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076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具体适用于实现在线调整与微调整。



背景技术:

商用车转向驱动前桥相比较非驱动承载型前桥,增加了动力传递装置——传动轴,转向横拉杆总成必须进行折弯设计以避免与传动轴干涉,转向横拉杆总成也必须设计为可调整的结构以调整前桥或整车的前束值,目前的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是横拉杆与横拉杆接头螺纹连接,调整前束值时为保证与传动轴的间隙,必须对横拉杆进行拆卸并整圈调整再装配,其缺陷有:

1、横拉杆无法实现在线调整,必须先拆卸后调整,然后装配到桥上,调整过程复杂;

2、横拉杆无法实现微调整,只能整圈调整以保证横拉杆与周围部件位置不变,以避免干涉问题,无法将整车前束值调整到理想区间;

申请公布号为CN102072228A,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5月25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桥横拉杆球头连接装置,该发明中,在横拉杆左内螺纹段的上部管壁上开设轴向豁口盲槽,在横拉杆的左内螺纹段与左球头的右外螺纹段的旋装结合部套装卡箍,该卡箍为上部开直口的环形件,该卡箍的内孔略大于横拉杆的外直径,在此卡箍的上部开直口处的前后端部分别对应带有呈左右向的半圆形外耳板,在前外耳板上开设螺孔或通孔,而在后外耳板上对应开设通孔或螺孔,在前后外耳板的通孔和螺孔中对应旋装带弹性垫圈的螺栓并拧紧。虽然该发明中的横拉杆与左球头连接牢固,使用安全可靠,但其依然具有现有技术中无法进行在线调整与微调整的缺陷,调整过程复杂,调整的精确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进行在线调整、无法进行微调整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在线调整、能实现微调整的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包括横拉杆、接头总成与卡箍,所述接头总成包括外接头与内插杆,内插杆的一端与外接头相连接,内插杆的另一端与横拉杆的杆头相连接,且在内插杆、杆头的交接处的外部箍有卡箍;

所述横拉杆总成还包括中空结构的套管,该套管的内、外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内插杆的外壁螺纹连接,外螺纹与杆头的内腔壁螺纹连接,且在杆头、内插杆、套管的交接处的外部箍有卡箍。

所述套管包括相互连接的大直径部与小直径部,所述大直径部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小直径部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大直径部长于小直径部设置。

所述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细长槽。

所述卡箍为单开口结构,包括箍管部、上卡部与下卡部,所述箍管部的中部开设有箍管口,该箍管口的内侧为封闭结构,箍管口的外侧开设有外张口,该外张口位于上卡部底部、下卡部顶部之间,上卡部内设置的上螺栓孔与下卡部内设置的下螺栓孔进行对应连接。

所述上卡部底部上与外张口相连接部位、上卡部外端之间设置有一个上坡部,所述下卡部顶部上与外张口相连接部位、下卡部外端之间设置有一个与上坡部相对应的下坡部,且上坡部、下坡部构成一个内窄外宽的斜坡口。

所述卡箍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箍沿杆头、内插杆、套管的交接处并排设置。

所述横拉杆一端的杆头经套管、卡箍与一个接头总成中的内插杆相连接,横拉杆的另一端的杆头与另一个接头总成中的内插杆相铆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中,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中空结构的套管,该套管的内、外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其中,内螺纹与内插杆的外壁螺纹连接,外螺纹与杆头的内腔壁螺纹连接,使用中,当需要调整前束值时,不需要拆卸整个接头总成,只需转动套管即可调整拉杆长度,且能保持横拉杆相对位置不发生偏转,此外,套管的转动依赖螺纹连接进行,精确度较高,可确保将整车前束值调整到理想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实现在线调整,而且能实现微调整。

2、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中,采用的卡箍为单开口结构,包括箍管部、上卡部、下卡部,其中,箍管部的中部开设有箍管口以对杆头、内插杆、套管的交接处进行固定,卡部底部、下卡部顶部分别开设上螺栓孔、下螺栓孔以与螺栓连接以增强固定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此外,还可以采用两个卡箍,并将其沿杆头、内插杆、套管的交接处并排设置以增强连接的牢固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固定性较强,而且易于操作。

3、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中,在上卡部底部上与外张口相连接部位、上卡部外端之间设置有一个上坡部,在下卡部顶部上与外张口相连接部位、下卡部外端之间设置有一个下坡部,上坡部、下坡部构成一个内窄外宽的斜坡口,该斜坡口的设置既利于将卡箍套在横拉杆的外部,又利于套入后的螺栓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固定效果较强,而且易于操作。

4、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中,在应用时,可只在横拉杆的一端设置套管、卡箍、接头总成的组合,而在横拉杆的另一端只将横拉杆的杆头与接头总成中的内插杆相铆接即可,该种设计既能满足前束值的调整需求,又能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减轻装配难度,节省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横拉杆、接头总成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配有两个卡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横拉杆1、杆头11、内腔壁12、接头总成2、外接头21、内插杆22、卡箍3、套管4、内螺纹41、外螺纹42、大直径部43、小直径部44、细长槽45、箍管部5、箍管口51、外张口52、上卡部6、上螺栓孔61、下卡部7、下螺栓孔71、斜坡口8、上坡部81、下坡部82、锁紧螺母9、螺栓9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5,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包括横拉杆1、接头总成2与卡箍3,所述接头总成2包括外接头21与内插杆22,内插杆22的一端与外接头21相连接,内插杆22的另一端与横拉杆1的杆头11相连接,且在内插杆22、杆头11的交接处的外部箍有卡箍3;

所述横拉杆总成还包括中空结构的套管4,该套管4的内、外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41、外螺纹42,所述内螺纹41与内插杆22的外壁螺纹连接,外螺纹42与杆头11的内腔壁12螺纹连接,且在杆头11、内插杆22、套管4的交接处的外部箍有卡箍3。

所述套管4包括相互连接的大直径部43与小直径部44,所述大直径部43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42,小直径部44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41。

所述大直径部43长于小直径部44设置。

所述套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细长槽45。

所述卡箍3为单开口结构,包括箍管部5、上卡部6与下卡部7,所述箍管部5的中部开设有箍管口51,该箍管口51的内侧为封闭结构,箍管口51的外侧开设有外张口52,该外张口52位于上卡部6底部、下卡部7顶部之间,上卡部6内设置的上螺栓孔61与下卡部7内设置的下螺栓孔71进行对应连接。

所述上卡部6底部上与外张口52相连接部位、上卡部6外端之间设置有一个上坡部81,所述下卡部7顶部上与外张口52相连接部位、下卡部7外端之间设置有一个与上坡部81相对应的下坡部82,且上坡部81、下坡部82构成一个内窄外宽的斜坡口8。

所述卡箍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箍3沿杆头11、内插杆22、套管4的交接处并排设置。

所述横拉杆1一端的杆头11经套管4、卡箍3与一个接头总成2中的内插杆22相连接,横拉杆1的另一端的杆头11与另一个接头总成2中的内插杆22相铆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包括横拉杆1、接头总成2、卡箍3,及中空结构的套管4,所述套管4的内、外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41、外螺纹42,内螺纹41与内插杆22的外壁螺纹连接,外螺纹42与杆头11的内腔壁12螺纹连接,在杆头11、内插杆22、套管4的交接处的外部箍有卡箍3,该卡箍3为单开口结构,包括箍管部5、上卡部6与下卡部7,箍管部5的中部开设有箍管口51,上卡部6、下卡部7内分别设置有上螺栓孔61、下螺栓孔71。其应用优点包括:

1、横拉杆总成可实现在线调整,大幅度减少调整时间,加快了生产节拍。

2、横拉杆总成保证了整车前束值可以调整到理想的区间,避免前束值不当产生的轮胎偏磨现象,提高了轮胎使用寿命。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5,一种转向驱动前桥用横拉杆总成,包括横拉杆1、接头总成2、卡箍3与中空结构的套管4,该套管4的内、外壁分别设置有内螺纹41、外螺纹42,所述内螺纹41与内插杆22的外壁螺纹连接,外螺纹42与杆头11的内腔壁12螺纹连接,且在杆头11、内插杆22、套管4的交接处的外部箍有卡箍3。

应用中需要调整前束值时,松开卡箍3,转动套管4,套管4与接头总成2和横拉杆1都是螺纹连接,转动套管4即可实现调整横拉杆总成的整体长度,并保持横拉杆1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偏转,调整完成后拧紧锁紧螺母9以固定螺栓91即可。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套管4包括相互连接的大直径部43与小直径部44,所述大直径部43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42,小直径部44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41。所述大直径部43长于小直径部44设置。所述套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细长槽45。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卡箍3为单开口结构,包括箍管部5、上卡部6与下卡部7,所述箍管部5的中部开设有箍管口51,该箍管口51的内侧为封闭结构,箍管口51的外侧开设有外张口52,该外张口52位于上卡部6底部、下卡部7顶部之间,上卡部6内设置的上螺栓孔61与下卡部7内设置的下螺栓孔71进行对应连接。所述上卡部6底部上与外张口52相连接部位、上卡部6外端之间设置有一个上坡部81,所述下卡部7顶部上与外张口52相连接部位、下卡部7外端之间设置有一个与上坡部81相对应的下坡部82,且上坡部81、下坡部82构成一个内窄外宽的斜坡口8。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卡箍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箍3沿杆头11、内插杆22、套管4的交接处并排设置。所述横拉杆1一端的杆头11经套管4、卡箍3与一个接头总成2中的内插杆22相连接,横拉杆1的另一端的杆头11与另一个接头总成2中的内插杆22相铆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