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用可折叠小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0700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试验田用可折叠小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推车,尤其涉及一种可在试验田内使用的可折叠的小推车。



背景技术:

独轮小推车,具有载物量大、方便操作和在田地间通过性能好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田地劳作中,在一些农作物试验田地里,小推车经常会被用来在试验田里运送一些试验样品或者某些特定的试验肥料。在一些地区,因为农作物研究机构与农作物试验田相距较远,工作人员一般需要开车去农作物试验田,然而由于小推车占用空间较大,工作人员无法用小汽车携带小推车,从而导致在试验田内没有小推车可用,工作人员只能用水桶或者提篮来搬运研发肥料或者种子,这样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同时工作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验田用可折叠小推车,该小推车内的车轮、把手和支腿可以折叠起来,大大降低了小推车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方便的放入到小汽车后备箱内,便于工作人员携带到试验田内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验田用可折叠小推车,包括车斗、车架和车把,在所述车斗前端两侧设置各设置一插杆,在所述车架前端两侧各设置一挂钩,所述车斗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方,且所述插杆套置在所述挂钩内,其特征是,在所述车架后端两侧各设置有两个相对的连接平板,所述车把的首端以铰接方式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平板之间,在所述车斗的底板上设置有一可随时打开的活动门;

在所述车架的两个横梁内侧各开设有一滑槽,且两个所述滑槽开口相对,在所述车架的两个横梁前端各开设一限位槽;

该可折叠小推车还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之间,且位于所述活动门正下方,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活动支架、车轮、限位机构和横轴,所述活动支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纵杆,在两个所述纵杆的一端设置一与两个所述纵杆相连接的限位杆,且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可分别卡扣在两个所述限位槽内,在两个所述纵杆的另一端设置一与两个所述纵杆相连接的圆管,所述横轴套置在所述圆管内,且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槽内,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杆之间且与所述限位杆相邻,所述车轮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杆正下方;

在所述车架后端还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直角定位卡槽,在每一个所述直角定位卡槽夹角处均铰接一支腿,在所述直角定位卡槽的两端外侧均设置一支腿限位孔,在所述支腿上设置一与所述支腿限位孔相对的通孔。

优选的,在位于所述车把的首端上方的一所述连接平板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孔,且两个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车把的首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平板的铰接连接处的两侧,在所述车把的首端上设置一与所述限位孔相对应的通孔,一销轴贯穿于所述限位孔和所述车把上的通孔内。

优选的,在所述车架两个横梁的后端各设置一第二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杆可卡扣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优选的,在所述活动门的下底面的四个顶角处各设置一弹性锥形塞,在所述车斗的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锥形塞相对应的锥形孔。

优选的,在所述车斗两侧下端均设置一车斗直角钩,在所述车架两侧各设置一与所述车斗直角钩相对的车架直角钩,一卡板可将所述车斗直角钩和所述车架直角钩固定套置在一起,在所述车把上设置一凹槽,当所述车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卡板、车斗直角钩和车架直角钩恰好位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两个相同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纵杆前端,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导向管、第一限位销和弹簧,所述第一导向管内设置带有通孔的圆形板,第一限位销套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管内,且在所述第一限位销上设置一环形板,所述弹簧套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销后端,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圆形板和所述环形板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销轴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其前端可插入到所述滑槽内,设置在第一限位销顶端的一圆板与所述第一导向管的端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横管和竖管,所述两个横管沿所述竖管的径向方向设置,且所述横管和竖管内部相贯通,两个所述横管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纵杆上,在所述横管前端内部均设置一带有通孔的圆形板,且两个横管内各套置一带有环形板的第二限位销,在每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销上各套置一弹簧,且弹簧位于所述环形板和所述圆形板之间,在所述竖管内套置一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为圆锥端,在所述圆锥端的下端设置一圆柱体,在所述圆柱体的一周圈设置有挡板,在所述圆柱体上套置一位于所述挡板下方的弹簧,在所述竖管侧壁上设置一L型通槽,设置在所述竖杆外侧壁上的一卡位杆位于所述L型通槽内,在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销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圆锥端相吻合的弧形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发明中的车把可直接旋转至车斗的侧面与车斗侧壁紧贴,减小了小推车在横向范围内的占用空间,本发明中车轮,通过打开车斗底板内的活动门之后,可以完全折叠到车斗内,同时,本发明中的车腿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之后同样可与车斗的后侧壁紧贴,车轮和车腿的折叠从纵向范围内减小了小推车的占用空间,车轮、车把和车腿折叠之后,小推车便成了一个以车斗为主的方形体,从而使得小推车便于携带。

2、车轮是通过以横轴为中心旋转实现折叠在车斗内的,在车轮围绕横轴旋转过程中,横轴同时在车架横梁的滑槽内进行横向滑动,当横轴滑动到滑槽的另一端时,车轮便可完全收入到车斗内,横轴的滑动设计减小了车轮在车斗内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车斗的设计尺寸,从而为整体上减小小推车的体积提供了便利。

3、限位机构通过车架横梁上的滑槽能够限制活动支架前端在纵向范围内的移动,使得小车在应用过程中,活动支架不会在车轮的反推力下而推动车斗内的活动门,从而保证了车斗的正常使用;车架横梁前端设置的限位槽能够保证活动支架前端的限位杆与车架紧密贴合,从而可保证在推动小车时车轮能够和车架一起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4为车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车斗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活动支架在车架上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8为限位机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9为限位机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10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11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图12为图5中B处放大图;

图13为竖管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卡板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小推车折叠之后的整体结构右视图;

图16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中:1车斗、11活动门、111弹性锥形塞、12底板、121锥形孔、13车斗直角挂钩、14插杆、2车架、21活动支架、211车轮、212限位机构、2121竖杆、21211圆柱体、21212卡位杆、2122竖管、21221L型通槽、2123横管、21231圆形板、2124第二限位销、21241环形板、213纵杆、214限位杆、215圆管、216横轴、22横梁、221滑槽、222限位槽、223第二限位槽、23车架直角挂钩、24挂钩、2121’圆板、2122’第一导向管、2123’第一限位销、21231’环形板、21221’圆形板、3车把、31连接平板、311限位孔、32凹槽、33销轴、4支腿、41直角定位卡槽、411支腿限位孔、5卡板、6弹簧、61弹簧、6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16,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验田用可折叠小推车(如图1所示),包括车斗1、车架2、车把3和折叠机构,在所述车斗1前端两侧设置各设置一插杆14,在所述车架2前端两侧各设置一挂钩24,所述车斗1设置在所述车架2上方,且所述插杆14套置在所述挂钩24内,车斗1可以两个插杆14的轴线为中心自由旋转,从而在可便于从车斗1的后端挑起车斗1进行卸载车斗1内的物料,在所述车架2后端两侧各设置有两个相对的连接平板31,所述车把3的首端以铰接方式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平板31之间,车把3可以铰接点为轴线做自由旋转,在所述车斗1的底板12上设置有一可随时打开的活动门11,当从底板12上打开活动门11之后,底板12上为一与活动门11相对应的方形口,为便于活动门11扣合在底板12上,在活动门11的四周边及底板12上的方形口的周边均带一外沿边,进一步的,在活动门11四周边顶角处设置有弹性锥形塞111,在所述车斗1的底板12上设置有与所述弹性锥形塞11相对应的锥形孔121(如图5所示),弹性锥形塞11对活动门11具有一定的固定作用,同时,在需要打开活动门11时,又不影响活动门11从底板12上取下。

如图4所示,在所述车架2的两个横梁22内侧各开设有一滑槽221,且两个滑槽221开口相对,在所述车架的两个横梁22前端各开设一限位槽222;

如图4和图6所示,折叠机构设置在两个所述横梁22之间,且位于所述活动门11正下方,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活动支架21、车轮211、限位机构212和横轴213,所述活动支架2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纵杆213,在所述两个纵杆213的一端设置一与两个所述纵杆213相连接的限位杆214,且所述限位杆214的两端可分别卡扣在两个所述限位槽222内,在所述两个纵杆213的另一端设置一与两个所述纵杆213相连接的圆管215,所述横轴216套置在所述圆管215内,且所述横轴216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槽221内,所述限位机构212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杆213之间且与所述限位杆214相邻,所述车轮211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纵杆213正下方;

限位机构212在小车正常使用过程中起到限制限位杆214被车轮211顶起的作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优选了限位机构212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机构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限位机构212包括横管2123和竖管2122,所述两个横管2123沿所述竖管2122的径向方向设置,且所述横管2123和竖管2122内部相贯通,在所述横管2123前端内部均设置一带有通孔的圆形板21231,且两个横管2123内各套置一带有环形板21241的第二限位销2124,在每一个所述第二限位销2124上各套置一弹簧6,且弹簧6位于所述环形板21241和所述圆形板21231之间,在所述竖管2122内套置一竖杆2121,所述竖杆2121的下端为圆锥端,在圆锥端的下端设置一圆柱体21211,在所述圆柱体21211的一周圈设置有挡板,在所述圆柱体21211上套置一位于所述挡板下方的弹簧61,在所述竖管2122侧壁上设置一L型通槽21221,设置在所述竖杆2121外侧壁上的一卡位杆21212位于所述L型通槽21221内,在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销2124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圆锥端相吻合的弧形凹槽,当按压竖杆2121时,两个第二限位销2124在竖杆2121的推动下且前端卡入到滑槽221内,从而实现了对活动支架21的限制作用,转动竖杆2121使得卡位杆21211卡入到L型通槽21221的横向部分便可实现对竖杆2121的限位,若想取消限位机构212的限位作用,可通过旋转竖杆2121将卡位杆21211从L型通槽21221的横向部分旋转到纵向部分,此时竖杆2121在弹簧61的作用下复位,进一步,弹簧6使得第二限位销2124复位,从而解除了限位机构212的限位作用;限位机构212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限位机构212包括两个相同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纵杆213前端,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导向管2122’、第一限位销2123’和弹簧62,所述第一导向管2122’内设置带有通孔的圆形板21221’,第一限位销2123’套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管内2122’,且在所述第一限位销2123’上设置一环形板21231’,所述弹簧62套置在所述第一限位销2123’后端,且所述弹簧62位于所述圆形板21221’和所述环形板21231’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销轴2123’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其前端插入在所述滑槽221内,设置在第一限位销2123’顶端的一圆板2121’与所述第一导向管2122’的端面相贴合。

在所述车架2后端还设置有两个相对的直角定位卡槽41,在每一个所述直角定位卡槽41夹角处均铰接一支腿4,在所述直角定位卡槽41的两端外侧均设置一支腿限位孔411,在所述支腿4上设置一与所述支腿限位孔411相对的通孔,通过一销轴穿过支腿限位孔411和支腿4上与支腿限位孔411相对的通孔便可实现支腿4的固定,将销轴拆下便可实现支腿4的转动。

为便于车把3在使用或折叠之后不会绕着其铰接点处旋转,在此,在位于所述车把3的首端上方的一所述连接平板3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孔311,两个所述限位孔311位于所述车把3的首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平板31的铰接连接处的两侧,在所述车把3的首端上设置一与所述限位孔311相对应的通孔,一销轴33贯穿于所述限位孔311和所述车把3上的通孔内。

进一步的,在折叠完活动支架21后,为便于活动支架21在横梁22上固定不动,在此,在横梁22的后端各设置一第二限位槽223,且所述限位杆214可卡扣在所述第二限位槽223内。

在小推车折叠之后,为使得车斗1的底板12与车架2能够紧密贴合在一起,以便小推车的搬运,在此,在所述车斗1两侧下端均设置一车斗直角钩13,在所述车架2两侧各设置一与所述车斗直角钩13相对的车架直角钩23,一卡板5可将所述车斗直角钩13和所述车架直角钩23固定套置在一起,卡板5的主视图如图14所示,在所述车把3上设置一凹槽32,当所述车把3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卡板5、车斗直角钩13和车架直角钩23恰好位于所述凹槽32内。

当需要将车轮211折叠收缩在车斗1内部时,首先将车斗1上的活动门11从底板12上取下,解除限位机构212的限位作用,然后使得活动支架21沿着横轴216向上做圆周运动,同时横轴216沿着滑槽221滑行,活动支架21旋转运动和横轴216的水平移动方向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当活动支架21旋转180°之后,车轮211正好位于车斗1内,实现了车轮211的折叠收缩,小车折叠完成之后如图15所示,活动门11为活动的,在运输过程中,可根据运输空间来确定活动门11的存放位置,活动门11可以放在车斗1内,也可以不放在车斗1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