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面制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1729发布日期:2019-07-06 12:0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踏面制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踏面制动单元。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车辆的基础制动装置常见的形式有:通过闸瓦压紧踏面以获得制动力的踏面制动装置和通过闸片夹紧制动盘以获得制动力的盘形制动装置。踏面制动装置制动的施加和缓解通常利用压缩空气实现:当充入压缩空气时施加制动;当排出压缩空气时缓解制动。踏面制动装置一般由缸体、主轴组件、力放大机构、间隙调整机构、止推环和闸瓦摆动机构等构成。缸体内的活塞在压缩气体的推动下通过凸轮带动主轴(勾贝推杆),推动闸瓦托前进,使得闸瓦抱紧车轮踏面,从而产生摩擦力,实现制动。

踏面制动装置的闸瓦摆动机构是直接作用于车轮的部件,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制动的效果。现有的踏面制动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在使用过程出现闸瓦托左右偏磨和车轮踏面磨沟的现象,调整螺杆会弯曲变形;2、使用过程无法保障闸瓦与车轮踏面间隙的大小与均匀性;3、闸瓦更新不方便;4、制动装置会在闸瓦托所受到的切向力和横向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弹性变形,影响制动效果;5、零件的制造、部件和整机装配的工艺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踏面制动单元,其制动缸体、瓦托吊杆、闸瓦托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抗横向力较强;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的防止闸瓦左右偏磨和车轮踏面磨沟的现象,防止调整螺杆弯曲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踏面制动单元,包括制动缸体、勾贝推杆、调整机构、第一复原弹簧、塔形弹簧、轴承支架、滚针轴承、制动柱、瓦托吊杆和闸瓦托;所述制动缸体上设置有制动进气口,所述制动缸体相对的两侧面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轴承支架滑动连接在在所述制动缸体内部,所述轴承支架垂直所述制动缸体安装,所述轴承支架包括制动套筒和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通孔上的连接套,所述制动套筒的一端滑动套设在所述连接套外部,所述制动套筒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远离连接套的安装通孔内,所述调整机构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套内,且所述调整机构的另一端由所述制动套筒远离连接套的一端伸出至所述制动缸体外部,所述调整机构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制动套筒相连接。

所述滚针轴承滑动套设在所述制动套筒外部,且所述滚针轴承与所述制动缸体固连,所述制动柱固连在所述制动套筒外部,所述勾贝推杆设置在所述制动缸体内部,所述勾贝推杆的上端位于所述进气口下方,所述勾贝推杆的下端位于所述滚针轴承和所述制动柱之间,所述塔形弹簧套设在所述勾贝推杆外部,所述塔形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制动缸体的内顶部和制动套筒固连,所述调整机构远离滚针轴承的一端由所述制动缸体伸出,且该伸出端与所述制动缸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复原弹簧套设在所述调整机构外部,所述第一复原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制动缸体的内壁和调整机构外壁固连。

所述瓦托吊杆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缸体外部铰接,所述瓦托吊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闸瓦托铰接,所述闸瓦托靠近制动缸体的一侧与所述调整机构的伸出端相连。

所述制动缸体的安装面上设置有四个连接螺纹孔,所述制动缸体通过四个所述连接螺纹孔与机车上的转向架连接。如此设置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本制动单元不会在闸瓦托所受到的切向力和横向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弹性变形,保证了制动效果。

所述连接件可以是连接环。

工作原理:需要制动时,由制动进气口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带动勾贝推杆向下运动,勾贝推杆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其下部的楔形面与制动柱接触,制动柱在楔形面的作用下带动制动套筒沿轴轴向方向滑动,制动套筒带动调整机构运动,调整机构运动时推动闸瓦托运动,从而实现制动。其中,设置的滚针轴承是为了保证勾贝推杆的运动轨迹,防止其偏移。设置的第一复原弹簧是为了缓解制动时使调整结构复位,设置的塔形弹簧是为了缓解制动时勾贝推杆的复位。

优选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螺杆、压盖和支座,所述调整螺杆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套内,所述压盖和支座设置在所述制动缸体外部,所述压盖与所述支座螺纹连接,且所述压盖与所述支座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压盖远离所述支座的一侧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调整螺杆的外径;所述支座靠近所述压盖的一侧开有定位槽,所述调整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定位槽内,所述调整螺杆伸入所述定位槽内的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支座远离所述压盖的一侧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闸瓦托相连;所述安装孔的轴向与所述调整螺杆的轴向垂直;所述定位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垂直,且所述定位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块的长度;所述调整螺杆上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与所述定位块之间设有第一碟形弹簧。

调整螺杆头部与支座之间用第一碟形弹簧压紧,这样既可以使调整螺杆头部与支座之间的结合面贴紧,没有间隙,使调整螺杆对支座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闸瓦与车轮踏面之间的间隙均匀,支座可以相对调整螺杆上下滑动,支座连同闸瓦托、闸瓦相对调整螺杆上下移动,解决了调整螺杆的直线运动和支座连同闸瓦托、闸瓦随闸瓦吊杆的弧线运动的结合。

优选的,所述制动缸体顶部设置有储能缸,所述储能缸内由下到上一次设置有弹簧制动活塞、弹簧制动螺母和弹簧制动缸盖,所述储能缸与进气口连通,所述弹簧制动活塞滑动套设在所述储能缸内,所述弹簧制动活塞滑动连接有弹簧制动螺杆,所述弹簧制动螺母套设在所述弹簧制动螺杆外部,所述弹簧制动螺母下端与所述弹簧制动活塞转动连接,所述弹簧制动螺杆上端由所述弹簧制动缸盖伸出,所述弹簧制动螺杆上端固连有滑动环套,所述弹簧制动螺母外部套设有第二复原弹簧,所述第二复原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环套和弹簧制动螺母固连,所述弹簧制动螺杆外依次设有第一制动主弹簧和第二制动主弹簧,所述第一制动主弹簧和第二制动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制动缸盖和活塞固连。

行车状态时,压缩空气进入储能缸,推动弹簧制动活塞以及弹簧制动螺母压缩第一制动主弹簧和第二制动主弹簧上移,勾贝推杆在塔形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制动缸体对顶端,此时处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当行车需要制动时,将空气通入制动缸体中,空气压压推动勾贝推杆下行,完成制动,其具体原理同前述。当停车需要制动时,此时车内无压缩空气供给(储能缸内的空气放出),弹簧制动螺杆在第一制动主弹簧和第二制动主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弹簧制动螺杆带动勾贝推杆下行,完成制动,其具体原理同前述。

优选的,所述弹簧制动缸盖上设置有手缓解机构,所述手缓解机构包括手缓解体、棘爪、棘轮套、第一手缓解弹簧、第二手缓解弹簧、手缓解滑动套、第一棘爪拨动套和第二棘爪拨动套,所述棘轮套转动连接在所述弹簧制动缸盖上,所述棘爪通过棘爪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弹簧制动缸盖上,所述棘爪的一端与所述棘轮套的齿槽相匹配,所述棘轮套内壁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滑动环套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匹配的滑动块,所述弹簧制动螺杆上端套设在所述棘轮套内部,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

所述手缓解体固连在所述弹簧制动缸盖上,所述手缓解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手缓解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手缓解滑动套通过安装腔与所述手缓解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棘爪拨动套和第二棘爪拨动套固定在所述手缓解滑动套上,所述第一棘爪拨动套和第二棘爪拨动套的一端由所述第二滑动槽伸出且与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棘爪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棘爪拨动套和第二棘爪拨动套相对应。

所述第一手缓解弹簧和所述第二手缓解弹簧依次套设在所述手缓解滑动套上,所述第一手缓解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棘爪拨动套和第二棘爪拨动套贴紧;所述第二手缓解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棘爪拨动套和手缓解滑动套贴紧。

所述手缓解滑动套内固定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由所述手缓解滑动套的一端伸出。

在停车制动状态下需要缓解制动时,通过手动拉动拉绳,拉绳带动手缓解滑动套运动,手缓解滑动套上的第一棘爪拨动套同步运动,第一棘爪拨动套运动时,棘爪转动与第二棘爪拨动套分离,棘爪在第一棘爪拨动套的带动下脱出棘轮套的齿槽,此时停放制动缸处于缓解状态。拉绳拉动后固定,以保持缓解状态,当棘轮套需要锁住时,松开拉绳,棘爪在第一手缓解弹簧和第二手缓解弹簧的作用下反向运动,因此第一棘爪拨动套带动棘爪反向转动,从而对棘轮套进行锁紧。当停放制动再次施加时,棘爪反向转动且带动第一棘爪拨动套和第二棘爪拨动套复位,为下一次的手动缓解作准备。

优选的,所述瓦托吊杆包括两根水平平行设置的瓦托吊杆本体和设于两根瓦托吊杆本体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水平设置且与瓦托吊杆本体的相对侧面相垂直,所述连接板靠近两根瓦托吊杆本体的两端分别与瓦托吊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瓦托吊杆本体两端为水平设置的圆柱状结构且均沿轴线开设有铰接孔。两根瓦托吊杆本体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增强了两根瓦托吊杆本体之间的刚度以及联动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装配零件数,装配更加方便,无需进一步协调同步运行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连接板水平的设置方式,提高了与两根瓦托吊杆本体的连接范围,进一步提高稳定性,两根瓦托吊杆本体一体式结构,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

优选的,所述制动缸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平行设有两个悬臂,所述悬臂之间通过连接部固连,所述悬臂远离壳体的一端均设有连接耳,两个所述连接耳之间设有连接辊;所述壳体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安装壳体;所述壳体、悬臂、连接耳及连接辊一体成型。通过一体化的悬臂、连接辊,使得壳体能够直接与一体式的瓦托吊杆连接,各结构一体化成型,降低了累积的误差,整体的装佩服精度更高、结构强度更高,使得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优选的,所述储能缸包括底座和一体成形的缸筒本体,所述底座上设有上进气口和下进气口,所述下进气口与所述制动进气口连通,所述底座内设有两个横截面呈“y”形的第一橡胶密封圈,两个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之间设有横截面呈“o”形的第二橡胶密封圈,所述缸筒本体侧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底座通过螺纹与缸筒本体旋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缸筒本体之间设有横截面呈“o”形的第三橡胶密封圈。

通过上进气口将压缩空气输入到缸筒本体内部,缸筒本体将压缩空气进行存储,当缸筒本体内部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到达一定值时,压缩第一制动主弹簧和第二制动主弹簧,并通过弹簧制动活塞将弹簧制动螺杆向上推动,当需要将弹簧制动螺杆向下移回到原位置时,通过排气口将空气排出到缸筒本体外部,通过第二复原弹簧使弹簧制动螺杆向下移回原位;通过下进气口将压缩空气输入到制动缸体,进而完成制动(原理同前述)。上述缸筒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简单,缸筒本体外部设有螺纹,通过该螺纹与底座旋接在一起,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缸筒本体与底座的四角连接处设有多个第三橡胶密封圈,将缸筒本体与底座进行密封,提高了密封性,进一步保证了储能效果。底座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橡胶密封圈和第二橡胶密封圈,将底座与弹簧制动螺杆进行密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基座和转轴,所述基座、转轴、闸瓦托、调整机构和瓦托吊杆组成闸瓦与车轮踏面自动找正结构,所述基座的一侧与所述调整机构连接,所述基座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设置在所述闸瓦托的两内侧壁之间;所述闸瓦托设置在所述瓦托吊杆的内侧,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瓦托吊杆上的通孔、所述闸瓦托上的通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将瓦托吊杆、闸瓦托和基座连接;所述闸瓦托的内侧壁为摩擦面,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两块摩擦块,两块所述摩擦块分别与所述闸瓦托的两内侧壁接触,两块所述摩擦块之间设有第二碟形弹簧,所述第二碟形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基座与闸瓦托之间除了用转轴连接以外,还用两组第二碟形弹簧和摩擦块将基座与闸瓦托连接一起。当使闸瓦托与基座之间绕转轴相对旋转的外力小于摩擦块与闸瓦托之间形成的摩擦力矩时,闸瓦托与基座保持相对静止;当使闸瓦托与基座之间绕转轴相对旋转的外力大于摩擦块与闸瓦托之间形成的摩擦力矩时,闸瓦托与基座之间相对转动。因此,在制动的过程中,实现了闸瓦托与车轮踏面之间间隙的自动找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踏面制动单元其制动缸体、瓦托吊杆、闸瓦托有较好的刚度和强度,抗横向力较强;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的防止闸瓦左右偏磨和车轮踏面磨沟的现象,防止调整螺杆弯曲变形;闸瓦与车轮踏面间隙的自动调整机构性能可靠,在使用中能可靠的保证间隙的大小和闸瓦与车轮踏面上下间隙的均匀性;制动缸体的安装面上设置有四个连接螺纹孔,所述制动缸体通过四个所述连接螺纹孔与机车上的转向架连接。如此设置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本制动单元不会在闸瓦托所受到的切向力和横向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弹性变形,保证了制动效果;

(2)通过连接板将两根瓦托吊杆本体固连,增加了瓦托吊杆本体的刚性以及联动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装配零件数,装配更加方便,无需进一步协调同步运行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连接板水平的设置方式,提高了与两根瓦托吊杆本体的连接范围,进一步提高稳定性,两根瓦托吊杆本体一体式结构,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

(3)储能缸采用一体成型的缸筒本体,无需焊接加工,缸筒本体与底座只需要通过螺纹旋接在一起即可,减少了工序。

(4)支座与闸瓦托之间除了用转轴连接以外,还用两组弹簧和摩擦块将支座与闸瓦托连接一起。当使闸瓦托与支座之间绕转轴相对旋转的外力小于摩擦块与闸瓦托之间形成的摩擦力矩时,闸瓦托与支座保持相对静止;当使闸瓦托与支座之间绕转轴相对旋转的外力大于摩擦块与闸瓦托之间形成的摩擦力矩时,闸瓦托与支座之间相对转动。实现了制动的过程中闸瓦托与车轮踏面之间间隙的自动找正。

(5)调整螺杆可以对支座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同时能够满足调整螺杆的直线运动和支座连同闸瓦托、闸瓦随闸瓦吊杆的弧线运动的结合,保证闸瓦与车轮踏面之间的间隙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踏面制动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踏面制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踏面制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踏面制动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弹簧制动活塞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弹簧制动活塞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弹簧制动活塞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手缓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弹簧制动缸盖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瓦托吊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瓦托吊杆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动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储能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储能缸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闸瓦与车轮踏面自动找正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制动缸体;2、勾贝推杆;3、调整机构;4、第一复原弹簧;5、塔形弹簧;6、轴承支架;7、滚针轴承;8、制动柱;9、瓦托吊杆;10、闸瓦托;11、连接套;12、制动套筒;13、调整螺杆;14、垫板;15、支座;16、第一碟形弹簧;17、垫圈;18、压盖;19、通孔;20、定位槽;21、定位块;211、安装孔;22、空腔;23、储能缸;24、弹簧制动活塞;25、弹簧制动螺母;26、弹簧制动缸盖;27、弹簧制动螺杆;28、滑动环套;29、第二复原弹簧;30、第一制动主弹簧;31、第二制动主弹簧;32、第三碟形弹簧;33、手缓解体;34、棘爪;35、棘轮套;36、第一手缓解弹簧;37、第二手缓解弹簧;38、手缓解滑动套;39、第一棘爪拨动套;40、第二棘爪拨动套;41、拉绳;42、瓦托吊杆本体;43、连接板;44、铰接孔;45、底座;46、缸筒本体;47、第一橡胶密封圈;48、第二橡胶密封圈;49、第三橡胶密封圈;50、上进气口;51、下进气口;52、排气孔;53、基座;54、转轴;55、第一安装孔;56、第二安装孔;57、第二碟形弹簧;58、摩擦块;59、壳体;60、悬臂;61、连接部;62、连接辊;63、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踏面制动单元,包括制动缸体1、勾贝推杆2、调整机构3、第一复原弹簧4、塔形弹簧5、轴承支架6、滚针轴承7、制动柱8、瓦托吊杆9和闸瓦托10;所述制动缸体1上设置有制动进气口,所述制动缸体1相对的两侧面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轴承支架6滑动连接在所述制动缸体1内部,所述轴承支架6垂直所述制动缸体1安装,所述轴承支架6包括制动套筒12和固定在安装通孔19上的连接套11,所述制动套筒12的一端滑动套设在所述连接套11外部,所述制动套筒1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远离连接套11的安装通孔19内,所述调整机构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套11内,且所述调整机构3的另一端由所述制动套筒12远离连接套11的一端伸出至所述制动缸体1外部,所述调整机构3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制动套筒12相连接。

所述滚针轴承7滑动套设在所述制动套筒12外部,且所述滚针轴承7与所述制动缸体1固连,所述制动柱8固连在所述制动套筒12外部,所述勾贝推杆2设置在所述制动缸体1内部,所述勾贝推杆2的上端位于所述进气口下方,所述勾贝推杆2的下端位于所述滚针轴承7和所述制动柱8之间,所述塔形弹簧5套设在所述勾贝推杆2外部,所述塔形弹簧5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制动缸体1的内顶部和制动套筒12固连,所述调整机构3远离滚针轴承7的一端由所述制动缸体1伸出,且该伸出端与所述制动缸体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复原弹簧4套设在所述调整机构3外部,所述第一复原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制动缸体1的内壁和调整机构3外壁固连。

所述瓦托吊杆9的一端与所述制动缸体1外部铰接,所述瓦托吊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闸瓦托10铰接,所述闸瓦托10靠近制动缸体1的一侧与所述调整机构3的伸出端相连。

所述制动缸体1的安装面上设置有四个连接螺纹孔,所述制动缸体1通过四个所述连接螺纹孔与机车上的转向架连接。如此设置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本制动单元不会在闸瓦托10所受到的切向力和横向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弹性变形,保证了制动效果。

所述连接件可以是连接环。

工作原理:需要制动时,由制动进气口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带动勾贝推杆2向下运动,勾贝推杆2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其下部的楔形面与制动柱8接触,制动柱8在楔形面的作用下带动制动套筒12沿轴轴向方向滑动,制动套筒12带动调整机构3运动,调整机构3运动时推动闸瓦托10运动,从而实现制动。其中,设置的滚针轴承7是为了保证勾贝推杆2的运动轨迹,防止其偏移。设置的第一复原弹簧4是为了缓解制动时使调整结构复位,设置的塔形弹簧5是为了缓解制动时勾贝推杆2的复位。

如图5所示,所述调整机构3包括调整螺杆13、压盖18和支座15,所述调整螺杆13滑动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套11内,所述压盖18和支座15设置在所述制动缸体1外部,所述压盖18与所述支座15螺纹连接,且所述压盖18与所述支座15之间设有空腔22;所述压盖18远离所述支座15的一侧开有通孔19,所述通孔19的内径大于所述调整螺杆13的外径;所述支座15靠近所述压盖18的一侧开有定位槽20,所述调整螺杆13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9并伸入所述定位槽20内,所述调整螺杆13伸入所述定位槽20内的一端设有定位块21;所述支座15远离所述压盖18的一侧设有安装孔211,所述安装孔211与所述闸瓦托10相连;所述安装孔211的轴向与所述调整螺杆13的轴向垂直;所述定位槽2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孔211的轴向垂直,且所述定位槽20的长度大于所述定位块21的长度;所述调整螺杆13上套设有垫圈17,所述垫圈17与所述定位块21之间设有第一碟形弹簧16。所述定位槽20的底部设有垫板14。

调整螺杆13头部与支座15之间用第一碟形弹簧16压紧,这样既可以使调整螺杆13头部与支座15之间的结合面贴紧,没有间隙,使调整螺杆13对支座15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闸瓦与车轮踏面之间的间隙均匀,支座15可以相对调整螺杆13上下滑动,支座15连同闸瓦托10、闸瓦相对调整螺杆13上下移动,解决了调整螺杆13的直线运动和支座15连同闸瓦托10、闸瓦随闸瓦吊杆的弧线运动的结合。

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瓦托吊杆9包括两根水平平行设置的瓦托吊杆本体42和设于两根瓦托吊杆本体42之间的连接板43,所述连接板43水平设置且与瓦托吊杆本体42的相对侧面相垂直,所述连接板43靠近两根瓦托吊杆本体42的两端分别与瓦托吊杆本体42固定连接,所述瓦托吊杆本体42两端为水平设置的圆柱状结构且均沿轴线开设有铰接孔44。两根瓦托吊杆本体42通过连接板43固定连接在一起,增强了两根瓦托吊杆本体42之间的刚度以及联动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装配零件数,装配更加方便,无需进一步协调同步运行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连接板43水平的设置方式,提高了与两根瓦托吊杆本体42的连接范围,进一步提高稳定性,两根瓦托吊杆本体42一体式结构,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

如图13所示,所述制动缸体1包括壳体59,所述壳体59上平行设有两个悬臂60,所述悬臂60之间通过连接部61固连,所述悬臂60远离壳体59的一端均设有连接耳63,两个所述连接耳63之间设有连接辊62;所述壳体59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安装壳体59;所述壳体59、悬臂60、连接耳63及连接辊62一体成型。通过一体化的悬臂60、连接辊62,使得壳体59能够直接与一体式的瓦托吊杆9连接,各结构一体化成型,降低了累积的误差,整体的装佩服精度更高、结构强度更高,使得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踏面制动单元还包括基座53和转轴54,所述基座53、转轴54、闸瓦托10、调整机构3和瓦托吊杆9组成闸瓦与车轮踏面自动找正结构,所述基座53的一侧与所述调整机构3连接,所述基座53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孔55和第二安装孔56,所述第一安装孔55和第二安装孔56均设置在所述闸瓦托10的两内侧壁之间;所述闸瓦托10设置在所述瓦托吊杆9的内侧,所述转轴54穿过所述瓦托吊杆9上的通孔19、所述闸瓦托10上的通孔19和所述第一安装孔55将瓦托吊杆9、闸瓦托10和基座53连接;所述闸瓦托10的内侧壁为摩擦面,所述第二安装孔56内设有两块摩擦块58,两块所述摩擦块58分别与所述闸瓦托10的两内侧壁接触,两块所述摩擦块58之间设有第二碟形弹簧57,所述第二碟形弹簧57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基座53与闸瓦托10之间除了用转轴54连接以外,还用两组第二碟形弹簧57和摩擦块58将基座53与闸瓦托10连接一起。当使闸瓦托10与基座53之间绕转轴54相对旋转的外力小于摩擦块58与闸瓦托10之间形成的摩擦力矩时,闸瓦托10与基座53保持相对静止;当使闸瓦托10与基座53之间绕转轴54相对旋转的外力大于摩擦块58与闸瓦托10之间形成的摩擦力矩时,闸瓦托10与基座53之间相对转动。因此,在制动的过程中,实现了闸瓦托10与车轮踏面之间间隙的自动找正。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制动缸体1顶部设置有储能缸23,所述储能缸23内由下到上一次设置有弹簧制动活塞24、弹簧制动螺母25和弹簧制动缸盖26,所述储能缸23与进气口连通,所述弹簧制动活塞24滑动套设在所述储能缸23内,所述弹簧制动活塞24滑动连接有弹簧制动螺杆27,所述弹簧制动螺母25套设在所述弹簧制动螺杆27外部,所述弹簧制动螺母25下端与所述弹簧制动活塞24转动连接,所述弹簧制动螺杆27上端由所述弹簧制动缸盖26伸出,所述弹簧制动螺杆27上端固连有滑动环套28,所述弹簧制动螺母25外部套设有第二复原弹簧29,所述第二复原弹簧2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环套28和弹簧制动螺母25贴紧,所述弹簧制动螺杆27外依次设有第一制动主弹簧30和第二制动主弹簧31,所述第一制动主弹簧30和第二制动主弹簧31的两端分别与弹簧制动缸盖26和活塞贴紧。

行车状态时,压缩空气进入储能缸23,推动弹簧制动活塞24以及弹簧制动螺母25压缩第一制动主弹簧30和第二制动主弹簧31上移,勾贝推杆2在塔形弹簧5的作用下处于制动缸体1对顶端,此时处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当行车需要制动时,将空气通入制动缸体1中,空气压压推动勾贝推杆2下行,完成制动,其具体原理同前述。当停车需要制动时,此时车内无压缩空气供给(储能缸23内的空气放出),弹簧制动螺杆27在第一制动主弹簧30和第二制动主弹簧3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弹簧制动螺杆27带动勾贝推杆2下行,完成制动,其具体原理同前述。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弹簧制动缸盖26上设置有手缓解机构,所述手缓解机构包括手缓解体33、棘爪34、棘轮套35、第一手缓解弹簧36、第二手缓解弹簧37、手缓解滑动套38、第一棘爪拨动套39和第二棘爪拨动套40,所述棘轮套35转动连接在所述弹簧制动缸盖26上,所述棘爪34通过棘爪34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弹簧制动缸盖26上,所述棘爪34的一端与所述棘轮套35的齿槽相匹配,所述棘轮套35内壁沿轴向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滑动环套28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匹配的滑动块,所述弹簧制动螺杆27上端套设在所述棘轮套35内部,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

所述手缓解体33固连在所述弹簧制动缸盖26上,所述手缓解体33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手缓解体33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手缓解滑动套38通过安装腔与所述手缓解体3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棘爪拨动套39和第二棘爪拨动套40固定在所述手缓解滑动套38上,所述第一棘爪拨动套39和第二棘爪拨动套40的一端由所述第二滑动槽伸出且与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棘爪3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棘爪拨动套39和第二棘爪拨动套40相对应。

所述第一手缓解弹簧36和所述第二手缓解弹簧37依次套设在所述手缓解滑动套38上,所述第一手缓解弹簧3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棘爪拨动套39和第二棘爪拨动套40固连;所述第二手缓解弹簧3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棘爪拨动套40和手缓解滑动套38固连。

所述手缓解滑动套38内固定设置有拉绳41,所述拉绳41的一端由所述手缓解滑动套38的一端伸出。

在停车制动状态下需要缓解制动时,通过手动拉动拉绳41,拉绳41带动手缓解滑动套38运动,手缓解滑动套38上的第一棘爪拨动套39同步运动,第一棘爪拨动套39运动时,棘爪34转动与第二棘爪拨动套40分离,棘爪34在第一棘爪拨动套39的带动下脱出棘轮套35的齿槽,此时停放制动缸处于缓解状态。拉绳41拉动后固定,以保持缓解状态,当棘轮套35需要锁住时,松开拉绳41,棘爪34在第一手缓解弹簧36和第二手缓解弹簧37的作用下反向运动,因此第一棘爪拨动套39带动棘爪34反向转动,从而对棘轮套35进行锁紧。当停放制动再次施加时,棘爪34反向转动且带动第一棘爪拨动套39和第二棘爪拨动套40复位,为下一次的手动缓解作准备。

如图6-8所示,所述储能缸23包括底座45和一体成形的缸筒本体46,所述底座45上设有上进气口50和下进气口51,所述下进气口51与所述制动进气口连通,所述底座45内设有两个横截面呈“y”形的第一橡胶密封圈47,两个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47之间设有横截面呈“o”形的第二橡胶密封圈48,所述缸筒本体46侧壁上设有排气孔52,所述底座45通过螺纹与缸筒本体46旋接,所述底座45与所述缸筒本体46之间设有横截面呈“o”形的第三橡胶密封圈49。

通过上进气口50将压缩空气输入到缸筒本体46内部,缸筒本体46将压缩空气进行存储,当缸筒本体46内部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值到达一定值时,压缩第一制动主弹簧30和第二制动主弹簧31,并通过弹簧制动活塞24将弹簧制动螺杆27向上推动,当需要将弹簧制动螺杆27向下移回到原位置时,通过排气口将空气排出到缸筒本体46外部,通过第二复原弹簧29使弹簧制动螺杆27向下移回原位;通过下进气口51将压缩空气输入到制动缸体1,进而完成制动(原理同前述)。上述缸筒本体46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简单,缸筒本体46外部设有螺纹,通过该螺纹与底座45旋接在一起,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缸筒本体46与底座45的四角连接处设有多个第三橡胶密封圈49,将缸筒本体46与底座45进行密封,提高了密封性,进一步保证了储能效果。底座45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橡胶密封圈47和第二橡胶密封圈48,将底座45与弹簧制动螺杆27进行密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

所述弹簧制动螺母25和弹簧制动活塞24之间设置有第三碟形弹簧3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