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自行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5897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避震自行车车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震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健身意思的提高,自行车骑行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对适应不同场合骑行的自行车需求越来越高。林地骑行使骑行者能够亲近自然,感受到复杂多变的地势环境,但对自行车的减震要求要求较高。但现有的自行车车架减震一般依靠后轴叉架与车架之间设置避震器或避震弹簧来实现,此种方式避震效果一般,并且对避震器或避震弹簧要求较高,频繁的使用降低了避震效果,进而影响到骑行者的骑行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避震自行车车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自行车车架,包括前三脚架、后三角架,前三脚架和后三角架之间铰接,在前三角架下梁和后三角架前梁之间还设有一避震装置。

优选地,所述避震装置包括避震器和二连杆结构,所述二连杆结构包括连接杆和支撑杆;后三角架前梁与前三脚架铰接位置的下方设有一支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支撑杆的中段位置;所述支撑杆一端铰接于前三角架下梁,另一端与避震器铰接;所述避震器的一端铰接于后三角架前梁,避震器和后三角架前梁铰接位置位于后三角架前梁与前三脚架铰接位置的上方,避震器的另一端与支撑杆铰接。

优选地,前三角架后梁设镂空孔,所述避震器穿过所述镂空孔后分别与支撑杆、后三角架前梁铰接。

优选地,所述避震器通过螺杆和螺丝分别与支撑杆、后三角架前梁铰接。

优选地,所述后三脚架还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后三脚架上梁、两根相互平行的后三脚架下梁,所述后三脚架上梁的尾端和后三脚架下梁的尾端分别连接,用以安设后轴,所述后三脚架上梁的头端和后三脚架下梁的头端分别和后三脚架前梁的头端、尾端连接,所述后三脚架前梁为弧形,前三脚架和后三角架之间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弧形的弧顶位置。

优选地,所述后三脚架一体成型。

优选地,前三脚架上梁和前三角架下梁的头端相互连接,前三脚架上梁和前三角架下梁相互连接处设前叉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独立的前三角架、后三角架,在前三角架和后三角架之间设一避震装置,避免了安装后轴叉架上对避震装置的直接冲击,延长了避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2)利用前三角架后梁的镂空孔穿设避震器,结构独特,设计合理,使整体结构更为简单;

3)二连杆结构和避震器相互的作用下,前三角架、后三角架受力时围绕铰接位置旋转,避震器受压压缩,二连杆结构联动保持避震功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发挥林道运动时的减震功能,能够给车手更优异的骑行体验,并能合理的延长避震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前三角架后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后三角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避震自行车车架,包括前三脚架1、后三角架2,前三脚架1和后三角架2之间铰接,在前三角架下梁11和后三角架前梁21之间还设有一避震装置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避震装置3包括避震器31和二连杆结构32,二连杆结构32包括连接杆321和支撑杆322;后三角架前梁21与前三脚架1铰接位置5的下方设有一支架6,连接杆321的一端与支架6铰接,连接杆321的另一端铰接于支撑杆322的中段位置;支撑杆322一端铰接于前三角架下梁11,另一端与避震器31铰接;避震器31的一端铰接于后三角架前梁21,避震器31和后三角架前梁21铰接位置位于后三角架前梁21与前三脚1架铰接位置5的上方,避震器31的另一端与支撑杆322铰接。

具体的,前三角架后梁12设镂空孔121,避震器31穿过镂空孔121后分别与支撑杆322、后三角架前梁21铰接。

具体的,避震器31通过螺杆和螺丝分别与支撑杆322、后三角架前梁21铰接。

具体的,后三脚架2还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后三脚架上梁22、两根相互平行的后三脚架下梁23,后三脚架上梁22的尾端和后三脚架下梁23的尾端分别连接,用以安设后轴,后三脚架上梁22的头端和后三脚架下梁23的头端分别和后三脚架前梁21的头端、尾端连接,后三脚架前梁21为弧形,前三脚架1和后三角架2之间的铰接位置5位于所述弧形的弧顶位置。

具体的,后三脚架2一体成型。

具体的,前三脚架上梁13和前三角架下梁11的头端相互连接,前三脚架上梁13和前三角架下梁11相互连接处设前叉管7。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