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自行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548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自行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自行车架及应用该车架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可以单人驾驶,也可以在后座上携带货物或载人。

目前,公开号为2050342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它包括括车架和车座 ;车座包括骑行的人所坐的座位和置物或载人的后座。

这种自行车的后座仅通过两根支架对其进行支撑,当后座上的货物或人重量大时,支架易受力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自行车架,其具有后座的相对位置稳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强度自行车架,包括后座、用于支撑后座的支架、与支架连接的轮轴,还包括与轮轴转动连接的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连接至轮轴上的撑脚、连接撑脚与轮轴的限位部,所述撑脚与后座之间设有用于将撑脚固定于后座上的固定组件。

如此设置,当自行车在停止过程中,撑脚与地面接触;当自行车需要行驶时,将撑脚绕轮轴转动至后座处,并且通过固定组件将撑脚与后座固定连接,此时后座上的限位程度、受力程度均提高,在后座受到较大的压力时,撑脚的设置提高了抗压强度,使后座的相对位置稳固。同时在行驶过程中,固定组件将撑脚进行固定后,不易在行驶过程中掉落影响前进速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位于撑脚上的固定环、位于后座上的固定钩。

如此设置,当撑脚绕轮轴转动至与后座相接触时,通过固定钩钩住固定环实现撑脚的限位。

进一步设置:所述后座包括与支架相连的座架,所述座架包括两侧的架杆,所述固定钩位于架杆靠近车尾的一端。

如此设置,当撑脚与固定钩相连时,撑脚的状态即为连接座架和轮轴的倾斜状态,能够有效将后座上所受的压力传递至撑脚等部件上,增多受力部件,减小部件因受力过大而造成的形变。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部上设有用于容纳轮轴的至少两个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之间通过滑移槽贯通。

如此设置,由于撑脚需要将车轮支离地面,故其长度大于轮轴至撑脚在旋转过程中,其长度不能与轮轴相配合时,通过轮轴在限位通孔之间的滑移槽内的滑动,能够调节轮轴与限位圈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主架,所述支架包括两端分别与主架和轮轴相连的第一杆件、两端分别与第一杆件和座架相连的第二杆件。

如此设置,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设置能够将后座的座架上的压力依次传导至第二杆件和第一杆件上,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共同起到缓解压力对自行车架的影响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杆件落于第一杆件的中点处。

如此设置,能够减小轮轴上所受的压力,使得轮轴的使用寿命延长。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前座,所述前座面向地面的一面连接有用于缓冲重力的承力段。

如此设置,前座上所受到的压力能够通过承力段缓冲,再由承力段将压力传递至主架上,相较于直接将压力传递至主架上,承力段的设置减小了压力对主架的影响。

进一步设置:所述后座还包括位于座架上的座垫,所述座架和座垫之间通过缓冲组件相连。

如此设置,座垫是主要承重部位,其上受到的冲击力若没有缓冲组件进行缓冲,则易对座架、支架等部件产生冲击力,使其易损坏。

进一步设置: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分别与座架和座垫抵触的弹性件、位于座架上用于容纳弹性件的限位孔。

如此设置,弹性件能够减小在后座上加压时产生的冲击力,限位孔用于将弹性件限位至固定一处,防止弹性件在手里过程中与座架发生相对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其具有在行驶过程中,后座能够承受更大压力,增大载重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带有如上述的高强度自行车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自行车架的撑脚能够在转动过程中与后座相连,使得后座上所受的力能够传递至撑脚和支架两处,提高了后座的抗压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自行车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自行车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缓冲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限位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座;11、座架;111、架杆;2、支架;3、轮轴;4、旋转组件;41、撑脚;42、限位部;421、限位通孔;422、滑移槽;5、固定组件;51、固定环;52、固定钩;6、主架;61、第一杆件;62、第二杆件;7、前座;8、承力段;9、座垫;10、缓冲组件;101、弹性件;102、限位孔;11、扳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高强度自行车架,如图1和2所示,包括主架6,主架6设置为三角形,其背离地面一端安装有前座7,前座7与主架6之间设有承力段8。承力段8设置为圆弧状,其圆弧的圆心位于承力段8面向自行车前方,即背离后座1的一侧。

如图1和2所示,主架6安装承力段8的下方设有支架2,支架2包括与主架6连接的第一杆件61,第一杆件61的两端分别于主架6和后车轮的轮轴3相连接,其与地面呈近似水平状态;在第一杆件61上还设有第二杆件62,第二杆件62与第一杆件61相连的一端位于第一杆件61的中点处,如此能够将力传递至第一杆件61中点处后向第一杆件61的两端传递,使第一杆件61上的受力均匀,提高抗压强度,不易发生形变。

如图1和2所示,第二杆件62的另一端与后座1相连,如图2和3所示,后座1包括与第二杆件62连接的座架11,座架11设置为“U”形,有开口端和闭口端,开口端面向车后方;如图2和3所示,闭口端与主架6相连接,且设置为两根相互平行的架杆111。在座架11的开口端处设有固定组件5,固定组价包括与架杆111固定连接的限位钩,限位钩设置为带有扳扣11的吊钩,当扳动扳扣11时,限位钩打开,当松开扳扣11时,限位钩闭合,形成封闭状态。

如图1和2所示,在自行车后轮的轮轴3处还转动连接有撑脚41,撑脚41设置为“U”形,其开口的两端与轮轴3相对转动连接。如图1和4所示,开口的两端处还设有限位部42,限位部42上设有两个限位通孔421,限位通孔421之间通过滑移槽422连接,滑移槽422的宽度能够容纳轮轴3在其中运动。撑脚41的底部还设有固定环51,固定环51位于撑脚41底部的两侧。

当需要将自行车停下时,撑脚41与地面垂直,此时,轮轴3收重力作用,被限位于背离撑脚41上固定环51一侧的限位通孔421内;当自行车需要行驶时,自行车的撑脚41被转动至后座1处,固定环51被限位于固定钩52内,固定钩52上的扳扣11闭合使之成为封闭状态,此时受到重力作用轮轴3被限位于靠近撑脚41上固定环51一侧的限位通孔421内。且由于固定钩52为封闭状态,故而不会发生限位环脱落的情况。

实施例2:一种高强度自行车架,如图2和3所示,后座1上设有用于减小冲击的缓冲组件10,缓冲组件10包括抵触于座架11和座垫9上的弹性件101,每个弹性件101对应一个限位孔102,弹性件101设置为弹簧,其抵触于座架11的一端嵌设于限位孔102内。限位孔102和弹簧在座架11的两根架杆111上对称设置,每根架杆111上设有两个限位孔102和弹簧,且坐垫覆盖于架杆111上。

实施例3:一种自行车,如图1所示,带有实施例1或2中的高强度自行车架。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