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的机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321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拖拉机的机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拖拉机的机罩。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农田中使用的拖拉机(例如专利文献1)。这种拖拉机在前部设有机罩,在该机罩容纳有发动机。机罩具有上罩和一对下罩。

再者,要求机罩供空气从该机罩的外部向内部、或者从内部向外部通过。这是为了将机罩的外部的空气供给至发动机,并且,防止发动机的热聚集在机罩的内部。但是,当在机罩设有开口部时,有时机罩的刚性会因该开口部的形状等而降低。因此,寻求一种使空气流动性提高,并且维持较高的刚性的机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303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空气流动性提高,并且维持较高的刚性的机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拖拉机的机罩,具有上罩和一对下罩,其中,

所述上罩从前端点至斜后方的中点形成有中心线,隔着该中心线具备两个开口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在第一方案的机罩中,

所述开口部以其一边沿着所述中心线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机罩中,

在所述上罩以从所述前端点向侧方变宽的方式形成有轮廓线,

所述开口部以其一边沿着所述轮廓线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在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机罩中,

在所述上罩以从所述中点向侧方变宽的方式形成有边线,

所述开口部以其一边沿着所述边线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在第一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机罩中,

在所述下罩嵌入有灯单元,

所述开口部以其一边沿着所述灯单元的端线的方式配置。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是一种拖拉机,

具备第一方案至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述的机罩。

发明效果

作为本申请发明效果,发挥以下所示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上罩从前端点至斜后方的中点形成有中心线,隔着该中心线具备两个开口部。由此,相关机罩能确保开口面积较大,因此空气流动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开口部以其一边沿着中心线的方式配置。由此,相关机罩的中心线部分发挥作为支柱(构造柱)的功能,因此能维持较高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上罩以从前端点向侧方变宽的方式形成有轮廓线。然后,开口部以其一边沿着轮廓线的方式配置。由此,相关机罩的轮廓线部分发挥作为横梁(构造梁)的功能,因此能维持较高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上罩以从中点向侧方变宽的方式形成有边线。然后,开口部以其一边沿着边线的方式配置。由此,相关机罩的边线部分发挥作为横梁(构造梁)的功能,因此能维持较高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下罩嵌入有灯单元。然后,开口部以其一边沿着灯单元的端线的方式配置。由此,相关机罩的灯单元的后缘与开口部的一边对齐,因此能提高审美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本发明的拖拉机具备第一方案至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所述的机罩。由此,本拖拉机在上述方面比以往的拖拉机更占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拖拉机的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x观察的图。

图3是从图1的箭头y观察的图。

图4是从图1的箭头z观察的图。

图5是表示机罩的图。

图6是从图5的箭头x观察的图。

图7是从图5的箭头y观察的图。

图8是从图5的箭头z观察的图。

图9是表示机罩中的空气流的图。

图10是从图9的箭头x观察的图。

图11是从图9的箭头y观察的图。

图12是从图9的箭头z观察的图。

图13是表示机罩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14是将开口部的周围放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能应用于所有的农业机械车辆、建筑机械车辆。

首先,对拖拉机1进行简单说明。

图1表示拖拉机1。图2是从图1的箭头x观察的图,图3是从图1的箭头y观察的图。此外,图4是从图1的箭头z观察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了拖拉机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拖拉机1主要由车架11、发动机12、变速器13、前桥14以及后桥15构成。此外,在拖拉机1除了设有保护操作员免受风雨的驾驶室16,还设有保护发动机12免受风雨的机罩2。

车架11形成拖拉机1的骨架。以下所说明的发动机12等装配于车架11。

发动机12将使燃料燃烧而得到的热能转换为动能。就是说,发动机12通过燃烧燃料产生旋转动力。需要说明的是,在发动机12连接有控制装置。当操作员操作油门踏板时,控制装置根据其操作来变更发动机12的运转状态。此外,在发动机12具备排气净化装置12e。排气净化装置12e使排气所包含的粒子(pm)、一氧化碳(co)、烃(hc)氧化。

变速器13将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前桥14或后桥15。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经由连结机构输入至变速器13。需要说明的是,在变速器13具备无级变速装置。当操作员操作变速杆时,无级变速装置根据其操作来变更变速器13的工作状态。

前桥14将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前轮胎141。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经由变速器13输入至前桥14。需要说明的是,在前桥14并列设置有转向装置。当操作员操作驾驶盘时,转向装置根据其操作来变更前轮胎141的转向角。

后桥15将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后轮胎151。发动机12的旋转动力经由变速器13输入至后桥15。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桥15设有pto输出装置。当操作员操作开关时,pto输出装置向所牵引的作业机械输入旋转动力。

接着,对机罩2进行说明。

图5表示机罩2。图6是从图5的箭头x观察的图,图7是从图5的箭头y观察的图。此外,图8是从图5的箭头z观察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了拖拉机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机罩2具有上罩21和一对下罩22。此外,机罩2在其前表面具有前格栅23。

上罩21是覆盖发动机12的上方的外装零件。上罩21从其前端点ua隆起至斜后方的中点ub,在中点ub的后方,描绘出直至后端点uc的平滑曲线。而且,上罩21从其前端点ua向侧方变宽,描绘出以侧端点uw为最大宽度部分的平滑曲线(外形线:以下设为“轮廓线ol”)。需要说明的是,在上罩21,从前端点ua直至中点ub形成有特征线(设计线:以下设为“中心线cl”),以从中点ub向侧方变宽的方式形成有特征线(设计线:以下设为“边线sl”)。开口部21ha呈大致菱形地形成于中心线cl的左侧,开口部21hb呈大致菱形地形成于中心线cl的右侧。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21ha、21hb由冲孔板21p覆盖。

下罩22是覆盖发动机12的侧方的外装零件。下罩22从其前端点la向侧方变宽,描绘出以侧端点lw为最大宽度部分的平滑曲线。而且,下罩22的上半部分以向外侧鼓起的曲面为基调,与此相对,下罩22的下半部分以向内侧凹陷的曲面为基调。需要说明的是,在下罩22形成有从前端点la通过侧端点lw的特征线(设计线:以下设为“下边线ll”)。开口部22ha呈大致菱形地形成于下边线ll的上侧,开口部22hb呈大致菱形地形成于下边线ll的下侧。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22ha、22hb由冲孔板22p覆盖。

前格栅23是覆盖发动机12的前方的外装零件。前格栅23是在格栅框架23f贴合有冲孔板23p的构造。格栅框架23f具有:从其规定点sp向斜上方延伸的横梁部23fl、23fr以及从其规定点sp向下方延伸的支柱部23fp。横梁部23fl、23fr以及支柱部23fp随着远离规定点sp而逐渐变细,与框架部23fg相连。开口部23ha呈大致菱形地形成于支柱部23fp的左侧,开口部23hb呈大致菱形地形成于支柱部23fp的右侧。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23ha、23hb由冲孔板23p覆盖。冲孔板23p覆盖如下三处:由横梁部23fl、23fr以及框架部23fg所围成的范围;由横梁部23fl、支柱部23fp以及框架部23fg所围成的范围;由横梁部23fr、支柱部23fp以及框架部23fg所围成的范围。另外,前格栅23的上部两侧形成为与远光灯单元24的形状相匹配。此外,前格栅23的下部两侧形成为与近光灯单元25的形状相匹配。

另外,在上罩21的上部装配有大致i字形的中心标记31。此外,在前格栅23的前表面,以覆盖横梁部23fl、23fr以及支柱部23fp的方式装配有大致呈y字形的前脸(frontmask)32。需要说明的是,对中心标记31和前脸32实施具有光泽的镀敷处理。这是为了采用优异的设计(design),并且给第三者强烈的印象。

接着,对通过设置开口部21ha、21hb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说明。

图9表示机罩2中的空气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了拖拉机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图中的箭头fa、fb、fc表示从机罩2的外部向内部供给的空气流。此外,图中的箭头fd表示从机罩2的内部向外部排出的空气流。箭头fa、fb、fc、fd示于图8至图12。

如上所述,机罩2设有多个开口部21ha、21hb、22ha……。因此,机罩2能供空气从该机罩2的外部向内部,或者从内部向外部通过。

在本机罩2中,开口部21ha、21hb隔着中心线cl配置(参照图5至图8)。开口部21ha、21hb从机罩2的前表面至侧面形成得较大。

若具体说明,则开口部21ha呈大致菱形地形成于中心线cl的左侧。开口部21ha以其右边沿着中心线cl、其下边沿着轮廓线ol的方式设计。而且,开口部21ha以其上边沿着边线sl、其左边沿着远光灯单元24的端线el的方式设计。需要说明的是,端线el是指沿着远光灯单元24的后缘形状向上方延长的直线(参照图7)。

另一方面,开口部21hb呈大致菱形地形成于中心线cl的右侧。开口部21hb以其左边沿着中心线cl、其下边沿着轮廓线ol的方式设计。而且,开口部21hb以其上边沿着边线sl、其右边沿着远光灯单元24的端线el的方式设计。需要说明的是,端线el是指沿着远光灯单元24的后缘形状向上方延长的直线(参照图7)。

远光灯单元24嵌入至下罩22的前侧上部,设计成在前后方向较长。上罩21并不支承远光灯单元24等构造体,因此在设置开口部等时,设计上的自由度较高。根据这样的理由,在本机罩2,将开口部21ha、21hb设于上罩21,并且确保开口面积较大。

如上所述,上罩21从前端点ua至斜后方的中点ub形成有中心线cl,隔着该中心线cl具备两个开口部21ha、21hb。由此,相关机罩2能确保开口面积较大,因此空气流动性提高。

在此,对从开口部21ha、21hb、22ha……通过的空气流进行说明。

图10是从图9的箭头x观察的图,图11是从图9的箭头y观察的图。此外,图12是从图9的箭头z观察的图。另外,图13表示机罩2的内部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了拖拉机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首先,事先对机罩2的内部构造进行简单说明。在机罩2的内部容纳有发动机12。然后,在发动机12的前方配置有:空气过滤器12a、中间冷却器12i、油冷却器12o、散热器12r。

空气过滤器12a对向发动机12供给的空气进行过滤。空气过滤器12a通过使空气从滤纸通过来对该空气进行过滤。空气过滤器12a为大致圆筒状,其中心轴相对于左右方向平行装配。

中间冷却器12i对由涡轮增压器加压后的空气进行冷却。中间冷却器12i通过使空气从具备放热孔的管通过来对该空气进行冷却。中间冷却器12i为大致长方体状,其芯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装配。此外,在本拖拉机1,中间冷却器12i配置于空气过滤器12a的后方。

油冷却器12o对因发动机12而受热的润滑油进行冷却。油冷却器12o通过使润滑油从具备放热孔的管通过来对该润滑油进行冷却。油冷却器12o为大致长方体状,其芯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装配。此外,在本拖拉机1,油冷却器12o配置于中间冷却器12i的前下方。

散热器12r对因发动机12而受热的制冷剂(冷却水)进行冷却。散热器12r通过使制冷剂从具备放热孔的管通过来对该制冷剂进行冷却。散热器12r为大致长方体状,其芯相对于前后方向垂直装配。此外,在本拖拉机1,散热器12r配置于中间冷却器12i的后方。需要说明的是,在散热器12r装配有风扇护罩12s。

另外,在散热器12r的侧方配置有调整板26。若具体说明,则在散热器12r的侧方配置有左右一对风量调整板261、262。

风量调整板261以覆盖设于右侧的下罩22的各开口部22ha、22hb的后缘部分的方式装配。风量调整板261配置于风扇护罩12s的前方,采用易于将空气流(冷却风)引入至该风扇护罩12s内的构成。就是说,风量调整板261能防止空气流(冷却风)滞留在风扇护罩12s的侧方,能有效地将空气流(冷却风)引导至风扇护罩12s的吸入部分。

风量调整板262以覆盖设于左侧的下罩22的开口部22hb的后侧半部分的方式装配。风量调整板262配置于风扇护罩12s的前方,采用易于将空气流(冷却风)引入至该风扇护罩12s内的构成。就是说,风量调整板262能防止空气流(冷却风)滞留在风扇护罩12s的侧方,能有效地将空气流(冷却风)引导至风扇护罩12s的吸入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风量调整板262设有多个开口孔262a,适当地调节空气流(冷却风)的流量。

另外,在发动机12的侧方配置有引导板27。若具体说明,则在发动机12的侧方配置有左右一对下方引导板271、272。此外,在发动机12的左侧方配置有下方引导板273。而且,在发动机12的左侧方配置有侧方引导板274。

下方引导板271以覆盖从车架11的上端至发动机罩29的下端的开放部分的方式装配。下方引导板271从风扇护罩12s的下方向后方延伸设置,采用将空气流(冷却风)从该风扇护罩12s导向发动机12的构成。就是说,下方引导板271能防止空气流(冷却风)从车架11与发动机罩29的间隙跑出,能有效地将空气流(冷却风)从风扇护罩12s向发动机12引导。需要说明的是,下方引导板271固定于装配在车架11的托座的上表面。

下方引导板272以覆盖从车架11的上端至发动机罩29的下端的开放部分的方式装配。下方引导板272从风扇护罩12s的下方向后方延伸设置,采用将空气流(冷却风)从该风扇护罩12s导向发动机12的构成。就是说,下方引导板272能防止空气流(冷却风)从车架11与发动机罩29的间隙跑出,能有效地从风扇护罩12s向发动机12引导空气流(冷却风)。需要说明的是,下方引导板272固定于装配在车架11的托座的上表面。

下方引导板273以覆盖从车架11的上端至发动机罩29的下端的开放部分的方式装配。下方引导板273从支承发动机12的前部脚体11s向后方延伸设置,采用沿着发动机12的侧面引导空气流(冷却风)的构成。就是说,下方引导板273能防止空气流(冷却风)从车架11与发动机罩29的间隙跑出,能以沿着发动机12的侧面的方式有效地引导空气流(冷却风)。需要说明的是,下方引导板273固定于装配在车架11的前部脚体11s的上表面。

侧方引导板274以从车架11的上端覆盖由风扇护罩12s与空气软管12h所围成的空间部分的方式装配。侧方引导板274从风扇护罩12s的侧下方向后方延伸设置,采用将空气流(冷却风)从该风扇护罩12s导向发动机12的构成。就是说,侧方引导板274能对形成于风扇护罩12s的后方的空气流(冷却风)进行整流,能有效地从风扇护罩12s向发动机12引导空气流(冷却风)。需要说明的是,侧方引导板274固定于装配在车架11的下方引导板271的上表面。

如以上所述,由箭头fa表示的空气流穿过开口部21ha、21hb向内部供给。相关空气流被风扇护罩12s、引导板27所引导,并引导至发动机12的周围。此外,由箭头fb表示的空气流穿过开口部22ha、22hb向内部供给。相关空气流被调整板26、风扇护罩12s、引导板27所引导,并引导至发动机12的周围。而且,由箭头fc表示的空气流穿过开口部23ha、23hb向内部供给。相关空气流被调整板26、风扇护罩12s、引导板27所引导,并引导至发动机12的周围。然后,这些空气流以沿着发动机12的方式被引导板27引导,之后穿过从车架11的上端至发动机罩29的下端的开放部分,向外部排出(参照箭头fd)。此外,相关空气流穿过作为冲孔板的发动机罩29,向外部排出。

而且,另外,在发动机12的侧方配置有遮蔽板28。若具体说明,则在发动机12的左侧方配置有侧方遮蔽板281。

侧方遮蔽板281以覆盖构成发动机12的涡轮增压器、排气歧管、排气连接管以及egr冷却器的方式装配。侧方遮蔽板281以覆盖涡轮增压器等的方式大范围地延伸设置,采用使该涡轮增压器等维持高温来防止排气净化装置12e的再生能力的降低的构成。就是说,侧方遮蔽板281能防止热量从涡轮增压器等跑出,能使向排气净化装置12e输送的废气为高温来维持净化率。此外,侧方遮蔽板281能降低对周围的热影响,并防止作为电气设备的起动器等的故障。而且,能防止机罩6变为高温,并防止烫伤等伤害。需要说明的是,侧方遮蔽板281固定于设在发动机12的凸台(boss)。

接着,对能维持较高的机罩2的刚性的理由进行说明。

图14表示将开口部21ha、21hb的周围放大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了拖拉机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由两个开口部21ha、21hb所夹的部分折曲并形成有中心线cl。因此,与平坦形状相比,相关部分(以下,称为“中心线部分21fc”)的断面惯性矩(momentofinertiaofarea)的值大且强度高。此外,中心线部分21fc为向前上方缓缓弯曲的形状,因此能使该中心线部分21fc所承受的载荷分散。就是说,能避免中心线部分21fc的端部的应力集中。

如此,本机罩2的开口部21ha邻接于强度高的中心线部分21fc。即,开口部21ha以其右边沿着中心线cl的方式配置。此外,开口部21hb邻接于强度高的中心线部分21fc。即,开口部21hb以其左边沿着中心线cl的方式配置。

如上所述,开口部21ha、21hb以其一边沿着中心线cl的方式配置。由此,相关机罩2的中心线部分21fc发挥作为支柱(构造柱)的功能,因此能维持较高的刚性。

此外,各开口部(21ha、21hb的任一个)的下方的部分折曲并形成有轮廓线ol。因此,与平坦形状相比,相关部分(以下,称为“轮廓线部分21fo”)的断面惯性矩的值大且强度高。此外,轮廓线部分21fo为向前侧方缓缓弯曲的形状,因此能使该轮廓线部分21fo所承受的载荷分散。就是说,能避免轮廓线部分21fo的端部的应力集中。

如此,本机罩2的开口部21ha邻接于强度高的轮廓线部分21fo。即,开口部21ha以其下边沿着轮廓线ol的方式配置。此外,开口部21hb邻接于强度高的轮廓线部分21fo。即,开口部21hb以其下边沿着轮廓线ol的方式配置。

如上,开口部21ha、21hb以其一边沿着轮廓线ol的方式配置。由此,相关机罩2的轮廓线部分21fo发挥作为横梁(构造梁)的功能,因此能维持较高的刚性。

而且,各开口部(21ha、21hb的任一个)的上方的部分折曲并形成有边线sl。因此,与平坦形状相比,相关部分(以下,称为“边线部分21fs”)的断面惯性矩的值大且强度高。此外,边线部分21fs为向前侧方缓缓弯曲的形状,因此能使该边线部分21fs所承受的载荷分散。就是说,能避免边线部分21fs的端部的应力集中。

如此,本机罩2的开口部21ha邻接于强度高的边线部分21fs。即,开口部21ha以其上边沿着边线sl的方式配置。此外,开口部21hb邻接于强度高的边线部分21fs。即,开口部21hb以其上边沿着边线sl的方式配置。

如上所述,开口部21ha、21hb以其一边沿着边线sl的方式配置。由此,相关机罩2的边线部分21fs发挥作为横梁(构造梁)的功能,因此能维持较高的刚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利用于机罩的技术。

附图标记说明:

1拖拉机

11车架

12发动机

13变速器

14前桥

15后桥

16驾驶室

2机罩

21上罩

21ha开口部

21hb开口部

21fc中心线部分

21fo轮廓线部分

21fs边线部分

22下罩

23前格栅

cl中心线

ol轮廓线

sl边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