,增大列车牵引重量,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列车的区间通过能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架,还包括:导向轮32和稳定轮33;侧梁1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关于横梁11对称的两个导向轮安装座103,两个导向轮32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导向轮安装座103上;下支臂13的底端设置有稳定轮安装座104,稳定轮33可拆卸地安装在稳定轮安装座104上。其中,导向轮32用于提供车辆运行的导向力,稳定轮33用于提供车辆运行时侧滚稳定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转向架还包括:空气弹簧34、受流器35和电控箱36;下支臂13的顶端设置有空气弹簧安装座106,空气弹簧34与空气弹簧安装座106可拆卸连接;电控箱36与下支臂13的侧面可拆卸连接,且电控箱36位于下支臂13的顶端与稳定轮安装座104之间;受流器35与下支臂13的前侧面或者后侧面中的一个可拆卸连接,且受流器35位于电控箱36的下方;两个下支臂13安装的受流器35斜对称设置。空气弹簧34通过定位销插入空气弹簧安装座106的内部,从而与构架100连接。其中,空气弹簧34用于支撑车体,提高车辆运行的舒适性;受流器35用于与接触网接触受电;电控箱36用于集成转向架所用电器元件的接口,集中与车辆电器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转向架还包括:中央牵引组件41;中央牵引组件41包括:牵引梁411以及两个牵引拉杆412;牵引梁411安装在横梁11的中部;横梁11上设置有两个斜对称的牵引拉杆安装座105,牵引拉杆412的一端与牵引梁411可拆卸连接,牵引拉杆412的另一端与横梁11上设置的牵引拉杆安装座105可拆卸连接;两个牵引拉杆412与牵引梁411的连接端斜对称设置。参考图2所示,中央牵引组件41整体呈“z”字型布置。中央牵引组件41用于为车辆运行提供纵向牵引力。

进一步地,转向架还包括两个垂向减振器42、两个横向挡43以及两个横向减振器44;下支臂13的上部斜对称设置有两个垂向减振器安装座107,两个垂向减振器42分别与两个垂向减振器安装座107可拆卸连接;下支臂13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横向档安装座108,两个横向档43分别与两个横向档安装座108可拆卸连接;下支臂13的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横向减振器安装座109,两个横向减振器44分别与两个横向减振器安装座109可拆卸连接。其中,横向减振器44和垂向减振器42分别用于衰减车辆运行过程中垂向和横向的冲击振动;横向挡43用于限制车辆过大的横向位移,保证车辆运行不超过限界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两个轮对驱动组件200关于横梁11斜对称设置,相应地,制动夹钳31和受流器35也关于横梁11斜对称设置,而导向轮32、稳定轮33、空气弹簧34、电控箱36、垂向减振器42、横向挡43、横向减振器44、牵引拉杆412等结构则是对称结构,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转向架重量上的平衡,以及部件布局的合理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构架100中,侧梁12的中部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凹槽121;横梁11设置在两个侧梁12之间,且横梁11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侧梁12的安装凹槽121内;两个下支臂13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梁12的外侧,且下支臂13包括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侧梁12夹持在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之间,第一连接部131插设在靠近该下支臂13的其中一个侧梁12的安装凹槽内、并与插设在同一个安装凹槽121内的横梁11抵接。

其中,横梁11为钢板焊接的箱型结构,侧梁12为钢板焊接的鱼腹型箱型结构,下支臂13为钢板焊接的“f”型箱型结构。箱型结构有利于减轻整体重量,且可以在侧梁12、横梁11和下支臂13内部分别设置加强筋,以有效地提高组件的局部强度,合理分配应力分布,降低转向架构架100的重量。

具体地,侧梁12的中部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凹槽121,横梁11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两个侧梁12的安装凹槽121的内侧,安装凹槽121用于实现横梁11和侧梁12的组焊。安装凹槽121还用于容纳下支臂13的第一连接部131,第一连接部131插设并组焊在安装凹槽121的外侧,并与横梁11的端部抵接。下支臂13整体安装在侧梁12的外侧,其第一连接部131位于侧梁12的顶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安装凹槽121内,其第二连接部132则与侧梁12的底面抵接。由于侧梁12、横梁11和下支臂13分别组成一个单独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进行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构架100的组装过程为,将两个下支臂13分别从侧梁12的外侧插入两条侧梁12的安装凹槽121中,然后将横梁11在侧梁12内侧放入侧梁12的安装凹槽121中;将横梁11、侧梁12和下支臂13进行组焊,形成转向架构架的主体结构;最后将加强筋板33焊接到下支臂13和侧梁12的焊缝连接处,以提高连接处的整体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转向架,通过将各个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在更换易磨损部件时不需要复杂的拆解过程就能将整个模块进行拆解,换装新的模块就能完成转向架易损部件的更换,实现了转向架的快速维修,减少了维修的周期和成本;各部件布局合理,结构稳定。轮对驱动组件采用电机-齿轮箱-轴箱-车轮-轴箱-制动盘等部件沿车轴方向横向布置,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减少了与构架的接口,有利于实现轮对驱动组件的模块化。此外,设置横梁、侧梁和下支臂,可有效地提高组件的局部强度,合理分配应力分布,降低转向架构架的重量,实现了构架的轻量化;横梁、侧梁和下支臂分别组成一个单独的模块,便于生产,方便组装,有利于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

实施例二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单轨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转向架。

本发明提供的单轨列车,其转向架通过将各个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在更换易磨损部件时不需要复杂的拆解过程就能将整个模块进行拆解,换装新的模块就能完成转向架易损部件的更换,实现了转向架的快速维修,减少了维修的周期和成本;各部件布局合理,结构稳定。此外,设置横梁、侧梁和下支臂,可有效地提高组件的局部强度,合理分配应力分布,降低转向架构架的重量,实现了构架的轻量化;横梁、侧梁和下支臂分别组成一个单独的模块,便于生产,方便组装,有利于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