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消除雨天汽车水雾的装置。
背景技术:
雨天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因地面有积水,车速又较快,轮胎滚动时会将地面的积水带起来,由于速度高,四处飞溅的积水与汽车挡泥板或者车身碰撞会产生高速水雾;尤其是一些货车,轮胎直径大,胎面宽,往往会产生比较大的水雾,这些水雾会使后方行驶的小汽车视线受阻,带来很大的不安全因素,严重者会造成后方汽车车毁人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消除雨天汽车水雾的装置,雨天行车时,将此装置安装到汽车轮胎上部,即可防止汽车产生水雾,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消除雨天汽车水雾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外挡板、内挡板和流水槽。外挡板由外挡水板壳体、内侧风孔、导水槽、安装吊耳组成,通过安装吊耳可以将外挡板固定在汽车轮胎上方;内挡板由内挡板壳体、锥形导水孔、连接孔组成,通过连接孔将内挡板安装在外挡板内部;流水槽为盒装,安装在外挡水板下部、出水口朝向内侧。
优选地,所述的外挡板可以是塑料材质,也可以为金属材质;
优选地,所述的内挡板外部覆盖一层吸水毛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内挡板衰减飞溅的雨水速度,通过外挡板阻止雨水的雾化,并且将雨水收集排掉,结构简单,可以很好地防止雨天行车时轮胎产生水雾现象,提高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外挡板剖面示意图;
图中:1、外挡板;2、内挡板;3、后流水槽;4、前流水槽;5、内挡板壳体;6、锥形导水孔;7、连接孔;8、外挡板壳体;9、内侧风孔;10、导水槽;11、安装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可消除雨天汽车水雾的装置,包括外挡板1、内挡板2、后流水槽3和前流水槽4。所述外挡板1安装在汽车轮胎上方;所述内挡板2安装在外挡板1内部;所述流水槽3、4安装在外挡水板1下部,出水口朝向内侧。
如图2所示,内挡板2由内挡板壳体5、锥形导水孔6、连接孔7组成;所述内挡板2外部覆盖一层吸水毛毡,起作用是吸收部分被轮胎带起的雨水,防止其发生雾化;所述锥形导水孔6的作用是将轮胎带起的雨水引入到外挡板1内部; 所述连接孔7的作用是固定内挡板2。
如图3、图4所示,外挡板1由外挡水板壳体8、内侧风孔9、导水槽10、安装吊耳11组成;所述外挡水板壳体8可以是塑料材质,也可以为金属材质;所述内侧风孔9开设在外挡水板壳体8的内侧围板上;导水槽10开设在外挡水板壳体8的内壁上,宽度10mm、深度5mm,其作用是引导从锥形导水孔6透过来的雨水流进流水槽。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雨天使用时,先将该装置安装在每个汽车轮胎上方。当汽车驶过积水路面,轮胎随即带起部分雨水四处飞溅,雨水的飞溅的方向主要沿着轮胎的切线方向,如此大部分飞溅的雨水穿过内挡板上的导水孔进入外挡板内壁,随即沿着导水槽流进流水槽;另一部分飞溅的雨水被内挡板上的毛毡吸附,避免因发生碰撞而产生水雾。由此,在内挡板、外挡板的结合下,可基本消除水雾现象的发生。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