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驾驶室。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水稻收获机械的驾驶室采用固定安装的形式,具体结构为:在底盘机架3上设有减震座2,驾驶室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减震座2上(可参见图1),保证了驾驶室1安装牢固可靠。
由于驾驶室1的下方往往布置有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需要经常维修、维护的部件,虽然驾驶室1的地板上有维修口,但是空间有限,不能满足维修、维护需求,故:在维修、维护时,需要先将驾驶室1整体拆卸下来,拆卸过程复杂且用时长,给维修、维护带来了很多不便。
同时,由于驾驶室1的地板上开设维修口,导致驾驶室1密封性差,进而造成驾驶室1内噪声大、驾驶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驾驶室,达到提高维修、维护便利性的目的;同时,解决驾驶室密封性差,造成驾驶室内噪声大、驾驶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和底盘机架,所述驾驶室本体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机架上,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另一端可拆卸安装至所述底盘机架上;
远离所述驾驶室本体与所述底盘机架铰接一端的所述驾驶室本体上设有施力机构;
所述驾驶室本体与所述底盘机架之间还设有支撑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铰接于所述驾驶室本体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设有挡圈;
所述底盘机架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的直径与所述挡圈的直径相适配;
所述驾驶室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卡装所述支撑杆的第一弹簧卡扣。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孔连通的第二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二卡孔之间形成供所述折弯部通过的连通通道;
所述第二卡孔为竖向设置的长孔,所述第二卡孔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卡孔的半径,所述连通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卡孔的中心线共线,所述第二卡孔的半径与所述折弯部的半径相适配。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施力机构包括铰接于所述驾驶室本体上的施力杆和固定设置于所述驾驶室本体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施力杆的施力杆孔,所述施力杆孔贯通所述固定座的侧壁;
所述驾驶室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卡装所述施力杆的第二弹簧卡扣。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驾驶室本体与所述底盘机架之间还设有辅助施力元件,所述辅助施力元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机架上,所述辅助施力元件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驾驶室本体上。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靠近所述驾驶室本体与所述底盘机架铰接一端的所述底盘机架上设有限位座。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底盘机架上设有多个减震座,所述驾驶室本体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减震座上,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至所述减震座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驾驶室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驾驶室本体的一端铰接于底盘机架上,另一端可拆卸安装至底盘机架上,驾驶室本体上还设有施力机构,且驾驶室本体与底盘机架之间还设有支撑机构,从而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施力机构和支撑机构均不工作,驾驶室本体的一端与底盘机架可拆卸安装在一起,另一端铰接链接,由于驾驶室本体的一端与底盘机架为可拆卸安装,此端非松开状态时,其铰接端便不会转动,进而实现驾驶室本体在底盘机架上的固定性,保证了驾驶人员的正常驾驶工作;当需要对驾驶室本体下方的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进行维修、维护时,松开驾驶室本体与底盘机架可拆卸安装端,之后操作施力机构并使驾驶室本体绕驾驶室本体与底盘机架铰接端翻转,翻转合适的角度且有足够的维修、维护空间后,通过支撑机构对驾驶室本体进行支撑,以免驾驶室本体落下而造成安全事故,反之,将驾驶室本体回位并固定。
综上所述,采用该具有翻转功能的驾驶室,在维修、维护时,将驾驶室本体进行翻转后便可进行,与传统拆卸驾驶室相比,不仅为维修、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而且,使用安全性高,大大节省了拆卸驾驶室的时间;同时,在驾驶室本体的地板上无需开设维修口,大大提高了驾驶室本体的密封性,进而减小了驾驶室本体内的噪声,且驾驶的舒适性也得到有效提高。
由于支撑机构包括铰接于驾驶室本体上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折弯部,折弯部上设有挡圈;底盘机架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与挡圈直径相适配的第一卡孔,从而在驾驶室本体翻转后,使支撑杆的一端绕驾驶室旋转,另一端的折弯部卡装在第一卡孔内,进而完成对驾驶室本体翻转后的支撑,为维修、维护工作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而且,该结构简单,支撑效果好。
由于驾驶室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弹簧卡扣,从而通过第一弹簧卡扣对支撑杆进行卡装,保证了支撑杆在非使用状态时的固定性。
由于支撑座上还设有与第一卡孔连通的第二卡孔,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之间形成供折弯部通过的连通通道,从而在对驾驶室本体进行支撑时,折弯部首先进入第一卡孔,之后经连通通道进入第二卡孔,又由于第二卡孔的半径小于第一卡孔的半径,从而第二卡孔的半径也小于挡圈的半径,进而第二卡孔与折弯部卡装后,挡圈不会从第二卡孔内穿过,可有效保证折弯部在第二卡孔内卡装的固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对驾驶室本体进行支撑时的安全性。
由于施力机构包括铰接于驾驶室本体上的施力杆和固定设置于驾驶室本体上的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用于容纳施力杆且贯通固定座侧壁的施力杆孔,从而在将驾驶室本体进行翻转时,首先将施力杆置于固定座上的施力杆孔内,之后对施力杆施加向上的力,此时,驾驶室本体便会绕底座机架与驾驶室本体的铰接处进行翻转,结构简单,便于施力且制造成本低。
由于驾驶室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弹簧卡扣,从而通过第二弹簧卡扣对施力杆进行卡装,保证了施力杆在非使用状态时的固定性。
由于驾驶室本体与底盘机架之间还设有辅助施力元件,从而在工作人员操纵施力机构将驾驶室本体进行翻转的过程中,通过辅助施力元件对驾驶室本体进行施力,达到助力的目的,有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由于底盘机架上设有限位座,从而通过限位座,确保驾驶室本体在安全的角度内翻转,防止驾驶室本体翻转角度过大后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而导致驾驶室本体损坏。
由于驾驶室本体的一端铰接于减震座上,驾驶室本体的另一端固定安装至减震座上,从而在车辆行走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震动力,而驾驶室本体上的震动力通过减震座来进行缓冲并消除,进一步保证了驾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驾驶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翻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施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驾驶室;2-减震座;3-底盘机架;4-驾驶室本体;41-反光镜;42-连接座;43-第一弹簧卡扣;5-底盘机架;51-支撑座;511-第一卡孔;512-第二卡孔;5121-第二卡孔的中心线;513-连通通道;5131-连通通道的中心线;6-减震座;7-施力机构;71-施力杆;72-固定座;721-施力杆孔;73-第二弹簧卡扣;8-支撑机构;81-支撑杆;811-折弯部;812-挡圈;9-限位座;10-辅助施力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至图5共同所示,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4和底盘机架5,该驾驶室本体4的前端(设有反光镜41的一端)铰接于底盘机架5上,该驾驶室本体4的后端固定安装至底盘机架5上;作为优选,该底盘机架5上设有多个减震座6,该驾驶室本体4的一端铰接于减震座6上,该驾驶室本体4的另一端可拆卸安装至减震座6上,从而在车辆行走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震动力,而驾驶室本体4上的震动力通过减震座6来进行缓冲并消除,进一步保证了驾驶的舒适性。
远离驾驶室本体4与底盘机架5铰接一端的驾驶室本体4上设有施力机构7,具体结构可参见图4,该施力机构7包括铰接于驾驶室本体4上的施力杆71和固定设置于驾驶室本体4上的固定座72,该固定座72上设有用于容纳施力杆71的施力杆孔721,该施力杆孔721优选为长孔,该施力杆孔721贯通固定座72的侧壁;从而在将驾驶室本体4进行翻转时,首先将施力杆71置于固定座72上的施力杆孔721内,之后对施力杆71施加向上的力,此时,驾驶室本体4便会绕底座机架5与驾驶室本体4的铰接处进行翻转,结构简单,便于施力且制造成本低。
该驾驶室本体4上还设有用于卡装施力杆71的第二弹簧卡扣73,从而通过第二弹簧卡扣73对施力杆71进行卡装,保证了施力杆71在非使用状态时的固定性。
该驾驶室本体4与底盘机架5之间还设有支撑机构8,具体结构可参见图5,该支撑机构8包括设置于驾驶室本体4上的连接座42,该连接座42上铰接有支撑杆81,该支撑杆81的另一端设有折弯部811,该折弯部811上设有挡圈812;该底盘机架5上设有支撑座51,该支撑座51上设有第一卡孔511,该第一卡孔511的直径与挡圈812的直径相适配。
该支撑座51上还设有与第一卡孔511连通的第二卡孔512,该第一卡孔511和第二卡孔512之间形成供折弯部811通过的连通通道513;该第二卡孔512为竖向设置的长孔,该第二卡孔512的半径小于第一卡孔511的半径,该连通通道的中心线5131与第二卡孔的中心线5121共线,该第二卡孔512的半径与折弯部811的半径相适配;该驾驶室本体4上还设有用于卡装支撑杆81的第一弹簧卡扣43。
靠近驾驶室本体4与底盘机架5铰接一端的底盘机架5上设有用于限制驾驶室本体4翻转位移的限位座9,该驾驶室本体4处于翻转后的状态时,该限位座9与驾驶室本体4相抵(如图3所示),从而通过限位座9确保驾驶室本体4在安全的角度内翻转,防止驾驶室本体4翻转角度过大后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而导致驾驶室本体4损坏。
该驾驶室本体4与底盘机架5之间还设有辅助施力元件10,从而在工作人员操纵施力机构7将驾驶室本体进行翻转的过程中,通过辅助施力元件10对驾驶室本体进行施力,达到助力的目的,有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该辅助施力元件10优选为气弹簧,也可以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支撑功能的其他元件或机构;该辅助施力元件10的一端铰接于底盘机架5上,该辅助施力元件10的另一端铰接于驾驶室本体4上。
为了便于理解,下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驾驶室的工作原理:
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施力机构7和支撑机构8均不工作,驾驶室本体4的一端与底盘机架5可拆卸安装在一起,另一端铰接链接,由于驾驶室本体4的一端与底盘机架5为可拆卸安装,此端为非松开状态时,其铰接端便不会转动,进而实现驾驶室本体4在底盘机架5上的固定性,保证了驾驶人员的正常驾驶工作。
当需要对驾驶室本体4下方的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进行维修、维护时,松开驾驶室本体4与底盘机架5的可拆卸连接端,之后,操作施力杆71脱离第二弹簧卡扣73,同时,使施力杆71位于施力杆孔721内,然后施力至施力杆71上,此时,并使驾驶室本体4绕驾驶室本体4与底盘机架5的铰接端翻转,直至与限位座9相抵,在翻转的过程中,通过辅助施力元件10进行助力;之后,操作支撑杆81脱离第一弹簧卡扣43,并使折弯部811位于第二卡孔512内,进而实现对驾驶室本体4的支撑;维修、维护完成后,采用相反的工序使驾驶室本体4回位并固定。
综上所述,采用该具有翻转功能的驾驶室,在维修、维护时,将驾驶室本体4进行翻转后便可进行,与传统拆卸驾驶室相比,不仅为维修、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而且,使用安全性高,大大节省了拆卸驾驶室的时间;同时,在驾驶室本体4的地板上无需开设维修口,大大提高了驾驶室本体4的密封性,进而减小了驾驶室本体4内的噪声,且驾驶的舒适性也得到有效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