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梭车及矿车运输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无极绳绞车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下无极绳绞车之间使用的连接装置有两种即软连接和硬连接,软连接为使用三环串连而成的链条即三环链,硬连接为使用槽钢制作的连杆。事实上,使用三环链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矿车与梭车在停车时因车间距离难以控制而导致摘除或安装三环链困难;另一方面,无极绳梭车拉运重车行至下山巷道时矿车因重力作用压缩三环链对无极绳梭车产生瞬间冲击而容易造成梭车掉道。使用连杆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首先是无极绳梭车拉运重车行至下山巷道时矿车也因重力作用通过连杆对无极绳梭车产生冲击,以致重车通过连杆作用到梭车的推力使得梭车行驶方向偏移而容易造成梭车掉道;同样地,无极绳梭车推移重车至上山巷道时梭车通过连杆作用到重车的推力与矿车行驶方向偏移也容易造成矿车掉道。受巷道起伏影响使得矿车与无极绳梭车之间作用力存在动态变化,所以矿车与梭车运行时容易发生方向偏移而造成掉道,斜巷复轨难度大,也不利于安全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的煤矿井下无极绳绞车连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矿井下无极绳绞车连接装置设置有套环链及控制方管,所述套环链为三个同样大小的椭圆形钢圈串连,椭圆形钢圈的长轴大于椭圆形钢圈的短轴,套环链两侧的钢圈为前活动圈及后活动圈,套环链中间的钢圈为固定圈;所述控制方管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固定圈的长轴,控制方管的高度小于固定圈的短轴;所述固定圈位于控制方管内,前活动圈及后活动圈分别位于控制方管的前端及后端。
所述椭圆形钢圈横截面的直径为椭圆形钢圈短轴的六分之一,椭圆形钢圈长轴的长度是椭圆形钢圈短轴长度的二倍。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无极绳绞车连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控制方管将内环活动范围进行限制并使得两个外环被压缩的空间进行有效地缓冲控制,不仅便于安装和拆卸,也有效地避免了梭车拉移矿车下山时矿车对梭车产生瞬间冲击以致车辆掉道;控制方管使得内环及两个外环共三个环基本处于一条直线状态并与梭车与矿车之间作用力即行驶方向保持一致,稳定性好,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无极绳绞车连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图。
图中:1、套环链,2、控制方管,3、椭圆形钢圈,4、前活动圈,5、固定圈,6、后活动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煤矿井下无极绳绞车连接装置设置有套环链1及控制方管2,套环链1为三个同样大小的椭圆形钢圈3串连,椭圆形钢圈3的长轴大于椭圆形钢圈3的短轴,椭圆形钢圈3横截面的直径为椭圆形钢圈3短轴的六分之一,椭圆形钢圈3长轴的长度是椭圆形钢圈3短轴长度的二倍。套环链1两侧的钢圈为前活动圈4及后活动圈6,套环链1中间的钢圈为固定圈5。控制方管2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固定圈5的长轴,控制方管2的高度小于固定圈5的短轴。固定圈5位于控制方管2内,前活动圈4及后活动圈6分别位于控制方管2的前端及后端。
本实用新型的煤矿井下无极绳绞车连接装置在使用时,梭车与矿车上的各自插销分别插入前活动圈4及后活动圈6后可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梭车与矿车在轨道上平稳转弯,也能保证梭车与矿车在较大坡度的轨道上正常运行即下坡或下坡;又由于相邻梭车与矿车上的各自插销分别插入前活动圈4及后活动圈6内,因控制方管的作用而使得梭车与矿车的距离基本被固定,即梭车与矿车之间运行的过程中基本不存在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因此梭车与矿车在启动或制动时因梭车与矿车之间不因提速或降速而发生相对性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