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端梁结构、车厢及货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0773发布日期:2021-11-03 13:3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上端梁结构、车厢及货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端梁结构、车厢及货车。


背景技术:

2.货车(比如漏斗车)一般由底架、端墙板、侧墙板等结构组成,底架上设置端墙板和侧墙板,侧墙板、端墙板、底架围成用于装载货物的空间。其中,上端梁设置在端墙板背离底架的一端,且上端梁与端墙板、侧墙板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货车存在车厢的容纳空间无法充分利用,不能满足运输中运输量越来越大的需求,成为新型运输行业发展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上端梁结构、车厢及货车,有利于扩大车厢的容纳空间,满足较大运输量的需求。
4.一种上端梁结构,用于设置在货车的端墙板上,所述上端梁结构包括:
5.立板和横板,所述立板连接于所述横板,所述横板的板面相对于所述立板的板面倾斜,且所述横板的板面向着货车的车厢内部弯折,所述立板的板面拟合于所述货车的限界。
6.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端梁结构为铝型材挤压成型结构,所述横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立板的板面。所述上端梁结构为铝合金材质。
8.一种车厢包括端墙板和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上端梁结构,所述立板背离所述横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端墙板。所述立板通过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的方式焊接于所述端墙板。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板垂直于所述车厢的底面设置,所述端墙板的板面相对于所述立板的板面倾斜,且所述端墙板朝向所述车厢内部的一面与所述立板的板面夹角为钝角。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厢还包括侧墙板,所述侧墙板为两个,且两个侧墙板面面相对设置,所述侧墙板安装于所述端墙板上,两个所述侧墙板之间通过所述立板连接,所述侧墙板和所述立板围绕所述端墙板设置;所述车厢还包括上侧梁,所述上侧梁安装于所述侧墙板背离所述端墙板的一侧,所述侧墙板和所述上侧梁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上侧梁之间通过所述上端梁结构连接。所述上侧梁也可以采用铝型材挤压成型结构。所述上侧梁采用铝合金材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立板和所述端墙板的连接面,所述第一端连接于一个所述侧墙板的端部,所述第二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侧墙板的端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板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四端
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立板和所述端墙板的连接面,所述第三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上侧梁的端部,所述第四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上侧梁的端部。具体地,所述第三端铆接于一个所述上侧梁的端部,所述第四端铆接于另一个所述上侧梁的端部,即所述横板通过所述铆钉连接于所述上侧梁,从而确保所述横板和所述上侧梁的连接可靠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厢还包括角接件,所述角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横板,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上侧梁。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上侧梁通过铆钉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横板也是通过铆钉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贴在所述横板的板面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厢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弯折,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立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上侧梁。所述连接板可以采用角钢,所述角钢的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铆钉连接于所述立板,所述角钢的所述第二连接板铆接于所述上侧梁。
15.一种货车包括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厢。
16.上述上端梁结构、车厢及货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施例提供的上端梁结构包括立板和横板,其中立板拟合于货车限界设置,有利于扩大车厢的内部空间,从而满足货车较大运输量的需求。进一步地,横板向着车厢内部的方向弯折,当车厢满载时横板对货物起到阻挡作用,可以防止货物洒落。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端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端梁结构连接至端墙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的侧墙板、上端梁围合于端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00、上端梁结构;110、立板;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0、横板;121、第三端;122、第四端;130、连接面;200、端墙板;300、侧墙板;400、上侧梁;500、角接件;510、第一连接部;520、第二连接部;600、连接板;610、第一连接板;620、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端梁结构100、车厢及货车,具有扩大车厢的容纳空间,满足较大运输量的需求的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26.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端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端梁结构连接至端墙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厢的侧墙板、上端梁围合于端墙板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上端梁结构100用于设置在货车的端墙板200上,该上端梁结构100包括立板110和横板120。立板110连接于横板120。横板120的板面相对于立板110的板面倾斜,且横板120的板面向着货车的车厢内部弯折,立板110的板面拟合于所述货车的限界。其中限界是指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铁路部门为超限货物运输而制定的超限限界图以及站场设计与限界有关的规定,都以铁路限界为依据。
27.本实施例提供的上端梁结构100包括立板110和横板120,其中立板110拟合于货车限界设置,有利于扩大车厢的内部空间,从而满足较大运输量的需求。进一步地,横板120向着车厢内部的方向弯折,当车厢满载时横板120对货物起到阻挡作用,可以防止货物洒落。
28.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上端梁结构100为铝型材挤压成型结构,横板120的板面垂直于立板110的板面。具体地,上端梁结构100采用铝合金材质,代替钢质材料减轻自重,实现上端梁结构100的轻量化,铝合金材质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有助于延长上端梁结构10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上端梁结构100采用铝型材挤压工艺制造而成,其断面结构和尺寸可适应复杂断面需求,上端梁结构100的各处厚度可以灵活选取,还可以基于等强度梁的理论采用不同壁厚。横板120的板面垂直于立板110的板面,立板110垂直于车厢的底面设置,所述车厢满载时横板120对货物起到阻挡作用,可以防止货物洒落。
29.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车厢包括端墙板200和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上端梁结构100。立板110背离横板120的一侧连接于端墙板200。具体地,立板110通过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方式焊接于端墙板200。具体地,搅拌摩擦焊是一种固态连接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节能、没有焊接消耗的连接方法。铝合金搅拌摩擦焊与传统的熔化焊接方法相比,搅拌摩擦焊具有接头宏观形貌良好、焊后残余应力和变形较小、焊缝性能良好,焊接时无烟尘、无辐射。焊接过程中不需要焊丝填充,不需要气体保护,比较节省成本,最大程度上缓解了因热输入过大导致的铝合金焊接接头发生的软化及裂纹、气孔等严重缺陷,因此搅拌摩擦焊特别适合于铝合金的连接。上述车厢包括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上端梁结构100。由于车厢已经包括上述所述的上端梁结构100,技术效果由上端梁结构100带来,有益效果已经包括了上端梁结构100的有益效果,故在此不进行赘述。
30.本实施例提供的车厢包括上端梁结构100,上端梁结构100为铝合金材质。立板110背离横板120的一侧连接于端墙板200,且立板110通过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的方式焊接于端墙板200。上端梁结构100在经过焊接后,上端梁结构100的强度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上端梁结构100和端墙板200的连接强度,提高车厢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31.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立板110垂直于所述车厢的底面设置。端墙板
200的板面相对于立板110的板面倾斜,且端墙板200朝向所述车厢内部的一面与立板110的板面夹角为钝角(记为α)。比如α取值为120
°
、130
°
等数值。如此,在车厢内卸载货物比如煤炭时,煤炭可以顺着端墙板200下滑到车厢的底部的卸料口(未图示),即可将煤炭顺利卸载。端墙板200倾斜于立板110设置,使得货物卸载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货物的重力,减少人工消耗,节省人力物力。
3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车厢还包括侧墙板300。侧墙板300为两个,且两个侧墙板300面面相对设置。侧墙板300安装于端墙板200上,两个侧墙板300之间通过立板110连接。侧墙板300和立板110围绕端墙板200设置。所述车厢还包括上侧梁400,上侧梁400安装于侧墙板300的背离端墙板200的一侧,侧墙板300和上侧梁400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相对设置的上侧梁400之间通过上端梁结构100连接。
3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立板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到第二端112的方向平行于立板110和端墙板300的连接面130,第一端111连接于一个侧墙板300的端部,第二端112连接于另一个侧墙板300的端部。横板120包括第三端121和第四端122,第三端121到第四端122的方向平行于立板110和端墙板200的连接面130,第三端121连接于其中一个上侧梁400的端部,第四端122连接于另一个上侧梁400的端部。具体地,第一端111铆接于一个侧墙板300的端部,第二端112铆接于另一个侧墙板300的端部,即立板110通过铆钉连接于侧墙板300,铆接是指采用铆钉将上端梁结构100和侧墙板300连接。铆接具有连接稳定、强度高、不易损坏、使用方便以及可拆卸的优点,保证侧墙板300和立板1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理,第三端121铆接于一个上侧梁400的端部,第四端122铆接于另一个上侧梁400的端部,即横板120通过铆钉连接于上侧梁400,从而确保横板120和上侧梁400的连接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连接方式除了采用铆接外,还可以通过螺合连接等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4.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车厢还包括角接件500。角接件500包括第一连接部510和第二连接部520。第一连接部51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520,且第一连接部5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520弯折。第一连接部510连接于横板120,第二连接部520连接于上侧梁400。具体地,第一连接部510和第二连接部520形成l形的金属板件。第二连接部520和上侧梁400通过铆钉连接,第一连接部510和横板120也是通过铆钉连接,且第一连接部510贴在横板120的板面上。
35.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车厢还包括连接板600。连接板600包括第一连接板610和第二连接板620,第一连接板610连接于第二连接板620,且第一连接板610相对于第二连接板620弯折。第一连接板610连接于立板110,第二连接板620连接于上侧梁400。具体地,连接板600可以采用角钢,角钢的第一连接板610可以通过铆钉连接于立板110,角钢的第二连接板620铆接于上侧梁400。
36.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上侧梁400也可以采用铝型材挤压成型结构。上侧梁400采用铝合金材质,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钢质材料,可以减轻自重,实现上侧梁400的轻量化,铝合金材质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有助于延长上侧梁40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上侧梁400采用铝型材挤压工艺制造而成,其断面结构和尺寸可适应复杂断面需求,上侧梁400的各处厚度可以灵活选取,还可以基于等强度梁的理论采用不同壁厚。
37.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货车包括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
厢。由于货车包括上述所述的车厢,技术效果由车厢带来,有益效果已经包括了车厢的有益效果,故在此不进行赘述。
38.本实施例提供的上端梁结构100包括立板110和横板120,其中立板110拟合于货车限界设置,有利于扩大车厢的内部空间,从而满足较大运输量的需求。进一步地,横板120向着车厢内部的方向弯折,当车厢满载时横板120对货物起到阻挡作用,可以防止货物洒落。
3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41.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凸体”可以为“第一安装件的一部分”,即“第一凸体”与“第一安装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第一安装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一凸体”可以独立制造,再与“第一安装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42.等同的,“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技术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技术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技术等同的技术方案。
43.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安装件”可以为“安装单元”这一模块的其中一个零件,即与“安装单元的其他构件”进行模块化组装;也可以与“安装单元的其他构件”相对独立,可分离,即可在本装置中与“安装单元的其他构件”模块化组装。
44.等同的,本技术“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技术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技术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技术等同的技术方案。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