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的牵引制动单元及其司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9991发布日期:2020-06-23 21:1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机车的牵引制动单元及其司机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司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机车的牵引制动单元及其司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发展,为确保列车安全运行,对列车的各部件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其中司机控制器是控制列车运行的主要部件,能够控制列车的车速、运行方向及牵引、制动等,司机控制器中的任何一个元件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危及列车的行驶安全。

目前列车上使用的司机控制器上牵引制动单元的输出一般采取一组凸轮控制多个辅助联锁进行逻辑关系输出,对于不同车型,其输出的逻辑关系不同,针对不同的逻辑关系,司机控制器的开关数量、凸轮形状都要重新设计。而机械凸轮加工装配复杂、通用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磨损容易发生卡滞的现象。

此外,目前列车上使用的司机控制器大部分零部件采用机械结构,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机械磨损,容易导致司机控制器输出信号不稳定,不利于列车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替代凸轮等机械机构,使得信号输出稳定的牵引制动单元及其司机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司机控制器的牵引制动单元,包括操作手柄,还包括第一侧板、鼓轮、主轴和第二侧板,所述操作手柄、主轴均与鼓轮固定连接,主轴一端与第一侧板连接,主轴另一端穿过第二侧板与光电编码器的旋转轴连接。

该方案中,操作手柄、主轴均与鼓轮固定连接,当操作手柄转动时通过鼓轮带动主轴转动,由于光电编码器与主轴连接,使得光电编码器的旋转轴也转动,从而输出信号。

优选的,所述主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轴贯穿鼓轮中心并与鼓轮侧面垂直,操作手柄固定在鼓轮圆周面并与主轴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司机控制器,包括上述的牵引制动单元,所述牵引制动单元中的光电编码器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将信号输出到列车控制单元。

优选的,还包括方向转换单元,所述方向转换单元包括按键式的向前开关、停止开关和向后开关,所述向前开关、停止开关和向后开关均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将信号输出到列车控制单元。

优选的,还包括钥匙开关单元,所述钥匙开关单元通过信号处理电路将信号输出到列车控制单元。

优选的,所述的牵引制动单元、方向转换单元、信号处理电路和钥匙开关单元均设置在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光电转换模块、按键转换模块、处理器、格雷码输出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所述光电编码器通过依次通过光电转换模块、处理器、格雷码输出模块与列车控制单元连接;方向转换单元、钥匙开关单元均依次通过按键转换模块、处理器、继电器驱动模块与列车控制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光电编码器来替代凸轮,通过提取光电编码器的输出值来控制逻辑关系输出,消除了由于凸轮磨损而发生卡滞及输出信号不稳定的隐患;通过开关式方向开关替代现有的机械方向盘,进一步消除了方向输出信号不稳定的隐患;通过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实现方向转换单元与牵引制动单元之间的联锁关系,确保列车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牵引制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方向转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电源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光电转换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按键转换模块示意;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继电器驱动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can总线模块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格雷码输出模块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司机控制器的处理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列车的牵引制动单元6包括第一侧板12、第一轴承13、操作手柄14、鼓轮15、第二侧板16、第二轴承18、主轴19,第一轴承13安装在第一侧板中12,第二轴承18安装在第二侧板16中,主轴19固定在鼓轮15上后通过第一轴承13和第二轴承18安装在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6之间,光电编码器17的旋转轴与主轴19连接在一起,操作手柄14固定在鼓轮15上,通过推动操作手柄14使得鼓轮15转动,进而带动主轴19转动,主轴19再带动光电编码器17的旋转轴转动,使光电编码器17输出相应的值。

通过光电编码器17的输出值来判断当前列车是在牵引状态、制动状态或0状态,操作手柄14处于0位置上时,列车输出的牵引力和制动力均为0,操作手柄14处于牵引位置上时,列车处于牵引状态,操作手柄14越往前,列车的牵引力越大,操作手柄14处于制动位置上时,列车处于制动状态,操作手柄14越往后,列车的制动力越大。

如图2所示,一种司机控制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信号处理电路2、电源电路3、钥匙开关单元4、方向转换单元5、牵引制动单元6,其中信号处理电路2、电源电路3安装在金属壳1内,钥匙开关单元4、方向转换单元5、牵引制动单元6镶嵌在金属壳1表面。电源电路3对列车上提供的110v电压进行降压后为信号处理电路2、方向转换单元5、牵引制动单元6供电。

如图3所示,方向转换单元5包括液晶屏8、向前开关9、停止开关10、向后开关11,液晶屏8的界面显示的信息包括牵引制动填充图标、速度曲线对比窗口、当前速度值填充图标、当前速度值显示窗口、指示灯组,其中牵引制动填充图标用于显示当前列车处于牵引或制动或0状态的信息,列车处于牵引状态时,牵引制动填充图标向上填充,牵引力越大,牵引制动填充图标向上填充的面积越大,列车处于制动状态时,牵引制动填充图标向下填充,制动力越大,牵引制动填充图标向下填充的面积越大,列车处于0状态时,牵引制动填充图标不填充;当前速度值显示窗口用于显示当前列车的实时速度值,速度曲线对比窗口用于显示当前列车的实时速度值与当前列车的设定速度值之间的对比,速度曲线对比窗口中显示当前列车的实时速度曲线与当前列车的设定速度曲线,由司机控制列车的速度使得当前列车的实时速度曲线处于设定速度曲线之下,便于司机能更直观的调节车速,当前速度值填充图标随着当前列车的实时速度值的变化填充,司机可以更直观的查看当前速度变化情况,指示灯组包括了向前指示灯、停止指示灯、向后指示灯、开关指示灯,向前开关9按下时,向前指示灯亮,停止开关10按下时,停止指示灯亮,向后开关11按下时,向后指示灯亮,开关指示灯在钥匙开关单元4打开时就常亮,向前开关9用于控制列车向前行驶,向后开关11用于控制列车向后行驶,停止开关10在列车停止后按下。

其中钥匙开关单元4、方向转换单元5、牵引制动单元6之间的约束关系为:钥匙开关单元4打开时,方向转换单元5、牵引制动单元6才能工作,方向转换单元5的向前开关9或向后开关11按下时,牵引制动单元6中的操作手柄14可以推至牵引或制动或0,此时钥匙开关单元4不能关闭;牵引制动单元6中的操作手柄14处于牵引或制动位置时,方向转换单元5中的向前开关9、向后开关11、停止开关10只能保持其中一个状态,钥匙开关单元4不能关闭,必须要牵引制动单元中的操作手柄14处于0位置时,方向转换单元5中的向前开关9、向后开关11、停止开关10才能进入下一状态,方向转换单元5中的停止开关10按下时,牵引制动单元6中的操作手柄14只处在0位置,此时钥匙开关单元4不能关闭;当牵引制动单元6中的操作手柄14处于0位置且方向转换单元5中的停止开关按10下时,钥匙开关单元4才能关闭。

如图4所示,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2包括光电编码器转换模块21、按键转换模块24、处理器22、继电器驱动模块26、继电器、can总线模块25、格雷码输出模块23,光电编码器转换模块21用于对光电编码器17输出的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22,再由处理器将该信号按照九位格雷码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格雷码输出模块23将该信号传输至列车控制单元7,列车控制单元根据得到的光电编码器输出值来控制列车的牵引力或制动力的大小。

同时,列车控制单元7也通过can总线模块25将列车的设定速度值信息、当前列车实时速度信息发送给处理器22,由处理器22控制液晶屏8显示相应的内容,按键转换模块24对向前开关9、停止开关10、向后开关11、钥匙开关单元4的状态进行转换后输送给处理器22,处理器22控制继电器驱动模块26对继电器组进行编码,其中继电器组采用8个相同的继电器组成,即列车的向前状态、停止状态、向后状态、钥匙开关单元状态均由8个继电器不同状态来表示,编码后的继电器组向列车控制单元发送编码后的信息,其中按下向前开关时,8个继电器输出状态分别为11111111,按下停止开关时,8个继电器输出状态分别为00000000,按下向后开关时,8个继电器输出状态分别为10010010,按下钥匙开关单元时,8个继电器输出状态分别为110011000。

所述电源电路3安装在电源电路板上,将列车上提供的110v降压为+12v、-12v、5v、3.3v电源电压,分别为信号处理电路2、方向转换单元5、牵引制动单元6供电。

如图5所示,电源电路3由第1-9电容:c1、c2、c3、c4、c5、c6、c7、c8、c9,第1-4电源模块:u1、u2、u3、u4组成,第一电容c1串联在第一电源模块u1的电源输入端3脚与接地端2脚之间后再接入列车上提供的110v电源上,第二电容c2串联在第一电源模块u1的正电源输出端4脚与0电压端5脚之间,列车上提供的110v电源电压经过第一电源模块u1后,从第一电源模块u1的正电源输出端4脚与0电压端5脚之间输出12v电压;第三电容串联在第二电源模块u2的电源输入端2脚与接地端1脚之间后再接入第一电源模块u1降压后的12v电源电压,第四电容c4串联在第二电源模块u2的正电压电源输出端6脚与0电压端7脚之间,第五电容c5串联在第二电源模块u2的负电压电源输出端8脚与0电压端7脚之间,第一电源模块u1降压后的12v电源电压经过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分别输出+12v和-12v电源电压;第六电容c6串联在第三电源模块u3的电源输入端2脚与接地端1脚之间后再接入第一电源模块u1降压后的12v电源电压,第七电容c7串联在第三电源模块u3的正电源输出端6脚与0电压端7脚之间,第一电源模块u1降压后的12v电源电压经过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5v电源电压;第八电容c8串联在第四电源模块u4的电源输入端3脚与接地端1脚之间后再接入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的5v电源电压,第九电容c9串联在第四电源模块u4的电源输出端2脚与接地端1脚之间,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的5v电源电压经过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输出3.3v电源电压。

如图6所示,所述的光电编码器转换模块21由第一电平转换器u5、第二电平转换器u6、第1-10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组成,第一电平转换器u5、第二电平转换器u6对光电编码器传来的信号进行电平转换时,需要设置上拉电阻,所以第1-10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分别串联在第二电平转换器u6的输入端14脚、11脚、9脚、7脚、5脚、3脚、第一电平转换器u5的输入端9脚、7脚、5脚、3脚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二电平转换器u6的输入端14脚、11脚、9脚、7脚、5脚、3脚、第一电平转换器u5的输入端9脚、7脚、5脚、3脚分别与光电编码器的输出端3脚、4脚、5脚、6脚、7脚、8脚、9脚、10脚、11脚、12脚、13脚连接,光电编码器的正电源端1脚与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后的+12v电源电压的vcc连接,第一电平转换器u5的正电源端1脚、第二电平转换器u6的正电源端1脚均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vcc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的按键转换模块24由第一光电耦合器u7、第11-18电阻:r11、r12、r13、r14、r15、r16、r17、r18,第10-13电容:c10、c11、c12、c13,第1-4开关:s1、s2、s3、s4组成,其中s1、s2、s3、s4分别为钥匙开关单元4、向前开关9、停止开关10、向后开关11,第11-14电阻:r11、r12、r13、r14分别串联在第一光电耦合器u7的阳极端1脚、3脚、5脚、7脚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一开关s1与第十电容c10并联后再串联在第一光电耦合器u7的阴极端2脚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二开关s2与第十一电容c11并联后再串联在第一光电耦合器u7的阴极端4脚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三开关s3与第十二电容c12并联后再串联在第一光电耦合器u7的阴极端2脚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四开关s4与第十三电容c13并联后再串联在第一光电耦合器u7的阴极端2脚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一光电耦合器u7的发射极端9脚、11脚、13脚、15脚接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gnd,第15-18电阻:r15、r16、r17、r18分别串联在第一光电耦合器u7的集电极端16脚、14脚、12脚、10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

如图8所示,所述的继电器驱动模块26包括第二光电耦合器u10、第三光电耦合器u11、第23-30电阻:r23、r24、r25、r26、r27、r28、r29、r30,第1-8稳压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组成,第23-26电阻:r23、r24、r25、r26分别串联在第二光电耦合器u10的阳极端1脚、3脚、5脚、7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输出的3.3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二光电耦合器u10的发射极端9脚、11脚、13脚、15脚接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的+12v电源电压的gnd,第1-4稳压二极管:d1、d2、d3、d4分别反向串联在第二光电耦合器u10的集电极端16脚、14脚、12脚、10脚与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的+12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27-30电阻:r27、r28、r29、r30分别串联在第三光电耦合器u11的阳极端1脚、3脚、5脚、7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输出的3.3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三光电耦合器u11的发射极端9脚、11脚、13脚、15脚接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的+12v电源电压的gnd,第5-8稳压二极管:d5、d6、d7、d8分别反向串联在第三光电耦合器u11的集电极端16脚、14脚、12脚、10脚与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的+12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

如图9所示,所述的can总线模块25由第一双路缓冲器u12a、第二双路缓冲器u13b、隔离式收发器u14、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15-21电容:c15、c16、c17、c18、c19、c20、c21,第1-3电感:l1、l2、l3,第1-3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0、tvs11、tvs12组成,第三十一电阻r31串联在第一双路缓冲器u12a的电源输入端5脚与漏极开路输出端6脚之间,第一双路缓冲器u12a的电源输入端5脚再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输出的3.3v电源电压的vcc连接,第十五电容c15串联在第一双路缓冲器u12a的电源输入端5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输出的3.3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一双路缓冲器u12a的接地端接第一电感l1后接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输出的3.3v电源电压的gnd,第十六电容c16串联在隔离式收发器u14的耦合电源端6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输出的3.3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二电感l2串联在隔离式收发器u14的电源输入端8脚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并联在隔离式收发器u14的电源输入端8脚与接地端1脚之间,隔离式收发器u14的接地端1脚、3脚、7脚、9脚、10脚、11脚、13脚、16脚、20脚、动态电阻输入端18脚均接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gnd,第三电感l3串联在隔离式收发器u14的耦合电源端6脚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三十二电阻r32串联在第二双路缓冲器u13b的漏极开路输出端4脚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隔离式收发器u14的隔离电源输出端12脚与隔离电源输入端连接,第19-21电容:c19、c20、c21并联在隔离式收发器u14的隔离电源输出端12脚与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三十三电阻r33与第三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2并联在隔离式收发器u14的低电平输入/输出端15脚与高电平输入/输出端17脚之间,第一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0串联在隔离式收发器u14的高电平输入/输出端17脚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二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1串联在隔离式收发器u14的低电平输入/输出端15脚第三电源模块u3降压后输出的5v电源电压的6nd之间,隔离式收发器u14的低电平输入/输出端15脚与高电平输入/输出端17脚接入列车控制单元。

如图10所示,所述的格雷码输出模块23由第34-57电阻:r34、r35、r36、r37、r38、r39、r40、r41、r42、r43、r44、r45、r46、r47、r48、r49、r50、r51、r52、r53、r54、r55、r56、r57,第四光电耦合器u15、第五光电耦合器u16、第六光电耦合器u17组成,第34-37电阻:r34、r35、r36、r37分别串联在第四光电耦合器u15的阳极端1脚、3脚、5脚、7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输出的3.3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四光电耦合器u15的发射极端9脚、11脚、13脚、15脚接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的+12v电源电压的gnd,第38-41电阻:r38、r39、r40、r41分别串联在第四光电耦合器u15的集电极端16脚、14脚、12脚、10脚与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的+12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同时第四光电耦合器u15的集电极端16脚、14脚、12脚、10脚接入列车控制单元;第42-45电阻:r42、r43、r44、r45分别串联在第五光电耦合器u16的阳极端1脚、3脚、5脚、7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输出的3.3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五光电耦合器u16的发射极端9脚、11脚、13脚、15脚接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的+12v电源电压的gnd,第46-49电阻:r46、r47、r48、r49分别串联在第五光电耦合器u16的集电极端16脚、14脚、12脚、10脚与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的+12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同时第五光电耦合器u16的集电极端16脚、14脚、12脚、10脚接入列车控制单元;第50-53电阻:r50、r51、r52、r53分别串联在第六光电耦合器u17的阳极端1脚、3脚、5脚、7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输出的3.3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六光电耦合器u17的发射极端9脚、11脚、13脚、15脚接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的+12v电源电压的gnd,第54-57电阻:r54、r55、r56、r57分别串联在第六光电耦合器u17的集电极端16脚、14脚、12脚、10脚与第二电源模块u2转换后的+12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同时第六光电耦合器u17的集电极端16脚、14脚、12脚、10脚接入列车控制单元。

如图11所示,处理器22由第58-62电阻:r58、r59、r60、r61、r62,第22-30电容:c22、c23、c24、c25、c26、c27、c28、c29、c30,第五开关s5、第一晶振x1、第二晶振x2、单片机u18组成,第五十八电阻r58与第二十二电容c22串联在单片机u18的外接晶振端8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后接第一晶振x1,第五十九电阻r59与第二十三电容c23串联在单片机u18的外接晶振端9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后接第一晶振x1,第六十电阻r60串联在单片机u18的备份电源端6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二晶振x2与第六十一电阻r61并联在单片机u18的外部时钟端23脚和24脚之间,第二十四电容c24串联在单片机u18的外部时钟端23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二十五电容c25串联在单片机u18的外部时钟端24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六十二电阻r62串联在单片机u18的复位端25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vcc之间,第五开关s5与第二十六电容c26并联在单片机u18的复位端25脚与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gnd之间,第二十七电容c27与第二十八电容c28串联、第二十九电容c29与第三十电容c30串联后并联在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vcc与gnd之间,单片机u18的正参考电压端32脚与正电源电压端33脚连接后接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vcc,单片机u18的负参考电压端31脚与负电源电压端30脚连接后接第四电源模块u4降压后的输出3.3v电源电压的gnd,单片机u18的i/o口端75脚、74脚、73脚、76脚、77脚、78脚、79脚、80脚、81脚、82脚分别与第二电平转换器u6的输出端2脚、4脚、6脚、10脚、12脚、15脚、第一电平转换器u5的输出端2脚、4脚、6脚、10脚连接,单片机u18的i/o口端127脚、126脚、125脚、124脚分别与第一光电耦合器u7的集电极端10脚、12脚、14脚、16脚连接,单片机u18的i/o口端132脚、133脚、134脚、135脚、139脚、1脚、2脚、3脚分别与第二光电耦合器u10的阴极端8脚、6脚、4脚、2脚、第三光电耦合器u11的8脚、6脚、4脚、2脚连接,单片机u18的i/o口端103脚、104脚分别与第一双路缓冲器u12a的漏极开路输出端6脚、第二双路缓冲器u13b的信号输入端3脚连接,单片机u18的i/o口端28脚、29脚、34脚、35脚、21脚、22脚、26脚、27脚、15脚、18脚、19脚、20脚分别与第四光电耦合器u15的阴极端2脚、4脚、6脚、8脚、第五光电耦合器u16的阴极端2脚、4脚、6脚、8脚、第六光电耦合器u17的阴极端2脚、4脚、6脚、8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司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为:光电编码器转换模块21对光电编码器17输出的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传输给处理器22,再由处理器22将该信号按照9位格雷码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格雷码输出模块23将该信号传输至列车控制单元7,列车控制单元7也通过can总线模块25将列车的设定速度值信息、当前列车实时速度信息发送给处理器22,由处理器22控制液晶屏8显示相应的内容,按键转换模块24对向前开关9、停止开关10、向后开关11、钥匙开关单元4的状态进行转换后输送给处理器22,处理器22控制继电器驱动模块26对继电器组进行编码,其中继电器组采用8个相同的继电器组成,即列车的向前状态、停止状态、向后状态、钥匙开关单元状态均由8个继电器不同状态来表示,编码后的继电器组向列车控制单元7发送编码后的信息,其中按下向前开关9时,8个继电器输出状态分别为11111111,按下停止开关10时,8个继电器输出状态分别为00000000,按下向后开关11时,8个继电器输出状态分别为10010010,按下钥匙开关单元时,8个继电器输出状态分别为11001100,由列车控制单元7控制列车做出相应的动作。

所述的列车总线选用can总线,作为信号处理电路2与列车控制单元7之间的信息交互介质。

所述的第一电源模块u1采用vrb2412ld-50w;第二电源模块u2采用wra1212s-3wr2;第三电源模块u3采用vrb1205s-6wr3;第四电源模块u4采用lm1117;第一电平转换器u5、第二电平转换器u6均采用cd4504be;第一光电耦合器u7、第二光电耦合器u10、第三光电耦合器u11、第四光电耦合器u15、第五光电耦合器u16、第六光电耦合器u17均采用acpl-247-500e;第一双路缓冲器u12a、第二双路缓冲器u13b均采用sn74lvc2g07dbvr;隔离式收发器u14采用adm3053;单片机u18采用stm32f103zet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