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开采用翻斗式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矿石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开采用翻斗式矿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煤矿开采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翻斗式矿车对开采的煤矿进行运输,然而当矿车中装有较多的煤矿时,由于其重量较大,使得人工无法推动矿车,使得矿车中的煤矿无法倒出,影响开采的效率。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煤矿开采用翻斗式矿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煤矿开采用翻斗式矿车,所述煤矿开采用翻斗式矿车包括支撑轴、设置于所述支撑轴上的滚轮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轴上方的固定座装置、位于所述固定座装置上方的矿车、位于所述支撑轴上方的固定架装置及位于所述矿车右侧的撬动装置,所述滚轮装置包括内滚轮及外滚轮,所述固定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横杆、位于所述横杆右侧的第二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斜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第一支架,所述矿车的下方设有第一顶靠杆、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下方的第三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上方的第四支撑杆,所述固定座装置包括固定座及位于所述固定座上方的第二顶靠杆,所述撬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的握持杆、位于所述握持杆下方的第二弹簧、位于下方的第二支撑柱、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顶靠块及第三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握持杆呈L型,所述握持杆穿过所述第一矩形槽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轴转连接,所述握持杆的一端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方。
[0007]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支撑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
[0008]所述横杆呈长方体,所述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右侧的第三通孔。
[0009]所述第一斜杆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三支撑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矿车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矿车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左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握持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二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端设有第二矩形槽。
[0013]所述连接杆呈L型,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矩形槽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轴转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三通孔且延伸至所述横杆的上方。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发明煤矿开采用翻斗式矿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矿车中装有满满的煤矿时,只需要撬动握持杆即可轻松的将矿车中的煤矿倒出,倒出以后,煤矿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以轻松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煤矿开采用翻斗式矿车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煤矿开采用翻斗式矿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发明煤矿开采用翻斗式矿车包括支撑轴1、设置于所述支撑轴I上的滚轮装置2、位于所述支撑轴I上方的固定座装置5、位于所述固定座装置5上方的矿车
4、位于所述支撑轴I上方的固定架装置3及位于所述矿车4右侧的撬动装置6。
[0019]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轴I呈圆柱体,所述支撑轴I水平放置。所述滚轮装置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滚轮装置2包括内滚轮21及外滚轮22,所述内滚轮21呈圆柱体,所述内管轮21竖直放置,所述外滚轮22呈圆柱体,所述外滚轮22的直径小于所述内滚轮21的直径,所述内滚轮21与所述外滚轮22固定连接,所述滚轮装置2与所述支撑轴I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滚轮装置2可以围绕所述支撑轴I旋转。
[0020]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架装置3包括第一支撑杆3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右侧的横杆32、位于所述横杆32下方的第二支撑杆33、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上的第一斜杆34及位于所述第一斜杆34下方的第一支架35。所述第一支撑杆3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3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下端与所述支撑轴I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一通孔311呈长方体状。所述横杆32呈长方体,所述横杆3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杆3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321及位于所述第二通孔321右侧的第三通孔322。所述第二通孔32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三通孔322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支撑杆3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3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33的下端与所述支撑轴I固定连接,所述横杆3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34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34呈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斜杆34贯穿所述第一通孔311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5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3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3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21]如图1所示,所述矿车4呈U型,所述框体4贯穿所述第二通孔321且与所述横杆32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矿车4可以旋转。所述矿车4的下方设有第一顶靠杆41、第一弹簧43、位于所述第一弹簧43下方的第三支撑杆42及位于所述第一弹簧43上方的第四支撑杆
44。所述第一顶靠杆41呈竖直放置,所述第一顶靠杆41的上端与所述矿车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42呈水平状,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左端与所述矿车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44呈水平状,所述第四支撑杆44的左端与所述矿车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3的上端与所述横杆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3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2]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座装置5包括固定座51及位于所述固定座51上方的第二顶靠杆52,所述固定座51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轴I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