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车体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减振性能的空铁行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迅速壮大,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们的出行量越来越大,这种出行量的增加,并不局限于单个城市内,而是已经扩散到城市和农村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现有交通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世界各大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汽车拥堵现象。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方式来解决日益增长的出行量所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
由于空轨列车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具有对地面建筑设施影响小、开通后列车运行速度快、轨道走向铺设灵活、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故其在很多城市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德国、日本均较早地实现了悬挂式轨道交通体系的研发设计,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空铁用行走系统的结构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出的如何进一步优化空铁用行走系统的结构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振性能的空铁行走系统,本行走系统结构简单,方便制造和装配,同时本动力挂件具有竖向减震性能。
具有减振性能的空铁行走系统,包括轨道梁及悬挂于轨道梁上的动力挂件,所述动力挂件包括挂件本体及安装于挂件本体上的多个行走轮,所述轨道梁为包括竖板及横板,且竖板的下端与横板的中部相接、截面呈倒T形的倒T型结构;
所述挂件本体包括多个挂架,各挂架均呈L形,各挂架上均连接有一个轮毂电机,且轮毂电机的电机轴与对应的挂架的一端固定连接;
各挂架上的两段分别为A段和B段,各轮毂电机在对应挂架上的连接点均为A段的端部,各挂架上还包括固定于B段上的轮架,各轮架上安装有导向轮;
各挂架上,轮毂电机、导向轮两者位于B段的同侧;
各轮毂电机的转子上均套设有一个行走轮,行走轮为充气轮或橡胶轮;
竖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挂架;
处于竖板左侧的挂架的行走轮支撑于竖板左侧的横板的上表面上,且该挂架上的导向轮轮面与横板的左侧接触;
处于竖板右侧的挂架的行走轮支撑于竖板右侧的横板的上表面上,且该挂架上的导向轮轮面与横板的右侧接触;
在行走轮与导向轮转动时,行走轮与导向轮均沿着轨道梁的延伸方向运动。
本方案中,横板作为提供轨道面的轨道板,竖板作为横板与轨道架的中间连接件。进一步的,竖板两侧的横板部分均作为轨道梁上用于空铁车轮行驶的行走面,即竖板左侧的横板上表面作为空铁左侧车轮的行驶面,竖板右侧的横板上表面作为空铁右侧车轮的行驶面,对比现有如呈框型的轨道梁形式,由于完成轨道梁与轨道架的连接仅通过完成竖板与轨道架的连接即可在梁柱结构体系中得到两条行走面,可使得本方案提供的轨道梁结构更简单、方便制造、加工和装配的特点。
以上挂件上,A段作为挂架的上端,B段作为挂架的下端。所述轮毂电机的轮毂上,即轮毂电机的转子上用于安装列车的行走轮,且行走轮的轮面支撑于轨道梁的行走面上,轮毂电机作为行走轮转动的动力源。由于导向轮与轮毂电机位于B段的同侧,在本挂件安装时轮毂电机与导向轮均位于B段靠近轨道梁的一侧,这样,可实现行走轮与行走面配合的同时,导向轮与横板的侧面相配合。同时本方案在运用时,车体连接于挂架的下端。这样,通过在车体的两侧均设置本挂件,由于车体不同侧的挂件上的导向轮与轨道梁的不同侧接触,这样,可通过轨道梁两侧的导向轮,限定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在轨道梁宽度方向上的位置。采用以上提供的挂件方案,在空铁列车轨道建设以及动力挂件设置过程中,由于本挂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可使得挂件本身的制造、安装、维护更容易实现。
本方案中,通过限定为所述行走轮为橡胶轮或充气轮,这样,空铁在行进过程中,行走轮的弹性变形可用于缓冲空铁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这样,通过行走轮的缓冲作用打到减震的目的;同时,由于行走轮的特定形式,还可使得行走轮与行走面具有相较于刚性轮更大的接触面积,这样,便于使得空铁能够获得更大的驱动力。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具体的轮毂电机、导向轮两者分别与挂架的连接形式,各挂架上,所述导向轮的轮轴与B段的轴线平行,轮毂电机的电机轴轴线与A段的轴线共线;
所述横板的顶面与横板的侧面相互垂直。采用本方案,在使用时,若轨道梁上的行走面为水平面,在挂件装配时,A段的轴线位于水平方向,B段的轴线位于竖直方向,轮毂电机上的行走轮与为水平面的行走面配合,导向轮的轮面与为竖直面的轨道梁侧面配合。
为方便本挂件与列车车体的连接,各挂架的B段的自由端端部还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实现连接板与车体螺栓连接的螺栓孔。设置为挂架上设置有连接板,且连接板上具有螺栓孔,这样,不仅可实现本挂件与车体形成可拆卸连接,在实现挂件与车体连接时,不仅连接方便,同时不会因为如采用焊接连接引入热量而影响挂件、车体的力学性能、防腐性能等。
作为一种可使得行走轮能够长期保持理想弹性的实现方案,所述行走轮均为充气轮。
为实现对轮毂电机的强制冷却,还包括安装于挂件本体或轮毂电机上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实现对各轮毂电机进行强制冷却。
作为冷却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流经各轮毂电机内部的流体循环管路。采用本方案,所述流体循环管路用于循环冷流体,以在冷流体经过各轮毂电机内部时带走轮毂电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
作为冷却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散热器及流体流动动力源,所述散热器及流体流动动力源均串联在流体循环管路上,所述散热器安装在动力挂件工作时,位于挂件本体的前端。本方案中,流体在流体流动动力源的作用下在流体循环管路中流动,在经过散热器时,所述散热器为换热器,流体流经散热器时与大气发生热交换降温,在流体流经轮毂电机时吸收轮毂电机的热量。本方案中,散热器的位置设定旨在使得散热器位于挂件本体的迎风侧,这样,可通过强化散热器外部空气对流的方式,强化流体在流经散热器时与大气的热交换能力。
为使得轨道梁上横板能够在列车的离心力下转动,以使得列车在转弯时能够倾斜悬吊以提升乘客乘坐空铁列车的舒适性,所述竖板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实现竖板与轨道架铰接连接的铰接孔或铰接轴,所述铰接孔或铰接轴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在位置处轨道梁的延伸方向。采用本方案,在对应的轨道梁位于转弯段时,行走面可向内侧下倾,这样,列车车厢同步向转弯半径内侧下倾可为乘客提供同向下倾的支撑面,倾斜的支撑面通过更好的为乘客提供向心力而达到提升乘客乘坐舒适性的目的。
作为轨道梁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轨道梁包括为平直轨道的平直段及为转弯轨道的转弯段,所述转弯段由多个轨道单体顺序拼接而成,且各轨道单体上竖板的上端均设置有铰接孔或铰接轴。采用本方案,转弯段具体位置处的轨道单体可独立转动以适应列车倾斜转弯,这样可提高以上倾斜角度调整的便捷性和可调性。作为优选,在相邻轨道单体相接位置设置用于行走面和导向面过度的中间连接件,在相接的轨道单体与平直段之间设置用于行走面和导向面过度的中间连接件,以上中间连接件可采用弹簧钢板,这样,不仅轨道梁单体之间倾转可随动,同时可使得空铁列车的整个轨道梁更为连贯。
由于横板的两侧均相当于为一段悬臂端,作为一种在节约材料成本的情况下,沿着横板的宽度方向,由横板的端部至中部,横板的厚度线性增加。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横板作为提供轨道面的轨道板,竖板作为横板与轨道架的中间连接件。进一步的,竖板两侧的横板部分均作为轨道梁上用于空铁车轮行驶的行走面,即竖板左侧的横板上表面作为空铁左侧车轮的行驶面,竖板右侧的横板上表面作为空铁右侧车轮的行驶面,对比现有如呈框型的轨道梁形式,由于完成轨道梁与轨道架的连接仅通过完成竖板与轨道架的连接即可在梁柱结构体系中得到两条行走面,可使得本方案提供的轨道梁结构更简单、方便制造、加工和装配的特点。
以上挂件上,A段作为挂架的上端,B段作为挂架的下端。所述轮毂电机的轮毂上,即轮毂电机的转子上用于安装列车的行走轮,且行走轮的轮面支撑于轨道梁的行走面上,轮毂电机作为行走轮转动的动力源。由于导向轮与轮毂电机位于B段的同侧,在本挂件安装时轮毂电机与导向轮均位于B段靠近轨道梁的一侧,这样,可实现行走轮与行走面配合的同时,导向轮与横板的侧面相配合。同时本方案在运用时,车体连接于挂架的下端。这样,通过在车体的两侧均设置本挂件,由于车体不同侧的挂件上的导向轮与轨道梁的不同侧接触,这样,可通过轨道梁两侧的导向轮,限定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在轨道梁宽度方向上的位置。采用以上提供的挂件方案,在空铁列车轨道建设以及动力挂件设置过程中,由于本挂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可使得挂件本身的制造、安装、维护更容易实现。
本方案中,通过限定为所述行走轮为橡胶轮或充气轮,这样,空铁在行进过程中,行走轮的弹性变形可用于缓冲空铁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这样,通过行走轮的缓冲作用打到减震的目的;同时,由于行走轮的特定形式,还可使得行走轮与行走面具有相较于刚性轮更大的接触面积,这样,便于使得空铁能够获得更大的驱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减振性能的空铁行走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减振性能的空铁行走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轨道梁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减振性能的空铁行走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轨道梁的俯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1、轨道梁,11、竖板,12、横板,13、平直段,14、转弯段,2、行走轮,3、轮毂电机,4、轮架,5、导向轮,6、挂架,61、A段,62、B段,7、车体,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具有减振性能的空铁行走系统,包括轨道梁1及悬挂于轨道梁1上的动力挂件,所述动力挂件包括挂件本体及安装于挂件本体上的多个行走轮2,所述轨道梁1为包括竖板11及横板12,且竖板11的下端与横板12的中部相接、截面呈倒T形的倒T型结构;
所述挂件本体包括多个挂架6,各挂架6均呈L形,各挂架6上均连接有一个轮毂电机3,且轮毂电机3的电机轴与对应的挂架6的一端固定连接;
各挂架6上的两段分别为A段61和B段62,各轮毂电机3在对应挂架6上的连接点均为A段61的端部,各挂架6上还包括固定于B段62上的轮架4,各轮架4上安装有导向轮5;
各挂架6上,轮毂电机3、导向轮5两者位于B段62的同侧;
各轮毂电机3的转子上均套设有一个行走轮2,行走轮2为充气轮或橡胶轮;
竖板11的两侧均设置有挂架6;
处于竖板11左侧的挂架6的行走轮2支撑于竖板11左侧的横板12的上表面上,且该挂架6上的导向轮5轮面与横板12的左侧接触;
处于竖板11右侧的挂架6的行走轮2支撑于竖板11右侧的横板12的上表面上,且该挂架6上的导向轮5轮面与横板12的右侧接触;
在行走轮2与导向轮5转动时,行走轮2与导向轮5均沿着轨道梁1的延伸方向运动。
本方案中,横板12作为提供轨道面的轨道板,竖板11作为横板12与轨道架的中间连接件。进一步的,竖板11两侧的横板12部分均作为轨道梁1上用于空铁车轮行驶的行走面,即竖板11左侧的横板12上表面作为空铁左侧车轮的行驶面,竖板11右侧的横板12上表面作为空铁右侧车轮的行驶面,对比现有如呈框型的轨道梁1形式,由于完成轨道梁1与轨道架的连接仅通过完成竖板11与轨道架的连接即可在梁柱结构体系中得到两条行走面,可使得本方案提供的轨道梁1结构更简单、方便制造、加工和装配的特点。
以上挂件上,A段61作为挂架6的上端,B段62作为挂架6的下端。所述轮毂电机3的轮毂上,即轮毂电机3的转子上用于安装列车的行走轮2,且行走轮2的轮面支撑于轨道梁1的行走面上,轮毂电机3作为行走轮2转动的动力源。由于导向轮5与轮毂电机3位于B段62的同侧,在本挂件安装时轮毂电机3与导向轮5均位于B段62靠近轨道梁1的一侧,这样,可实现行走轮2与行走面配合的同时,导向轮5与横板12的侧面相配合。同时本方案在运用时,车体7连接于挂架6的下端。这样,通过在车体7的两侧均设置本挂件,由于车体7不同侧的挂件上的导向轮5与轨道梁1的不同侧接触,这样,可通过轨道梁1两侧的导向轮5,限定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在轨道梁1宽度方向上的位置。采用以上提供的挂件方案,在空铁列车轨道建设以及动力挂件设置过程中,由于本挂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可使得挂件本身的制造、安装、维护更容易实现。
本方案中,通过限定为所述行走轮2为橡胶轮或充气轮,这样,空铁在行进过程中,行走轮2的弹性变形可用于缓冲空铁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这样,通过行走轮2的缓冲作用打到减震的目的;同时,由于行走轮2的特定形式,还可使得行走轮2与行走面具有相较于刚性轮更大的接触面积,这样,便于使得空铁能够获得更大的驱动力。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具体的轮毂电机3、导向轮5两者分别与挂架6的连接形式,各挂架6上,所述导向轮5的轮轴与B段62的轴线平行,轮毂电机3的电机轴轴线与A段61的轴线共线;
所述横板12的顶面与横板12的侧面相互垂直。采用本方案,在使用时,若轨道梁1上的行走面为水平面,在挂件装配时,A段61的轴线位于水平方向,B段62的轴线位于竖直方向,轮毂电机3上的行走轮2与为水平面的行走面配合,导向轮5的轮面与为竖直面的轨道梁1侧面配合。
为方便本挂件与列车车体7的连接,各挂架6的B段62的自由端端部还固定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上设置有用于实现连接板8与车体7螺栓连接的螺栓孔。设置为挂架6上设置有连接板8,且连接板8上具有螺栓孔,这样,不仅可实现本挂件与车体7形成可拆卸连接,在实现挂件与车体7连接时,不仅连接方便,同时不会因为如采用焊接连接引入热量而影响挂件、车体7的力学性能、防腐性能等。
作为一种可使得行走轮2能够长期保持理想弹性的实现方案,所述行走轮2均为充气轮。
为实现对轮毂电机3的强制冷却,还包括安装于挂件本体或轮毂电机3上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实现对各轮毂电机3进行强制冷却。
作为冷却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流经各轮毂电机3内部的流体循环管路。采用本方案,所述流体循环管路用于循环冷流体,以在冷流体经过各轮毂电机3内部时带走轮毂电机3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
作为冷却装置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散热器及流体流动动力源,所述散热器及流体流动动力源均串联在流体循环管路上,所述散热器安装在动力挂件工作时,位于挂件本体的前端。本方案中,流体在流体流动动力源的作用下在流体循环管路中流动,在经过散热器时,所述散热器为换热器,流体流经散热器时与大气发生热交换降温,在流体流经轮毂电机3时吸收轮毂电机3的热量。本方案中,散热器的位置设定旨在使得散热器位于挂件本体的迎风侧,这样,可通过强化散热器外部空气对流的方式,强化流体在流经散热器时与大气的热交换能力。
为使得轨道梁1上横板12能够在列车的离心力下转动,以使得列车在转弯时能够倾斜悬吊以提升乘客乘坐空铁列车的舒适性,所述竖板11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实现竖板11与轨道架铰接连接的铰接孔或铰接轴,所述铰接孔或铰接轴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在位置处轨道梁1的延伸方向。采用本方案,在对应的轨道梁1位于转弯段14时,行走面可向内侧下倾,这样,列车车厢同步向转弯半径内侧下倾可为乘客提供同向下倾的支撑面,倾斜的支撑面通过更好的为乘客提供向心力而达到提升乘客乘坐舒适性的目的。
作为轨道梁1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轨道梁1包括为平直轨道的平直段13及为转弯轨道的转弯段14,所述转弯段14由多个轨道单体顺序拼接而成,且各轨道单体上竖板11的上端均设置有铰接孔或铰接轴。采用本方案,转弯段14具体位置处的轨道单体可独立转动以适应列车倾斜转弯,这样可提高以上倾斜角度调整的便捷性和可调性。作为优选,在相邻轨道单体相接位置设置用于行走面和导向面过度的中间连接件,在相接的轨道单体与平直段13之间设置用于行走面和导向面过度的中间连接件,以上中间连接件可采用弹簧钢板,这样,不仅轨道梁1单体之间倾转可随动,同时可使得空铁列车的整个轨道梁1更为连贯。
由于横板12的两侧均相当于为一段悬臂端,作为一种在节约材料成本的情况下,沿着横板12的宽度方向,由横板12的端部至中部,横板12的厚度线性增加。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对应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