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减震式易拆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8866阅读:1385来源:国知局
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减震式易拆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代步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减震式易拆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 并己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取代传统脚踏自行车的新型代步工具。然而,人们在青睐其运行快速以及外现新颖等特点的同时,却发现它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第一、由于电动自行车的承重主要在后轮,后轮的损坏的概率和程度均比前轮要大得多,并且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内置电机,为驱动轮,当后轮损坏需要维修时,拆卸比较麻烦,浪费较多的时间和体力;第二,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减震效果不是很好,对于在道路比较坎坷的路面上骑行,骑行者及所带的人都不很舒适,并且容易损坏电瓶、控制器以及其他配件;第三、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在驻车后一般要用脚将支架支撑在地面上,自动化程度较低,特别对于带着小孩的骑行者进行驻车时的安全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后轮易于拆装、减震效果好的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减震式易拆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减震式易拆装结构,包括车架,车架后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下安装座上铰接有后叉,后叉的后部上侧设有下连接座,下连接座与上安装座之间设有主减震弹簧,主减震弹簧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安装座和下连接座铰接,后叉的后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一个可拆卸紧固结构连接有后轮组件;

后轮组件包括外骨架和内置驱动电机的后驱动轮,后驱动轮的中心轴两端转动连接在外骨架的左右两侧;

后叉右侧的可拆卸紧固结构包括设在外骨架右侧的安装块和设在后叉后端右侧左表面上的两根凸棱条,两根凸棱条均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安装块的右侧沿前后方向水平开设有两条安装槽,两条安装槽的前端和右侧均敞口,两根凸棱条和两条安装槽的横截面均为结构尺寸相同的T型结构,两根凸棱条之间的距离和两条安装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安装块右侧设有位于两条安装槽之间的定位孔,后叉后端螺纹连接有与定位孔对应插接配合的定位螺栓,定位螺栓位于两根凸棱条之间,定位螺栓右端设有手柄;

同侧的两根凸棱条对应插设在同侧的两根安装槽内并通过定位螺栓伸入到定位孔内实现后驱动轮与后叉之间的装配。

支撑架前侧上部设有上连接座,上安装座上部与上连接座之间设有辅助减震弹簧,辅助减震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上安装座和上连接座铰接。

后车座前侧设有位于辅助减震弹簧上方的挡罩,挡罩前侧通过紧固螺钉与后车座前侧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自行车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车架前侧设有减震前叉,减震前叉上端设有车把,车把上设有控制器,减震前叉下部设有前轮,车架后部设有可充电电池和位于可充电电池上方的驾驶座,外骨架后侧设有尾灯,外骨架顶部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后车座,外骨架上设有位于后驱动轮上方的挡泥罩, 外骨架左侧和右侧的下部均设有一个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两个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

外骨架右侧的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包括固定踏板、翻转踏板和连杆,固定踏板水平设置,固定踏板左侧固定设在外骨架右侧下部,固定踏板左侧与翻转踏板右侧铰接,固定踏板下表面固定设有翻转电机,翻转踏板下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导向孔,翻转电机的主轴与连杆的一端垂直并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垂直设有伸入到导向孔内并可沿导向孔滑动的导柱;

可充电电池侧部设有供电接口,后驱动轮的内置电机和翻转电机均通过供电线与供电接口连接,后驱动轮的内置电机和翻转电机均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器连接。

后车座包括水平设在支撑架顶部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表面按矩形阵列均匀布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顶部水平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上表面设有坐垫,坐垫、压缩弹簧、活动板和固定板外设有柔性罩皮。

电动自行车在驻车时,操作控制器,启动翻转电机,翻转电机的主轴驱动连杆向下转动,连杆另一端的导柱沿导向孔移动,连杆通过导柱驱动翻转踏板向下翻转90°,即翻转踏板翻转到垂直状态时就把整个后驱动轮支起来,两个翻转踏板可避免后驱动轮向左倾倒或向右倾倒,这样就可使电动自行车保持直立状态。这样就不用脚将后支架支起来,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性大大增强。

当需要拆卸掉后驱动轮时,先把辅助减震弹簧与上连接座之间的连接铰链拆下,然后手持手柄先拧松定位螺栓,使定位螺栓从定位孔内脱出,向后拉后驱动轮,使凸棱条与安装槽脱离,这样就可把自后驱动轮抽出。安装后驱动轮时,以上述步骤的相反顺序进行操作。

减震前叉、主减震弹簧和辅助减震弹簧起到对车架和驾驶座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压缩弹簧多乘坐在后车座上的人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使人们在驾乘本实用新型时更加舒适,并确保了车架上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电动自行车设计新颖、构造简单、安装紧凑,驻车自动支撑,减震效果特别好,后驱动轮易于拆装,便于对后驱动轮的维修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自行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动自行车去掉后驱动轮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后驱动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架1,车架1前侧设有减震前叉2,减震前叉2上端设有车把3,车把3上设有控制器4,减震前叉2下部设有前轮5,车架1后部设有可充电电池6和位于可充电电池6上方的驾驶座7,车架1后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安装座8和下安装座9,下安装座9上铰接有后叉10,后叉10的后部上侧设有下连接座11,下连接座11与上安装座8之间设有主减震弹簧12,主减震弹簧12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安装座8和下连接座11铰接,后叉10的后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一个可拆卸紧固结构连接有后轮组件。

后轮组件包括外骨架13和内置驱动电机的后驱动轮14,外骨架13后侧设有尾灯15,外骨架13顶部设有支撑架16,支撑架16上设有后车座,外骨架13上设有位于后驱动轮14上方的挡泥罩18,后驱动轮14的中心轴两端转动连接在外骨架13的左右两侧。

外骨架13左侧和右侧的下部均设有一个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两个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

外骨架13右侧的翻转式支撑踏板结构包括固定踏板19、翻转踏板20和连杆21,固定踏板19水平设置,固定踏板19左侧固定设在外骨架13右侧下部,固定踏板19左侧与翻转踏板20右侧铰接,固定踏板19下表面固定设有翻转电机22,翻转踏板20下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导向板23,导向板23上沿左右方向设有导向孔24,翻转电机22的主轴与连杆21的一端垂直并固定连接,连杆21的另一端垂直设有伸入到导向孔24内并可沿导向孔24滑动的导柱25。

可充电电池6侧部设有供电接口26,后驱动轮14的内置电机和翻转电机22均通过供电线与供电接口26连接,后驱动轮14的内置电机和翻转电机22均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器4连接。

后叉10右侧的可拆卸紧固结构包括设在外骨架13右侧的安装块27和设在后叉10后端右侧左表面上的两根凸棱条28,两根凸棱条28均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安装块27的右侧沿前后方向水平开设有两条安装槽29,两条安装槽29的前端和右侧均敞口,两根凸棱条28和两条安装槽29的横截面均为结构尺寸相同的T型结构,两根凸棱条28之间的距离和两条安装槽29之间的距离相等;

安装块27右侧设有位于两条安装槽29之间的定位孔30,后叉10后端螺纹连接有与定位孔30对应插接配合的定位螺栓31,定位螺栓31位于两根凸棱条28之间,定位螺栓31右端设有手柄32;

同侧的两根凸棱条28对应插设在同侧的两根安装槽29内并通过定位螺栓31伸入到定位孔30内实现后驱动轮14与后叉10之间的装配。

后叉10左侧的可拆卸紧固结构与后叉10右侧的可拆卸紧固结构的构造相同且左右对称,在此,不再赘述后叉10左侧的可拆卸紧固结构。

支撑架16前侧上部设有上连接座33,上安装座8上部与上连接座33之间设有辅助减震弹簧34,辅助减震弹簧3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上安装座8和上连接座33铰接。

后车座前侧设有位于辅助减震弹簧34上方的挡罩35,挡罩35前侧通过紧固螺钉36与后车座前侧连接。

后车座包括水平设在支撑架16顶部的固定板37,固定板37上表面按矩形阵列均匀布置有压缩弹簧38,压缩弹簧38顶部水平设有活动板39,活动板39上表面设有坐垫40,坐垫40、压缩弹簧38、活动板39和固定板37外设有柔性罩皮17。

电动自行车在驻车时,操作控制器4,启动翻转电机22,翻转电机22的主轴驱动连杆21向下转动,连杆21另一端的导柱25沿导向孔24移动,连杆21通过导柱25驱动翻转踏板20向下翻转90°,即翻转踏板20翻转到垂直状态时就把整个后驱动轮14支起来,两个翻转踏板20可避免后驱动轮14向左倾倒或向右倾倒,这样就可使电动自行车保持直立状态。这样就不用脚将后支架支起来,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性大大增强。

当需要拆卸掉后驱动轮14时,先把辅助减震弹簧34与上连接座33之间的连接铰链拆下,然后手持手柄32先拧松定位螺栓31,使定位螺栓31从定位孔30内脱出,向后拉后驱动轮14,使凸棱条28与安装槽29脱离,这样就可把自后驱动轮14抽出。安装后驱动轮14时,以上述步骤的相反顺序进行操作。

减震前叉2、主减震弹簧12和辅助减震弹簧34起到对车架1和驾驶座7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压缩弹簧38多乘坐在后车座上的人起到良好的减震作用。使人们在驾乘本实用新型时更加舒适,并确保了车架1上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